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血型

o型血献血的要求比其它的要高吗

网友上传 2023-06-03 10:39:35

o型血献血的要求比其它的要高吗

通过献血这种方式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一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献血,而且在献血之后能够了解到自己的血型如何,不少人属于O型血,O型血又被称为万能血,很多人听到自己属于万能血型,认为自己的血液就可以贡献给任何人。那么,这种想法是否是正确的呢?

O型血被称为万能血,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O型血。O型血不含有A、B或者AB型血排斥的抗原,不会同血浆中的抗A、抗B抗体发生反应,也就是不会被人体免疫系统破坏。

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却含有抗A、抗B型红细胞的抗体,会破坏及攻击患者的A、B或者AB型红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血反应,带来身体伤害。因此,医院一般要求输同血型的血液来降低身体伤害。

献血哪些事情要知道?

1、没有传染性疾病才可献血

关于献血的很多事情都应该了解,特别是没有基础传染性疾病才可以献血。很多人本身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威胁健康,而这些传染性疾病就会通过血液传播的方式导致其他人患病,献血之后,这些血液是不能够利用的,如果出现了血源污染的情况,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影响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献血。

2、献血有年龄限制

献血的人有年龄方面的要求,并非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献血,只有满足相关的条件才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年龄需要保证在18~55周岁,小于18周岁或者超过55周岁都不满足献血的条件。因为年龄过小或者年迈的人献血之后,身体恢复的速度缓慢,可能会带来某些隐患,需要在年龄适合的情况下才可以献血。

3、短时间内不可多次献血

献血很多注意事项要了解,特别是短时间内不能够多次献血。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献血的量也应该把握好,如果短时间内多次献血,血液流失的量多,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在献血贡献爱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些细节,应该控制好献血量,而且短时间内不要多次献血,以免身体健康受影响。

4、献血前有很多注意事项

在献血之前还有很多的注意要点,特别是在献血一周内禁止服用药物,而且不要采取高脂肪饮食行为。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饮食不清淡、胡乱饮食或者熬夜,服用药物,都可能会影响血液的质量,反而会带来影响。因此在献血之前,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先了解这些常识再去献血,能够让自己的血液质量更高。


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献血的身体要求

无偿献血小常识

1.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中不断流动的红色液体。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2.血液是由有形成分和血浆组成。其中有形成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经科学家测定,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
4.到1995年,全世界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1921年把ABO血型系统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AB、O四种血型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开始实施时间是1998年10月1日。
6.《献血法》对献血者的体重有明确规定,其中男性公民体重要达到50公斤,女性 公民要达到45公斤。
7.公民献血可献全血或成分血,其中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成分血(指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1个月。
8.公民献血时要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只有经过健康检查合格的公民才能献血,所以能献血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9.最早发现血型的人是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他的这一发现为输血打开了安全之门,使全世界上亿人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世界献血者日”就是用他的生日6月14日来确定的。
10.“世界献血者日”是200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和国际输血协会共同确定的。
11.血液对人体具有四大功能:(1)运输功能,把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2)保持身体酸碱度相对恒定;(3)调节体温;(4)抵御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袭。
12.血浆约占全血的55%。血浆中的大部分是水,占90%多,其余的是各种蛋白质、有机物和无机物。
13.人体制造血液需要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物质,蛋白质是制造血液的主要原料,而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叶酸、维生素B12可以促使血细胞发育成熟。这些原料,在正常人体中并不缺乏,只要正常饮食,都可以保障正常供给。

14.在母亲妊娠期里的胎儿也是有血型的。
15.很多人认为血型与性格有关系。如A型血的人性情理智,B型血的人乐观热情,O型血的人则比较自信、坚定等等。其实血型的差别只是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某种多糖物质。实验表明,只要采用几种特殊的酶,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B型血变成A型血,所以说血型与性格有关没有科学根据。
16.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
17.正常人的血液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有人说献血以后,身体的血液就永远减少了,也就伤了“元气”这是不正确的。
18.健康人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不需要推迟献血;但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者一年后才可以献血。
19.接受狂犬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才可以献血。
20.月经期前后三天的妇女暂不能献血。
21.患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后满一个月,患肺炎病愈后满三个月才能献血。
22.阑尾炎手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后满三个月,较大手术后满半年可以献血。
23.5年内因病输过全血或成分血的人,不可以献血。
24.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一方面是要保证病人能得到健康安全的血液,另一方面是要严格地规范采供血单位的行为,保障献血者的健康。
25.血站的有关设备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有与血液接触的用具都是一次性的,所以说无偿献血是安全的,不会传染疾病。
26.《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其不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待遇的直系亲属,因病需要用血时,可以享受全部或部分免费用血。
27.人类掌握输血技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健康人定期献血有益健康,可以增强身体的造血机能,还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几率。
28.不是所有患过肝炎的人都不能献血,如果明确患过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不能献血的。但患过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检验正常是可以献血的。 29.输成分血可以一血多用,节省血源,还可以减少病人的输血反应。现代输血治疗已普遍进入使用成分输血的阶段,全血已基本不用。
30.凡无偿献血者有受表彰和奖励的权利,但不应该刻意要求获得物质回报。
31.我国献血要登记真实身份,献血者不得冒名顶替他人献血。
32.稀有血型的人数量稀少,所以稀有血型患者一旦需要输血,很容易因为适合供血的人员不足,而无法及时得到足够的血液。各地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大都采取的方式是建立稀有血型志愿献血者队伍;
33.《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就是要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积极参加献血。
34.《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也就意味着公民献血是无偿的,公民生病用血时需要支付血液采集、检验、储存等费用。
35.转氨酶是检测肝脏是否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献血时发现转氨酶偏高时,不一定患有肝炎。
36.《献血法》提倡有些人要做无偿献血的表率,他们是-------在校大学生、机关干部、军人;
37.做过胃、肾、脾、肺等器官切除手术已经痊愈的人不可以献血。
38.现在很多人都有近视眼,献血对眼科疾病患者也有要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的患者是不可以献血的,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也是不可以献血的。
39.国家对献血中用于采集血液的有关材料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接触人体或血液的针头、血袋等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只能一次性使用;
40.献血健康检查时有少数人血液检验不合格,而到医院检查,发现检验是正常的。下面正确的解释是为了血液安全,血站做的血液检验为筛查,出现不合格,不一定就是身体有病。
41.“世界献血者日”的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所有献血者的感谢,感谢他们对生命的无私赠与。

42.《献血法》规定,各级红十字会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职责是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
43.定期献血,有可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44.服用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时暂不能献血;
45.关于爱喝酒的人献血,只要在献血前一两天不喝,并经健康检查合格,是可以献血的。
46.献血对体重不会有什么影响,献血后喝一杯水,失去的那点重量很快就补充回来了。 47.献过机采(单采)血小板的公民,献机采血小板后满四个星期,就可以献全血。 48.献血后一般几个小时人的血容量就会达到正常水平。
49.献全血与献成分血的区别是献成分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还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
50.正常人身体每时每刻都会有部分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会有相应的血细胞新生,所以人的血液总量总是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51.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可以献血
(1)贫血; (2)白血病; (3)血吸虫病 (4)结核病 (5)艾滋病。
52.公民献血前在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时,应如实填写所有征询内容,包括下列生活习惯
(1)是否吸过毒;(2)是否有同性恋的历史;(3)是否有多个性伴侣;
53.有下列情况的公民属于暂时不能献血
(1)半个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
(2)感冒、急性肠胃炎病愈未满一个星期;
(3)妇女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54.公民献血前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血液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列问题
(1)献血前一天应该食用低脂肪的食物;
(2)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3)充足睡眠,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55.献血后很多人担心会损伤身体,所以选择的正确方式是
(1)正常工作,注意休息;
(2)保持正常饮食
56.献血者下列权利应该受到保护
(1)无偿献血者有受到表彰和奖励的权利;
(2)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
(3)献血时享受免费体检、化验的待遇;
57.少数健康人献血时也会有献血反应,主要是献血时发生头晕、心慌、出汗等现象,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是
(1)由于精神紧张
(2)献血前睡眠不足,或过于疲劳;
(3)未进早餐;
58.“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写入了《献血法》,关于这一条正确的理解是
(1)公民必须达到18周岁才能参加献血;
(2)55周岁以上也可以献血,但必须符合献血的健康条件。
59.关于献血与贫血的正确说法是
(1)献血只是献出了人体血液的一小部分,献血后人体就会制造足够的新生血液,不会产生贫血;
(2)有人不愿意献血,是担心自己贫血。实际上贫血患者在献血前很快就能检查出来,如果检查出贫血,血站是不允许献血的。
60.关于公民献血正确说法是
(1)公民既可以献全血,也可到血站献成分血;
(2)我国公民献成分血主要是献血小板;
(3)公民一次献全血最多为400毫升;
61.关于保证血液安全的正确说法是
(1)因为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不是为了报酬,所以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的安全;
(2)自愿无偿献血不影响身体健康。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捐血是一个输出的全过程,在捐血的情况下,是严控“一人一针”,献血者在捐血的前一天,应当维持口味淡的饮食搭配和充足的睡眠质量。献血要求什么条件。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1  1、年龄:18周岁至55周岁

  (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②体重:男≥50kg,女≥45kg。

  2、 献血间隔期:

  ①献全血后间隔半年以上可再次献全血

  ②间隔三个月以上可献成分血

  ③献机采成分血14天后可再次献成分血,间隔30天后可献全血。

  3、 有传染性疾病、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地方病等都不能献血,有感冒、有炎症、或女性例假前后三天等情况要暂缓献血。

  4、 献血前一周不要服药。

  5、 饮食清谈,食物应少脂肪,勿空腹献血。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可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以低脂肪为宜,不要吃像油条、牛奶、肉类、脂肪之类的油腻食品,太油腻会影响血液质量,暂不能献血。

  6、 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饮酒,尤其是不饮烈性酒。

  7、 献血前一晚充足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

  8、 必须带好本人真实的有效的证件(公民身份证、军人证、护照、驾驶证),曾献过血的.,尽量带上《无偿献血证》。

  9、 认真阅读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2   献血前需要检测的项目

   献全血检测项目包括

  1)血型(正定型)

  2)血红蛋白(Hb)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干化学法)

  4)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

  5)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

  献单采血小板检测项目:除与全血的检测项目一样外,还要抽取静脉血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

  1)血小板计数(PLT)

  2)血比积(Hb)

  超过时间间隔或第一次献机采的还要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

   献血后需要检测的项目:

  1)血型(正反定型)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速率法)

  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

  4)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

  6)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

  献血要求什么条件3   捐血需要空肚吗

  捐血和医院门诊抽血化验做检查是不一样的,因而捐血前不需要空肚,假如空肚捐血的情况下,身体中血液的葡萄糖成分会较为低,有可能会出现头昏等低血糖的欠佳病症,因此,以便确保献血者在捐血时可以处在一个优良的情况,应当防止很多食补而造成血液脂肪率过高的问题,因而献血者在捐血的前一天,应当维持口味淡的饮食搭配和充足的睡眠质量。

   捐血的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一:捐血会造成贫血?

  实际上身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再造作用,假如人到历经献上小量的血液之后,人体历经自身的调整与修补,缺乏的红细胞迅速便会获得立即的补充,因此不容易造成贫血的问题,并且一切正常规律性的捐血,非常是对男生而言,对红细胞的升级代用更有益处。

   错误观念二:捐血可能造成 病症,例如乙肝或HIV?

  实际上捐血是一个输出的全过程,仅仅血液从人体血管中往外排出的全过程,而且在捐血的情况下,是严控“一人一针”,在那样标准的管理方法和实际操作下,捐血不可能会感染病症,也不会像大家想像的会感染上乙肝或是艾滋病等。

   错误观念三:捐血会造成高血压、低血压?

  实际上一切正常的捐血并不会造成高血压或低血压。有些人可能在捐血后的几日内出现血压出现异常的状况,这一般是由于心态激动或紧张焦虑所造成的,要是献血者留意好好休息,并长期保持的心态,血压就可以迅速的修复到标准值。

   错误观念四:捐血会丧失许多白细胞计数?

  实际上一切正常的捐血并不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能力,从生理学视角上而言,组成人体免疫力的关键物质是白细胞计数。可是身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占了非常大的占比,而白细胞计数仅仅在其中的一部分,以一切正常成人为例子,假如一次捐血是200-400ml,那白细胞计数只是是身体白细胞总数的1%-2%,并且,丧失的这种白细胞计数在捐血后的1-2钟头以内就可以迅速的从骨髓中获得立即的补充。

O型血的糖尿病人可以为别人献血吗?为什么?

如果是还没有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的病人,经过饮食调控和身体锻炼,血糖可以控制在正常水平的人,献血应该是可以的,我国没有明文规定糖尿病病人不能献血。但糖尿病病人献血前还是应该向血站的工作人员说明患有糖尿病,因为人的体质不同,对血液成分的要求应该也是不同的。

献血的标准

如果是献血量,就是是楼上所说的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
如果是健康标准,转帖给你: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467-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献血者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的项目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血站(血库),并用于该机构的管理和评审。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预检献血者
要求经体检、检验合格后再献血的献血者。
2.2 非预检献血者
预先只进行体检,而不要求进行检验即可献血的献血者。
3. 总则
3.1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输血安全,对预检献血者每次献血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验(初验),合格后采血,采出的血液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供临床应用。
3.2 对非预检献血者经健康情况征询和体格检查合格后即可采血。采出的血液必须进行初检和复检,合格后方可供临床应用。
3.3 献血者血液初检和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的初检和复检不得由同一人进行操作。
3.4 本标准中的献血健康征询项目,适用于不具备血液检验条件的采血车和采血点的无偿献血活动。
3.5 献血者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应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两周。
3.6 本标准是血站实施献血者体检、检验技术操作管理和进行质量审核的重要依据。
4.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4.1 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4.1.1 年龄:18~55周岁。
4.1.2 体重:男≥50kg,女≥45kg。
4.1.3 血压:90mmHg~140mmHg/60mmHg~90mmHg,脉压:≥30mmHg
或: 12.0KPa~18.7KPa/8.0KPa~12.0KPa,脉压:≥4.0KPa。
4.1.4 脉搏:节律规整,60次~10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min。
4.1.5 体温正常。
4.1.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4.1.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4.1.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
4.1.9 胸部:心肺正常,无病理性呼吸音及病理性心脏杂音,心率60次~100次/min。
4.1.10 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4.2 献血者血液检验要求
4.2.1 血型检测
4.2.1.1 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4.2.1.2 Rh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4.2.2 血红蛋白测定:硫酸铜法:男≥1.0520,女≥1.0500;相当于男≥120g/L,女≥110g/L。
4.2.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只限于初检使用):阴性;速率法:≤40单位;赖氏法:≤25单位。
4.2.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酶联免疫法,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4.2.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阴性(酶联免疫法)。
4.2.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阴性(酶联免疫法)。
4.2.7 梅毒试验:阴性(RPR法、TRUST法或酶联免疫法)。
4.2.8 复检4.2.1,4.2.3,4.2.4,4.2.5,4.2.6,4.2.7(其中4.2.3必须用赖氏法或速率法)。
4.2.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检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检验报告为准)。
4.2.10 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4.3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4.3.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等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4.3.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4.3.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不需要推迟献血。
4.3.4 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者一年后方可献血。
4.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4.4.1 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
4.4.2 妇女月经期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4.4.3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4.4 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4.4.5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4.4.6 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
4.4.7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4.4.8 被血液或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以及施行纹身术后未满一年者。
4.4.9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
4.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献血:
4.5.1 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
4.5.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及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
4.5.3 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高危人群,如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4.5.4 麻风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如梅毒、淋病等。
4.5.5 该献血者的血液曾使受血者发生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者。
4.5.6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的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5.7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4.5.8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4.5.9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4.5.10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较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
4.5.11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肾炎、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4.5.12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4.5.13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等。
4.5.14 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及严重神经衰弱等。
4.5.15 寄生虫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肺吸虫病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4.5.16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4.5.17 做过切除胃、肾、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4.5.18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4.5.19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视神经炎及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等。
4.5.20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4.5.21 克-雅(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硬脑膜、角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4.5.22 某些职业病患者,如放射性疾病、尘肺及有害气体、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慢性中毒等。
4.5.23 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4.6 献血量及献血时间间隔
4.6.1 献血量:凡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者,一次可献血200ml或400ml。
4.6.2 献血时间间隔
4.6.2.1 献全血:六个月以上。
4.6.2.2 机采血小板:每隔4周采集一次。如间隔时间少于4周时,则采集前血小板计数应≥150×109/L以上。
4.6.2.3 机采血小板后,应间隔4周以上方可献全血,以后再献全血应按献全血的时间间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uexing/21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