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10克、干地龙10克、能治鼻炎?

中药材大全 2023-12-18 07:45:51

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10克、干地龙10克、能治鼻炎?

给您提供彻底治好鼻炎的方法吧,实际上,鼻炎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好好调理逐步彻底治好。治好后注意感冒的预防,避免因为反复感冒引发新的鼻炎就可以了。因为鼻炎是由长期或反复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等,导致鼻纤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引发。

鼻炎的炎症部位会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即鼻涕。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质,由于过于黏稠,鼻纤毛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内堆积导致鼻腔炎症不断恶化,容易引发鼻窦炎。同时,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恶性循环。同时,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质的鼻涕会被鼻纤毛运送到鼻咽处,由于过于黏稠,无法滑入胃中进行灭菌,就粘在鼻咽、咽喉处。里面的致炎物质刺激咽喉软组织,引发咽喉炎,严重时表现出咳嗽症状。这些分泌物如果从口中吐出,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痰。所以,咽炎通常伴随鼻炎发病。这也是单独治疗咽炎效果差的原因。

要彻底治疗鼻炎,可直接用鼻舒乐温和浸洗和调养鼻腔各个柔嫩组织,彻底清除组织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质。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要达到效果注意一定要按照方法使用(注意别用到假冒伪劣,鼻黏膜本身很容易受损,安全和健康同样重要)。随着鼻咽处刺激物的消失,咽炎就会自然消失。同时,鼻腔内没有了刺激物,各组织炎症将会慢慢消失。鼻纤毛的生理环境得到提高,负担减轻,鼻纤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复。鼻腔内由先前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病变组织细胞逐渐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替代,鼻炎也就治好了,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如果使用不正确或洗鼻液不好,鼻腔仍将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物的损伤,会影响治疗效果。刚开始如果想早点见效,也可以增加使用的次数。

这是理疗法,对身体非常安全,可以放心用。恢复健康的鼻腔也会提高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质量,对整个呼吸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在雾霾天使用可以提高鼻腔对雾霾颗粒的过滤能力,保护呼吸系统健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会远离您。早晚使用也可预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防止鼻炎、鼻窦炎术后复发。所以,这个方法用好了,将受益终身的。

小蓟蒲公英甜菜复合胶囊作用与功效

大蓟是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者根。夏,秋两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除掉杂质,然后再晒干。

大蓟有凝血止血,抑菌杀虫,降压与抗癌作用。大蓟用于消化道出血和多类出血性病患,高血压,痈肿疮疖,肝癌,膀胱癌,前列腺癌。
鲜大蓟捣汁内服,痈肿疮毒能外敷。大小蓟来效相同,味甘味苦是凉性。都治各种出血证,小蓟弱来大蓟强。
大蓟的治病验方1、肺热咳血:鲜大蓟根30g,洗干净,捣碎,加适量的冰糖,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两回。
2、毒疮:大蓟根500g,研成细粉末,每回服9g,每天两回,餐后以温酒送服。
3、荨麻疹:大蓟50g,加水煎,分三回服用,每天一剂,非常快就能消疹止痒。
4、膀胱癌:苦参,生地黄各15g,金银花,大蓟,小蓟各12’g,泽泻,萆薢各9g,黄柏6g,琥珀(研成末冲服)1.5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5、白血病:干蟾皮9N12g,半枝莲,板蓝根,土大黄,白英各30g,蚤休,紫草各15g,射干9g,墨旱莲30g,牡丹皮9g,大蓟,小蓟各15g,犀角3g(可以用水牛角9至18g代)。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6、肝癌:大蓟根,三白草根各90g。分别煎水去渣加适量的白糖,内服,上午服三白草根水,下午喝大蓟根水。每天1回。
7、鲜大蓟捣烂取汁外涂,治汤火烫伤,红肿瘀块。
8、单味大蓟放进鲜牛奶中泡软,捣成膏外敷,治带状疱疹,皮肤奇痒。
9、鲜大蓟捣烂调蜜外敷,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
10、茜草,地榆,牛膝各10克,金银花12克,水煎,人鲜大蓟叶30克捣烂绞汁服。用于各类疮疡。
11、鲜大蓟全草适量的,捣烂外敷。治疮疡。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尿除湿,健胃利胆,催乳缓泻的作用。蒲公英红肿立消,目赤肿痛药效高。蒲公英苦性寒来,温热黄疸小便难。尤其乳房生痈疮,各种炎证有效验。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作用,可预防治疗乳腺增生。西方医学以为,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比较适用于淋巴腺炎,瘰疬,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病患。
蒲公英的治病验方1、乳痈肿疼:蒲公英30g,银花30g,连翘15g,黄芩15g。以黄酒,水和煎,温服。该方具有疗疮解毒的作用,可治乳痈肿疼,疮疡等症。
2、热淋涩痛:蒲公英30g,车前子草各10g,赤小豆15g,白茅根30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2剂。该方有清热凉血,通淋止疼的作用,可治热淋涩痛等症。
3、疔疮疖肿:鲜蒲公英60至120g,用水煎后服用。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疔疮疖肿,目赤肿疼等症。
4、慢性胃炎:蒲公英100g,地榆100g,海螵蛸50g,三七粉30g.,共研成细末,每回服3g,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该方有凉血止血,益胃止疼的作用。可治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痔疮出血等症。
5、乳腺炎:蒲公英40g,白酒500ml浸7日,过滤,每回服30ml,每天3回。或者蒲公英根茎100g,研成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或者用鲜草全株捣成糊剂敷在患处,每天两回。
6、感冒伤风:蒲公英30g,防风,荆芥各10g,大青叶15g,用水煎后服用。
7、肺痈:鲜蒲公英60g,鱼腥草30g,水煎加适量的白糖服,每天服一剂,连续服用三到五日。
8、急性胆囊炎:鲜蒲公英50g,金钱草10g,用水煎后服用。连续服用半个月。
9、小便淋涩:蒲公英,苞米须各60g,水煎加糖调服。
10、黄疸性肝炎:蒲公英,茵陈蒿,白糖各50g,大枣10枚。共煮粥食,每天一至两回。
11、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作用,经常使用它来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取蒲公英600g,研成粉末。每日取20g,以开水浸泡半小时后代为茶饮,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作用,比较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11.蒲公英24克,瓜蒌,连翘各15克,白芷10克。用水煎后服用。用于疔毒痈疡,红肿热痛。外用单味鲜品适量的,捣烂敷患部。治疗急性乳腺炎。
12.蒲公英汤:蒲公英15克至30克。用水煎后服用。治各类急性疮疡肿毒。

现在大医院开的那种用开水冲服的中药方子的克数能直接去药店买那种用水煎的药吗?

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格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A ※ 车前草 10 1.09
阿 胶 3 4.52 ※ 沉香 3 7.87
艾 叶 6 1.01 ※ 陈皮 6 1.25
B ※ 赤芍 10 1.96
巴戟天 10 4.02 ※ 赤小豆 10 1.30
白花蛇舌草 15 3.23 ※ 茺蔚子 10 1.46
白芨 10 2.89 ※ 臭梧桐 10 2.05
白茅根 15 2.18 ※ 川贝母 3 6.73
白前草 10 0.98 ※ 川楝子 5 1.12
白芍 10 2.97 ※ 川牛膝 10 2.24
白术 5 4.84 ※ 川芎 6 2.09
白头翁 10 1.32 ※ 穿心莲 10 1.30
白鲜皮 10 1.95 ※ 磁石 10 1.46
白芷 6 1.91 ※ D
百部 10 1.79 ※ 大腹皮 10 1.22
百合 10 1.64 ※ 大黄 10 1.48
柏子仁 10 2.96 ※ 大蓟 10 1.48
败酱草 10 1.17 ※ 大青叶 10 1.36
板蓝根 10 1.81 ※ 大血藤 15 1.72
半边莲 10 1.40 ※ 大枣 10 1.25
半枝莲 10 1.72 ※ 丹参 10 1.67
北沙参 10 1.25 ※ 当归 5 2.39
荜拨 3 1.52 ※ 党参 10 2.43
扁蓄 10 1.28 ※ 地肤子 10 0.94
鳖甲 10 6.88 ※ 地骨皮 10 1.29
槟榔 10 1.50 ※ 地黄(生) 10 2.03
薄荷 6 1.09 ※ 地龙 10 4.57
补骨脂 10 2.81 ※ 地榆 5 1.44
C ※ 地榆炭 10 1.58
蚕砂 10 0.95 ※ 独活 10 1.55
苍耳子 9 1.12 ※ 杜仲 10 3.39
苍术 10 1.58 ※ 煅龙骨 20 1.97
草豆蔻 5 1.35 ※ 煅牡蛎 20 1.45
草果 5 3.08 ※ 煅石决明 20 2.15
侧柏叶 10 2.03 ※ E
柴胡 6 3.89 ※ 莪术 10 1.25
蝉蜕 5 3.89 ※ F
炒白芥子 10 1.51 ※ 法半夏 10 5.17
炒莱菔子 10 1.08 ※ 防风 10 5.56
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格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防己 9 1.67 ※ 姜黄(个) 5 1.46
茯苓 10 3.39 ※ 僵蚕 5 3.87
浮萍 10 1.14 ※ 金钱草 15 2.40
浮小麦 15 1.15 ※ 金银花 10 6.96
附子 10 2.59 ※ 金樱子 10 1.12
覆盆子 3.06 ※ 荆芥 10 1.75
G ※ 九香虫 5 5.50
干姜 10 1.01 ※ 韭菜籽 5 1.17
甘草 3 1.21 ※ 桔梗 10 3.54
葛根 15 2.22 ※ 菊花 10 4.17
钩藤 10 1.51 ※ 决明子 10 1.17
狗脊 10 1.09 ※ K
枸杞子 10 2.00 ※ 苦参 6 1.48
谷芽 10 1.40 ※ 苦杏仁 10 2.02
骨碎补 10 1.09 ※ 款冬花 10 6.22
瓜蒌皮 10 2.03 ※ L
瓜蒌子 10 1.52 ※ 莱菔子(生) 5 1.12
桂枝 10 1.16 ※ 连翘 10 2.04
H ※ 灵芝 10 4.36
海金沙 10 3.34 ※ 羚羊角 1 59.43
海马 3 34.03 ※ 刘寄奴 10 1.46
海螵蛸 10 3.89 ※ 龙胆草 6 1.63
红人参 5 9.24 ※ 漏芦 5 1.17
红花 5 5.23 ※ 芦根 15 1.08
红土茯苓 10 1.63 ※ 鹿角 5 7.63
厚朴 10 1.97 ※ 鹿衔草 10 1.14
虎杖 10 1.45 ※ 路路通 10 0.95
滑石 10 1.34 ※ 络石藤 10 1.28
化橘红 10 1.36 ※ M
黄檗 6 1.36 ※ 麻黄 5 1.38
黄精 10 1.44 ※ 麦冬 10 3.25
黄连 3 3.69 ※ 蔓荆子 10 1.17
黄芪 10 2.40 ※ 没药 6 1.97
黄芩 9 1.76 ※ 墨旱莲 10 1.09
火麻仁 10 1.01 ※ 牡丹皮 10 2.92
J ※ 牡蛎 20 1.38
鸡内金 5 1.72 ※ 木瓜 10 1.79
鸡血藤 15 2.11 ※ 木香 5 1.58
蒺蔾(刺、白) 10 1.12 ※
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格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N ※ 沙苑子 10 1.86
南沙参 10 1.09 ※ 砂仁 6 6.29
牛蒡子 10 1.48 ※ 山慈姑 10 3.38
牛膝(怀) 10 2.03 ※ 山药 10 3.41
女贞子 10 1.17 ※ 山楂 10 1.32
藕节炭 10 1.04 ※ 山茱萸 10 4.40
※ 蛇床子 10 1.37
P ※ 射干 10 2.46
炮姜 10 1041 ※ 神曲 10 1.33
炮山甲 3 29.50 ※ 升麻 9 1.51
佩兰 10 1.02 ※ 石菖蒲 10 1.57
枇杷叶 10 1.09 ※ 石榴皮 6 1.11
片姜黄 6 1.75 ※ 使君子仁 6 1.79
蒲公英 10 1.33 ※ 首乌藤 10 1.09
蒲黄 6 1.50 ※ 熟地 10 2.02
※ 水牛角 15 1.51
Q ※ 水蛭 3 4.48
千里光 10 1.95 ※ 丝瓜络 5 1.01
千年健 10 1.09 ※ 酸枣仁 10 6.00
前胡 10 1.64 ※ 锁阳 10 1.40
茜草 10 1.40 ※
羌活 10 4.13 ※ T
秦艽 10 4.10 ※ 太子参 10 5.20
青皮 10 1.14 ※ 桃仁 5 2.26
全蝎 3 11.00 ※ 天冬 10 1.79
※ 天麻 5g∕10g 3.34 ∕6.18

R ※ 土鳖虫 5 2.42
人参(白生晒) 5 5.25 ※ 土茯苓 15 1.83
忍冬藤 15 1.25 ※ 菟丝子 10 2.59
肉苁蓉 10 5.69 ※
肉桂 3 1.16 ※

W
乳香 6 1.25 ※ 威灵仙 10 1.54
※ 乌蛇 10 7.46
S ※ 乌药 10 1.33
三棱 10 1.17 ※ 蜈蚣 2 10.30
三七 5 3.19 ※ 五倍子 5 3.21
桑白皮 10 1.07 ※ 五灵脂 10 2.08
桑寄生 10 1.79 ※ 五味子 6 5.17
桑叶 10 1.12 ※
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格 品 种 每包当量(克) 医

院价


X ※ 重楼 5 4.76
西洋参 3 8.82 ※ 猪苓 10 8.70
豨莶草 10 1.48 ※ 紫草 10 2.11
细辛(辽) 3 2.72 ※ 紫河车 3 8.07
仙鹤草 15 1.31 ※ 紫花地丁 10 1.83
仙茅 6 1.19 ※ 紫石英 20 1.77
香附子 10 1.40 ※ 紫苏梗 10 1.12
小茴香 6 1.35 ※ 紫苏叶 5 1.01
小蓟 15 1.48 ※ 紫苏子 10 1.01
薤白 10 1.30 ※ 紫菀 10 2.18
辛夷花 5 2.12 ※
徐长卿 10 3.15 ※
续断 10 1.25 ※
玄参 10 1.48 ※
旋覆花 10 1.66 ※

Y ※
延胡索 10 3.78 ※
盐车前子 10 1.93 ※
野菊花 10 2.16 ※
益母草 15 2.04 ※
益智仁 10 2.55 ※
薏苡仁 15 2.44 ※
淫羊藿 10 2.46 ※
银杏叶 10 1.30 ※
鱼腥草 10 1.64 ※
玉竹 10 1.51 ※
郁金 10 1.48 ※
远志 10 3.86 ※


Z ※
皂角刺 10 3.07 ※
泽兰 10 1.25 ※
泽泻 10 3.50 ※
知母 10 1.17 ※
栀子 10 1.19 ※
枳壳 9 1.29 ※
枳实 10 1.45 ※
制何首乌 10 1.95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89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