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影响健康,这些人容易患病

网友上传 2023-06-03 04:33:13

心理疾病影响健康,这些人容易患病

对于现代人来说压力比较大,所以在这时候就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严重的花甲 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健康来说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那么哪些人会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哪些人群需要小心。

有自卑倾向的人

有自卑心理的人是比较多的,在生活中有些人深信自己的容貌、身体特征、口才、学业成绩、体能状况等处处不如人。由于一向坚信不疑以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每当跟别人在一起时这种想法就无法阻止地涌入脑海中,使其无法放松跟人交谈或交往,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总是过分的去放大自己的缺点,那么就容易导致出现心理疾病。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

有些人总是过度追求十全十美,这时候就会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完美无缺,因此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所追求的事物上,往往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首先自己做事没有做好,就会感觉心理非常难受。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如果别人不能达到他的满意标准的话,他也会觉得如坐针毡,一定要亲手做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往往完美主义的人也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过度关心自己的人

还有些人会把那些用在顾虑外界事物上的精神转向自己身上,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种人往往对自己是过分的去关心,这时候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就会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的情况,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小心。

心理疾病在现如今已经越来越常见,这种类型的疾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上面介绍的这几类人群,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所以说必须要小心的应对,这样才能够在生活中更健康,对我们生活有帮助。

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哪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疾病首先就是遗传,遗传是逃不过的,大部分尤其是越重的精神疾病,他的遗传率越高,比如说痴呆,比如说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 抑郁症,这些疾病的遗传度都非常高的,它不亚于我们说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也有遗传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心理健康与疾病有何关系?

当前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将越来越复杂。事实证明,现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国外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环境有关。

为什么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要从大脑的作用来看。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大脑是人体的高级中枢,对身体的一切机能活动起着支配或调节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剧烈地波动,会打乱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身体内部环境失调,引起许多疾病。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的、沉重的忧悒和焦虑,定会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有人调查发现,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在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狂喜之时。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以上都说明了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在退休、离休后,生活地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缠身,在情绪上产生一些波动,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在行为上表现烦躁、易怒、爱发牢骚;或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寝食不安;或孤独、多疑、忧郁、自卑等。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情绪过激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巨大病痛。情绪的不良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会引起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它可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免疫能力,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在条件。

引起癌症的原因尽管很多,但近年来大量科学实验证实,不良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这一点已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如将狗分成两组,使一组长期处于惊恐不安状态,另一组则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结果,前一组6条狗中有3条狗死于癌症,后一组4条狗都安然无恙。现代身心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郁悲伤等,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造成免疫性T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功能,诱发癌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对心血管机能具有明显影响。如情绪激动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害羞时面部血管会扩张等,都是常见的现象。临床观察,心绞痛往往在情绪激动时发生。这是由于在情绪激动或紧张的脑力劳动时,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突然发作心绞痛,严重者甚至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一般人在高兴时胃口较好,悲伤时食欲减退。研究表明,情绪变化时,迷走神经冲动发放,胃功能受到影响。此外,情绪对肠功能变化也是很明显的,如愤怒、焦虑的情绪使结肠功能亢进,降低结肠持续收缩,结肠变窄,溶菌酶分泌增加,肠结膜变脆,并出现斑点出血,甚至糜烂、溃疡。

情绪太过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失调,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严重者还可以引起精神错乱和行为失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它是由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内分泌专家告诫人们:“过度紧张、长期焦虑等精神负担是诱发‘甲亢’的重要因素。”从“甲亢”病人就诊时的主诉便可得知,升学、出国、晋级、提职等可导致情绪波动,而由于工作、学习过度劳累,引起精神持续紧张,与发病更有密切关系,农村的“甲亢”病人就明显较少。

由上可知,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皆与心理因素有关,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心理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51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