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孔子有重瞳吗,,历史上的孔子是谁(圣贤人物的典故)

夕阳红 2023-07-02 20:56:04

一、历史上有重瞳的人有哪些

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用计设杀猛将李元霸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仓颉

cāng jié 仓颉,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

仓颉《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虞舜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瞳”的记载。重瞳即“一目两眸”,也有人认为是“白内障”。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本文特考证一些重瞳的记载,其中一些资料来源于网上。

虞舜代称舜。唐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清厉鹗《一半儿.上虞百官江口舜庙》曲:“重瞳此地有遗苗,野庙空江玉座销。”

重耳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项羽

关于重瞳,最出名的是两个,第一个是舜,第二个是项羽。他们都是帝王级的人物。不过舜有顽父劣弟,而且死因也很可疑;项羽虽称西楚霸王,终亡于垓下。结局也不怎么样。 代称项羽。清钱谦益《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迹已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清周龙藻《大墙上蒿行》:“亚父好竒策,终被重瞳误。”

比喻像舜一样的圣明天子。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杨大年]以诗贻馆中诸公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

瞳。’”明邵璨《香囊记.琼林》:“三策献重瞳,独占鳌头圣恩重。”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

吕光

吕光,字世明,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是吕婆楼之子。晋朝时期十六国中后凉建立者。吕光本为前秦将领。淝水之战前夕,受天王苻坚之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因此远方诸国皆来归附。384年十二月,吕光从西域东归占据凉州称酒泉公,收到苻坚死讯,改元太安,并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在位末期内政不修,各族叛离,埋下亡国因子。

高洋

高洋(529~559年),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齐文宣帝,550-559年在位。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

鱼俱罗

鱼俱罗,祖籍冯翊郡下邦县。身高八尺(约1.8米)体力过人,声音极其洪亮,平时说话的声音可以传出数百步之远。相传鱼俱罗眼中有双瞳。鱼俱罗二十岁时加入禁卫军,后因功绩被提升为大都督。其后跟随晋王杨广(即隋炀帝)征讨陈朝,立下军功被提升为开府,并赏赐大量的财物。征服陈朝之后不久沈玄懀、高智慧在江南发起叛乱。被派去征讨的杨素认为鱼俱罗英勇善战,便请他随军出征。鱼俱罗不负所望,每次作战都立下战功,并因此被提升为上开府并封为高唐县公以及叠州总管。后因母亲病逝辞职回家为母亲守孝。等他回到扶风郡的时候,正巧遇到杨素率军去灵州道打击来犯的突厥人。杨素遇到鱼俱罗非常高兴,便上奏要求鱼俱罗随军出征。后杨素大军与突厥军遭遇,鱼俱罗率领数名骑兵杀出,鱼俱罗瞪圆双眼大声呼喊,突厥人望风而逃,在突厥人军中杀入杀出,毫无压力。因为对突厥作战有功,鱼俱罗被封为柱国以及丰州总管。刚开始的时候,突厥人数次入侵丰州劫掠,但全部都被鱼俱罗擒杀,从此以后突厥人畏惧鱼俱罗而离去,不敢再在塞上牧马。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李煜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另外有人提到,但没有查到明确出处的还有:王莽;黄巢;

二、谁是孔子呢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孔子有什么生平呢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商丘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

《孔子圣迹图》之《麒麟玉书》(2)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四、孔子主要的历史成就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圣贤人物的典故

人物/圣贤

【尧舜力】参见文明部·歌舞“击壤歌”。唐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弃瓢翁】参见器用部·器皿“许由瓢”。金段克己《岁己酉春正月张汉臣下世因作古意四篇》之二:“世无弃瓢翁,轩轻定谁说。”

【垂衣】《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孔颖达疏:“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O喻帝王以德化治理天下。唐李适《磷德殿宴百僚》:“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另参见器用部·衣冠“垂衣裳”、人物部命王“垂裳 '、政事部·治理“垂衣治”。

【重瞳】《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裴驷《集解》引《尸子阳: “舜两眸子,是谓重瞳。”《论衡·骨相》: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O指舜或项羽,或指有帝王之相。唐李白《远别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另参见人物部·帝王“项王双瞳”、人物部·圣贤“重瞳”。【重瞳】参见人体部·头面“重瞳”。唐李远《赠写御容长史》:“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

【洗耳翁】参见人体部·头面“洗耳”。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巢许辈】参见人体部·头面“洗耳”。唐顾况《华山西同游赠隐玄果》;“遂令巢许辈,于焉谢尘俗?”

【天上麒麟】 参见伦类部·亲眷“彼城儿”。宋黄庭坚《送徐隐父宰余干》:“天上麒麟来下瑞,江南橘柏间生贤。”

【东家丘】丶文选·陈琳伪鲁洪与魏文帝书协:“怪乃轻其家丘,谓为情人,是何言欤?”唐张铣注:“鲁人不识孔子圣人,乃云、‘我东家丘者,吾知子矣。'言轻孔丘也。”O喻指圣贤未被世人认识。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另参见人事部·贫贱“贱东丘”。

【易韦三绝】参见文明部·文具“韦编”。宋苏哪夜梦》:“易韦三绝庄犹然,如我当以犀草编。”

【泣麟】参见人事部·情感“悲徽”。唐盂郊《寄张籍》:“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励。”

【闻韶忘味】参见文明部·礼乐“闻韶”、器用部·饮食“忘味”。O亦指对事物喜爱到人迷的地步。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选来三月食无盐。”

【七贤】《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咐林七贤'。”O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丶“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D另参见伦类部·师友“竹林欢”、植物部·木本“竹林”、人事部·雅逸“竹林游”、人事部·狂放“竹林笑傲”。

【三良】参见动物部·飞禽“黄鸟悲鸣”。宋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上客侯生】参见政事部·议政“虚左迎”。清顾炎武《秋风行》:“车中公子常虚左,上客侯生衣敝衣。”。

【山公】参见政事部·议政“山公启事”。宋黄庭坚《和范廉》:“汲直非刀笔,山公识宁馨。”

【山阳锻】《晋书·秘康传》记载:秘康隐居山阳,“性绝巧而好煅。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口之,每夏月,居其下以煅”。O喻隐居,或喻自得其乐。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中散山阳煅,愚公野谷村。”另参见植物部。木本“锻柳”。器用部·日用“隐煅炉”、人事部·雅逸“好锻秘”

【王后卢前】「《旧唐书·杨炯传》:丶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O咏才子贤人。金元好问《别罩怀幕府诸君二首》之一:“王后卢前旧往还,江东渭北此追攀。”

【无双士】参见人物部·将相“追韩信”。0指才能出众之贤才。清袁枚《题柳如是画像》:“党人碑上无双士,夫婿辈中第二流。”

【五羖皮】参见政事部·议政“五投赎”。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祥三马……》:“千金市骨今何在,士或不价五投皮。”

【东山谢安石】参见地理部·土石“东山”、人物部·将相“东山起”。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少微星】参见人物部·圣贤“少微星”。唐窦群《草堂夜坐》:“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少微星】《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①喻指处上、隐士。唐储光刻贻王侍御出台椽丹阳》:“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另参见天文部·天体“少微星”、人事部·雅逸“望少微”、人事部· 病死“少微空陨光”。

【月旦诸子】参见人事部·其他“许氏评”。唐陈子昂《春台引》:“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乐毅贤】参见人物部·将相“乐毅”。唐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无人不重乐毅贤,何敌能当鲁连啸?”

【汉二疏】参见伦类部·亲眷“二疏”。唐白居易《不致仕》:“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边韶】参见文明部·学识“五经筒”。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姚醒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吏隐】《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日。‘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日‘金马门'。”0指人行为高洁又不隐遁山林。元袁桶《次韵抵平石》:“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另参见器用部·宫室“金马门”、人事部·雅逸“金门隐。

【夷齐】《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盒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术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新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蔽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奥。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O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另参见地理部·土石“首阳”、植物部·草本 “首山蔽”、植物部。草本“周粟”、政事部·忠直“辞粟”、人事部·雅逸“采毅”。-

【扫门士】参见人事部·贫贱“扫门”。唐杜牧《寄崔钧》:“Bte扫冖士,谁为乞火人?'”

【吐凤人】参见动物部·飞禽“白凤”。O指写文章的`好手。唐钱起《过张成侍御宅》:“丞相幕中吐凤人,文章心事每相亲。”——

【刘桢】刘检,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有文才。事见《三国志·魏志·王缤传》附《刘检传》。另《刘帧传》裴松之注:‘“建安中太祖特加旌命,以疾休息。后除上艾长,又以疾不行。”*喻指贤才。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空余骚雅事,千古傲刘赖、”另参见人事部·行止“公干卧”。

【严平】参见九流部·杂技“成都卜。唐郑世翼《过严君平古井》:“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步握洼】参见动物部·走兽“漫洼种”ZO借指出众的人才。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遭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握洼。”

【沧浪叟】参见人事部·雅迪“沧浪”。唐刘长卿《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客。”

【沉湘水】参见人事部·冤怨‘“屈平沉湘”。唐邵谒《放歌行》:“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青钱学士】《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丶张)蜜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赞‘青钱学士”。”0喻试必高中之贤才。宋刘子翠《有怀十首》之六:“青钱学士妙文章,便合合毫侍市旁。”另参见器用部·珍宝“青钱”、文明部·学识“青钱万选”。

【招贤地】《汉书·公孙弘传》:“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丶公孙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颜师古注:“‘阁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剧以别于椽史官属也。”0喻招才纳贤、款待宾客之所、唐孙娜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人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另参见器用部·宫室“东阁”、人物部·将相“丞相阁”。

【贤人】参见器用部‘饮食“中圣贤”。唐权德纠晚秋陪崔阁老张秘监阁老苗考功同游吴天观时杨阁老新直未满以诗见寄斐然酬和有愧芜音》:“泛菊贤人至,烧丹姹女飞

【钓磺】阅《宋书·符瑞志》上:“(周文)王至于皤蹈之水,吕尚钧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五磺,其文要曰:姬受合?.昌来提,撰尔滩铃报在齐。”'O指贤才将遇明主。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磺初。”另参见器用部·珍宝“渭曲磺”。

【版筑士】参见地理部·土石“傅野”。唐李峤《野》:“谁言版筑士,犹处傅岩中。”

【庞德公】参见人事部·雅逸“庞公隐”。唐杜甫《遣兴五首》之二:“昔者庞德公,未曾人州府。”

【於陵仲子】汉刘向《列女传·楚於陵妻》:“楚王闻於陵子终(仲子)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锐往聘迎之。於陵子终曰:仆有箕帚之妾,请人与计之……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O咏隐士。清尤侗《得家信人有传予地震死者戏为作此》:“寄谢众人皆欲杀,於陵仲子犹无恙。”另参见人事部· 雅逸“灌园”。

【郑夫子】参见地理部·土石“郑生谷”。唐罗隐《皇破》:“输他谷口郑夫子,摘得闲名说至今。”

【袁安】参见人事部·贫贱“袁安困雪”。唐裴虔涂《早春残雪》:“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

【原宪】参见人事部·贫贱“原宪贫”。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原宪甘贫每自开,于春伤足少人哀。”

【赁舂老子】参见人事部·贫贱“鸿春”。宋陆游《读(后汉书)》:“赁吉老子吾所慕,垂世文章征在多。”

【诸葛才雄】参见人物部·帝王“三顾”。唐骆宾王《畴昔篇》:“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_

【黄金台L客】参见器用部·宫室“黄金台”。唐刘沧《送友人罢举赴蓟门从事》:“此去黄金台上客,相思应羡雁南归。”

【悬榻待】参见器用部·日用“徐孺榻”。唐刘长卿《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陈著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朝歌屠叟】《尉缭子·武议》:“太公望(姜子牙)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O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另参见器用部·其他“朝歌鼓刀”、人事部·雅逸“屠钓”、人事部·寿考“鼓刀叟”。

【遗壁】参见器用部·珍宝“和氏玉”。唐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壁。”

【楚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口:‘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O喻指贤才。唐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请学士》:“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另参见政事部·议政“得楚材”。

【照国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王问日: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O咏宝珠或贤臣。明高启《赠杨荣阳》:“手出照国珠,胸出补衰线。”另参见器用部·珍宝“乘珠”。

【颜回】《论语·雍也》:“子日:‘贤哉,回也!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O指有修养、能安于贫困生活的贤才。唐王绩《被召谢病》:“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另参见地理部·城建“颜巷”、器用部·饮食“一瓢饮”、器用部、器皿“革瓢”。人事部·雅逸“乐一瓢”、人事部·贫贱“颜子贫”。

【皤溪老】参见动物部·鳞介“钓鱼”。O喻在野的贤才,或喻隐士。唐张九龄《骗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岂与皤溪老,崛起因太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09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