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喝菊花枸杞子茶有什么作用?

小七 2023-12-23 19:50:30

用眼过多会感到眼睛疲劳、酸痛,不妨喝杞菊花茶。菊花要用杭菊花.枸杞要买宁夏枸杞,颗粒小,肉质多,红亮亮的。每次用杭菊花10克、枸杞10克,放人大茶壶内,加入开水,10分钟后便可饮用。

1.《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2.《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3.《本草经疏》:菊花专制凤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人心、小肠,甘人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沛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人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疗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疗者风火之毒也。4.《药品化》: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蔑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疔肠红,止下血。领石斜、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5.《本草新编》: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问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育过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6.《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7.《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8.《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凤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凤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凤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菊花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谓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洽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菊花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疗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缨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时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枸杞的成熟果实。【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主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性味归经】:甘,平。①《别录》:“微寒,无毒。”②《药性论》:“味甘,平。”③《食疗本草》:“寒,无毒。”入肝、肾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③《要药分剂》:“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用药忌宜】: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②《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③《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④《本草撮要》:“得熟地良。”【药物配伍】:配菊花,共用于肝肾虚损之目昏瞻视,目生云翳,有明目之功。配熟地黄,相须为用,共用于肝肾阴亏之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早衰之候,亦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晕,耳鸣,二目昏花等候。配北沙参,用于肺胃阴伤之咳嗽咽干,阴虚肺痨,消渴瘅中,热病伤阴之候。配女贞子,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昏目眩,视物不清,目生云翳或暴盲,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候,相须为用。配菟丝子,合用于治肾精不足,肝血亏损之二目昏花,视瞻昏眇,遗精早泄,头昏耳鸣,腰痛。配何首乌,平补肝肾,益精补血,乌发强筋。配麦冬,用于热病伤阴,阴虚肺燥,消渴瘅中之候,有协调作用。配黄精,可滋阴补血,枸杞助黄精养阴润肺,黄精助枸杞。

上午喝红花和枸杞下午喝柠檬水有副作用吗?

绝对没,科学家已经证明

查看详细

枸杞子泡水喝时间长了有不良反应么枸杞子吃多?

枸杞子是好东西,但现在市场上的枸杞子大多都被用硫磺熏过,是为了好看和好保存,这样的枸杞子不能使用,有毒,表面看是鲜红的,好的枸杞子是暗红的,好的枸杞子用嘴品尝甜,好吃,有的品种有点酸,被硫磺熏过的用嘴品有一股煤气味。即使是好的枸杞子也不能常年食用,容易引起高血压,我说的是常年食用,如果出现血压升高症状,把枸杞子停了就恢复正常。

查看详细

高丽参加莲子加红枣加枸杞熬汤会怎么样?

高丽参是很热性的,要确定自己能否吃才可以吃,这4样东西一起很搭,熬30分钟.

查看详细

玛卡浦公英枸杞红枣生姜花椒能一起泡水喝吗?

药食同源可以,味道可能不好。

查看详细

龙眼西洋参枸杞在一起泡水喝能管什么?

补气养血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titletitle在中药学里,红枣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1.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

查看详细

茯苓黄芪党参枸杞可以一起煲汤吗?

茯苓、红枣、党参、黄芪、当归、红枣、枸杞这些都是补血很好的植物药材,但配比的量和主药需用多少,每天用药量都是需要咨询医生的,对症用药才更好。

查看详细

黄芪与枸杞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黄芪具有消肿、利尿、美容养颜以及降低血糖和防治感冒的作用。枸杞的功效1、养肝明目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2、延缓衰老枸杞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3、补虚生精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

查看详细

小孩子能不能喝黑枸杞?

小孩可以喝黑枸杞水,黑枸杞主要是对身体能起到补充气血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血亏损、肾脏气血不足、发育不良、身体虚弱,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宝宝食欲正常,生长发育也正常,正常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的喝黑枸杞,还是要遵照医嘱来执行。因为宝宝的新陈代谢本身比较旺盛,如果摄入过多或者摄入量不合理,势必会导致上火,所以最好在有医嘱的情况下使用比较稳妥一点。

查看详细

晚上喝桃胶黄芪枸杞莲子羹汤好吗?

您要是适应于这些药的补性的话,是可以喝了,要是不适合的话,易上火,最好是找中医看看,适合自己再喝了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12-20

药材供应

2023-12-23 19:52:42
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中药常识热门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