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擒拿都是比较熟悉的,如果说作为一项锻炼和防身的技巧来说,擒拿是很不错的选择,所以不少人对于擒拿都是会学习的,特别对女性朋友们来说,掌握擒拿保护自己很有必要,那么具体在练习擒拿的时候有哪些技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擒拿的技巧
1、在练习擒拿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学习有关的解剖学、经络学的知识才行。对于擒拿技术的实施对象来说,因为是人,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人体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有所了解,尤其是人体的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掌握好,这样才可以更正确迅速的学习好擒拿。
2、在练习擒拿的时候,首先要学习好基础的技术,同时还要重视发展身体素质。而基础技术就是指单一的擒拿动作,需要长时间多次的进行练习才能达到效果,在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同一招数之后,直到完全熟练了才可以换成新招继续进行练习。同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的训练手段锻炼身体,这样才可以加强完成擒拿技术的时候人体必需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我们必须要具备的身体素质才行,这样才可以保证擒拿技术在实战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擒拿是什么
擒拿实际上是属于中国拳术中的一种了。是通过国术技击中,经过了演变之后而来的一种运动,擒拿的特点就是不选择用兵器,而是采用各种徒手格斗的手法,利用人体的关节、穴道以及要害部位等弱点,让擒拿的对方身体局部产生剧痛之后,从而能够束手就擒的一项武术运动,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会这一方法来作为防身术,还是很不错的。
擒拿是很适合给现代人进行练习的一项运动,我们可以利用擒拿的锻炼方法来起到防身的效果,对于锻炼身体也是同样有好处的,如果可以掌握擒拿的锻炼方法,特别是对于擒拿的技巧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的擒拿技术,特别是对女性朋友们来说,掌握这一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的擒拿法,是一门独特的技击术,形成于武术的鼎盛时期。 明代嘉靖年间,擒拿法已风靡一时,著名武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中,对“鹰爪王的拿”便有赞誉。擒拿法继承了古代技击法的精华,又经过专门的实践与创新,自成体系,独具一格。从流传在民间的多种擒拿方法中,可以看到其技击特点非常突出,实用效果特别显著,确有变化莫测之妙,“分筋错骨”之威!它以巧制关节为手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以不伤害对手而达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巧打拙,柔克刚”的特点。这些绝招妙技所具有的深奥法理,不仅毫不神秘,而且完全符合现代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的原理,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正确掌握擒拿术的原理与法则,深刻领悟其变化之精义,用科学的观点探索其生克制化的演绎规律,必定能更好地继承这项宝贵遗产,促进其弘扬于世界。
一、擒拿技艺之基础——抓筋拿穴,扭挫关节
1.擒拿的方法,首先在于拿制对方的肢体关节,进而才有擒伏的可能。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关节的功能,只可顺动,不可逆转,其屈伸旋转幅度都有一定限度。擒拿术就是针对人体关节的这种特性,依据逆关节施制的技击原理,先抓拿肢体关节及筋穴,并加以牵引控制,进而在相互破解演变之中,巧施妙法,迫使对方之关节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关节及韧 带受挫,产生剧烈疼痛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而就擒。对方若要拼力硬抗,势必造成骨折筋伤。
2.擒拿的方法,贵在一抓得势,但是这一抓之技,深含法理。两手相交,不是恃力猛抓,拿住关节后,也不是强扭硬压。如果自己恃力大而猛抓硬压,不但因用不上技法而难以奏效,且若遇高手,必被化解而遭反擒,这是“巧制拙,柔克刚”的道理。
3.交手接势,应注重轻灵绵随,以沾连为主,运用招法,先抓战机,始宜微动,切忌露形,避免打草惊蛇;一经抓拿得势,要迅速进招,制在措手不及,对方很容易被擒住。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擒拿术所特有的手型手法,准确地抓拿住对方肢体关节的一定方位;切不可胡乱抓拿便误以为得手。要知道,一个腕关节就有正面、背面和桡尺两侧共四个方位,还有偏上、偏下各部位,而每一个方位都有不同的拿法、招数及变化。因此,无论抓拿任何关节,首先一定要使手法正确,方位拿准,才有巧变的根基。只有抓拿得法,才能巧施妙招,发挥擒拿术的威力,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制服周身的奇效。反之,若抓拿不准,必然失势失法,自己手足无措,结果必遭对方反擒。一抓之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练习者须悉心钻研,反复揣摩,确实掌握抓拿技法之奥妙。
二、擒拿运动之窍要——尚巧劲,不斗拙力
所谓巧劲,主要是裹缠劲与冷疾脆劲,即擒拿法所必备之“内劲”。
1.擒拿实战,是斗技而非斗力。艺精招熟,常可一抓而就,猛抓硬斗,易被对方得手。须知,对方刚被抓拿,既可变化脱走,又可拼力反击。我若稍一不慎,不仅手法落空,甚至反遭所擒,故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说。当对方反击和搏斗之时,应当随机就势,伺机再取,切忌拼力硬斗,自破章法。否则将只有“力大胜力小”的可能,失去了技艺制胜的机会。
2.研习擒拿术,要善于用巧劲,施妙招,待机而动,顺势应招,轻取关节,巧施裹缠。只要拿住对方的一个关节,则应迅速将其前后之连带关节加以裹抱缠压,牵引控制,并运用螺旋收缩之“内劲”,将其关节裹紧缠死,迫其势背力僵,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拼不上,这就是裹缠劲的特点,也是擒拿法以巧制拙的根本方法。实践经验表明,拿而不缠,必遭拙打,只有拿住而又裹缠住了,才算施术得势。既已得势,对方必然失却反抗能力,急欲脱走或拼力僵抗,而这正是施术者乘势催力、巧用冷疾脆劲发招或擒伏对手的最佳时机。
UFC中的擒拿技巧并不是擒拿,英文叫submission,是降服技,主要是柔术技术。
降服技术,大多是在地面缠斗中施展。首先需要是使资深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之后选择合适的技巧折断对方的关节或者掐断对方的颈动脉。
常见的降服技术有:十字固、裸绞、三角绞、断头台、蟒蛇绞、腿十字固、踝锁、木村锁、臂锁、omoplata等。
什么是擒拿?
将太极拳和擒拿这两者放到一起来讨论,估计很多人并不认同。姑且不说正确与否,大多数人见太极拳多过擒拿术。在中国,每一个公园每一个周末都会有人练习太极拳,但是教授或者学习擒拿的人非常稀有。通常只有武警和警察才将擒拿作为必备科目,因为对待罪犯时需要用上擒拿技术。
最初,我学习太极拳的时候,同样也没有想到过会学到擒拿技术,但是擒拿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精要,各门各派都有所涉及,只是练习方法以及技法名称有所不同而已。随着习练太极拳的深入,慢慢就掌握了一些擒拿的技巧。在这里写下我的体会,也给想学习太极拳的人更多的期望:技击原为太极之本。
什么是擒拿?有解释,略过不表。我更推崇赵大元著《实用擒拿学》中的说法:
擒拿技术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和抓经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融踢、打、摔、拿为一体,是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实用技术。
怎样才是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呢?这是仅仅通过看书不能理解的,也是一般的技法练习中学不到的。我想说的是,有了太极拳的听劲,这些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学拳之初对擒拿的体会
2009年元旦拜入单颖师父门下学习太极拳时,师父并不常在广州,于是我们番禺几位新入门的师兄弟经常找早期的师兄学习,找的比较多的是黄埔的黄小舟师兄。
有一回,黄师兄举起右手的小指头让我们掰,随便用力,随便多快的速度掰他的小指头。擒拿不是有“快、准、狠”的说法嘛,只要你速度快,力量够(手对小指头当然是碾压的力量对比),一定是能够通过小指头拿住对方的,至少要让他疼痛难忍,失去反抗能力吧。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不管我们如何用力,如何快速。就是拿不住,师兄的小指头一直在我们的手中,并没有逃脱,但是我们的手感觉无处着力,师兄的手指头就好像棉花一样柔软无力,但正是因为柔软无力所以我们不管多大的力气都无法掰到他的手指疼,或者通过小指头控制他。真应了太极拳论的说法,以柔软克刚强。
第二个演示是,由我们采用常规的擒拿动作,两只手擒拿他的右手至背后锁定。这个动作估计大家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是警察抓小偷的常用擒拿方法。我们预先将他的右手抓在我们的双手上,然后我们左手拿住师兄弟左肘并向上向右旋转,右手拿住手腕向下向左旋转,形成对偶力。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占据主动,突然发力,通常是能够凑效的。但是,师兄整个胳膊就像泥鳅一样滑溜,完全抓不住。甚至顺着我们的用力方向就把我们的胳膊给擒拿住了。百试不爽,但是我们按照他的动作却学不来。
看到师兄功夫精湛。同时入门的李为民师兄带来了一位警察见黄师兄,这位警察对太极拳很好奇,但是没有见到真正有功夫的太极高手。我们在一旁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黄师兄和他交流太极拳。在讲到擒拿技术的时候,黄师兄将两支胳膊完全交给这位警察做擒拿动作,擒拿应该是警察的必备基本功吧,所以警察的擒拿动作和技法就更多一些,水平也更高一些。但是,即便是师兄分别将两只胳膊交给警察,任由他采取各种擒拿动作,而且不做任何抵抗,最终在我们眼里,只看到只是警察忙乱的双手和师兄滑溜的双手,警察就是无法抓住两支胳膊。可以说,警察的擒拿技巧在这里失效了。
2010年,单颖师父在番禺大夫山疗养院举办第一次岭南太极年会,我在市桥地铁口接邱春发师兄。和师兄们在一起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是说拳练拳,这时候也是一样。邱师兄上来一下就拿住了我的右手,向上一送。我整个人就要踮起脚来了,从腕部到肩关节都被锁定,无法动弹。但是又不是那种疼痛难忍的状态,这又是个太极拳的擒拿动作,外形动作小,简单,却能控制全身。我照葫芦画瓢,却没有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太极拳的听劲功夫差别
有了这几次体会,在后来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也会关注到太极拳的擒拿技巧了。但是有一点非常奇怪,就像前面几个案例,同样的动作,师兄做起来有效果,我们不管如何模仿,总是没有用。师父和师兄弟解释多数在这几个方面:不顶不抗,舍己从人(这是太极拳根本技术要求);意念要从拿住的关节端部到对方的腰或者对侧的另一端关节,达到对人体整个运动链的锁定;要有一定的听劲(这又是太极拳的技术要求,难度比较大),感受到对方身体,关节的状态,随时变化跟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练习,我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的松柔技术,有一定的听劲了,也能够有效地完成擒拿动作了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动作,以前师兄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核心因素全在于太极拳的听劲功夫,能听出对方的状态并作出反应,就能控制住对方,或者从对方的擒拿动作中脱逃并从中发现机会反制对方。因为,太极拳的擒拿和解脱术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听劲。我能够拿住别人的时候,就是别人拿不住我的时候,解脱术的核心也是不顶不抗和听劲(这两者也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有顶抗,则无听劲)。
所谓听劲就是能够感知到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和速度,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就能够擒拿住对方或者从对方的擒拿中脱逃或者反制。《实用擒拿学》是这样说的:用巧不用拙,首先要:顺其势,顺其劲,依势变化,阴翻阳转,不顶不抗。这里说的巧,对应太极拳的术语,或者说对应的技术,我理解就是听劲。这是不同的武术派系对同样概念的不同描述。
我的一次体验
几年前,广州工会组织了一些对职工的免费课程,其中在芳村有一个为期5次的跆拳道课程。课程最后的内容是擒拿术。我虽然学了若干的擒拿动作,也掌握了我认为太极拳擒拿的部分核心技能,但是总感觉手法掌握不是很多。于是报名参加了这个培训班。看看是否能够在最后一节课学到点手法。
开始4次课程都是出拳和踢腿的技法练习,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最后一天才是擒拿术。果然有很多关于擒拿的手法,比如对方抓住你的头发如何反擒拿,别人抓住你的衣领如何处理,还有一些我已经不记得了。
既然是学习,我也和同伴照着老师的讲解互相配合和练习。我将太极拳的听劲用到练习中,可以随意的控制对方擒拿的效果,对方有时能拿住我,有时没有一丝效果,因此很是困惑。这时教练走过来指导大家如何处理擒拿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擒拿和反擒拿以及逃脱。比如教练说当他的手掌被对方锁定在胸前,肘部被内旋锁定的时候,可以转身过来用另外一只手反擒拿对方的喉部。这是反擒拿的一种方式。
教练在我这里做演示的时候,我首先按照套路的要求锁定了教练的右手,然后用右手内旋他的肘部,开始锁定的动作。教练开始转身。这是,我不仅仅是做内旋的动作而已,而是用听劲感受教练各个关节之间的劲路缝隙,然后将自己的劲路渗透进去,从肘关节到肩部到腰部到腿,将整个关节链全部锁定。这样,在整个内旋关节的过程中,教练的转身动作被我的内旋动作牵引着走,他转无可转,吧嗒一声,摔倒在地上。
这次体验,让我加深了对太极听劲的理解,提高了擒拿中听劲的运用能力。《实用擒拿学》的作者赵大元原本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和公安大学的擒拿技术教官。书中的描述也充满了关于用巧劲的描述,比如借力使力,阴阳相变,不顶不抗等说法。所以我想,这些描述对应的就是太极拳听劲的技能。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擒拿技巧中的“快、准、狠”口诀或许成了大家进一步掌握这种高级技能的障碍,因为你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秒杀普通人。因此,大多数警察也好,武术教练也好,都在这三个字的口诀中下功夫,却没有掌握到擒拿技巧的核心—— 听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527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跑步机能减肥吗
下一篇: 乒乓球的比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