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萹蓄有什么作用?

小七 2024-01-08 14:24:47

主要成分:全草含BIAN蓄甙、槲皮甙、d儿茶精、没食子酸、咖啡酸、草酸、硅酸、绿原酸、p香豆酸、粘质、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全草含萹蓄甙、槲皮甙、d儿茶精、绿原酸、对香豆酸、草酸、糖类及微量大黄素.鲜草含维生素E.性状: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功能主治: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1.利尿通淋:主治热淋涩痛,小便不利.2.杀虫止痒:可治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桃树的除草多功能肥料有什么配方和使用技术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桃树除草多功能肥料配方:尿素36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硫酸钾6千克、复硝酸钠0.02千克、50%大惠利7.5千克、50%西玛津5千克、增效剂2千克、辅料31.48千克。

本配方产品是用于桃园杂草出土前土壤处理的除草多功能肥料。在桃园杂草出土前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量2千克,对水40~60千克,搅拌,使颗粒溶解完全,再经充分搅匀后,对桃园土壤进行均匀喷雾,天气干旱时,可浅混土3~5厘米,施用后降小雨或灌溉,可提高除草效果。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等及一些阔叶杂草,如藜、猪殃殃、萹蓄、繁缕、马齿苋、野苋、苣荬菜等。除草活性成分施入土壤后持效期长,施用一次可解决杂草危害问题。施用后,在防除草害的同时,对增强树势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事项:(1)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2)大惠利对芹菜、茴香等有害;西玛津残效期长,对某些敏感作物生长如麦类作物、棉花、大豆、水稻、十字花科蔬菜等有药害。施用本配方产品不宜套种豆类、瓜类等敏感作物,以免发生药害。

(3)在有机质含量很高的土壤,应适当加大用量。

(4)水稻、麦类作物,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对大惠利除草剂敏感,用量过高时,对下茬上述作物易产生药害。

(5)本配方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

马齿苋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马齿草、马齿菜、长命菜、马苋、酸苋、酸味菜、狮子草、猪母菜。

【形态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或紫色。叶互生或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暗红色。夏季开两性花,较小,黄色,丛生枝顶叶腋;四~五枚总苞片,三角状卵形;2个萼片,对生,卵形,基部与子房连合;5个花瓣,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药黄色;雌蕊1个,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顶端4~6裂,形成线状柱头。六~十月短圆锥形蒴果,棕色,盖裂;种子多数,黑褐色,表面具细点。夏季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于田野、荒地及路旁生。

【性味功效】性寒,味辛酸,无毒。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30克干马齿苋(鲜品加倍)。

用法:水煎去渣,加少许白糖喂服。

主治:婴幼儿腹泻。第二方:150克干马齿苋。

用法:鲜品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日为1个疗程,可服1~3个疗程。

主治:淋病。第三方:100克干马齿苋。

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主治:糖尿病(阴虚燥热型)。第四方:60克干马齿苋。

用法:鲜品加倍,水煎取汁。一半内服,一半外用,溻洗或湿敷患处,每日1剂。

主治:痈、疖肿、肛周脓肿及甲沟炎等化脓性疾病。第五方:100克鲜马齿苋,30克萹蓄,25克苦参。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主治:滴虫性肠炎。第六方:100克干马齿苋。

用法:取上药,水煎2次,合并滤液。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糖尿病属阴虚燥热者。第七方:60克鲜马齿苋,30克车前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膀胱炎。第八方:120克鲜马齿苋。

用法:捣烂敷患外,每日换2次。

主治:带状疮疹。第九方:适量马齿苋子。

用法:烘干研末,每用5克,掺入葱豉粥中食之。

主治:视神经萎缩。

尿毒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由于肾脏本身的病变(肾炎、肾盂肾炎)或肾外因素(如泌尿道阻塞,严重失水,失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使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盐代谢、酸碱平衡紊乱,此时所出现的证候群,称为尿毒症。预后视原发病因而定,一般比较严重。有高度氮质血症、严重贫血、抽搐、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症状者,表示病情发展已到末期,预后较差。

本病属中医的“关格”、“癃闭”、“虚损”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劳倦,饮食及六淫之邪伤及元阴元阳,久治不愈,病情缠绵,积劳内伤;或后天失调,先天失养,形神过耗,元气亏损,精血虚少,脏腑功能衰退;或肾阳衰微,阳不化水,水浊逗留,浊邪壅塞三焦,气化功能不能升降所致的危重病症。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尿毒症前期:虽有氮质等代谢产物潴留,但临床上可仅有原发病的症状,或仅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倦怠、食纳不佳等一般症状。

(2)尿毒症期①由于尿毒症毒素引起自身中毒,可出现如下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疲乏,思睡,持续性头痛,烦躁不安,甚至肌肉局部颤动,或四、肢抽搐,最后进入昏睡或昏迷,瞳孔常缩小。

消化系统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胃肠道代偿性排出代谢产物,其中尿素经细菌作用转变成碳酸铵而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发炎(如口腔炎、小肠炎、结肠炎),从唾液中排出的尿素经细菌分解成氨,故口中有氨气。

循环系统症状:常见的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纤维素性心包炎等。

造血系统症状:严重贫血。晚期则有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此并非血小板减少,而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

皮肤症状:面部污秽发黄,眼皮肿胀。皮肤干燥瘙痒,晚期可出现紫癜或尿素霜沉着。

②由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如下症状。

酸中毒:肾功能损害时,磷酸、硫酸盐及有机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不能由肾脏充分排泄。同时,肾脏制造氨离子及保持钠、钾离子的能力减退,体内丧失碱储备而形成酸中毒。临床表现为疲乏,嗜睡,恶心,呕吐,厌食,以及出现缓慢而深的呼吸,系由酸中毒刺激延髓中枢所致。血中二氧化碳结合率常显著降低。

水代谢紊乱:由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减退,排出量比重大大低于比重尿、加之呕吐、腹泻,失水更为严重。但补液较多时,由于肾脏调节能力很差,又易引起尿潴留和水肿。

盐代谢紊乱:尿量大增时,血钾可降低,而尿少或尿闭时则血钾常升高。由于氨离子制造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与钠离子结合后排出体外,加之呕吐、腹泻,损失大量钠盐。血清钙浓度常因血液中磷酸盐积聚及血浆蛋白减少而降低。血钙过低及血无机磷过高时,甲状旁腺有代偿性功能亢进,久则诱发骨骼脱钙,儿童可因此形成“肾性佝偻病”。

2.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尿素氮增高、肌酐值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即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脾肾两虚型

【辨证】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倦乏力,食少纳差,胸闷心烦,腰膝酸软,口中尿臭,便秘或便溏而热臭。苔黄腻,脉细数或弦数。

【施治】温补脾肾,温阳降逆。

【方药】温脾汤合二陈汤加味:人参6g,大黄、附片、法半夏、厚朴各10g,茯苓15g,陈皮、甘草各6g。

【加减】小便不通者加茯苓10g,肉桂8g,以化膀胱气滞。

2.湿浊壅滞型

【辨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头痛,心烦,甚则抽搐昏迷。苔浊腻,脉实有力。

【施治】破气通滞,泻下逐水。

【方药】疏凿饮子加味:泽泻、木通、大腹皮、大黄、姜厚朴各10g,车前子、芦根、白茅根各15g,茯苓皮、甘草各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小便不通者加鲜车前草7g,萹蓄草9g,以清热利尿;身乏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g,以固气补中。

3.脾肾阳虚型

【辨证】畏寒肢冷,呕吐清水,大便稀溏,面色晦暗。苔白润,脉沉细。

【施治】湿补脾肾,通阳利水。

【方药】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味:党参、茯苓、巴戟天、黄芪各15g,白术、厚朴各10g,附片8g,干姜、甘草各6g,肉桂5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呕吐清水者加法半夏、陈皮各6g,和胃止呕;小便滴点不通者,加商陆、金钱草各10g,强利小便。

4.气阴两虚型

【辨证】面色白光白,倦怠无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舌质红绛,舌黄苔腻,脉细数。

【施治】益气养阴,清热化湿。

【方药】益气养阴散:太子参15g,石斛12g(先煎),生地、佩兰叶各10g,木通、竹茹各5g,西瓜皮30g,滑石15g(先煎),甘草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身倦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g,以扶脾益气;口苦咽干者,加条芩、花粉各10g,以清热养阴。

5.邪陷心肝型

【辨证】神昏谵语,烦躁不安,鼻衄,牙龈出血,甚则抽搐,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施治】清热凉血、息风止痉。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3g(磨调),生地15g,赤芍12g,钩藤15g,丹皮、菊花、石决明、紫草各10g,甘草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手足抽搐者加地龙6g,以息风止搐;口干舌燥者加麦冬20g,石斛10g,以养阴生津。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降浊还原丸、金水康。

2.验方制附子(先煎)15g,生大黄18g,益母草30g,炙黄芪45g,芒硝粉10g(冲服)。

3.针灸治疗

(1)体针:①剧烈呕吐者,针刺内关透外关穴,强刺激。②无尿期,针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穴。或用梅花针点刺腰、骶及大腿内侧。

(2)耳针:取脾、肾、肺心、肝,内分泌、交感穴。找好穴位,用甲紫作标记,严密消毒后,用钳子夹住皮内毫针刺入穴位,上盖消毒胶布。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4.脐疗方

(1)车前草30g,萹蓄、瞿麦、猪苓、泽泻各20g,共研细末。每用60g与金匮肾气丸3粒溶化共和成糊状,外敷于神阙穴,每天换药1次。

(2)蓖麻子10粒,大田螺肉5粒,青盐6g,共捣烂贴于脐上。

(3)滑石12g,朱砂3g,共研末,鸡蛋清调涂敷脐部(适于无尿期)。

五、调护

(1)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全身感染性病灶和各种诱发因素。

(2)积极防治肾脏疾病,消除泌尿道梗死,及时矫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和大出血。

(3)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时有臭味,宜多漱口。皮肤发痒,每天用热水洗拭,不可用肥皂和酒精擦洗。

(4)患者宜进低蛋白、低盐饮食,避免非蛋白氮积聚使中毒症状加重。多吃蔬菜、水果,可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腥发物。

(5)尿毒症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尿毒症的原发疾病,如慢性肾炎、脱水、失血、休克等。

(6)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惊恐。

(7)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哪些中草药有它们独特的功效?

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3.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4.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5.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6.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7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8.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10.辛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11.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12.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13.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4.薄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15.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16.蝉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17.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18.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9.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20.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21.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22.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23.淡豆豉:解表除烦 24.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25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26.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27.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28.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29.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30.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31.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32.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33.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34.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35.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36.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37.苦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38.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39.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40.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41.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42.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43.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44.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45.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46.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47.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48.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49.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50.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51.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52.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53.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54.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55.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56.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57.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58.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59.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60.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61.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62.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63.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64.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65.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66.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67.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68.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69.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70.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71.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72.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73.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74.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75.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76.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77.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78.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79.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80.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81.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82.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83.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84.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85.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86.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87.蕲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8.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9.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90.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91.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92.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93.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94.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95.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96.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97.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98.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99.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100.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101.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102.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103.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10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05.猪苓:利水渗湿—— 106.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107.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108.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109.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110.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111.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112.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113.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114.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115.萹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6.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7.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118.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119.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120.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121.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122.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123.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124.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125.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126.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127.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128.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129.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130.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131.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132.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133.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134.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3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136.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137.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138.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139.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140.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141.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142.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143.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144.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145.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146.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14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48.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149.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150.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15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5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153.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154.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155.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156.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57.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158.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159.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160.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161.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162.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163.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164.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165.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166.泽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167.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癥 168.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169.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170.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1.苏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2.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173.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174.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175.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176.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177.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178.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79.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180.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181.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182.瓜篓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183.瓜篓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18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85.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186.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87.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8.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9.苏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190.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 191.莱菔子:消食行痰 192.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193.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194.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5.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6.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7.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198.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199.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200.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201.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202.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203.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20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205.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06.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07.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208.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209.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210.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211.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2.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13.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14.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15.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216.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217.珍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218.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9.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 220.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221.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222.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 223.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224.全蝎: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5.蜈蚣: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6.麝香:开窍醒神——性温 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227.冰片:开窍醒神——性寒 清热止痛 228.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229.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230.人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231.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232.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 233.太子参:补气生津—— 234.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235.黄芪:补气 利水 固表——升阳 托毒 236.白术:补气 利水 固表——燥湿 安胎 237.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宁心安神 238.白术:健脾利水——燥湿 止汗安胎 239.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240.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241.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42.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43.白扁豆:健脾 化湿 消暑 244.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245.鹿茸: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246.巴戟天: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7.淫羊藿: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8.仙茅: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9.补骨脂: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 250.益智仁: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251.肉苁蓉:温肾阳 益精血——润肠通便 252.锁阳:温肾阳 益精血——润燥养筋 253.菟丝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止泻 安胎 254.沙苑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255.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降压 安胎 256.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行血 续筋 257.枸杞子:补肝肾 强筋骨——明目 润肺 258.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祛风 安胎 259.蛤蚧:补肺肾 定喘嗽——温肾益精 260.虫草:补肺肾 定喘嗽——止血化痰 261.紫河车:补肺肾 定喘嗽——益气养血 262.当归:养血调经——辛温 活血散寒 润肠通便 263.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 和营止汗 264.赤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苦寒 凉血清热化瘀之品 265.白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酸寒 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266.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267.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268.生地:苦寒 清热凉血 生津润燥 269.熟地:甘温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270.阿胶: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271.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 272.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 273.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74.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75.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 明目 276.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 止血 277.龟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滋阴 又能健骨补心 278.鳖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退热 又能软坚散结 279.小麦:养心除烦 280.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281.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 282.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 283.乌梅: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284.诃子: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下气开音 285.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 286.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 287.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 288.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 289.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 制酸止痛 290.莲子: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养心 291.芡实: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喝金钱草会脚软吗

不会! 金钱草的功效: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用于热淋,尤善治疗石淋病症,可单味浓煎代茶饮服,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等同用。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同用。现代治疗胆石症配伍茵陈、黄芩、木香等同用。用于疔疮肿毒、蛇虫咬伤及烫伤等症,可用鲜金钱草捣汁饮服,以渣外敷局部。 金钱草的作用: 用于肝胆结石及尿路结石,热淋,黄疸。金钱草有良好的利湿退黄及排石通淋作用,治肝胆结石及黄疸,可单用该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茵陈、郁金、大黄等以增强清利肝胆及排石作用。 治石淋、热淋亦可单用取效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等同用,以增强清下焦湿热、通淋排石之功;石淋兼有肾虚见症者,可与补肾之桑寄生、胡桃仁等配伍应用。 用于疮毒痈肿,乳痈,火丹,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金钱草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之功,常用鲜品内服或外敷,可单用鲜草捣汁饮,或捣敷患处,亦可与野菊花、蒲公英、万年青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此外,金钱草用于水肿、臌胀,内服、外敷均有利尿消肿之功,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是取其清热解毒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9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