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功效应用1,发汗解表:适于风寒感冒的轻证。2,温肺止咳:可治风寒客肺,咳嗽痰多。3,温中止呕:主治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干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应用1,温中散寒:主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及外寒内侵,脘痛呕吐等证。常伍益气温中药。2,温肺化饮:主治寒饮伏肺,痰多咳嗽,性寒背冷等症。每伍温化寒痰药。3,兼能回阳: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症。多作附子的辅药用。
干姜,大枣的药性总结
干姜
? ? ? ? 《
神农本草经》,干姜:味,辛温,能止血。干姜温脾胃,会让消化的地方暖起来,所以干姜是提供一个温度。
炮姜,热性相对降低,用炮姜的方子,一个是甘草干姜汤,治疗人的肺部冷;另一个是干姜附子汤,治疗一个人最表面的卫气不够的时候,把那个气打到人体的最表面。炮姜止血,红见黑则止,血这个东西遇到烧焦的东西就会很容易止。所以有说草木灰也可以止血。
? ? ? ? 干姜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干姜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让中焦脾胃暖起来。
大枣
大枣,具有一种力量,就是把那种比较粗糙比较刚烈的能量,转化成这种阴柔而滋补的能量的一种药性在里面。能够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枣子的功用是养脾而平胃气。人的营气跟卫气,营气是走在经脉跟血脉里面的,卫气是分化到经脉跟血脉的外面的,所以,如果你吃了枣子这味药,你的能量会变得比较安静,比较阴柔,会走到血脉里面,所以它是“助十二经”。枣子放得比较多的时候,这个药性就被约束在营分而不是卫分。开方子的写小枣。
? ? ? ? 大枣有一种把能量安定下来的效果。如果一个人常常会很容易心慌,或者觉得好像气不能平静下来,用大枣来宁心安神那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四肢重,脾主四肢,脾胃是一个气虚血虚的脾胃,用大枣。
? ? ? ? 重症肌无力,它在五脏阴阳虚实的属性,我们称之为脾阴实,用平胃散。
? ? ? 大枣能够和百药,它能够让百药的药性、各种药的药性遇到它以后,都变成比较阴柔的能量,所以就是任何药遇到枣子都会:药物加枣子。那这个药物就变成一个比较入营分,比较入阴的。
伤寒论经方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运用的过程,不断的用不断的动手,才能够让自己得心应手。还有自己的心态调整,对这个中医的热爱,才能由心的去做这一个学问。
[干姜的功效作用及常用配方]干姜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我和你一起了解干姜的功效作用及常用配方。
干姜的功效作用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干姜常用配方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100克(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150克(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10克。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100克(炮),甘草50克(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20-25克,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5克。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4克,川芎2.5克,蒲黄5克,柏叶7.5克,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100克,干姜、茯苓各200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50克。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15)治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1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炒菟丝子白芍大枣桂枝鸡血藤干姜党···
下一篇:
桂枝干姜甘草法半夏白术吴茱荣是治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