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定期测血糖,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高血糖、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评价治疗效果,也有利于降糖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以更好的达到治疗目标。
为何要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能够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
正常情况下,人体胰岛素的降糖能力很强,若胰岛素分泌量在正常值的25%以上,空腹血糖基本会维持在正常水平或仅有稍微增高;胰岛素分泌能力不低于正常的4%时,空腹血糖不超过11.1mmol/L;如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说明胰岛素分泌量已极少或没有分泌功能。
应空腹多长时间?
只有在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才算是其空腹血糖值。
有人把午餐及晚餐前空肚子时抽的血也称为空腹血糖,是错误的,此时的血糖应称为餐前血糖。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在抽血时已经接近中午,其实这时患者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其平时空腹血糖的水平。
另外,空腹血糖必须早抽,如果抽的比平时打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还晚,就难以反映平时真正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还可能会因为延迟打针或吃药而影响一天甚至几天的血糖控制。
要测空腹血糖时,最好带上降糖药或胰岛素,一抽完血立即采取降糖措施,将抽空腹血糖所造成的血糖波动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但在临床工作中和患者的生活中,血糖监测常常是不规范甚至错误的,会影响降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看看下面这些问题你都搞明白了吗?
根据病情来监测
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不同的糖友,病情轻重、用药方式和生活状态都各有不同,血糖监测方案自然也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才能获得医患双方共同期望的好结果。
1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每天都测5次或7次,甚至更多次的血糖监测。
监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
2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病情的轻重不能单纯根据病程的长短、用药量的多少来划分,判断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是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多少。
根据治疗来监测
1仅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友
每月监测2天,每天监测空腹、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4次血糖,每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测全7次血糖。
2仅用口服药治疗的糖友
调药期间每周监测3天,每天监测5次或7次;当药物治疗方案及身体状态稳定后,可以减少到交替血糖监测方案。每月复诊1次,若血糖控制稳定,可以每2~3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监测7次血糖。
“交替血糖监测方案的具体方法:每天都进行血糖监测,但是每天仅监测2次即可。第1天监测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第2天检测午餐前及午餐后血糖,第3天监测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
可以从一天一配对开始,随后如果有所改善,再减少到一周6次,等血糖稳定了再减少至一周2次。
用胰岛素的糖友,建议您尽量每天测量3~4次。若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需加测凌晨血糖。
测血糖的频率,还得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还是要慢慢摸索的,平常多测一下,看看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血糖高降糖百科,里面包含了所有的糖尿病知识。
血糖监测可以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判断治疗效果以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糖尿病病友在家里要怎么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高或偏低要怎么办呢?
一、血糖监测的时间点
1.空腹血糖:晚上10点以后不进食(可以喝白开水),早晨6点到8点。
2.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注意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30分钟)。
3.餐前血糖:进餐前15至30分钟。
4.睡前血糖:睡觉前15至30分钟,如晚上22点。
5.夜间血糖:凌晨0点、3点。
6.随机血糖:自我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或者运动前后。
二、血糖控制目标
1.成人2型糖尿病:空腹4.4~7.0mmol/L,非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小于10mmol/L。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如空腹8以内,餐后12以内。
2.妊娠糖尿病:空腹、餐前和睡前3.3~5.3mmol/L,餐后1小时 7.8mmol/L,餐后2小时 6.7mmol/L。
三、血糖监测方案
1.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时,每天 5次,如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达后,每天2 4次,如空腹及餐后2小时。
2.非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时,每周3天,每天5 7次;血糖达标后,每周3天,每天2次,可配对监测,如早餐前后、中餐前后、晚餐前后。
四、怎样解读血糖数据
饮食、运动、药物、心情、疾病及测试方法等均可影响血糖结果,如果血糖数据偏高或偏低,不要着急,可以从以下影响因素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重新监测血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增减药物剂量等。但如果血糖小于4.0mmol/L,则应先处理低血糖。
五、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1.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必须是同一品牌,且应放置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2.血糖仪电量需充足,需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
3.如果血糖试纸不是单独包装,务必用原装容器保存试纸,且试纸开封后3个月内需用完(一般瓶装试纸含25片)。
瓶装试纸
3. 血糖试纸的批号需要与血糖仪显示的试纸批号或代码一致(血糖试纸批号可在血糖试纸外包装上找到,插入试纸后血糖仪显示的数字即为试纸批号或代码)。如果是免条码的血糖仪,则可忽略这一点。
4.不要用手触摸血糖试纸测试区域。
不要触摸此处
5. 测血糖前用温水洗双手,待干或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
6.待干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在手指侧面采血,不要重复使用采血针。
手指侧面采血
一次性采血针,与采血笔配套使用
7.将采血针放入坚固耐刺的密封容器内,将棉签和血糖试纸放入密封的塑料袋内,日后送到卫生机构集中处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吴辽芳 李传娇 刘泽灏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6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