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小孩吃了没任何副作用,因为这是1个名方玉屏风散的加味。我估计您的小孩体虚容易感冒,1感冒就咳嗽甚或气喘,或者是气虚自汗等。玉屏风散的功效是益气固表止汗,用于感冒,咳嗽,哮喘,肾炎的。其被称为中药的机体免疫剂。
主治气虚外感伤风兼咳痰之症。小孩只要对症服用也没有副作用,但需根据年龄调整用量。
请问什么药可以根治小儿扁桃体肿大?
中药治疗扁桃体炎
1、化扁汤黄连、黄芩、连翘、桔梗、射干、蒲公英、牛蒡、冬瓜仁、夏枯草、砂仁、甘草,以上12味水煎3次。根据患几年龄及体质差异,每次用量为15~30ml,每日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下。疗程3天。
2、“清咽汤”方剂组成;赤芍6克~20克,生地lO克~20克,寸冬10克~15克,桔梗6克~10克,牛蒡子5克~9克,黄芩8克~9克,双花10克~15克,山豆根3克~9克,半夏3克~6克,甘草3克~6克,板兰裸lO克~15克。
用法: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Ⅲ°肿大,甚则化脓。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5克~20克,双花30克,板蓝根15克一30克;慢性期低热,扁挑体Ⅱ°肿大。充血不甚时,可用基础方服15剂~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亦明显缩小(约Ⅰ°肿大);精神均好,可在基础方上加黄芪,党参,防风、砂仁以增强免疫功能。本方均为水煎服,每日l剂。
*清咽汤处方: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射干15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30g玄参15g桔梗15g蝉衣6g甘草6g。儿童剂量酌减。邪袭肺经者加薄荷8g(后下);肺胃热盛者加生石膏30g(布包先煎)、生大黄lOg(后下)。每煎加水600ml,武水煎15~20min,取汁,频频呷服,日服1剂,连服5天。
3、紫草合剂.方药组成:紫草5g,石膏18g.知母2g.黄芩4.5g.荆芥3g,连翘6g,板蓝根(或大青叶)15g,山豆根6g.蒲公英6g,赤芍6g。加减法:风热甚加银花、淡竹叶;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咳喘加鱼腥草、杏仁;咽痛甚加射干、玄参、牛劳子;热甚伤阴加天花粉、芦根;便秘加大黄.枳壳。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2遍.共混合.分4次饭后内服.连用3天为1疗程。
4、中药清热消肿汤治疗。基本方:金银花6~18g,连翘6~18g,板蓝根6~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3~6g,芦根5~15g,生大黄3~6g(后下),薄荷3~9g(后下),射于3~9g,牛蒡子3~9g,苦桔梗3~9g,生甘草3~6g,。发热重者加七叶一枝花3~12g,钩藤6~12g,僵蚕3~9g;化脓型加生苡仁6~15g、夏枯草3~lOg。日1剂,水中浸泡20分钟后煎煮,先用武火,至沸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共煎3次,取药液100~300ml,酌加矫味品(每100毫升药液加白糖60~80g),少量多次服用。
5、甘露饮方药:生地:10~15克,元参15克.黄芩6~30克,连翘6~10克,僵蚕6~10克,青黛3~6克.赤芍10克。
随症加减:高烧者加生石膏15~30克,大黄5~9克,紫雪散1.5~3克(冲服);淋巴结肿大者加柴胡6~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合并疱疹性咽蛱炎者加大青叶15克,板兰根15克;合并支气管炎者加川贝母6克,杏仁6~10克.桃仁6~10克,瓜蒌15~30克。鱼腥草15~30克。
治疗方法:5岁以下患儿每次10~20毫升频服,6岁以上患儿每次服100~150毫升.每日3次。
6、清扁汤方药组成:板蓝根24(单位克,下同),连翘8,公英8.桔梗5,牛子5,薄荷3,元参5.黄芩5.山豆根5,丹皮5.生甘草5。用水泡30分钟,头煎8分钟.二煎I 5分钟,分2~4次服完,严重者可日服2剂。加减: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咽喉肿痛者加马勃,肺胃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寒热往来者加柴胡,恶寒者加荆芥、豆豉.头痛者加菊花,夹湿热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7、凉膈散:连翘6~10g、桅子6~lOg、黄芩6~10、薄荷6~lOg、竹叶3~6g,火黄6~10g、芒硝3~6g、甘草3~6g。上方适用于;发热不恶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烦口渴、扁桃腺肿痛化脓,舌红苔黄,脉数。若证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加入:金银花6~10g、牛蒡子6~10g、荆芥6~10g、防风6~lOg。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若表证已罢、邪热入里、高热不退、烦渴引饮,舌红口干入生地6~12g、元参10~15g、麦冬6~12g、板兰根6~12g。
8、大黄甘草饮取生大黄6~10g,甘草1.5-2.5g(两者的用量为4:1)放人茶杯内,用沸水150~200ml沏泡待水温降至温凉可口时即可饮用。服完两小时后再用上法沏泡一次,用法同前。用量:2~4岁每剂用生大黄6g.甘草1.5g,每日l剂.每次沏泡150m1;5~8岁用生大黄8g,甘草2g,每日1剂.每次沏泡200ml;9~13岁用生大黄lOg,甘草2.5g,每日1剂,每日沏泡250ml。
9、消瘰丸方药:玄参6~9 g,浙贝6~9 g,牡蛎9~12 g,大青叶6~9 g,木蝴蝶6~9 g,橘核3~6 g,桔梗3~6 g,甘草3 g。
基本功效为滋阴润燥,软坚散结。方中玄参、浙贝滋阴生津润燥;牡蛎、橘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大青叶、木蝴蝶清解余邪;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引药直达病所。若以肺阴亏虚为主者,则多见咽部干涩不适,喉核肥大,潮红,连及周围,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哽哽不利伴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舌质红或干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麦冬、丹皮、白芍等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若肾阴虚损者,则多见咽喉微痛,干涩不适,口干不喜多饮,喉核及喉核前后红,伴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加用生地、知母、黄柏、山茱萸等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另外,据笔者观察,本病一般迁延日久,乳蛾滞于咽喉,气血凝结,气血运行不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一至二味活血化淤之品,则疗效更为确切。如水蛭、归尾等,但使用不宜过久,量不宜过大。
10、银翘马勃汤银翘马勃敬(改汤)治疗:连翘6~9 g,牛蒡子6~9 g,银花6~9 g,射干6~9 g,马勃3~6 g(布包煎),芦根9~15 g。高热者,加滑石9~15 g(布包煎)、竹叶6~9 g ;化脓灶明显者,加山豆根3~6 g、黄芩3~6 g;咳嗽甚者,加浙贝母6~9g、桔梗3~6 g;中性粒细胞高而WBC总数不高者,加鱼腥草9~15 g、紫金牛6~9 g。病重者,用大剂量,1剂水煎2次,分4次服,日3次,夜1次;病轻者用小剂量,1剂水煎2次,分3次服,日2次,夜1次。服5剂统计疗效。
11、“青白石膏汤”:青蒿10g 白藏30g 石膏30—60g 赤芍10g 黄连6g 桑叶10g 柴胡l0g 摈榔10g 山楂10g 花粉10g 荆芥10g 神曲10g 大青叶30g 上药水泡十分钟.文火煲,滚十分钟,每日一剂,分3—4次服。7天后进行疗效及症状改善指标统计。
12、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13、三阳清解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生石膏、大青叶、蒲公英各15~24g,金银花、连翘、柴胡各10~15g,黄芩5—9g,紫草、赤芍各6~lOg,玄参、槟榔、枳壳各5—9g,瓜蒌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证甚加薄荷、荆芥;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同时予安定2~5mg,肌注。每天1剂,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煎2次,2次药汁浓缩成150—200ml,加适量白糖,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每隔6小时服1次,每次40—50ml。3~5天为1疗程。
*三阳清解汤加减。处方:生石膏、蒲公英、大青叶各18g,金银花、连翘各15g,柴胡lOg,紫草、赤芍、玄参各7g,黄芩、瓜蒌皮、槟榔、枳壳各6g,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各5g,生甘草4g。2剂后热退痛减,续服2剂病愈。
14、扁桃解毒汤(作者自拟方) 药物组成及用法:玄参12克,牛蒡子、连翘各10克,千里光、救必应各15克,蒲公英20克,虎杖15~2()克,甘草8克。
上药加水煎成5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2—3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煎炸等炙热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及加重病情。
随症加减:①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一15克(酒洗后下),以泻下通便解毒消肿;②扁桃体红肿明显可用西瓜霜吹喉,每天3—4次,以助消肿止痛;③小便黄而短少,可加木通6克,莆蓄10克,以利尿解毒消肿;④病前曾饮酒者,加枳棋子15克,葛花10克,以解酒毒:⑤咽喉及扁桃体肿胀明显或不易消肿者,加马勃6克,生蒲黄5克(用布包好入煎),并继续向咽喉部吹喷西瓜霜。
复方板蓝根汤 药物组成及用法:板蓝根18—20克,射干10一15克,金果榄、牡丹皮各10克,山慈菇12克,夏枯草12一15克,黄芩12~15克,鸭脚木皮10一12克,甘草8克:煎服法同上。
随症加减:1.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12克(酒洗后下);2.扁桃体或咽喉见脓点者,加败酱草15~20克,桔梗10~12克,连翘8~12克。
含漱剂 药物组成及用法:大叶桉树叶30克,黄柏、五倍子各10克,冰片3克(后下,只煎2分钟),候温分多次含漱,含漱时应仰头使药液较久地冲洗患处,有助于消除炎症。
含漱剂可配合上述内服药用,还可与吹喉药西瓜霜配合使用,有助于加强疗效。
15、儿康合剂(药物组成:紫河车3 g,黄芪12 g,黄精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鸡内金10 g,青黛3 g,陈皮9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炙甘草6 g。水煎浓缩装瓶备用,每瓶100 m1),每日3次。6个月~2岁每次10 ml,3~6岁每次15 ml,6岁以上每次20 ml,饭前服用。3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疗效。
16、清蛾汤方药组成:银花10~15g,连翘5~lOg,山豆根5~lOg,山栀5~lOg,板蓝根10~15g,锦灯笼3~5g,牛膝3~lOg,青黛3~lOg(包煎),薄荷3g,玄参5~lOg,甘草3g。随证加减:发热高者,加生石膏,或羚羊角粉冲服;纳呆苔腻者,加茯苓、山楂、乌梅;便秘者,加大黄;咳嗽者,加杏仁、枇杷叶。每日l剂,温水浸泡60分钟,水煎两次并浓缩取汁100~500mL,分2~3次温服,每6~8小时服用1次。服药3日为l疗程。
17、中药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方法 :不用任何抗生素,单纯用中药外贴:冰片5g,全蝎lOg,研末后用菜油拌匀,做成五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处的皮肤上,24h换1次,发热甚则,让患儿多饮水或温水擦头面、四肢部位。
18、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金银花30 g,连翘15 g,蒲公英20 g,牛蒡子10 g,生地10 g,金灯笼15 g,黄芩10 g,丹皮10 g,菊花12 g,麦冬12 g,山豆根12 g,薄荷6 g,甘草6 g。痰多不利,加瓜萎10 g、贝母10 g;痰黄者加胖大海10 g;化脓者,加穿山甲6 g、白芷10 g、皂角刺6 g。
19、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20、养阴清热法 药用:僵蚕、功劳叶各15g,女贞子、生地、青黛、黄芩、虎杖各lO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体炎高热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加生大黄(另沸水泡服);扁桃体表面见脓性分泌物加冬瓜仁、浙贝母、生苡仁、六神丸;隐窝开口浓性分泌物排出不畅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体肿大,夜睡打呼噜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加丁香、藿香、栀子、防风;合并中耳炎加柴胡、香附、川芎;咽充血加当归、赤芍。每剂水煎浓缩至lOOml,2~3岁每次20ml,4--5岁每次30ml,6岁以上每次40ml,均1日3次口服,10日为1疗程,一般1~2疗程后改服知柏地黄丸每次2~6粒,一日1~2次,连服30天后统计疗效。
21、双翘合剂药物组成:双花30g、连翘20g、牛子12g、薄荷lOg、荆芥lOg、黄芩12g、板兰根30g、丹皮15g、桔梗lOg、生地lOg、麦冬15g、赤芍lOg、生甘草6g。
制法:将上药浸泡(30~60min)加水浸过药物(3~5cm)煎煮(先武火,后文火)头煎煎煮20~30min,取药液500ml,二煎煎15—20min,取药液250ml。浓缩、过滤、添加佐料、装瓶、灭菌,每瓶250ml,贴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服时加热,以适合口感为宜,每次60ml、3—4次/d(小儿酌减)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药物开瓶后当时服完。不得久存,以免变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饮水,食含维生素新鲜蔬菜,饮宜清淡食物。
黄芪,白术,方风,百合,桔梗。这几样药能一起熬吗?有什么功效?有害处吗?
黄芪:补气固表 利尿托毒 敛疮生肌
白术: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百合: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
桔梗:宣肺 利咽 祛痰
功效如上。至于能不能一起熬就不清楚了。药材网有这些药材卖。我朋友买过说很好~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呢?甘草对老一辈子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运用的也比较广泛薄弱清热解毒,补脾益气,那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我给大家整理了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的文章,欢迎大家参考。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1
甘草的中药(功效)属性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凉。
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脾、胃。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入药部位
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禁/宜人群】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炮制方法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甘草的药理作用
甘草的化学成分
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毒副作用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2
一、甘草的功效
1、清热解毒
甘草的功效有很多,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等物质,可以帮助人体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如果有人因为食物中毒,可以服用甘草,因为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对毒素起到吸附作用,将毒素排出体外,还可以减少其他药物的毒性,帮助药物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2、补脾益气
如果身体感到身体无力,肺活量不足等症状,可以服用甘草,甘草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些症状,使人增加食欲,防止大便稀,不成形,起到补脾益气的功效,非常适合我们平时食用。
3、防治肿瘤
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等物质,它运用的很广泛,起到良好的作用,适当的食用甘草可以起到防治肿瘤的作用,但不能每天都吃,因为甘草也带有一定的毒性,经常食用会导致身体有不良的症状。
二、甘草的作用
1、止咳化痰
对于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禁忌这个问题,其实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很多人将甘草制作成止咳药,比如甘草片等药物,因为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对支气管炎、痰多都有良好的作用。
2、缓急止痛
甘草在中药中被称为草药之王,有着非常多的作用,它能调理身体,清理肠胃中的有毒物质,也有朋友将它做出止痛,对胃痛、腹痛、十二指肠、腓肠肌挛急疼痛起到良好的作用,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
三、甘草的禁忌
1、不宜多吃
虽然是甘草的功效和作用多,对人体帮助大,但是也不能不宜多吃,是药三分毒,甘草对人体帮助大,但是刺激也大,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人窒息死亡,特别是小孩子,如果小孩服用甘草需要减少用量,最好是不要给小孩食用甘草。
2、禁用人群
甘草不适合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患者和对甘草过敏的人群食用,甘草中的一些成份服用后,不但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还会造成排便、排尿困难等症状,所以说这些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芪所以什么科?
下一篇:
虫草花枸杞子甘草泡茶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