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立夏养生饮食应遵循四个原则

七里香 2023-07-18 15:19:03

立夏到,暑、湿、汽为夏天的主令,常夹有火热之气,专家提示,夏季养生在于“清”,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以及新鲜蔬果为主,清热、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遵循四个原则。

①健脾除湿:夏天湿邪,加上脾胃功能低下,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食物,如藿香、莲子、佩兰等。②清热消暑:夏日心火较旺,需要清热解毒清心火,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祛暑之物。③补养肺肾: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如枸杞、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④冬病夏治: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以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健康饮食网 .com

还可吃些稀粥及清凉饮料以补充液体,而吃醋既生津开胃,又消毒杀菌。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立夏养生十大妙招 立夏如何养生

1、注意保暖不贪凉: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一旦感冒不可轻易用发汗药物,以免汗多伤心,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2、饮食调养补脾护心: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3、深度睡眠适当午休:立夏之后,可适当调整个人的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睡觉的话,一定要深度睡眠,而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

4、冷饮要节制:夏天到了,许多人开始选择大量吃冷饮,这个时候,要建议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孕妇,以及老年人,冷饮是绝对不能吃太多,否则造成消化不良等现象。

5、纳凉适度:夏天天气热,许多人会选择开空调,但是,问题就来了,纳凉也得有一个适度,不能开低温开长时间,这样,会让你的身体长时间外冷内热而引发不适。

6、静以养心:立夏后,要注意养心,养心要为静,即使天气热得要命,也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急不躁,才可以心脏安好。

7、笑口常开:立夏后,人的气多往上走,所以,在这个季节的时候,要保持笑口常开,只有心情好,才可以保持好的养生准则。

8、在立夏以后,中午最好不要加班工作,适当休息一会儿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不入睡,也要闭上眼睛,静养几分钟或者是十几分钟,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而午睡的具体时间长度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人的神气受损。

9、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10、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立夏时节,饮食和养生应注意什么

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渡到夏季。
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立夏养生该怎么做?

立夏养生法则一:午睡养眼又养心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白天长夜间短, 晚间睡眠往往不足, 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劳动, 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此时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 午睡时间过长,一旦醒来就急忙起床去工作或学习, 因脑部供血量不足, 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 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 睡醒后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立夏养生法则二:中老年人常散步,强健心脑血管

随着气温的增高,汗液排放量大,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养生专家张明医师解释道:“立夏注意养阳,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运动虽然有利身体,但不宜运动量过大。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 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 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避免大汗淋漓, 伤阴也伤阳。

立夏养生法则三:常梳头保健,改善血液循环
立夏之后,不少人白天工作时间都相应延长一些,养生专家提醒大家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就算再忙也要记得梳头保健,不但能缓解一天的疲乏,还有助于保持头发黑亮。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立夏养生法则四:按穴拍“窝”,清心火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夏季气温升高,情绪上一方面要保持乐观开朗,精神饱满地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事务,以使气机得到合理的宣导;另一方面,“火气通于心”,炎热之时人们容易心烦、焦躁,此时就可以清清心火。

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当属劳宫穴。心为“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荥穴。传统中医认为,荥主身热,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立夏养生法则五:大汗过后记得及时补充水分
立夏之时, 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 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 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 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上火”症候, 诸如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立夏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师沈佳介绍:“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发汗后要立即补充水分,以免汗多伤心。” 特别是运动爱好者,运动前可自备一些降温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 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运动后大量出汗,还应适当补充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等。补充水分,不仅是解渴,还能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 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

总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居民长期居于室内,很少外出。如今,很多餐饮、服务业逐步恢复,很多人可能会彻底放飞自我,开始暴饮暴食、饮酒熬夜以及报复性的消费,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长期居家、运动量少的情况下,人体免疫能力相应地减弱。建议到空旷开阔的地方散步、慢跑,放松心情,享受美景,帮助阳气的升发、促进气血的运行;饮食上品种可以丰富,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但口味应继续保持清淡,不建议大量进食辛辣、油腻、煎炸、生冷等食物;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才可以养好阳气,不损阴津,过好这个夏天,以更加健康的状态迎接好时光

夏季养生的原则

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立夏后的这种作息一旦确定,要做好自我约束,保护生物钟不致紊乱。
饮食:增酸减辛。夏季,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如番茄、柠檬、草莓、葡萄、菠萝、芒果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情绪:静心养气。夏天老人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养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保健:健脾除湿。夏天湿热,老人容易脾虚,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山药莲子汤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另外不要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老人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再睡觉。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极等。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4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