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患者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的场地
不论是何种眼病,通常都会造成视力的减退。因此,在选择运动场地时要求地面尽量平坦,没有较大的起伏落差,光线要充足,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室内健身器械上锻炼,以免发生摔倒等意外事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可选择的运动器械如跑步机、空气自行车等。
2、外出运动时应做好眼部防护
日光强烈时,应配戴防护镜,避免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照射环境,防止引起日照性视网膜炎。冬季室外活动也要注意眼睛的防护,避免雪地的紫外线损害视网膜,导致所谓的“雪盲”。
3、应避免引起眼压升高的运动
如举重物、蹲马步等运动项目均不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此外,还应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水平线以下的活动,如系鞋带、俯卧撑、倒立等。
4、应避免剧烈运动
像跑步、打球等都不适合糖尿病并发眼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入增殖期后,视盘或视网膜上壁薄而脆弱的新生血管容易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出血。当头部过多震动或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玻璃体动荡增加,视网膜会受到牵引而发生网脱,引起视力骤降或仅存光感,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糖尿病眼病的护理方法
1、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做眼底检查,监测眼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一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真的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扭转病情将变得困难。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补充眼部所需营养,胡萝卜素也可以保护视力,预防眼病的发生。糖友们平日可以多食用胡萝卜、枇杷、橙子、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另外,补充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可以泡菊花枸杞水以清肝明目。
3、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者过急,以免诱发眼底出血,对眼睛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已经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则应尽量避免运动。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五大基础治疗方法之一。科学合理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不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能改善机体的糖代谢,既降低血糖,又增强体质,并可防止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运动治疗适合于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但每个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患病类型、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药物治疗方式等来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要因人而异,个别对待。
运动治疗尤其适合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有规律而不太剧烈,并能长期坚持锻炼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楼梯、做操、跳舞、跳绳、游泳等,对于较剧烈的体育运动及体育比赛应尽量避免。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锻炼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锻炼时合适的心率每分钟约为170减去年龄的余数,有适当出汗最好,运动结束后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全身舒适为佳。运动时间应选在餐后1小时后开始。锻炼时应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等食物,以防止运动过量发生低血糖反应,要在口袋中放置写有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患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糖和尿糖,了解身体对运动疗法的反应,及时掌握运动疗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和控制运动量,以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
运动治疗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治疗,有下列情况者应避免或减少运动量:血糖太高、胰岛素用量较大、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肝、肾、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者;糖尿病孕妇、呕吐腹泻者;有低血糖倾向者。
一、 运动疗法的目的:
1、 对心血管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2、 减轻体重(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改善脂代谢。
3、 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维持正常成人的体力和工作能力;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糖尿病运动疗法-基本作用原理
(一)运动的即时反应:
1、肌糖原、肝糖原异生增加
2、促使脂肪分解,FFA升高
3、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皮质醇增加,使血糖升高
4、促使胰岛素和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5、增加葡萄糖的转运
6、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运动的慢性反应:
长期锻炼可以增加各种酶活性,改善肌细胞的氧化代谢能力;己糖激酶活性增加35%,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加75%,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肌糖原贮存能力增加;从而改善糖耐量。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减轻体重
(三)运动锻炼对脂代谢的作用
1、运动可降低CH,其机制为:
- 提高卵磷脂-胆固醇转酰基酶的活性,促使
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
- 胆固醇酯容易和载脂蛋白结合而被转运,加
速清除和排泄,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内膜的沉积
2、长期规律运动,可使HDL增加,LDL减少
三、糖尿病运动疗法的适应人群
1、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合
2、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3 、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
四、运动类型-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需消耗氧的运动,多为大肌肉群运动,它能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改善心肺功能。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
而无氧运动如举重或一百米赛跑、跳高、跳远等对糖尿病的代谢异常无明显益处,不适宜糖尿病患者。
1、步行:由于简便易行、有效,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运动强度较小,比较安全,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
? 快速步行 - 90-100m/min;中速步行 - 70-90m/min;慢速步行 - 40-70m/min, 能量消耗2-2.7kcal/min。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时间可从10分钟逐渐延长至30分钟;距离可自500米延长至1000-1500米;中间可穿插一些爬坡或登台阶等
2、慢跑:属中等强度,适合于较年轻、身体条件较好、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
常规慢跑:速度一般为100米/30-40秒。
优点:较为轻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现明显气促。缺点:下肢关节受力较大,易引起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
3、间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的过渡性练习。
五、运动疗法的方法和组成
运动疗法包括3个步骤:
? 准备活动:5-10分钟,为轻微运动。如步行
? 运动进行: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
六、运动强度
? 强度决定效果,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50%最大摄氧量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
? 强度过低只起安慰作用,但可改善主观感觉。
? 强度过大,无氧代谢比重增加,治疗作用降低,且可引起心血管负荷过度或运动系统损伤,应予避免。
能获得较好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称为靶心率,即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的70-80%作为靶心率,一般人,最高心率=220—年龄
七、运动时间及频度
? 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但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累积作用将减弱。
八、运动的注意事项
1、有规律
2、强度由低开始
3、如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
4、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
5、进餐后1-3小时进行运动
6、运动减体重应缓慢进行,每周减重少于400g
7、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8、避免高强度运动
9、高血压---不举重屏气
10、周围血管病变---走---休息---走
11、视网膜病变----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腰
12、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13、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
14、注意足部护理
有下列情况时暂停运动:
1、 各种急性感染期
2、 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
3、 严重糖尿病肾病
4、 糖尿病足
5、 严重的眼底病变
6、 新近发生的血栓
7、 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6.8mmol/L)
8、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九、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1、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往往以饮食及运动治疗为开始。而1型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
2、 每次运动尽量避免胰岛素作用高峰期
3、 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避开将要进行运动的肢体,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
4、 注意监测血糖
5、 运动量较大时需额外补充食物
运动疗法的原则:(1)要持之以恒,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时间安排要固定,同时也可见缝插针,利用工作间隙进行。
(2)要循序渐进,活动的强度、方法、时间的长短都应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当找到一个合适的运动量后,要坚持按这个标准进行,最好不要忽多忽少。
(3)活动方法与活动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使身体得到足够的活动,但又不能过劳。要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方式进行,不主张高强度、短时间的锻炼方法。活动时要注意气候季节的变化,防止受凉感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2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糖友运动须知:运动过大不易降糖
下一篇: 糖尿病患者为何需要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