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01)
胡麻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2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眉毛不。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大麻释名火麻 、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气味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主治麻勃(大麻的花):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每临星时服一小撮。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帝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刀伤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下蛔虫。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疟疾。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小麦释名气味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
浮麦:甘、咸、寒、无毒。
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麦粉:甘、凉、无毒。
面筋:甘、凉、无毒。
糗:甘、微寒、无毒。
麦苗:辛、寒、无毒。主治小麦(小麦的果实):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 水。头疮。用小麦烧丰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小便尿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面粉: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涂上,一夜即消。火烧成疮。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
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2,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大麦释名牟麦。气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治食饱烦胀。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蠼螋尿疮。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汤火伤。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雀麦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本草纲目谷部(02)在线阅读_作者:···
下一篇:
本草纲目草部(47)在线阅读_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