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以《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史籍,都认为火攻是曹军致败的原因。然而,近年来一些史学家认为,曹操赤壁战败并不是火攻造成的,而是遭遇疾疫的袭扰,军队丧失战斗力所致,进而提出曹军赤壁败退,是血吸虫病造成的。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归。”另据《三国志》裴注引自《江表传》中记载,曹操在赤壁战后曾在给孙权的信中写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吴书·吴主传》中也有曹操自烧战船之说:“(曹)公烧其余船自退。”有些学者因此认定,火攻之说不可信,疾疫才是曹军败北的主要原因,而这个“疾疫”很可能就是血吸虫病。
其依据是,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早已存在。远溯古医籍中周易卦象“山风蛊”之症,以及公元七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都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而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区域,特别是湖北、湖南地区,是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另外,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时间,恰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由于疾病急性发作,曹军疲病交加,因而不堪一击。至于孙刘联军,因为长期居于疫区,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因此相对而言能少受血吸虫病之害。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三大战役之一。这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对于这场战役曹操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对于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我有自己的看法。
当然,史书《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中并未提到赤壁之战中孙、刘采用火攻之事。据载:“(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中另一处记曹操给孙权的书中亦云:“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是曹操有意。
学术界对于赤壁之战也有深入的研究。1981年第11卷第2期的《中华医史杂志》发表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
一、根据历史记载以及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卦象“山风蛊”以及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类似的记载与描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其肠壁和肝脏组织都发现有血吸虫虫卵,说明当时血吸虫病已相当流行,连侯之妻这样的贵妇人也难以幸免。而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二、从时间上来说,赤壁之战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三、那么,同是在水上作战,同是在疫区内转移与行军,为什么孙、刘军队不染上血吸虫病呢?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后,体内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感染的血吸虫病多数是属于慢性的,急性期早已过去,特别严重者也早已死亡。而曹军刚到南方安营扎寨,士兵不适应疫区环境,急性血吸虫病突然发作。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曹操失败并不一定是疾病。病提出了质疑。
一.曹操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据历史记载,曹军训练水军地方应在黄河以北的邺(今河南安阳县境),那里没有血吸虫病,时间又是春正月,气候寒冷,不可能感染血吸虫病。曹操当时紧紧追赶刘备,途经江陵停留较久是有可能的,但江陵不是水军基地。曹军驻留江陵时,不是隆冬时节而是晚秋之时,所以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是极少的。
二、史载,曹操水军除自己在邺所培训外,主要来自刘表,他们大多是湖北人,世居于血吸虫病流行区,具有免疫力。另外,刘璋补充给曹操的兵卒是四川人,亦是来自血吸虫病疫区,也具一定免疫力,把曹操、孙刘联军的免疫力分为急、慢血吸虫病的两种不同人群也是不妥当的。
三、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冷热,时间长短有异。但潜伏期长,发病症状较轻,曹军在江陵或行军途中即使感染血吸虫病,到十二月(阴历)才发病机会已经很少,就是发病,症状也不会重。至于说引起许多官兵同时发病,导致军事上全线退却,那就更难想象了。
总结: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北方的曹军对于南方水土不服,同时再有瘟疫(可能是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流行,导致曹军战斗力下降、军心涣散。
以上是历史网我为你分析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原因,想了解过更多信息,请关注历史网的相关文章!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自古第一猛将西楚霸王项羽身归何处
三国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有一次一个人问爱因斯坦:“光究竟是一种波还是一种粒子?”爱因斯坦回答说:“为什么不能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呢?”同样,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应该是两种,一个是因为火攻,一个是因为瘟疫,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一、火攻对曹操军的伤害有多大?
说实话,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之中,似乎强化了对于赤壁之战这场火攻的威力。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之下,似乎曹操一下子死伤了几十万人,然后就再也无力南征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个人认为曹操的伤亡没有那么夸张。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在《武帝纪》中记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在《先主传》中记载: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从这以上的两个记载可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确实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很奇怪,基本上都是说舟船被烧,而对人员的伤亡情况表述不明。基本上都是“死者甚众”等这样的记载,这还是败退华容道碾压羸弱士族的记载。但是对于瘟疫,却说“多死者”这样的记载。由此我便产生疑问,可不可能是人员伤亡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船只等被烧毁大半,因此曹操才无法进攻了呢?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没有马上撤退,而是在操练水军,建造新船,据记载:
“秋七月,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由此可见曹操在第二年七月的时候还是没有撤军。船只可以建造,但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好征集了,曹操在第二年依然准备进攻孙吴,说明曹操士兵没有蒙受太大损失,因此赤壁之战应该是烧了曹操很多船。但是曹操士兵的伤亡不是特别巨大。但是因为船只被烧,曹操在赤壁无法发动进攻,只得暂时撤退准备下一次赤壁之战。这个时候曹操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船只和军心。
那么真正让曹操决定撤退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瘟疫了!
二、曹军大疫
关于曹军大瘟疫导致曹军撤军的说法,最最最明显的记载是来自于《武帝纪》中记载的曹操所说的话: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
可见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和瘟疫的横行,曹操军中军心低落,士兵死伤严重。另有记载: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可见当时大瘟疫确实是让曹操军队死亡惨重。另外,在《先主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作为补充: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当时刘备和孙权水陆并进,追击曹操,看上去虽然威力十足,但是最后逼迫曹操撤退的原因不是因为刘备孙权多能打,而是因为瘟疫让曹操军队损失大半,因此曹操才撤退的。
在《吴主传》中也有如此记载:
“公烧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当时曹操还烧了自己剩余的船(避免资敌),最终撤退的原因也是因为瘟疫。
因此综上来看,我认为曹操最终撤退的原因不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而是因为瘟疫。
三、总结
最后下个结论吧:赤壁之战的失败给了曹军以巨大的挫败感,同时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自己的所有船只,因此曹操失去了南伐的利器,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暂时撤退准备第二次赤壁之战。但是在第二次赤壁之战的准备中,曹军军中的大瘟疫弥漫,让曹操无力继续发动赤壁之战,因此只得暂时撤退。
因此可以说火攻是曹操撤退的直接原因,大瘟疫是曹操撤退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0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通中医外治小道旧俗
下一篇: 紫苏熟水消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