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子宫脱垂,女
升麻 : 15g
黑芝麻 : 100g
猪大肠 : 一段(长约30厘米)
精盐 : 少量
味精 : 少量
酱油 : 少量
升麻洗净后用纱布袋装好封口;黑芝麻擂成粉末状备用,把猪大肠翻转,以盐擦洗至干净后,再翻转恢复原状。将芝麻粉、升麻纳入猪大肠内,加水适量炖至肠肉熟烂,去升麻,加盐、味精、酱油调味食用。吃大肠,饮汤。
护肝养肾的食材:
1、韭菜:春季的韭菜是补肾的好食物。而且,春季人体肝气偏旺,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强脾胃之气,有益肝功能。但韭菜偏热性,多食易上火,因此阴虚火旺者不宜多吃。胃虚有热、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此外,熟的韭菜不能隔夜吃。
2、核桃: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之功。但正在上火、腹泻的人不宜吃。同时核桃仁含鞣酸,会与铁剂及钙剂结合降低药效,因此服药时不要吃核桃,另外吃核桃仁时应少饮浓茶。
3、枸杞: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等急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也不宜食用。
扩展资料:
其他方法:
1、睡眠补肝肾
在进行睡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处在卧位,这样才能够让肝脏享受到更多的血液,而且若是身体处在休息的状态下,肝脏的负担比较少,所以只有高品质的睡眠才能够起到良好的补肾护肝作用。但是,如果睡眠的质量比较差,尤其是出现睡眠障碍时,都会累及到人体的肝肾功能。
2、运动补肝肾
其次,运动是绝对不能够错过的一种补肝肾方法,而且一定要积极的从事一些体育锻炼。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令自身超标的体重削减,从而预防出现肥胖的症状,还能够清除身体太多的脂肪对肾功能造成不良危害,也能够促进气体的交换,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令肝脏得到更多的氧气。
3、情绪补肝肾
要想进行补肝肾,还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并且将心中的不良情绪化解掉,只有自身时刻处在好心情的状态下,才能够起到益肝的保健作用。但是,一旦情绪波动太过严重,就会令人体里面的荷尔蒙分泌失去平衡,从而造成血液循环上的障碍,还会对肝的血液带来不良影响。
人民网-老中医推荐:养肝补肾食疗配方
中药里面数量最多的就是中草药,但是中草药其实还有很多种类,一般主要是根据中药的入药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比如有的中药是用的种子,而有的中药是用的根茎叶,而升麻就是一种根茎叶入药的植物药。那么,一般升麻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中药概述】
升麻为毛茛科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的根茎。辛、甘,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
1.发表逶疹:用于风热表证,麻疹、斑疹初起,如(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及风热感冒,头痛咽痛等证。如(痘疹仁端录宣毒发表汤)。
2.清热解毒:用于阳明胃热所致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如(清胃散、牛蒡子汤)。
3.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的气短、倦怠、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的作用,如(补中益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药效鉴别】
柴胡退热效著,善治往来寒热,升提之力不及升麻。升麻发表力弱,在解表剂中常用作辅药用,长于举陷。
【临证应用】
本品配石膏,黄连,为末,每服6g,治阳明经热毒、胃热齿痛、口舌生疮等。
【药理作用】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化学成分】
含苦味素、升麻碱、升麻吉醇木糖甙、北升麻醇、异阿魏酸、齿阿米素、咖啡酸、鞣质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升阳宜炙用。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气逆不降及肝阳上亢头痛,斑疹已透者不宜。剂量过大可引起头痛、震擅、四肢强直性收缩,呼吸困难等。
【附】
蜜升麻:微辛、甘,微寒。归肺、胃、大肠经。以升举阳气作用显著,多用气虚下陷、子宫下垂、下痢脱肛等,常与黄芪、人参、柴胡、白术等同用。
【中药性味】
(1)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
(2)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3)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4)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桅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5)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症瘕痞块等证。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症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1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