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走路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健身营养师 2023-12-08 19:22:42

走路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走路是健康的有氧运动,方便简单,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控制,同时也是非常安全的运动健身项目。但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这是怎么回事。

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

1、走路姿势

长时间弯腰驼背走路,非但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会对软组织带来损伤。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才能让全身经络跟随着活动。低头弯腰走路不能让经络得到舒张,身体得不到充足营养供应。另外,脊柱弯曲时也会反射到大脑,让人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可影响睡眠质量。

2、走路速度

走路步数过多和频率过高的话,会影响关节和肌肉,会造成韧带损伤关节炎和半月板损伤等。

3、走路的场所

没有选对走路地点也会对身体有害。走路尽量安排在公园,能改善肺功能,软化动脉血管。若是沿街散步的话,会减弱肺功能改善,甚至让动脉硬化越来越恶化。因为街道空气污染严重,车辆穿梭会排出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对身体有害物质。运动式呼吸速度加快加深,在受到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势必对身体有害。

4、走路时段

很多老年人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出去走路,认为此时能呼吸新鲜且多氧空气,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植物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清晨没有阳光照射到树叶上。所以说清晨没有新鲜氧气,反而有大量二氧化碳。另外,也有一部分人饭后立马走路,但吃饱饭后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部帮助食物消化,若走路的话,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绞痛。尽量饭后休息30分钟后再走路。

5、强度不对

俗话说日行万步防病强身,很多人每天坚持走1万步以上,但走路太多的话会对膝盖带来损伤。长时间走路会不断摩擦软骨,而导致局部炎症和水肿。另外,也会加快骨关节老化。

温馨提示

早晨6:00~12:00心脑血管疾病易出现意外情况,晚上光线比较差,易跌倒,所以走路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每天走路在4000~7000步之间,能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多种慢性病。每天走路持续在30分钟以上到50分钟,每周散步时间累计有150分钟以上。散步的理想场所应该是土地或草地,避免在水泥地和柏油路上走,因为地面会给人们反作用力对关节带来损伤。另外走路时要选择舒适的运动鞋,鞋底和地面接触面积大,保证材质透气和柔软,同时也要保证防滑性和稳定性要好。

参考资料:

《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原因就在这》,科普中国

走路其实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

  养生不再于吃多多的不常见的具有滋补大功效的食材,而在于从我们的生活细节之处养生,而在于时时刻刻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我们每天都会走路,可能不爱运动的人非常讨厌走路,但是在中医中,走路是一件可以调养我们身体的一种方式。

  成功的人往往比较注意细小之处,同样养生也注意细小的地方。“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这是西方医药鼻祖希波克拉底的一句格言。的确,走路也是一门养生之道;多走路,好处多。中医认为,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走路可以活动关节、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镇定神经系统、锻炼腿肌、腹壁肌、心肌,并能锻炼大脑皮层,使脑细胞更活跃,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长期进行走路养生在人的身体都有各个方面的好处。走路养生的好处是:1.防心脏病。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就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2.防大脑萎缩。研究表明,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还能有效预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3.防糖尿病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若能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 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4.防下肢静脉血栓步行的过程就是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这就如同液体泵一样,使血液由肢体远端回流到心脏,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5.减少颈椎病。步行并伴以抬头挺胸、颈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关节的疲劳,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效果。6.有益肠胃。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强肺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走路可以降低某些病的发生率以及减少我们的脊椎扭曲等。走路养生已经风靡全世界了。建议不爱激烈运动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走走路,能带来和运动不相上下的效果的同时还没有金钱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养生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637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