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药材
大叶花椒
《中药大辞典》:大叶花椒拼音注音 : Dà Yè Huā Jiāo别名 : 见血飞(《湖南药物志》),山批杷、铁杆椒、岩花椒(《贵州草药》),蚌壳花椒、单面针、钻山虎(《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 : 《湖南药物志》来源 : 为芸香科植物大叶
《四川常用中草药》:"辛涩
温
2023-05-01
大叶白头翁
《中药大辞典》:大叶白头翁拼音注音 : Dà Yè Bái Tóu Wēnɡ别名 : 一面青(《分类草药性》),山萩(《中国物图鉴》),大火草(《重庆草药》)。出处 : 《四川中药志》来源 : 为菊科植物香青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春、夏间花苞
《重庆草药》:"甘微苦
性凉
2023-05-01
大叶桉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桉叶拼音注音 : Dà Yè ān Yè出处 : 《中国药植图鉴》来源 : 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秋季采收,阴干。生境分布 : 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原形态 : 大叶桉,又名:蚊仔树。常绿乔木
苦辛
平①《岭南草药志》:"味微辛涩
2023-05-01
大叶千斤拔根
拼音注音 : 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别名 : 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来源 : 为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的根。秋季采收。生境分布 : 生于空旷草地或灌丛中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
味甘"
2023-05-01
大叶凤尾
拼音注音 : Dà Yè Fènɡ Wěi别名 : 双凤尾、金鸡尾(《西藏常用中草药》),凤尾草、大叶井口边草、狼牙草(《陕西草药》),井口边草、井边草(《云南中草药选》),杂玛冬罗玛切瓦(藏名)。出处 : 《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 : 为凤
甘
凉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
2023-05-01
大二郎箭
拼音注音 : Dà èr Lánɡ Jiàn别名 : 虾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过江藤(《四川中药志》),铜锤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 : 为马鞭草科植物大二郎箭的全草。在栽种当年的9~10月
《四川中药志》:"性平
味苦
2023-05-01
大乌泡根
拼音注音 : Dà Wū Pào Gēn别名 : 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 : 《分类草药性》来源 : 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路旁、林边、林中及灌丛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北、西藏等地
《四川常用中草药》:"酸咸
平"
2023-05-01
大一面锣
《中药大辞典》:大一面锣拼音注音 : Dà Yī Miàn Luó别名 : 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 : 《四川中药志》来源 : 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锣的全草或根。春、夏两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用。生境分布
《四川中药志》:"性平
味甘咸
2023-05-01
大一枝箭
拼音注音 : Dà Yī Zhī Jiàn别名 : 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脚蒜头(《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 : 《滇南本草》来源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
味辛甘
2023-05-01
地黄连
拼音注音 : Dì Huánɡ Lián别名 : 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中草药》),滇地黄连、铁冬青、思茅地黄连(《文山中草药》),金丝矮陀
苦凉
有毒①《文山中草药》:"苦
2023-05-01
地黄瓜
《中药大辞典》:地黄瓜拼音注音 : Dì Huánɡ Guā别名 : 白蒂黄瓜、铧嘴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曲角堇(《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黄瓜香(《贵州民间药物》)。出处 : 《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 :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堇菜的全草。生
《贵州民间药物》:"性凉
味微苦
2023-05-01
地麻黄
拼音注音 : Dì Má Huánɡ别名 : 粟米草(《植物名实图考》),地杉树(《贵州民间药物》),鸭脚瓜子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来源 : 为番杏科植物粟米草的全草。5~6月采收.生境分布 : 生于荒地沙土
《贵州民间药物》:"淡微涩
平"
2023-05-01
地骷髅
《中药大辞典》:地骷髅拼音注音 : Dì Kū Lóu别名 : 仙人骨(《博济方》),老萝卜头(《分类草药性》),老人头(《天宝本草》),地枯萝(《现代实用中药》),气萝卜(《江苏植药志》),枯萝卜(《山东中药》),空莱菔(《苏州本产药材》
甘辛
平①《分类草药性》:"温"②《山东中药》:"味淡微辛"③《药材学》:"性平
2023-05-01
地锦
《中药大辞典》:地锦拼音注音 : Dì Jǐn别名 : 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
甘
温①《本草拾遗》:"味甘
2023-05-01
地血香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拼音注音 : Dì Xuè Xiānɡ别名 : 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 : 为木兰科植物异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微苫辛
温"
2023-05-01
地草果
拼音注音 : Dì Cǎo Guǒ别名 : 金盘银盏、拔疔草(江西),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 : 《滇南本草》来源 : 为堇菜科植物地草果的全草。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分布云南、江西等地。原形态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
味辛酸"②《云南中草药选》:"淡
2023-05-01
地茄子
《中药大辞典》:地茄子拼音注音 : Dì Qié Zi出处 : 《分类草药性》来源 : 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果实。8~9月采。性味 :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涩,无毒。"注意 : 《四川中药志》:"湿热滞涩者及孕妇勿用。"功能主治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
味涩
2023-05-01
地苏木
拼音注音 : Dì Sū Mù别名 : 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出处 : 《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 : 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及全草。秋季采收。生境分布 : 生于中山以下的
《四川常用中草药》:"苦涩
凉"
2023-05-01
地膏药
《中药大辞典》:地膏药拼音注音 : Dì Gāo Yɑo别名 : 岩白菜、雾水草(《广西药植名录》),兔耳风(《贵州药植目录》)。出处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 : 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叶或全草。一般多鲜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
寒"
2023-05-01
地肤苗
《中药大辞典》:地肤苗拼音注音 : Dì Fū Miáo出处 : 《别录》来源 : 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性味 : 苦,寒。①《本草图经》:"叶:苦,寒,无毒。"②《救荒本草》:"叶:味甘。"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治赤白痢,泄
苦
寒①《本草图经》:"叶:苦
2023-05-0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药材热门文章
1
民间大医董草原揭露治癌思路和方法
2
常吃芡实无湿气脾胃强健肾气足
3
骆驼脂
4
苍白秤钩风
5
苦丁茶
6
狼油
7
鸟不企
8
蒌叶
9
水苏
10
轮叶棘豆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