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心理对于人体的心理是很不利的,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没有人比自己强,自己永远是对的,这些心理方面的表现就是自负心理的典型表现,如何正确的有效的克服自负心理,下面的这些小方法可以从自负心理走出来。
全面认识自我:
我们要辩证的认识自己,不能总是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挂在嘴边,甚至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相比较,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有些东西你觉得他不如你,但是有些事情人家却做你比较你好,所以说不要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看清自己,这样才能正确克服自负心理。
懂得谦虚:
任何一个人,就算是爱因斯坦都不敢说他什么都会,我们总会在一个领域有建树而在其他领域不怎么熟悉,而且就算是在有所建树的领域也不能说自己是完全透彻的了解这个领域,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的优秀,而且停止去进补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落后,别人也会超越你,所以说懂得谦虚,战胜自负心理,不要认为自己很强大,一定要不断让自己强大。
平等待人:
我们讲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向别人尊重我们,那么我们就要先尊重别人,换言之,我们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所以说自负心理最重要的是平衡待人,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伟大,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很重要。
关于如何正确克服自负心理的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为什么自负,这样的话才能达到很好的作用和目的,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调理。
不要过度自责,自责会损害自尊,一个人的自尊不正常,一辈子都会活在痛苦中
人最怕的不是得意忘形,失意忘形更可怕
只有自尊,才能真正维系你的生命
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时候,就会对自我产生偏见,从而产生痛苦。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者过低都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评价过高会得意忘形,自然容易摔跟头。失意忘形会一蹶不振,找不到自我的意义,常常自责,故意做出很多让自己痛苦的事,恶性循环。
“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自我意识: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看到自身价值。换言之,你能够对自己下定义,并且很清楚是否喜欢这样的自己。人类的这种评判能力导致了自尊问题的出现。当你排斥自己的某些方面时,实则是在大肆破坏心理构造。而只有自尊,才能真正维系你的生命。评判和否定自己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你会像小心翼翼保护自己身体上的伤口那样,想方设法地逃避一切可能会加剧内心痛苦的活动。你会减少在社交、学习或是职业方面的进取行为,生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人相处、参加面试、为渺茫的目标奋斗越来越让你头疼。你不愿与人敞开心扉、谈论性事、成为焦点、听到批评、寻求帮助或是解决问题。为了避免更多的评判和自我否定,你为自己树起了保护栏:要么抱怨、发怒,要么埋头工作,力图精益求精,要么自吹自擂,要么满口说辞,还有可能借助酒精或毒品来麻醉自己。--《自尊》”
客观的评价自我,让自己保持在良好的评价很关键,感到自责的时候要学会安慰自我,感到自我很强的时候学会提醒自我。
提供一些符合需要的思维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如果想看总结直接滑到最后)
以下是目录:
1.究竟什么是自责?
2.那是因为什么会让我们自责?
3.我们应该怎样减弱这种自责的习惯性欲望?
首先谈一下究竟什么是自责,自责是指因个人缺点或错误而感内疚谴责自己。多数情况下自责常常表现为过度的责备自己,致使自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 健康 的同时也会让我们一天的工作状态、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变得不稳定。
自责和内疚是有本质区别的!内疚是 健康 的信念,而自责或有罪恶感就是不 健康 的信念,需要反复练习,并且引导修正为 健康 的信念。
自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自我攻击”,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首先将自己作为攻击对象。 轻则一个人苦闷独处,重则大吼大叫情绪失常。
就仿佛自己内心已经联想出了法官和犯人,玩一场角色扮演人物:“我”是法官…“我”是犯人…我刚才是怎么想的……你肯定是那样想的……
最终这场独角戏会唱的没完没了,不知尽头。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产生自责情绪呢?源自于我们的本身,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完美主义的属性。对于自我主观上的挑剔和严格,往往导致比自身客观水平更差的表现。
举个栗子,我是xx大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拿过,和很多公司人员有所交流,结果前天我被拒绝了offer……
我一直以来都想要达到他人所保持着的早睡早起、晨跑等自律行为,可是我一直用尽方法都没能达到……
优越感、悲伤、嫉妒、羡慕等情绪将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种下一颗种子,种子将会因为于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巧合的事件开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自责的原因所在!因为“坏事”发生之后,我们常常出现内耗,因为我们眼高手低,标准远高于我们的能力!
至于怎么解决自责情绪?
一句其实并没有任何一种能消除自己自责情绪的方法,和与自己作斗争一样,解决自责情绪也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如同反抗绝望。但总归有希望在。
解决方法就是“感官和思维轰炸”:
1.在视觉上:将情绪写在纸上。走进洗手间,把便利贴贴在镜子边方便自己看到。
走进办公室/教室,打开电脑,电脑桌面贴上自己的情绪便签。
2.在听觉上:戴上耳机,收听网易云音乐的学习工作歌单,纯音乐和钢琴曲走起~
3.动觉方面:准备错事本,将自责情绪的源头写下来,并且提醒自己首先问自己“究竟是我的错大还是他的错大?这件事情我能从中成长什么?”
4.大脑思维方面:
第一树立成长型思维,遇事不决多问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第二每天早上先写下关于昨天的感恩日记,如果我们把感激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积极者。积极者意味着,我们会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而更少会消极自责情绪和其他消极情绪。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一个识趣的人而不是有趣的人,识趣能让你看到幸福,有趣只能让你成为一位喜剧演员……
好了画一下重点:
1.自责就是“自我攻击”,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首先将自己作为攻击对象。
2.我们之所以会常常出现自责情绪是源自于我们的本身,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完美主义的属性。对于自我主观上的挑剔和严格,如果自己达不到自己设定的“圣人标准”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开始“自我攻击”
3.解决办法?
“感官和思维轰炸”
在视觉上:将情绪写在纸上贴到各种显眼的位置。
在听觉上:戴上耳机听纯音乐和钢琴曲?
在动觉上:准备错事本,记录错事原因和情绪。
在思维上:
第一树立成长型思维,遇事不决多问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第二每天早上先写下关于昨天的感恩日记,把感激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第三,做个识趣的人。
自责心理和普通的反思反省不一样,普通的反思反省只要回顾自己所作所为,总结经验,得出未来改善的方法就好,但自责形成了对自己的一种攻击,同时夹杂了内疚。
正常人,偶尔有一下自责是没关系的,比如大人不小心失手把孩子摔了,走神开车刮蹭,没有及时听爱人倾诉导致爱人伤心等。
但一个普通人,如果总是自责,不论是否是自己的原因,都会自责、从自己这找自己的问题,那就需要调整了。
这种习惯性地自责,多是从童年形成的。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让孩子一直自我反省,不论是孩子与人发生冲突,还是遇到了事情,在孩子受委屈时,他们也不会安慰,只会责怪孩子心理素质不好。
还有一类父母,他们遇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责怪孩子。孩子没做好,怪孩子;遇到意外的倒霉的事情怪孩子;孩子与别人打架,不管是不是孩子的责任,都怪孩子;他们连自己不开心、生活不顺都怪孩子,觉得都是孩子导致的。
久而久之,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形成习惯性自责的行为,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怪自己。
但这并不是事实。工作和很多事情,有几个人是一开始就会做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被给予正确的教导,就只能靠自己琢磨,这没有任何可责怪的。
习惯性自责的人,还很容易把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相比较,久而久之,就会愈发痛苦。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人有习惯性的自责,总是自我攻击,一定要警惕并且认清事实。
第一步:审视自己的想法。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是个白痴,我很丑──是控制自责的第一步:这一个步骤就可以有效降低自责的强度和频度。同时记下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有这种想法,看看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二步:评价你的论断。
判断你的标准是主观臆断的还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差劲的人”,那么你一直都很差劲吗?是不是有时候你还是很能干的呢?‘你认为失败者是什么样的?不要把那些不在你可控范围内事情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第三步:搜集客观的数据。
让硬碰硬的事实来挑战你那些消极的想法。在一张卡片纸上列出一个简短的自我成就表,每次自责情绪来袭时,就拿出来看一看。或者看看自己的简历,回顾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整整两年没人请你逛街蹭饭吃之类的事情。
第四步:批判性还是建设性?
要区分清楚批判性的想法和建设性的想法。你的目的应当是让自己有所改进,而不是打击自己。
第五步:重新评价你的价值观。
确定你苦苦为难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值得争取的。有些目标,比如善良、正直、律己,能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质量(是值得争取的),其他一些目标则只会让你感到自身的缺陷。
自责是对所发生事件和自己言行的一种反思,从心理学的概念去解析“自责”,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对自我进行反思的元认知过程,且就归因方式而言,自责是把事件得到原因归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造成的错误。对于归因这个概念,可以分为内归因与外归因。内归因就是我们把事情后果认为是自己造成的,例如自己能力不足或者自己粗心大意这类的。而外归因则是把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结果归于外部条件,例如运气不好、天气不合适、他人不配合等。这两种归因方式如果过于两极化的话,就容易造成心理和思维模式的问题。对于内归因而产生的自责、内疚感,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觉得事情发生到如此地步都是自己的问题,这种自责心态往往会使人一直陷入到对过去的悔恨感无法自拔、并产生闷闷不乐、自尊心降低等消极的情绪、心境。想要克服自责心理,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产生这种心态是来自于自己的归因方式,而不是事实本身。不用一味的从内心去苛责自己,不要认为是自己一个人造成的的结果,而忽略了一个事情的发生往往是环境、他人、和一些其他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不是全部是自己的过失。要意识到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去改进、以及汲取到的经验教训;其次可以将对于自己的责备,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去努力尝试怎么弥补和改进错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而不是已成定局的过去。
想要克服自责心理只要做了我这5点 你一定会有新的改观。
第一步: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日记或掌上电脑中记下那些自责的论断──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是个白痴,我很丑──是控制自责的第一步:这一个步骤就可以有效降低自责的强度和频度。同时记下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有这种想法,看看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二步:评价你的论断。
审视自己的用词,判断你的标准是主观臆断的还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差劲的人”,那么你一直都很差劲吗?是不是有时候你还是很能干的呢?穆勒医生说,病人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我就会问,‘你认为失败者是什么样的?’病人描绘出了一个穿着短裤闲坐在屋里喝啤酒的人。我就问:“那昨天你是这个样子的吗?”他说:‘那倒没有的。’”还有,不要把那些不在你可控范围内事情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有些人会想,‘我的投资缩水了35%──我这是怎么回事啊?’却不会去想‘市场是怎么回事啊?’
第三步:搜集客观的数据。
让硬碰硬的事实来挑战你那些消极的想法。在一张卡片纸上列出一个简短的自我成就表,每次自责情绪来袭时,就拿出来看一看。或者看看自己的简历,回顾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留意诸如自己获得奖学金这样的事实──而不是整整两年没人请你跳过舞之类的事情。”
第四步:批判性还是建设性?
要区分清楚批判性的想法和建设性的想法。比如你在野餐时吃多了,那么“我是一头肥猪”就是一个谴责性的想法,而“明天开始我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是一个建设性的想法。你的目的应当是让自己有所改进,而不是打击自己。
第五步:重新评价你的价值观。
确定你苦苦为难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值得争取的。有些目标,比如善良、正直、律己,能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质量(是值得争取的),其他一些目标则只会让你感到自身的缺陷。
“有些人想,‘我可以去注射肉毒杆菌,这样我就会更可爱。’可其实想要变得可爱,应当去做那些值得人爱的事情。”
楼主,你朋友这应该属于自卑心理吧?自负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 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自负的人让人感觉很牛。有一些人表面上也让人感觉很牛,但是不一定是自负。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 自负与看不起人还不完全相同。自负主要是过高地估计自己,有时表现为看不起身边的人。
下面跟你说一下怎么消除自卑心理:
1、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动力。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难免的,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应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克服困难,向成功努力。
2、正确认识自己。多挖掘自己的长处,多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多出成绩,这样就可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信心。
3、以勤补拙。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通过勤学苦练完全可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甚至赶上或超过别人。
4、用“补偿法”保持心理平衡。自卑者平时要多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遇到挫折时别泄气,不要想“我不行”而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5、选择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对别人来说有效的方法对自己未必适用,“东施效颦”往往事与愿违。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不必在意旁人的贬低。贬低别人的人往往是出于妒嫉心理或其他原因。要记住:只要你不承认自己有自卑感,谁也没有办法使你自卑。
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决心,这样就可以把自卑心理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例子给自卑心理的人做出榜样,愿每个有自卑心理的人都能克服自卑心理,成为生活和学习中强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523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生活压力大,到底有没有方法排解
下一篇: 交朋友的好处(人为什么要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