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月嫂凭什么工资比白领还高?
烫伤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事件。因为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很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的事件。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家庭中的意外烧伤和烫伤比工业中发生的烧伤高15倍以上,其中50%以上是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的烧伤更为多见。更容易吸收酒精,对健康有隐患。二、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在结扎后的5至7天左右脱落。脐带脱落后,脐部仍可见少许血性分泌物,家长可继续用碘伏、酒精等消毒、清洗,然后盖上消毒纱布来保护宝宝的肚脐。在肚脐愈合的过程中,脐带残端先是变硬、变黑,因时常与尿布或衣服发生摩擦,脐窝内会有少许出血、少量清亮的渗液或淡黄色稠厚的液体(黏如蜜糖),家长无需担心,这都属于脐带愈合中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黄色渗液类似于尿液并伴有尿味,或渗液具有恶臭味,则属于结构异常或局部感染,这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断处理了。三、脐带脱落前后如何护理护理新生儿每天早中晚都要对脐部观察和消毒,如果脐部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增多,有异味,这就说明脐部发生了炎症,需要加强消毒。使用75%的酒精加消毒棉签,每天进行2-3次的消毒,一定记得彻底清理脐窝的分泌物,脐周部位也清理干净,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这样脐带脱落就会很顺利。注意:消毒时不要只消毒肚脐表面,要往脐部里面深一点消毒,棉签转着圈消毒,消毒时不要离开宝宝,尽量缩短消毒时间。特别说明:重要的是,要保持脐部的干燥,干燥,干燥!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不仅要担起陪伴和看管的责任,还意味着教育和人身保护。工作忙,绝对不是忽视孩子生命安全的借口!为了孩子,家长一定要随时保持警惕,另外,这些关于烫伤的常识你一定要知道!!孩子烫伤的危害
儿童烫伤,是最不好处理的意外事故之一。首先,烫伤往往疼痛难忍,很容易引发感染,严重的话会危及孩子生命;其次,烫伤后容易留下大面积的疤痕,不但会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容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另外,孩子懵懂无知、活泼多动,这也导致孩子更容易遭受烫伤。更容易吸收酒精,对健康有隐患。二、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在结扎后的5至7天左右脱落。脐带脱落后,脐部仍可见少许血性分泌物,家长可继续用碘伏、酒精等消毒、清洗,然后盖上消毒纱布来保护宝宝的肚脐。在肚脐愈合的过程中,脐带残端先是变硬、变黑,因时常与尿布或衣服发生摩擦,脐窝内会有少许出血、少量清亮的渗液或淡黄色稠厚的液体(黏如蜜糖),家长无需担心,这都属于脐带愈合中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黄色渗液类似于尿液并伴有尿味,或渗液具有恶臭味,则属于结构异常或局部感染,这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断处理了。三、脐带脱落前后如何护理护理新生儿每天早中晚都要对脐部观察和消毒,如果脐部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增多,有异味,这就说明脐部发生了炎症,需要加强消毒。使用75%的酒精加消毒棉签,每天进行2-3次的消毒,一定记得彻底清理脐窝的分泌物,脐周部位也清理干净,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这样脐带脱落就会很顺利。注意:消毒时不要只消毒肚脐表面,要往脐部里面深一点消毒,棉签转着圈消毒,消毒时不要离开宝宝,尽量缩短消毒时间。特别说明:重要的是,要保持脐部的干燥,干燥,干燥!
容易忽视的烫伤因素
暖宝宝
“一次性取暖贴”是利用化学原理,撕开包装即可发热的贴片,贴在身上能抗御风寒、保健热敷,深受女性、老人等群体喜爱。然而,使用取暖贴也有注意事项,用错会伤身。特别提醒:取暖贴的发热温度一般在60~70摄氏度之间,发热时间为10~12小时。在这种温度下,直接贴在皮肤上很可能造成低温烫伤,应贴在内衣或袜子上,并且注意避开皮肤薄的地方。长时间使用应定时检查皮肤是否有发红现象,这是早期烫伤的症状。在夜晚睡觉时切忌使用,人体意识不清,对热度不敏感,容易受伤。部分人群不宜用取暖贴:1、婴儿和岁数较大的老人因皮肤娇嫩、变薄,极易导致低温烫伤;2、糖尿病、血液循环障碍、肌肉萎缩、中风患者等群体,皮肤对热敏感度低,同样存在风险;3、手术后有局部伤口、植皮的病人,伤口皮肤娇嫩,也不应使用。1
小太阳
市场上的“小太阳”式远红外线电暖器是许多南方人家中必不可少的取暖设备。但“小太阳”只能照射身体局部,如果不注意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局部低温烫伤。特别提醒:“小太阳”主要以远红外辐射和热扩散的方式送暖,其中的远红外辐射对人体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应尽量避免眼睛直接对视电热管。使用“小太阳”,还要定期用干布擦拭网面和加热棒,去掉上面的灰尘和脏东西,以免造成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上升。同时,不要离“小太阳”太近,并且注意变换身体姿势,以免造成烫伤。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切记,在孩子烫伤后,家长必须要做的五件事:冲、脱、泡、盖、送。# 冲 #首先不要急于脱掉贴身衣物,如汗衫、丝袜等,而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尽快带走烫伤部位的热量,降低组织损伤!冲洗时间15-30分钟,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冷水冲是烫伤处理最关键的一步,是第一选择,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轻信偏方,忙着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不但容易引起感染,还妨碍医生观察烫伤严重程度,增加清理伤口的难度。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跟室温差不多温度的冷水就可以。一般水温约20度左右,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水流要适度,不要太急冲破水泡;如果烫伤部位在脸上,不方面水冲,那就用冷水浸透毛巾冷敷(不是冰敷)。#脱#冷水冲到足够时间,孩子疼痛减轻后,然后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不方便的话就用剪刀剪开,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需要注意的是:脱衣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有时候衣物会跟孩子的皮肤黏连在一起,强行脱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块皮肉,加重伤势。如果已经发生黏连不好脱,就保留黏连部分,只去除周围衣物就行。孩子烫伤后,最佳处理时间只有2分钟!这些急救措施一定要知道!#泡#完成前两步后,如果只是小面积的烫伤,可以在一盆冷水(不是冰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以便缓解疼痛,稳定孩子情绪。如果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分可以冷敷。冷水处理后把烫伤的创面拭干,再适当包扎,以防止起水泡。但面部烫伤只能暴露,不必包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烫伤面积比较大,就不要长时间浸泡了,否则容易导致体温流失,引发不必要的感冒或其他不良状况。#盖#用一块无菌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果家里没有无菌纱布,用干燥清洁的毛巾等也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用有毛、絮状物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粘连在伤口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涂抹任何东西。#送#经过上述四步处理,除了较轻的烫伤可自理外,就可以送医诊治了。送医过程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东西。宝宝烫伤、烧伤的护理误区
误区1:烧伤后不用冷水冲
有的家长认为,烧伤后用冷水冲会起水泡。其实,起不起水泡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只与烧伤原因和深度有关。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可使创面血管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以及减少水泡形成。误区2:用牙膏治疗烧伤
牙膏本身没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牙膏中的摩擦剂对创面而言,是一种刺激物。此外,牙膏中的发泡剂和调味剂不仅对创面无治疗作用,还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误区3: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有家长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个理论是对的,但实际上不可取。因为酸碱中和会释放大量热量,产生热烧伤,加重宝宝的伤情。误区4:创面用紫、红药水
紫、红药水抗感染能力不强,且深色药物遮盖了创面,影响医生了解烧伤的深浅程度。此外,红药水含有汞,用在烧伤创面上,易引起过敏;若大面积应用,还会引起汞中毒。误区5:烧伤后不吃“发物”
“发物”是一种民间说法,指能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包括鱼虾、狗羊肉、韭菜、香菜等。但此说法是没有科学凭据的!鱼、虾、肉类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它们对宝宝的烧伤创面愈合都有着很大的帮助。综合整理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D:xydyfy0991)小儿重症监护室宋瑶 张霞丽、中国孕婴(ID:zhongguoyunying)、上海交通广播(ID:jt1057)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精彩
春天吃这四道菜养生又养胃!可惜太多人都不知道...
有句话忍很久了,别把月嫂往死里逼!我想替这个世界,夸夸月嫂...
震惊!都说月子不能喝饮料,可月嫂竟然建议宝妈每天把这个当饮料喝?
宝宝辅食淡而无味,何时加油、盐、酱、醋、糖?加多少?
点击下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 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几率大1~4岁的婴幼儿十大死因中,以「事故伤害」居首位,最常发生意外的场所有高达六成是大家认为最安全的居家环境。「照顾疏忽」为儿童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故家长必须加强事故伤害防护的观念,并且落实于日常生活,才能彻底杜绝这类伤害发生。
婴幼儿发生危急,甚至死亡的情况,常见于异物梗塞与窒息、幼儿童坠楼、误食与中毒、儿童溺水及烧烫伤。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好奇心会驱使他去探索生活周遭的新事物,像是吞食正在玩的玩具、从沙发上跳下、玩饮水机的开关、将成人药物当做糖果吃等,发生往往在一瞬间,稍不注意便造成意外。
2 常见的意外伤害状况
假如发现原本意识清楚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无法言语,或者剧烈咳嗽,就必须怀疑是否为异物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若因为异物梗塞而使呼吸道完全阻塞时,应立即对外求助或拨打119,并且把握黄金救援期,执行哈姆立克法,重复动作直到异物咳、吐出并予以移除,有必要甚至施以心肺复苏术。
如何预防
1.1岁以下的婴儿不可趴睡,婴儿床上也不能有任何松软物件,包括棉被。除此,不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与大人或其他人同床,因为此时婴儿尚不会翻,很容易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压到他。
2.小心检查地板及游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币、钮扣及其他小东西,避免幼儿误食。
3.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儿误食。
4.勿让孩子接近绳带(套),像是窗帘的拉绳、鼠标线、悬挂奶嘴、项炼、平安符或玩具吊绳等,衣服上也不要有长绳带。
5.避免让小孩接近塑料带、具拉炼的袋子、柔软枕头等。
6.避免让小孩在浴缸内玩水,以发生溺水窒息的危险。
7.孩子哭泣或奔跑时,应避免同时喂食物。
8.1岁以下还不会翻身的婴儿,容易有溢奶状况,因此,用奶瓶喂食时,应以头上、脚下的姿势斜抱着,吃完后给予拍嗝或将婴儿侧躺,预防因溢奶而造成呛奶。
9.避免让学龄前儿童吞食可能引起异物梗塞的固体食物,尤其是风险特别高的4岁以下之幼儿。除了不主动给予,也应注意勿让小孩在没有成人戒护下,接触到这些固体食物。此外,所有食物都须压碎和切细,要求孩子不要边玩边吃,而且得细嚼慢咽。
若不幸发生溺水意外,必须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减低缺气伤害。急救时,应先将溺者救出,移至安全环境检查意识,如果确定失去意识,赶快找人协助并拨打119寻求后续支持,再将溺者平躺于硬地上;当无法确定溺者脊椎是否受伤,建议最好当做脊椎有潜在性的伤害来加以保护较安全。再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溺者头部朝下,按压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如果呼叫溺者没有反应,即使初步处理排出的水不多,均得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伤员心跳呼吸恢复或急救团队到达现场接手为止,最后送医治疗。若溺者意识清醒,必须以毛巾包裹全身保温,给予氧气,送医检查,勿忽略肺炎、继发性呼吸窘迫等并发症或死亡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
1.注意居家安全,浴缸或大水桶内应避免储水,也不要让儿童独处。
2.婴幼儿洗澡时,成人应全程陪同,不可因任何原因而暂时离开浴室。除此,精神不济的成人亦不该协助婴幼儿沐浴。
3.患有癫痫疾病之儿童,不宜泡澡,应采用淋浴。
4.定期检查居家附近的蓄水容器,例如:水槽、水缸、水塔或洗衣机等,这些容器都应加盖,而且不易开启。
5.积极教育儿童戏水的正确知识,在安全的环境下教导游泳及自救技巧。
6.出外玩乐时,注意并严格遵守救生员与警告告示牌指示,随时掌握儿童行踪,勿随易闯入不明或危险区域。
7.遇到孩子落水时,不要轻易下水施救,先以间接的方式救人,如有木板、救生圈等可先抛下水中给溺者自救,或以长竹竿施救,并立即通报消防救生人员请求协助。
基本上,一旦发现孩子误食或中毒时,除了有机溶剂于催吐的过程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所含强碱水催吐很可能二度灼伤,因此,不建议催吐。至于其他物品,应立刻移除。若卡在上呼吸道,造成窒息,可以利用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尝试将异物移除,假如无法达成,应尽速就医取出,且将残余部分或可能误食的药物外包装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平时应记住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处或毒药物咨询中心电话号码,或直接拨打119寻求协助。
如何预防
1.孩童可以伸手触碰的地方都必须确保安全,像是有抽屉的柜子,应装上安全扣锁。
2.所有的药物或保健食品都应置于儿童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
3.不要在儿童面前服药,以免引起模仿。
4.在明亮处服药,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确实找出并丢弃,避免孩子在爬行或玩耍的过程中看到而误食。
5.有访客或电话要暂停去开门或接听时,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的清洁剂先收好,因为很多儿童误食都是在此时发生。
6.儿童用药由于气味芳香,也应放在安全处,每次只倒出该餐必须服用的剂量即放回原处。
7.过期未用完的药物应确实依照药物回收管道丢弃。
8.环境清洁用品或杀虫剂等应集中收纳于加锁的橱柜中。
9.绝对不要使用任何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的液体或粉末。
10.所有可能会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都应收纳在儿童无法打开的容器或橱柜中。
深度及面积是决定烧烫伤严重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以深度而言,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三度。许多家长可能担心烧烫伤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或造成疤痕,理论上要看烧烫伤的位置及深度,才能确认是否产生功能障碍及疤痕,通常浅二度不一定会留疤,且孩子的愈合力相对较好;深二度以上且深及真皮深层时,就会出现明显疤痕,外观上亦有所影响。若不慎发生烧烫伤,应立即去除伤害源,遵循冲、脱、泡、盖、送之紧急处理原则。
如何预防
家中最易发生烧烫伤的地方为厨房及浴室,另有以下小细节必须注意:
1.洗澡时,不要让宝宝离开照顾者的视线,尽量使用盆浴,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澡盆不可置于水龙头底下,洗澡水应先冷后热。此外,一定要试水温,最好以温度计或用手直接测,水温应在48.9℃以下,若室内有恒定空调的环境,水温宜维持在42℃以下。
2.最好不要放任幼童任意在浴缸玩耍,避免发生意外。
3.家中最好不要储存强酸、强碱的清洁剂等危险物品。
4.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长,免得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热水或热汤拉下来而烫伤。
5.热水瓶、热汤要放置在幼童构不到的地方。
6.建议使用热水需解锁的饮水机。
7.火柴、打火机应收好,避免孩子玩火。
8.家中若装置铁窗,应保留活动逃生窗口,以备不时之需。
9.电线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避免因无知咀嚼而导致唇部电伤;也要注意幼童的动向,避免绊倒电线而翻倒茶壶、热水瓶或热锅。
10.插座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并且用保护盖盖住。
3 3种非学不可的急救术婴幼儿的意外发生总是来得又急又突然,黄金救援时间可说非常短暂,有时不一定能等到救护车,因此,家长务必要学会基本的急救术,包括哈姆立克法、心肺复苏术和烧烫伤的处理。
发生烧烫伤时,大部分家长都会知道实施「冲脱泡盖送」的步骤,但对于宝宝突然失去意识,当下很难判断到底该做哈姆立克法或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毕竟发生窒息状况的原因很多,像是婴儿猝死症候群、先天性疾病、癫痫都可能造成突然停止呼吸,误食小物件、溢奶等也会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爸妈应特别留意。基本上,假如孩子尚有呼吸,应该平缓移动且使其侧躺,让舌头不会阻塞呼吸,保持呼吸道顺畅,并且观察呼吸状况和脸色、嘴唇是否发黑现象,判断有无窒息状况。反之,若孩子已无意识,就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但若孩子尚有意识,只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则施以哈姆立克法。
由于1岁以下的婴儿身躯可能比成人手掌小,加上还不会站立,因此,无论是实施心肺复苏术或哈姆立克法,都和1岁以上的幼儿略有不同。
1岁以下
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体型较小,会使用胸戳法,急救步骤应重复交替,胸部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持续到宝宝会动或医疗救护人员到达为止。
Step1:轻拍、呼叫宝宝,确认有无反应及呼吸心跳。
Step2:寻求他人协助或拨打119,若独自一人,先做2分钟CPR再打119。
Step3:先用食中指或双拇指按压胸部两乳头联机中央之下方,用力下压胸廓约4公分,每分钟100~120次快速压,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过程中尽量避免中断,且时间不得超过10秒。
Step4:以压额提下巴法之方式,打开呼吸道。
Step5:口对口(捏住鼻子)或口对口鼻吹气做人工呼吸,吹两口气,且每口气约1秒钟,可见胸部起伏。
1岁以上
与1岁以下的婴儿之实施方法大略相同,但着重于胸部按压的部分。
Step1、Step2:同上述。
Step3:单首长或双手掌按压胸部两乳头联机中央,用力下压胸廓约5公分,每分钟100~120次快速压,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尽量避免中断,且时间以不超过10秒。
Step4、Step5:同上述。
1岁以下
1岁以下的宝宝通常头颈尚未发展成熟,可能还不会站立,建议使用拍背压胸法。
Step1:将宝宝面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一手托住固定宝宝的头颈,维持头低脚高的倾斜姿势。
Step2:另一手掌跟拍打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5次。
Step3:若上述方法无效,小心将宝宝翻转,使面朝上,一手固定宝宝的头部与颈背,维持头低脚高的倾斜姿势。
Step4:用食、中、无名三指置于胸骨下段,连续按压5次。
1岁以上
1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头颈发展越趋成熟,下肢也较有力气,可以站立,使用腹部压迫法。不过,仍须视孩童能否站立或已经倒下两种状况处理。
孩童可以站立
Step1:从背部环抱,一手握拳,虎口向内置于肚脐下方,另一手抱住拳头且握紧。
Step2:两手快速向上内连续挤压5次。
孩童已经倒下
Step1:使孩子仰卧,跨坐大腿,两手十指互扣并翘起。
Step2:掌根置于肚脐上方与心窝中线,快速向下并往前推压5次。
Step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15~30分钟,尽快让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减少继续伤害。
Step2:脱。充分泡湿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剪刀剪开衣服。若皮肤黏于衣物上,不要贸然撕开,应留到医院处理;避免将伤口水泡弄破,减少感染机会。若有手表、手环等要赶快脱下,避免肢体肿胀后影响循环。
Step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30分钟,能够减轻疼痛,若烫伤面积过大或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避免体温下降。
Step4:盖。用清洁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勿在伤口处任意涂抹外用草药或牙膏、豉油等偏方,对伤口复原并无实质帮助,反而可能增加医院处理伤口的困难,提高感染率。
Step5:送。初步处理后即可送往邻近的医院进一步处置,视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清创、住院治疗或转送烧烫伤中心。
大家都知道活泼好动是小宝宝们的天性,而且小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烫伤,那么在小宝宝烫伤之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处理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总而言之,在宝宝烫伤之后第一时间处理还是比较重要的,在家里没有烫伤膏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来冲洗散热,如果烫伤的面积和程度比较严重,那就不可以在家里自行处理了,自行处理的话有可能会加重创伤面。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7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