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香薷可以天天当茶水喝吗?

中药材大全 2024-01-08 11:06:36

不可以,适量喝点就行了天天喝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香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如果是代茶饮的可以泡或煮来喝,但别长期喝,在症状缓解后应减量或停用后再由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尽量别自己乱用,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

中药材香薷,别名香菜、香茸等。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的功效。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的功效:

【性味】辛,微温。

1.《别录》:"味辛,微温。"

2.孟诜:"温。"

3.《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4.《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2.《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3.《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和中结湿,行水消肿。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水肿。

1.《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3.《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4.《履?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5.《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6.《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7.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8.《纲目》:"主脚气寒热。"

香薷

香薷的作用: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2.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香薷汤)

3.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4.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6.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7.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8.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10.《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11.《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蒲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12.《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13.《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14.《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15.《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香薷的药理作用:

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用,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1.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剂1:20浓度时对病毒株有抑制作用。

2.抑菌作用:本品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mm。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抑菌圈的直径为15mm,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mm。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3.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性辛,微温。归肺、胃经。其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水煎服:常用量3~9克。

【药理及作用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香薷有发汗、抗菌、抗病毒、镇痛、抗炎、抗过敏、解痉、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目前除传统的用途之外,临床常用于治疗夏季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小儿疱疹性咽炎、中暑、湿疹、痛风、中暑等等。石香薷全草含挥发油2%,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脑膜炎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主要抗菌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和对聚伞花素等;在动物实验中,中药香薷精油封入犬牙根管内及家兔骨组织药物埋藏刺激试验证实,该药对感染根尖周组织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对非感染根尖周组织及家兔骨组织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抗感染能力良好。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虚脱:李琼峰等报道有患者过服香薷而导致虚脱的个案,患者因天热难眠,夜间末盖衣被,晨起即感头昏重胀痛,恶寒,周身酸痛,发热就诊,中医辨证内蕴暑湿、外感寒邪,用香薷为君药的方剂解表散寒、清暑祛湿,服1剂后汗出热退,恶寒消失,胀痛减轻,继服2剂后,患者大汗如洗,伴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刻见:患者大汗淋漓,周身如浴,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手足不温,气息低微,六脉细数无力,辨证阳随津泄、大汗亡阳,急改投益气固脱、敛阴止汗的参附汤合生脉汤,汗止缓解。此例香薷用量偏大,又过服2剂,发散太甚,因而汗出不止,气阴受损,气液外泻以致患者虚脱。

【防范措施与禁忌】

1.掌握适应症:表虚者、阴虚及热证忌服,《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非本品所适用的范围。

2.严格掌握用量:本品是发汗力度较强的药物,剂量过大易致使出汗过多,导致身体的电解质紊乱,而产生乏力、心慌、气促,肢冷等症状,当遇到此种情形,可应用益气固脱、敛阴止汗的参附汤和生脉汤救治,也可结合西医补液补充电解质,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性辛,微温。归肺、胃经。其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水煎服:常用量3~9克。【药理及作用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香薷有发汗、抗菌、抗病毒、镇痛、抗炎、抗过敏、解痉、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目前除传统的用途之外,临床常用于治疗夏季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小儿疱疹性咽炎、中暑、湿疹、痛风、中暑等等。石香薷全草含挥发油2%,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脑膜炎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主要抗菌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和对聚伞花素等;在动物实验中,中药香薷精油封入犬牙根管内及家兔骨组织药物埋藏刺激试验证实,该药对感染根尖周组织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对非感染根尖周组织及家兔骨组织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抗感染能力良好。【不良反应与副作用】虚脱:李琼峰等报道有患者过服香薷而导致虚脱的个案,患者因天热难眠,夜间末盖衣被,晨起即感头昏重胀痛,恶寒,周身酸痛,发热就诊,中医辨证内蕴暑湿、外感寒邪,用香薷为君药的方剂解表散寒、清暑祛湿,服1剂后汗出热退,恶寒消失,胀痛减轻,继服2剂后,患者大汗如洗,伴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刻见:患者大汗淋漓,周身如浴,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手足不温,气息低微,六脉细数无力,辨证阳随津泄、大汗亡阳,急改投益气固脱、敛阴止汗的参附汤合生脉汤,汗止缓解。此例香薷用量偏大,又过服2剂,发散太甚,因而汗出不止,气阴受损,气液外泻以致患者虚脱。【防范措施与禁忌】1.掌握适应症:表虚者、阴虚及热证忌服,《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非本品所适用的范围。2.严格掌握用量:本品是发汗力度较强的药物,剂量过大易致使出汗过多,导致身体的电解质紊乱,而产生乏力、心慌、气促,肢冷等症状,当遇到此种情形,可应用益气固脱、敛阴止汗的参附汤和生脉汤救治,也可结合西医补液补充电解质,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9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