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药材
慈竹茹
《中药大辞典》:慈竹茹拼音注音 : Cí Zhú Rú出处 : 《四川中药志》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炮制 : 鲜用或姜汁炒用。归经 : 入肺、胃、肝等经。性味 : 味甘,性微寒,无毒。注意 : 脾胃虚寒者忌
味甘
性微寒
2023-04-30
慈竹叶
《中药大辞典》:慈竹叶拼音注音 : Cí Zhú Yè出处 : 《草木便方》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慈竹叶)。 全年可采。摘下嫩叶,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 : 生于平地或低丘。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产四川、
《四川中药志》:"味甘苦
性凉
2023-04-30
慈姑叶
《中药大辞典》:慈姑叶拼音注音 : Cí Gū Yè出处 : 《纲目》来源 : 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叶片。性味 :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苦,寒,无毒。"②《重庆草药》:"(全株)辛辣,有小毒。"功能主治 : 消肿,解毒。治疮肿,丹毒,恶疮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苦
寒
2023-04-30
川防风
《中药大辞典》:川防风拼音注音 : 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 : 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 : 《中药志》来源 : 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春、秋采收,挖出根部,洗净,晒干。生境分
性温
味甘辛
2023-04-30
川明参
拼音注音 : Chuān Mínɡ Shēn别名 : 明参、明沙参、土明参、沙参来源 :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明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uanmingshen uioloaceum Sheh et Shan采收和储藏:移栽后于翌
味甘;微苦;性凉
C
2023-04-30
川党参
拼音注音 : Chuān Dǎnɡ Shēn别名 : 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英文名 : Szechwan Asiabell Root来源 : 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 : 生
性平
味甘
2023-04-30
垂果大蒜芥
拼音注音 : 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处 : 据《晶珠本草》记载: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骚热病。原植物果荚同侧悬垂是其特征。《形态比喻》记载:垂果大蒜芥生长在旱滩、田边地头。叶像萝卜叶;根细;茎单一,分枝多,枝头开黄花;果
味甘;症;性凉
C
2023-04-30
刺蜜
《中药大辞典》:刺蜜拼音注音 : Cì Mì别名 : 羊刺蜜(《北史》),草蜜、给敦罗(《本草拾遗》),刺糖、骆驼刺糖(《新疆药材》),阳塔克西克尔(维名)。出处 : 《本草拾遗》来源 : 为豆科植物骆驼刺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糖粒。夏季采收
甘酸
平①《本草拾遗》:"味甘
2023-04-30
刺藦苓草
拼音注音 : Cì Mò Línɡ Cǎo别名 : 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 : 《新医学杂志》9:31,1973来源 : 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6~7月采收。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草的幼嫩全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
味甘微苦"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平(温)
2023-04-30
刺蒺藜
《中药大辞典》:刺蒺藜拼音注音 : Cì Jí Lí别名 : 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
苦辛
温①《本经》:"味苦
2023-04-30
刺菱
拼音注音 : Cì Línɡ别名 : 野菱(《纲目》)出处 : 《纲目拾遗》来源 : 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生境分布 : 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沟内。分布长江流域。原形态 : 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
《纲目拾遗》:"味甘
性平
2023-04-30
刺槐花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拼音注音 : Cì Huái Huā出处 : 《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 : 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 :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 : 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
味甘;性平
C
2023-04-30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拼音注音 : Cì Qiū Shù Pí别名 : 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 : 《四川中药志》来源 :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生境分布 : 生长
苦辛
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
2023-04-30
刺梨
《中药大辞典》:刺梨拼音注音 : Cì Lí别名 : 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 : 《纲目拾遗》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生境分布 : 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
《宦游笔记》:"味甘而酸涩"
C
2023-04-30
白毛夏枯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 : 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 : 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
苦甘
寒①《本草拾遗》:"味甘
2023-04-30
串铃草
拼音注音 : Chuàn Línɡ Cǎo别名 : 毛尖茶、野洋芋来源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秋后花萎谢
味甘;苦;性温
C
2023-04-30
鸨肉
《中药大辞典》:鸨肉拼音注音 : Bǎo Ròu出处 : 《饮膳正要》来源 : 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生境分布 : 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 : 大鸨,又名:独豹(郭璞)
《饮膳正要》:"味甘
平
2023-04-30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拼音注音 : Pì Tī别名 : 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 : 《本草拾遗》来源 : 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生境
①《饮膳正要》:"味甘
平
2023-04-30
鳖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血拼音注音 : Biē Xuè别名 : 团鱼血来源 : 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药。生境分布 : 从东北到海南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功能主治 : 滋阴退热。
味甘;咸;性平
B
2023-04-30
鳖脂
《中药大辞典》:鳖脂拼音注音 : Biē Zhī别名 : 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 : 《纲目》来源 :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功能主治 : 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②《现代实用中药》:"为
味甘;咸;性平
B
2023-04-30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药材热门文章
1
民间大医董草原揭露治癌思路和方法
2
常吃芡实无湿气脾胃强健肾气足
3
骆驼脂
4
苍白秤钩风
5
苦丁茶
6
狼油
7
鸟不企
8
蒌叶
9
水苏
10
轮叶棘豆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