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温、味辛,归胃经
功效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
禁忌人群阴虚血亏人群不宜食用沙姜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沙姜是我国的中药材,其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消化,非常适合消化不良的人食用。吃沙姜还可以治疗女性经期腹痛和痛经,在平常,女性也可以用沙姜泡茶喝,可以起到驱寒暖宫的效果,沙姜还可以帮助人们健脾和胃,资料胃寒、心腹冷痛和牙痛。
沙姜的营养价值
沙姜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龙脑、桂皮酸乙酯、莰烯、山柰酚、山柰素等。
沙姜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辛,归胃经,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1、行气止痛。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告诉我们当体内气流不畅时,人体就会感觉到疼痛。而沙姜,恰恰就有理气的作用,使体内的气流畅通起来,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2、健脾和胃。沙姜独特的香气和辛辣味道能够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故有食欲不振的人群可经常食用。
3、促进消化。沙姜对肠胃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加速肠胃的运动,缓解积食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4、治疗胃寒、心腹冷痛。沙姜性质温和,有温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热等寒症。
5、治疗牙痛。将沙姜与麝香均研磨成磨,混合擦在牙痛的位置,后清水漱口,坚持一段时间,可起到治疗牙痛的作用。
沙姜的做法
酸辣子排田螺酿
食材:田螺1000克、子排500克、酸辣椒7颗、酸笋适量、五花肉700克、淀粉少许、盐适量、新鲜薄荷叶少许、蒜头适量、香料(香叶、八角、沙姜)少许、料酒少许、香菜适量。
做法:
1、田螺用牙刷洗干净后,用菜刀背敲掉田螺的底部,就是尖的地方。锅中烧开水,水中放入姜片,下田螺肏水3分钟,倒出来后用牙签挑出田螺肉,肉切片,把五花肉也切片和田螺容一起剁成肉馅。
2、肉馅里面放淀粉、盐、葱头、薄荷叶、拌匀备用。拿一个田螺壳,把刚才的肉馅酿到田螺壳里面。
3、锅中放油,下辣椒、酸笋、生抽、香料、料酒、子排、田螺酿、翻炒片刻,加入清水,大火炖煮15分钟,倒在火锅里上面撒上香菜就可以上桌了。
沙姜的食用方法
主要作调味料,如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沙姜的食用禁忌
沙姜几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吃的一种调料,无论是老人、小孩、孕妇还是哺乳期的妇女,均可食用沙姜。因为沙姜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对这类人群有益。如果是有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胃寒、风湿关节痛的人群,多吃沙姜可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最好不要一次吃太多,避免起到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应少吃沙姜,因为沙姜辣味比较重,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更要警惕的是,阴虚血亏人群不宜食用沙姜,会使体质更加虚弱;如果是肝气郁结所致的内火旺人群,也不宜食用沙姜,容易产生口感、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沙姜和生姜的区别
1、作用不同
生姜味辛辣,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沙姜也有辛辣味,但比生姜要淡一些,而且沙姜不仅能去腥,还有提鲜增香的作用,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特点。沙姜尤其适合用于各种肉类食材的烹调,也可以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2、功效不同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沙姜的味道和生姜比较像,但是优质的沙姜呈现浅褐色,而且表皮略微带有光泽,久晒不瘪,皮薄肉厚,之脆肉嫩,味道有点辛辣,还带有甜味。沙姜含有姜辣素比较高,可以化痰行气,消食开胃,健脾祛湿、增强抵抗力。但是,大家平常吃的时候要注意,婴儿、老人和孕妇、哺乳期女性是不能吃的。
一般来说沙姜是一种很常见的药材,但是也可以当做食材来食用,营养非常的丰富,那么沙姜吃多了会上火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南方特别是在广东,人们在烹调食物的时候喜欢加一点姜或者沙姜到菜肴里面。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没有必要在菜肴里放入沙姜。但是由于广东等地区的气候湿气比较重,在烹调食物的时候加入沙姜更有利于我们袪湿。这主要是因为沙姜是一种很好的中草药,他具有化湿、行气止痛的作用。
沙姜
通常我们所说的沙姜,是姜科植物沙姜的根茎部分,在南方比较多见,多被用来做香料,如五香料,也可以用来调配卤汁。
沙姜中含有植物挥发油,具有散寒祛湿的功效,还可开胃消食、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腹部冷痛、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的人群。
生姜
而生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是植物姜的根茎部分,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生姜根据收获季节分为嫩姜和老姜,嫩姜既可做调味品,又可炒菜,还可用来做成姜糖;老姜主要就是用来调味了。
生姜具有杀菌解毒、预防癌症和抗衰老的作用,还可健胃、止痛和促进消化。生姜的提取液对真菌引起的炎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沙姜与生姜的相同之处在于,不仅可以调味,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沙姜可治疗寒湿气所致的胃腹部冷痛等病症;而生姜可治疗真菌引起的一些炎症,还可一直癌细胞的活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沙姜和生姜的区别:
1、生姜比沙姜辛辣气味重:沙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之效。沙姜的质地脆嫩,带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虽辛辣,但没有生姜的辣味重。
2、作用不同。沙姜有提鲜增香的作用,生姜祛寒除腥的作用。沙姜与鸡肉是最佳伴侣,可使鸡肉鲜美无比。沙姜的辛辣味,不仅能去腥,还有提鲜增香的作用,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特点。生姜具有祛寒除腥的作用,通常做饭的时候,比如,每回做鱼虾、贝类等水产菜肴,总会放点生姜来祛寒除腥。
3、适合人群不同。沙姜适宜胃寒人士食用,生姜适合风寒人群。沙姜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而生姜适合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人群。
扩展资料:
营养学价值:生姜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可食用部分95%。每100g中含能量172kj,水分87g、蛋白质1.3g、脂肪0.6g,膳食纤维2.7g,碳水化合物7.6g、胡萝卜素170μg、视黄醇当量28μg,硫胺素0.02mg;
核黄素0.03mg、尼克酸0.8mg;维生素C 4mg;钾295mg、钠14.9mg,钙27mg,镁44mg、铁1.4mg,锰320mg、锌0.34mg、,钼0.14mg、磷25mg、硒0.56μg。尚含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姜辣素等成分。
-沙姜
-生姜 (常用调味植物)
作用不同
1.生姜味辛辣,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2.沙姜也有辛辣味,但比生姜要淡一些,而且沙姜不仅能去腥,还有提鲜增香的作用。
3.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特点。沙姜尤其适合用于各种肉类食材的烹调,也可以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功效不同
4.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5.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扩展资料 沙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属黑泥田,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沙姜生长。 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
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长8~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渲染。
叶脉10~12条;叶柄下延成鞘,长1~5厘米。穗状花序自叶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针形,绿色,长约2.5厘米,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长2.5~3厘米。
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厘米;唇瓣阔大,径约2.5厘米,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长约1.2厘米;药隔宽,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
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缘毛。果实为蒴果。花期8~9月。
主要价值
名称:沙姜
又名:山萘
类别:温里药
拼音:Shān Nài
拉丁:Rhizoma Kaempferiae
别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三柰、山辣(《纲目》),三藾(《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二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黄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缺乏香气。
沙姜花
干燥根茎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厚片,直径1.5~2厘米,厚2~6毫米。外皮红棕色,皱缩,有时可见根痕、鳞叶残痕及环纹.断面灰白色,富于粉质,光滑而细腻,略凸起,而外皮皱缩,习称缩皮凸肉。质脆,易折断。气芳香,略同樟脑;味辛辣(但与姜味不同)。以色白、粉性足、饱满、气浓厚而辣味强者为佳。
炮制
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温;辛;归胃经
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③《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注意事项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食疗作用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参考资料::沙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0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松子怎么吃最养生,介绍三款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