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疑病症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网友上传 2023-06-03 09:58:53

疑病症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问题,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疾病,总是怀疑身体出现一些根本就没有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患者还会有抑郁焦虑的症状,会对自己的精神状态造成很大影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疑病症主要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想要了解的人就一起来看看吧。

1、对自己身体关注度太高

有疑病症的人会把平时别人不注意的活动或者身体某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严重化,会对一些轻微的疼痛有很高的警觉性,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教油、琳巴结肿大、咳嗽等特别关注,并以此为依据推断自己有病。

2、说不清楚的疼痛

一般身体出现疾病就会有疼痛症状,大部分的患者也会感觉自己有疾病的症状,像下腰部疼痛,头部疼痛等等,这种疼痛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有的时候患者甚至会感觉到全身疼痛,但是检查的结果却没有任何问题。患者常四处求医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最后才到心理科。

3、疾病观念

很多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出现了根本不存在的疾病,而且患者的推理也显得头头是道,尽管并没有非常充分的根据,但是患者却没有办法接受家人的解释或者医生的解释,不相信诊断。总认为自己患了严重庆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从而整天焦虑不安,情绪忧郁。

4、躯体症状

有疑病症的患者表现的症状是多样化的,会怀疑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嘴巴里面会有特殊的味道,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恶心等症状,担心急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宫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等。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疑病症主要会出现的表现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有疑病症问题的人,一般都会怀疑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疾病,即便是检查结果没有异常情况,也绝不相信诊断结果。这个时候家人最好能够及时带患者去看心理医生,这样才能及时解决疑病症问题。

什么是疑心病

疑心病表现出来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外在的敏感多疑,在精神科诊断当中没有疑心病专门的诊断名词,其反映的是怀疑症状。但这种怀疑可以见于以下多种情况:
1、一般性的怀疑,即知道自己敏感多疑,知道自己处于疑心的状态,此时的怀疑属于正常情况;
2、将疑心当作事实,则称为妄想状态,即病态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即经过别人的沟通和交流依然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可以见于多种形式的症状,比如说怀疑自己的对象、伴侣不忠诚,不断的去检查、核对、跟踪。另外,如果怀疑自身患有疾病,则称为疑病症。患者反复到医院检查,依然无法打消其疑虑,达到病态的程度。
若患者存在疑心症状但通过沟通交流能够使其觉察,则属于现实的层面,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好转。而如果疑心达到妄想的程度,即达到病态的程度,则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从而使疑心减弱、变淡,甚至消失。

什么叫疑病症?

Hs:疑病(Hypochondriasis)——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

如果一个人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必然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比如长时间集中关注自己的肺部和呼吸,就会感觉到呼吸不畅,过于关注走路的姿势,可能手臂的摆动就会不自然,如果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鼻子就会酸胀。

疑病的来源就是过分的关注,再比如气功中提到过任督二脉,气流的行走,其实仅仅是人的意念在动,是思想的集中导致的。

疑病Hs的分数过高,比如超过70以上,那就应该称为患者,患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怀疑自己有病,四处求医,可以医生的检查结果并没有问题,患者因此对医生和检查手段表示怀疑,依旧四处奔波,不停的换医院和医生做检查。

疑病改善的方法

对于敏感多疑的人来说,想要改善这种症状很容易。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只有在脱离群体的时候,才会开始怀疑对方,不愿意相信外界。所以,在懂得原理之后,我们要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管是打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等体育运动,还是爬山、逛街及做卫生等休闲活动。

都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信任。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凝聚力,以及对方在过程中对我们给予的帮助,慢慢地,也就改变敏感多疑的性格。

专家讲解疑病症有哪些症状?

疑病症的症状复杂多样
常见疑病症的主要症状
有痛感
患者感到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最为常见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下腰部和右髂窝处等。患者通常感到疼痛后,却对这种疼痛描述不清,还会诉说全身都很疼痛,可是检查结果却很健康,通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
有躯体反应
疑病症患者的躯体反应表现为多样性和广泛性,会涉及到身体各个部位。比如,恶心、吞咽困难、腹痛、心悸、左侧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些患者疑心自己的五官以及胸部形状异常,也有自觉有体臭或出汗的。
有心理问题
疑病症有哪些症状可以从患者的心理状态角度来辨析。通常疑病症患者在发病时,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表现。有的患者突然对身体某部位异常敏感,过度关注,进而出现疑病症状;可是患者却对究竟哪里不舒服把握不准;也有的患者对能对自己的“恶疾”描述得有模有样,十分具体,虽然患者自己也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却还是控制不住要往医院跑,即使医生指天发誓也不能消除他的癔病观念,只会认为是医生能力不够,或是仪器检测有问题。于是患者仍然每天为自己的“恶疾”惶惶不可终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52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