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佩兰野菊花吴茱萸三味中药可否配于一起使用、佩兰解热清暑、?

小七 2024-01-08 00:42:18

吴茱萸性味性热,味辛、苦。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野菊花清热解毒散风热,,佩兰功效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主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这些在一起寒热搭配,芳香化浊,没什么副作用,可以用

清热去火凉茶自制配方

配方1、银花解毒茶

材料:金银花、夏枯草、蒲公英、白菊花各5钱,生地、鱼腥草各3钱

做法:把所有材料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即可饮用。这款自制凉茶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作用,但是虚寒体质人群或孕妇不宜饮用。

配方2、清热祛湿茶

材料:金银花、夏枯草、棉茵陈、白菊花各5钱,川萆薢、土茯苓各3钱

做法:上述材料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温服。这款清热祛湿茶特别适合小便赤痛、舌偏黄白、口舌生疮等人群饮用。

配方3、四时感冒茶

材料:藿香、连翘、牛蒡子、荆芥、防风、桔梗、北杏、川弓 各3钱,甘草1钱,菊花5钱,生姜3片

做法:把以上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稍凉饮用。这款自制凉茶,对于鼻塞头痛、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等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配方4、二十四味凉茶

材料:金银花、杭白菊、玫瑰花、乌龙茶、黄山贡菊、腊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麦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莲心、果干、薄荷、毛峰茶、银菊、玫瑰茄、银杏叶、冰糖各3克

做法:所有材料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倒出摊凉即可饮用。这款二十四味凉茶能清热降火、解暑祛湿、生津止渴,特别适合熬夜上火的朋友们饮用哦。

配方5、香兰凉茶

材料:藿香、佩兰各9克,茶叶6克

做法:藿香和佩兰清洗干净,和茶叶一起放到茶壶里,注入500毫升开水冲泡,盖上壶盖闷泡大约5分钟,即可饮用。这款香兰凉茶具有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的功效。

拓展资料: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毒茶 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 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当年“非典”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 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

四、清热化湿茶 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参考资料:词条 凉茶

请问中药有哪几种香味很好

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均有共同特征,即为:芳香行气、芳香避秽,芳香还能化湿。

芳香气味的中药对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比如民间佩戴的香囊,里边就是具有芳香作用的中药——苍术。

苍术:
类别:化湿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用其芳香性质可达到芳香化湿、避秽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辛夷、佩兰、茅香、花椒、桂皮、杜衡等芳香中草药。佩兰性平味辛,能芳香化湿,醒脾和胃,清暑辟秽。用本品做药枕既有芳香化湿和抑菌消毒辟秽的作用,又具养血安眠之功效。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发现和利用芳香药物的功效。

茅香
又叫香茅、大风茅、香巴茅、香茅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香的全草。茅香性温味辛、甘,能疏风祛寒,温中止痛,止泻驱蛔。

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佩兰的功效与作用,佩兰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2、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佩兰的作用与功效4、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定要注意了5、佩兰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6、佩兰的功效与作用佩兰的功效与作用,佩兰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佩兰性平,味辛,主要用于治疗口臭、湿浊中阻、头胀胸闷等疾病。
详细作用与功效如下:
1、佩兰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
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神农本草经》
2、佩兰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佩兰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瘳,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本草经疏》
3、佩兰药酒可以治疗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以后搽在被咬的地方,可止蚊虫叮咬的瘙痒,如果再藿香泡酒外搽,效果会更好。
4、佩兰消痈肿,调月经。
《本草纲目》
5、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
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本草便读》
6、佩兰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
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现代实用中药》
7、佩兰治脾瘅口甘,佩兰(煎汤服)。
(《素问》)
8、佩兰生血,调气与荣。
《雷公炮炙论》
9、佩兰治秋后伏暑,因新症触发,藿香叶一钱五分,佩兰叶二钱,薄荷叶-钱,冬桑叶二钱,大青叶三钱,鲜竹叶三十片。
先用青箬叶一两,活水芦笋二两,煎汤代水。
(《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七叶芦根汤)
10、佩兰煮水以浴,疗风。
《开宝本草》
11、佩兰除胸中痰癖。
《名医别录》
12、佩兰用可以用于暑湿症,佩兰可以醒暑化湿,可以缓解内蕴、畏寒、头胀、胸闷、胃呆等不良的症状,经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一起食用。
13、佩兰生津止渴,润肌肉。
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李杲)
14、佩兰治温暑初起,身大热,背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大出,面垢齿燥,心烦懊_,藿香叶一钱,薄荷叶一钱,佩兰叶一钱,荷叶一钱。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佩兰,中药名。
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等功效。
在食用这个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佩兰的功效和作用
化湿和中:
用于湿阻中焦或脾经湿热,症见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口中甜腻多涎,口臭,口干渴不欲饮,常与苍术、茯苓、厚朴配用。
发汗解暑:
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胸腹痞满,泛恶,舌苔白或黄厚腻,可与香薷、藿香、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荷叶等同用。
生津止渴:
用于消渴。
《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可用佩兰生津止渴治之。
抗癌:
佩兰具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还具有抗癌作用。
夏季防暑:
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为夏令解暑佳品。
药酒:
佩兰叶治夏天蚊虫叮咬,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吸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药浴:
佩兰煎水沐浴,古时即有此风俗,“煎兰划汤沐浴以祛病”可除污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因含有挥发油可抑菌杀菌,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药枕:
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至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
香囊:
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我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的香囊中就有中药佩兰。
除口臭:
佩兰为芳香化湿类中药,其味辛,性平,具有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之功效。
临床曾用单味佩兰治疗口臭,屡用屡验。
方法很简单:取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浸之代茶饮。
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腻等症久不能除者,确有良效。
佩兰的禁忌
阴虚、气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
佩兰的临床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以及口中甜腻等症。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
本品气味清香,性平不温,故又为治疗湿温病症要药,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
此外,又适用于湿热内阻、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之症。
2、用于暑湿症。
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胸闷、胃呆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3、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孳生,易发瘟疫(传染病),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故防疫禳灾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
4、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香能去秽,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
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者也适用。
5、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
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5、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6、疰夏该病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皮肤干燥等。
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
方用西瓜翠衣15克,乌梅、藿香、佩兰各10克,煎汤,加冰糖少许。
7、治狐臭: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
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8、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佩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鲜品可用15-20g.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
本品气味清香,不温,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
用于暑湿症。
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生,易发瘟疫,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故防疫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
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
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
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
适用于流行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治胡臭: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
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药枕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
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
香囊: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佩兰的用药禁忌
1、阴虚、气虚者忌服佩兰。
2、胃气虚者禁用佩兰。
《得配本草》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相关文章:
1.佩兰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佩兰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佩兰的作用与功效佩兰有化湿解暑、用于湿阻中焦症。
中药佩兰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它的主产地一般在江苏、河北、山东等地。
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切段鲜用或晾干晒用。
它归脾、胃、肺经。
佩兰的功效主要有化湿解暑的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用于湿阻中焦症。
本品气味芳香,其化湿和湿之功与藿香基本类似。
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一般和藿香相须为用,并且配合苍术、厚朴等,可以增强芳香化湿的功效。
以其能化湿,也能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等可以配合薏仁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佩兰还可以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
本品既能化湿,又能解暑。
治疗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药物相须为用,湿温初起也可以与滑石、薏苡仁、藿香等药物同用。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定要注意了1、利湿、健胃、清暑热、阴虚、气虚者忌服。
2、佩兰的功效主要是一个利湿、健胃、清暑热这样一个作用,也可以治疗口中甜腻、口臭、多言、暑湿,还有头胀、胸闷。
它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禁忌,比如对于阴虚、气虚者是忌服的,对于胃气虚者也是忌用的。
对于中医理论下的这些名词,比如阴虚、气虚,广大患者是无从辨识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在用佩兰之前就需要咨询一下专业的中医师或者中药师,在我们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您个体的情况来辩证施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您自行的选择佩兰,或者在网上随便查到一些信息就使用,这样不仅您的病状得不到治疗,还可能会耽误您的治疗,会增加一些药害事件。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辛,利湿,健胃,清暑热。
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用药禁忌:
①阴虚、气虚者忌服。
②《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扩展资料
佩兰薄荷苦丁茶去口臭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肾经,功效主要是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临床可用于口中黏腻、口臭多痰、经常流口水等症状,对口臭尤其有较好的疗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解毒、清利咽喉的功效。
其质地较轻、口感清凉,临床上还利用其促消化之功,来帮助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
苦丁茶味苦甘,性寒,可以清热、利咽,适合证属湿热且平时易困倦、水肿的患者。
佩兰醒脾化湿,薄荷、苦丁茶清热解毒,三药相伍,祛脾胃湿热,助其恢复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减轻诸症。
此方简便易行,长期饮用效果佳。
佩兰
人民网-佩兰薄荷苦丁茶去口臭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佩兰的全草功效:利湿,健胃,清暑热。
佩兰的全草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佩兰的全草禁忌:阴虚、气虚者忌服,胃气虚者禁用。
佩兰分布范围:中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
日本、朝鲜也有。
野生罕见,栽培者多。
野生者生路边灌丛及山沟路旁。
扩展资料
佩兰生理特性
茎呈圆柱形,长30~2500px,直径0.2~12.5px;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的带紫色,有明显的节和纵棱线;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
叶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破碎,绿褐色;完整叶片3裂或不分裂,分裂者中间裂片较大,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狭窄,边缘有锯齿。
不分裂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
气芳香,味微苦。
——佩兰
——佩兰
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佩兰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重要考点总结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重要考点总结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学是中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科目。你知道中药学的知识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学重要考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辛夷 、 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 、 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 、 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 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二、特殊疗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黄疸——茵陈蒿

  油腻肉积——山楂

  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

  回乳——麦芽(消胀)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乌梅

  脾瘅——佩兰

  夜盲症——苍术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归源——肉桂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钱草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

  亡阳证(回阳救逆)——附

  2.安胎

  行气安胎——紫苏、砂仁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

  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

  温经安胎——艾叶

  固经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断续

  养血安胎——桑寄生

  益气安胎——白术(健脾)

  3.开窍

  祛痰开窍——皂荚

  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

  解郁清心——郁金

  宁心、祛痰开窍——远志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

  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5.利咽

  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

  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9.痈

  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

  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

  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

  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

  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

  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

  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痨咳嗽——百部

  16.寒热往来——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补肺脾肾——山药

  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

  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

   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

  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

  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热解毒

   四、药名相近

  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

  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五、用量

  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

  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参——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槟榔——单用杀虫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类)

  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

  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

  川乌、生自然铜

  3.冲服

  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泻叶

  5.不入煎剂

  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

  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

  8.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

  (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钩藤

  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11.烊化兑服——阿胶

  12.制霜内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八、别名

  辛夷——木笔花、春花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

  茜草——茹虑、虑茹

  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

  僵蚕——天虫、姜虫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射干——乌扇(原名)

  淫羊霍——仙灵脾

  补骨脂——破故纸

  山茱萸——枣皮、山萸肉

  海螵蛸——乌贼骨

  蒲公英——黄花地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黄——丑宝、西黄、犀黄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当门子

  槟榔——大腹子、花槟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庶虫——地鳖虫、土鳖虫

  川楝子——金铃子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黄药子——黄药脂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

  古称 今称

  通草 木通

  通脱木 通草

   九、药用部位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天花粉——栝蒌的块根

  瓜蒌——栝蒌的果实

;

执业中药师常考知识点

执业中药师常考知识点集合

  执业中药师常考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你对执业中药师常考知识点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执业中药师常考知识点,欢迎阅读。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辛夷 、 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x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x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 、 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 、 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 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二、特殊疗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黄疸——茵陈蒿

  油腻肉积——山楂

  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

  回乳——麦芽(消胀)

  通乳——穿山x、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乌梅

  脾瘅——佩兰

  夜盲症——苍术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归源——肉桂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钱草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

  亡阳证(回阳救逆)——附子

  2.安胎

  行气安胎——紫苏、砂仁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

  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

  温经安胎——艾叶

  固经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断续

  养血安胎——桑寄生

  益气安胎——白术(健脾)

  3.开窍

  祛痰开窍——皂荚

  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

  解郁清心——郁金

  宁心、祛痰开窍——远志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

  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5.利咽

  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

  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9.痈

  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

  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

  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

  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

  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

  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

  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痨咳嗽——百部

  16.寒热往来——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补肺脾肾——山药

  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

  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

  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

  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

  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热解毒

  四、药名相近

  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

  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五、用量

  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

  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参——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槟榔——单用杀虫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类)

  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

  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

  川乌、生自然铜

  3.冲服

  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泻叶

  5.不入煎剂

  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

  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

  8.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

  (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钩藤

  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11.烊化兑服——阿胶

  12.制霜内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八、别名

  辛夷——木笔花、春花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

  茜草——茹虑、虑茹

  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

  僵蚕——天虫、姜虫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射干——乌扇(原名)

  淫羊霍——仙灵脾

  补骨脂——破故纸

  山茱萸——枣皮、山萸肉

  海螵蛸——乌贼骨

  蒲公英——黄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麻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黄——丑宝、西黄、犀黄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当门子

  槟榔——大腹子、花槟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庶虫——地鳖虫、土鳖虫

  川楝子——金铃子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黄药子——黄药脂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

  古称 今称

  通草 木通

  通脱木 通草

  九、药用部位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

  穿山x——鳞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天花粉——栝蒌的块根

  瓜蒌——栝蒌的果实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85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