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的采收:南沙参于移栽后2年收获。于秋冬季10~11月地上茎叶枯萎后,顺行依次挖取全根,抖去泥沙,除掉枯残茎叶及须根,留芦头。然后置清水中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层栓皮,随即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即成商品。一般667米2产干品300千克左右。折干率30%左右。
《中药一》每日一练-2020天津医考执业药师
11. 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的栽培药材是
A.人参 B.甘草
C.山药 D.牡丹皮
E.天花粉
12. 药用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在不同生长期所含有的种类和含量是不同的,因此采收时间应根据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B.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D.果实成熟期
E.种子成熟期
13. 因原动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以下关于动物类药的采收说法错误的是
A.以卵鞘入药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
B.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
C.两栖动物类、爬行动物类宜在春秋两季捕捉
D.脊椎动物类全年均可采收
E.鹿茸需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
14. 因植物药的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以下关于植物类药的采收说法错误的是
A.根及根茎类药物在秋、冬两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时采收
B.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收
C.茎木类在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D.花类多在含苞待放时采收
E.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15. 下列中药中,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的中药是
A.南沙参 B.桔梗
C.牡丹皮 D.太子参
E.柴胡
16. 根据中药采收相关要求,辛夷的采收时期是
A.果实成熟时采收 B.含苞待放时采收
C.花初开时采收 D.茎叶繁茂时采收
E.春末夏初时采收
二、配伍选择题
[17~19]
A.秋末茎叶枯萎时 B.夏季果熟期
C.枝叶茂盛期 D.花由黄变红时
E.幼果期
17. 红花的采收时间是
18. 大黄的采收时间是
19. 大青叶的采收时间是
三、多项选择题
20. 根据药材的采收原则,一般在秋冬季节采收的植物药有
A.牛膝 B.忍冬藤
C.黄柏 D.大血藤
E.杜仲
21. 为了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坚持的原则是
A.按需采药 B.采小留大
C.野生抚育 D.采育结合
E.封山育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材的采收。牡丹皮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12.【答案】B。解析:叶类药材的采收期一般为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13.【答案】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的采收。昆虫类入药部分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有翅昆虫,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蝥等。脊椎动物大多数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鸡内金、牛黄、马宝等。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过时则骨化。麝香活体取香则多在10月份进行。两栖类、爬行类多数宜在春秋两季捕捉,如蟾蜍、各种蛇类。亦有在霜降期捕捉的,如中国林蛙等。
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的采收原则。茎木类在秋冬季节采收。
1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的采收时期。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的中药是牡丹皮。
1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药的采收原则。含苞待放时采收的主要药物有: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款冬花。
二、配伍选择题
[17~19]【答案】D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材的采收。花类药材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红花要求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在秋冬两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如牛膝、党参、大黄等。叶类药材多在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三、多项选择题
20.【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材的采收。一般在秋冬季节采收的植物药有根及根茎类(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茎木类(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21.【答案】ACD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材的采收原则。为了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坚持:按需采药即采收时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轮采,只用地上部分的要注意留根,以利资源的再生;轮采、野生抚育和封育:为保护中药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在中药材资源的天然生长地,因地制宜地实行野生抚育、轮采、采育结合,封山育苗等。
?
【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
列为上品。《吴普本草》首先记载沙参之形态
云:三月生如葵
叶青
实白如芥
根大
白如芜菁 。三月采。《蜀本草》亦谓:花白色
根苦葵根。《纲目》记载较详
云: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
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
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则尖长如枸记叶而小
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
长二三分
状如铃铎
五出
白蕊
亦有白花春。并结实
大加冬青实
中有细于。霜后苗枯
【拼音名】Shā Shēn
【别名】 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参、铃儿参、泡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
【来源】
药材基源: 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dinophora stricta Miq.2.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3.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A.uerticillata Fisch.; Campanula tetraphylla Thunb.]4.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5.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
采收和储藏: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乘新鲜时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
1.沙渗 多年生草本,茎高40-80cm。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片椭圆形、狭卵形,基部楔形,长3-11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或近于毛。花序学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极少具长分枝而成圆锥花序的;花梗长不足5mm;花萼常被短柔毛呀粒状毛,少数无毛,筒部常倒卵状,少数为倒卵状圆锥形,裂片5,狭长,多为钻形,少数为条状披针形;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或有硬毛,裂片5,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无毛;雄蕊5,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花柱常略长于花冠,柱头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椭圆状球形,极少为椭圆状,长6-10mm。种子多数,棕黄色,稍扁,有1条棱,长约1.5cm。花、果期8-10月。
2.杏叶沙参 本种与沙参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在茎上部的无柄或仅有楔状短柄,叶基部常楔状下延,基生叶具长柄。花序分枝粗壮,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长卵形,最宽处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叠,宽1.5-4mm,花盘多功能数有毛,少无毛;花柱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
3.轮叶沙参 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3-6轮生,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花序分枝也常轮生;花盘较短,长2-4mm,直径不超过1mm;花冠细小,近于筒状,口部稍收缢,裂片长约2mm。花期7-9月。
4.云南沙参 本种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均匀分布于茎上;常无柄,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糙毛,下面密硬毛或仅叶脉上被硬毛。假总状花序;花盘短筒状,长不超过1mm;花萼边缘有1-3对小齿。花期8-10月。
5.泡沙参 本种与前四各的区别在于:茎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茎生叶无柄,极个别有楔状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圆形、狭椭圆形和倒卵形,两面被毛,边缘有2至数个粗大齿。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盘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多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也有生于海拔600-700m的草地上或1000-3200m的开旷山坡及林内者。
生于海拔600-2000m的草地或林缘草地中。
2.生于山地草丛中。
3.生于草地或灌木丛中。
4.生于海拔1000-2800m的杂木林、灌丛或草丛中。
5.生于海拔3100m以下的阳坡草地,少生于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
4.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西藏。
5.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虽耐干旱,但在生长期中也需要适量水分,幼苗时期,干旱往往引起死苗。当年播种的沙参,一般不开花结实,需至翌年6月开花,花基6-9月,9月种子成熟。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作种子繁殖,分春播与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冻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4500-60000kg。整地后,作畦宽1m,按行距40cm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cm,稍镇压,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播种子约两星期后出苗。冬播种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间管理体制 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除草、松土,苗高3cm左右间苗1次,高10-15cm时定苗,每隔10-15cm,留壮苗1棵。为防止倒伏,在生长期间,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壮,以后除每年植枯萎后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还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粪为主,在植株高45c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高度,减少养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1)沙参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弯曲或扭曲,少数2-3分枝,长8-27cm,直径1-4.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贡色,较粗糙,有不规则扭曲的皱纹,上部有细密横纹,凹陷处常有殖留棕褐色栓皮。顶端芦头(根茎)单个,稀多个,长2-7cm,四周具多数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多裂隙,较松泡。气微,味微甘、苦。
(2)杏叶沙参 根圆锥形,下部分枝极少,长9-17cm,直径0.7-2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无环纹,有纵皱。顶端芦头长1.4-8.8cm,盘节明显或不明显。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较结实。
(3)轮叶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5.5-14cm,直径0.5-2cm。表面无纵皱,上部具环纹。折断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云南沙参 根偶有分枝,长5-25cm,直径1-3.5cm,上部多横纹,下部具弯曲纵纹或深沟纹。芦头长0.5-4cm。折断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8-14cm,直径0.9-3cm,表面矍环纹。芦头长3-6.5cm,盘节密。折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沙参(未去皮) 落皮层由木栓石细胞和木栓层组成。木栓石细胞1-3环,每环1列细胞,细胞长亠菜,外壁增厚4-45μm,侧壁常增厚成倒U字形,有的外壁呈脊状增厚突入胞腔内:木栓细胞2-4环,每环3-7列细胞。皮层窄,可见狭长的乳汁管。中柱三生构造明显,次生构造略偏心;近中央的三生维管束与次生维管束相嵌排列;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呈断续的弧状;三生维管束的木质部束常短宽,单束成分叉;射线明显,常挤压破碎,本品乳汁和常与筛管群伴生;菊糖仅见在少数导管或导和附近薄壁细胞中。
(2)杏叶沙参 无木栓石细胞。木栓层厚4-25列细胞,木栓细胞壁平直工微波状弯曲。三生维管束密集。乳汁管存在于韧皮部、栓皮层。菊糖结晶少,存在于导管中,极少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见封闭组织。
(3)轮叶沙参 木栓石细胞1-8环,每环厚1-2列细胞。木栓细胞厚3-7列细胞。乳汁管稀少,多聚集在筛管群附近。菊糖结晶多,存在于韧皮部。
(4)泡沙参 木栓石细胞1-6环,每环厚1-5裂细胞;木栓石细胞壁均匀增厚,纹孔、孔沟明显。木栓细胞环2-15列细胞。三生维管束多,排列零乱;韧皮部外侧乳汁管群成环。菊糖结晶无或偶见。
粉末特征:(1)沙参 1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8-70μm,网纹导管网孔多狭缝状。2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类椭圆形、类多边形,长18-155μm,宽18-61μm,壁厚1-5μm,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侧面观长方形,外壁增厚5-7μm。3木栓细胸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直或弯曲;断面观类长方表,壁略波状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4有节乳管常连接成网状。5菊糖结晶扇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杏叶沙参 1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4-71μm;梯纹导管纹孔多呈长方形。2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边形、类长方形,长35-2233μm,宽12-53μm。此外,有菊糖、乳汁管,偶见木栓石细胞(根茎)。
(3)轮叶沙参 1网纹、孔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2-88μm。2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93-240μm,宽21-59μm,壁厚1-27μm,可见细必裂纹及纹孔;断面观长方形,外壁厚,侧壁稍厚,呈马蹄形。此外,有木栓细胞、乳汁管及菊糖。
(4)泡沙参 1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2-75μm。2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类多边形,长35-107μm,宽19-46μm,壁厚5-14μm,纺也稀,细孔状,孔沟明显。3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条形、类长方形或类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断面观类长方形,壁略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此外,有乳汁管、菊糖。
【化学成份】沙参根中分离得4个化合物,它们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O-β-D-glucopyranosid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及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1]。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杏叶沙参煎液(0.5g/只)能明显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胸腺内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亦有增加趋势
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
但降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表明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抑制体液
南沙参的中耕除草:每年进行3次。第一次于春季出苗后,进行浅松土,除净杂草。第二次在夏秋间,此时杂草滋生,宜及时除净杂草,中耕可稍加深,勿伤根部。第三次于10~11月,中耕除草后,进行培土壅根,以防植株倒伏。
南沙参的移植:在早春未萌发出苗前进行。在整平耙细施足基肥的栽植地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条栽,沟深12厘米。
然后,将挖出的种根(苗),每隔15厘米斜放入沟内,随即覆土压紧,畦面盖火土灰和细土,厚沟高出种根顶端3厘米左右即可。随着气温的回升,半个月左右便可萌发出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5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沙参要怎样除草?
下一篇: 南沙参要怎样选地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