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介绍赤小豆的一些治病疗方(赤小豆可以治疗什么病?)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5-18 06:27:30

介绍赤小豆的一些治病疗方

赤小豆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重要药材,赤小豆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都是非常不错的,当然,赤小豆也是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的,当然,赤小豆的治病疗方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赤小豆的一些治病疗方。

赤小豆不仅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材,适当的食用赤小豆,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治疗很多的疾病的,比如赤小豆对于治疗脚气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我们大家出现了脚气的症状了,那么可以适当的使用赤小豆来治疗的。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伤寒病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很多的朋友们对于治疗伤寒的方法不是非常 的了解,其实适当的食用赤小豆,对于帮助我们缓解伤寒的=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错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我们大家对于赤小豆这种食材兼药材的药用功效以及治病疗方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赤小豆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我们如果出现了这些病症,可以适当的食用赤小豆来治疗的。

赤小豆可以治疗什么病?

李时珍称赤小豆为“心之谷”,分析其功用为“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并“治下痢肠澼,解酒毒,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难产……”

《本草经疏》谓:“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陈士铎《本草新编》谓:“……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益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微,不可不辨。”据《朱氏集验方》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取小豆七十粒为末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后患恶疮近死,尚书郎傅永授以药,立愈。其方所用即赤小豆。

赤小豆的药用不大为人注目,其实比之绿豆的功用并不在以下。其下水肿,排痈去脓的效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梁代《名医别录》又具体指出它的“疗寒热热衷消渴,止泻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滞”等功用。此后历代医家论述赤小豆的功能概有: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蛋清和匀,除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和鲤鱼煮食,甚至脚气等。

现在已知,赤小豆的营养价值相当高:每100克含蛋白质21.7克,糖类60.7克,钙76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此外尚有硫胺素、核黄素、菸酸、皂素等。

红小豆的药用信息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这说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赤豆内服外用,都未见有副作用。祖国医学提示:“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可见使用时,也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赤小豆有哪些功效?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朱小豆、赤豆、红豆等。赤小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钙、磷、铁、铜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成分。

赤小豆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尿、抗菌消炎、解除毒素等作用。

赤小豆还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吸收。

民间用赤小豆与红枣、桂圆同煮来补血。

赤小豆对肾脏病、心脏病所导致的水肿有很好疗效。

赤小豆因含多种B族维生素,可用作治疗脚气病的妙方,但宜少放糖。

津液枯燥、消瘦之人不宜多食赤小豆。

赤小豆宜与米同煮,使其营养相互补充,更加完全。

红小豆和赤小豆的区别,形状、功效以及作用各不一样

赤小豆又名红饭豆。是一种可食的模样似黄豆的红色豆类食物。切忌与红豆相混。赤小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营养成分,有消脂减肥的功能。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有哪些区别呢?

赤小豆 1 形态 特征 :除了赤豆、红小豆、饭豆等别名,又称为红豆。在外形上,赤小豆和红豆两种色泽接近易生混淆,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

在熬煮时,赤小豆比较难煮不烂,一般适合煮汤;而红豆久煮会粘稠,一般适合熬粥;在疗效上,赤小豆除湿的功效较强供药用调理,而红豆主要供食用。《本草纲目》认为,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因此,在选择赤小豆时也要有所取舍。

2、药用价值: 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3、注意事项: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伤者,忌食百日。特别的要注意,虽然赤小豆有减肥的作用,但久食赤小豆则令人黑瘦结燥,严重时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还有就是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内食用赤小豆的话,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红小豆

1 、特征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赤豆又称红豆、红饭豆、朱赤豆。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

2、药用价值: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红豆与赤小豆是有区别的。赤豆也叫“红小豆”都不是“红豆”。

红豆与赤小豆的区别之一

红豆, 个头稍大,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就是常用来做豆沙的豆子, 有祛湿作用。赤小豆, 个头较小,呈细长形 有红有黑, 红如朱,黑如漆, 有毒。 有一副重要叫做瓜蒂散, 里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来催吐的。

红豆与赤小豆的区别之二

赤小豆是一种可食的模样似黄豆的红色豆类食物。切忌与红豆相混。赤小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营养成分,有消脂减肥的功能。著名的药膳赤小豆鲤鱼汤,就使人在品尝美味佳肴中收到利尿消肿、减肥健美的效果。红豆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功能,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等症。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解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以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等。

红豆与赤小豆的区别之三

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也煮不烂,吃着比较硬。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干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纤维4.6克,钙67毫克,铁5.2毫克,还有磷,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皂草甙等营养物质。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红豆与赤小豆的区别之四

赤小豆做粥、做馅、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肿,而且可以健脾胃。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则是一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汤,有驱暑健脾的功效。

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于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另外,赤小豆适合用适量的糖调味,但不宜放盐,否则不利水分的排出。 向几名中医师查询,他们说,赤小豆与红豆尽管长相不同种属却相同,同属豆科植物,性质和营养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强些,所以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温馨提醒: 应该注意与亦有“红豆”别名的“相思豆”相区别,后者产于广东,外形特征为半粒红半粒黑,吃后易中毒。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 相思子产于广东,外形特征是半粒红半粒黑,过去曾有误把相思子当做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食用千万不可混淆。

小结:看了以上我的介绍,是不是学会区分红豆与赤小豆了呀,希望对你有更多的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337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