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柳州刺史。他被贬至南方后,曾患过不少疾病。为治病防病,他向当地百姓学习,亲自种植中草药,并自采、自制药物。柳宗元博采当地医药经验,治愈了自身不少疾病。
永州(现湖南省零陵一带)当地偏僻贫困,冬天寒冷,夏天酷热。在这恶劣的条件下,柳宗元不久便疾病缠身了。尤其是他的双腿萎弱无力,走起路来很艰难,行动不便。一位老药农看到柳宗元的病情,告诉他永州有一种叫灵毗的草药,经常服用双腿会很快康复。于是柳宗元找到这种草药,亲自栽种、采摘和加工,按时服用。结果让他喜出望外,这种看似普通的草药竟治愈了其腿疾。灵毗又名淫羊藿、仙灵脾,其性味辛温,能够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可治疗阳痿、四肢软弱无力、神疲健忘等。
广西柳州当时杂草丛生,古树参天,野兽出没,瘴气盛行,满目荒凉。柳宗元到柳州的第二年患了疔疮,病情日益加剧,曾用多种药物均不见效。经人提示,用蜣螂调制敷贴,收到了“一夕而百苦告已”之奇效。次年,柳宗元吃羊肉后引发疔疮,“再用,亦如神验”。柳宗元到柳州第三年患脚气病,“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询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下气通块散”。此方的配伍及服法为:杉木节若干、枯叶(皮亦可)若干、槟榔若干,捣碎,加童尿若干,共煮至一半分量,分两次服用,若“一服快利”,则不必再服。元和十一年(816年),柳宗元患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许,气即绝。服用霍乱盐汤方,即以盐一大匙,熬成黄色后与童尿一升煎服,服后“入口即吐,绝气复通”而病愈。
“病”在这里是困苦不堪的意思。
“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 ”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1、原文如下:
捕蛇者说
作者:柳宗元?(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
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
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
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
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
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3、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1]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县人。他21岁中进士,授校书郎、蓝田尉;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九年,升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又擢升为礼部外员郎。他不但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也是一位少有的清官
一、改革弊政李诵早在当太子的时候,便同柳宗元及其好友王叔文等关系密切。所以登基后马上将他们提拔起来加以重用。而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也雄心勃勃,立即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此前,唐德宗错误地认为宦官是自己的家奴,忠实可靠,凡事都信任和依靠他们,甚至让他们统率禁军,从而开了宦官掌握兵权的恶劣先例。这些宦官为迎合德宗的欢心,变着法儿让地方官盘剥百姓,按月甚至按日给德宗进奉,并将按月进奉称月进,按日进奉称日进。致使德宗每年收到的进奉钱,多时竟达50万贯。宦官们还发明了一种宫市,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百姓进行公开掠夺。此外,还广置宫女,设立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等等
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执政后,首先取缔了宫市,蠲免了民间对官府的各种积欠,废除了月进、日进,放出了大批宫女,并将宦官手中的军权夺过来,任命众望所归的老将军去统帅军队
如此一来,自然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也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了好处。但是,却大大伤害了宦官、世族官僚以及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的利益。他们纷纷向朝廷施加压力,反对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而王、柳所依赖的顺宗皇帝,却偏偏因为重病而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起初,王、柳等人曾坚决反对顺宗让位于宪宗。所以,宪宗即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叔文贬到渝州去当司户。与王叔文一道被贬的,还有柳宗元等8名朝廷要员。他们全都被调离京城长安,分别到南方各边远地方去当有职无权的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
二、舍己为人在八司马事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著名诗人刘禹锡,则被贬为播州司马。播州离长安的直线距离虽说比柳州近,但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交通条件来说,是比柳州更为偏远的地区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多年的好朋友,他知道刘禹锡家有老母,体弱多病,生怕他们经不起长途跋陟,更受不了那儿自然环境的折磨,便决心请朝廷将他们二人对调一下。他对其朋友们说: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于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也巧,时为朝廷重臣的裴度这时也上书宪宗,说刘禹锡家有老母不宜迁往播州。宪宗思忖再三,遂下诏把刘禹锡改迁为连州刺史
柳宗元代友播迁的事受到正直之人的高度评价
国子博士韩愈就专此写道: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三、施惠百姓柳宗元到达永州后,在那儿生活了近10年。随后,被派到更远的柳州当刺史
柳宗元在永州、柳州期间,南方许多读书人仰慕他的名声和学问,纷纷跑来向他拜师求学。他对着那些好学上进的青年人,感到分外亲切,总是热情教诲,悉心指导,期盼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
当然,在众多求见者之中也有华而不实的人。对他们,柳宗元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自身的问题,促使他们改过自新
有一次,有个名叫杜温夫的青年人从荆州赶到柳州拜见柳宗元,还打算再到连州求见刘禹锡,到潮州去造访韩愈。柳宗元很快便发现他学习并不认真,也没什么本领,甚至写的文章连疑问词和感叹词都分不清。他之所以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是希望这些名人能替他吹乎几句,以便为他考取进士和此后当官找条捷径。杜温夫还给柳宗元写了一封信,将柳宗元比作古代大圣贤周公和孔子。柳宗元对此非常反感,当即复信予以严厉批评。他写道:比人必须恰当。你把我比作周公、孔子,我哪能不感到奇怪?你还要去连州和潮州,不用说你也会将刘、韩二公比作周公、孔子;你将来到了京城,京城名人成千上万,可能你也会将他们比作周公、孔子。天下哪有这么多周公、孔子呀!随后,他奉劝杜温夫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再做那些哗众取宠的事
在永州和柳州,柳宗元还在自己的权限和能力范围内,帮许多穷人赎回了卖身为奴的子女,并且革除了不少恶劣的风俗。如柳州,长期盛行巫师杀牲畜以赎病的习惯:一旦一个人生了病,巫师先杀鸡;病不愈,再杀羊;仍不愈,则宰牛;再不愈,巫师便说:病人当死
于是,蒙上病人的面,坐视其死。柳宗元力禁这一迷信,驱除了骗钱的巫师,劝人求医治病。从此,此风乃革,柳宗元也更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四、为民请愿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柳宗元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最低层,深深了解到民间疾苦。但鉴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直接帮百姓改变惨状。于是,他开始通过妙笔去为民请愿
柳宗元曾写了一篇留传千古的捕蛇者说,说永州一带有一种毒蛇,人被它咬后必死无疑;但是,若把它晾干之后制成药,却可以治好许多绝症。皇宫的御医以皇帝的命令宣布:谁若捉到这种蛇上交,可以免除赋税。于是,当地人都竞相捕捉这种蛇。有位蒋姓农民,祖孙三代都得到了捕蛇而不交税的实惠。可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先后被蛇咬死了;他自己干了12年,也数次死里逃生。问他为何还干这种危险的事,他说:那些不捕蛇的乡亲们因为交不起税,被逼死的更多。他捕蛇每年只冒两次性命危险,而那些乡亲们却天天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他宁愿一辈子捕捉毒蛇。为此,柳宗元无限感慨地说:古人讲苛政猛于虎也,谁知道赋敛的危害比毒蛇还要厉害啊!柳宗元在其种树郭橐传一文中,又从工匠郭橐的植树原理,一直写到治理社会所应遵循的法则。他强调干什么事都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一些官吏滋扰百姓,搅得民不聊生的行径
为了教化百姓,柳宗元还撰写了天对、天说、非国语等文,对当时蒙蔽人民的灾祥、福佑、命数、禄相、卜筮、谣应、神怪和妖异之说,进行了一一批驳
柳宗元在柳州生活了4个年头。在他47岁时,病死在柳州任上。死后,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主动集资为他盖了庙宇。这座庙,至今仍矗立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园里。
生活给了我无尽的痛苦,但我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有诗云: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狮吼,便专指河东刘氏(今山西运城永济县)。唐朝时,“河东三大姓”名传天下,河东柳氏独坐一家,河东薛氏、裴氏并而列之。
柳氏祖上全盛的时期可追溯到武则天还没有出头之前。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便是柳氏当时最荣耀的人,那时候,柳家在尚书省任职的官员就有二十三人,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王皇后被废,武则天开始掌权,柳氏家族自然成为了朝廷打击的对象。柳氏也从神坛跌落至低谷,再也没有能力崛起。
在这种家族渐渐衰败的处境下,柳宗元在京城出生了,他的不幸或许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他不偏不倚生活在了大唐最尴尬的年代,安史之乱后的十年,这个时期大唐将由盛转衰。也就意味着,柳宗元将目睹这个无法接受的过程, 国家开始积弱,家族振兴谈何容易。
但难得可贵的是,柳宗元虽不能在政治界有多么出色的成绩,但他将会代表柳氏站在唐朝文学的顶峰,与同时期的文人对话。显然这些都只是后话了,现实终归还是要面对的。
现实就是,这个刚出生不久的河东娃娃将 独自承担未来生活的痛楚,悲催的命运,苦逼的生活, 这一切将会把他撕得体无全肤,然后告诉他: “纵然你是唐宋八大家的老大哥,那又怎样 !”
20岁时,柳宗元被选为乡贡,第二年,便考中了进士。24岁时,柳宗元任秘书省任校书郎。26岁时,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29岁时,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30时,柳宗元被任监察御史里行。
十年的升迁之路,让柳宗元看到了唐朝政治的黑暗腐败,他感觉国家积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必须有一场改革来再现大唐盛世,而他也愿意做 革新路上的先锋官。
唐顺宗继位后,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迅速得到了重用,顺宗志在改革,而王叔文、王伾主张的政治主见就是改革,君臣一心,改革大局立刻铺开,大唐复兴的蓝图若隐若现。寻求报国机会的柳宗元也申请加入了组织,同来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7人。就这样 一帝二王八司马 的改革联盟正式成立,史称“永贞革新”。
但现实丝毫不讲人情,即使君臣一心,但在藩镇割据,宦官当权的巨大现实面前,热血改革派的影响力以及执行力就显得弱小不堪,况且这个革新联盟的老大哥唐顺宗第二年就挂了, 有心改革,无力回天啊。 唐宪宗继位后,“永贞革新”也就散了, 该治罪的治罪,该贬官的贬官。
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后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司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的来历)
在永州的十年,柳宗元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妻子早就难产而死,可谓是 家破人亡 。生活就是把杀猪刀,前几年,还立志报国,为理想而奋斗,而现在故乡回不去,家破人亡,后继无人,自己三十多岁就全身是病。 以前为振兴家族而努力,现在只渴求繁衍后代,延续家中香火。
理想与现实永远不相容。
孤苦无依的柳宗元在这世间只剩下了身体,灵魂早已死去,幸好的是,好友刘禹锡也经常写信给他。刘禹锡的 《秋词》 至少让柳宗元心里的苦闷缓解了一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多么积极乐观的人生啊,同样被贬,刘禹锡就有 赞扬秋天的勇气 ,而柳宗元的人生 只剩下眼前的苟且,再无诗和远方。
也许是悲催久了,上天也看不下去了。元和十年,唐宪宗下诏让八司马重返京城。柳宗元有生之年还能遇到如此的机遇,真是皇恩浩荡啊。于是他写下了《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也许这一刻才是柳宗元最幸福的一刻,他重返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一番,可就在他回长安一个月不到,他的至交好友,他的悲情兄弟,他的“ 猪队友” ,硬生生地把他又拖入了死水。
刘禹锡性情笔直,即使经历了贬官的折磨依然锋芒毕露。 长安城玄都观的桃花很有特色,欣赏的人很多。刘禹锡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讽刺一番。他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意思是玄都观里的千株桃树,全是刘郎我被贬之后种下的。暗指, 你们这帮新贵,都是在我被贬之后提拔起来的,赤裸裸的讽刺鄙视。 诗作很快被传开,宣宗大怒,下令将刘禹锡贬为播州(在今贵州)刺史,柳宗元贬为柳州(在今广西)刺史。
悲惨的两兄弟,不到一个月就又被轰了出去。
播州情况艰苦,即使刘禹锡经得住折磨,他那老母亲这一来一回怕是很难再撑得住,而柳宗元自己早已无牵无挂,正好替兄弟受点苦。于是,柳宗元冒着性命祈求宣宗将他和刘禹锡的赴任地点交换。宣宗大怒,没要你俩的命就不错了,还跟我提条件。但最终在大臣的劝谏下,将刘禹锡从播州改任连州(在今广东)。
分别在即,两人也是毫无保留,互相倾诉祝福。
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是啊,二十年来,两人一起升,一起贬。柳宗元也看透了人生,只希望老了时可以和刘禹锡一起享受田园之乐。刘禹锡也作诗回应:“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等什么时候脱离了这功名纷扰,咱们相约着一块逃出这世道牢笼。
是啊,多希望人生可以有刘禹锡和柳宗元这样的至交好友, 一起荣华富贵,一起风花雪月,一起穷困潦倒,一起相约为伴。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2,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3,岁赋其二4。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5?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6,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8。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9,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十。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注释】 1黑质而白章:黑底上白的花纹。 2已:治疗。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瘘:脖子肿。疠:恶疮。 3以王命聚之:拿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 4岁赋其二:一年征缴两次。赋:征取。 5若:你。毒之乎:怨恨这件事吗? 6复若赋:恢复要你纳税。赋:给官府出财物。 7未若:比不上。不幸之甚:更为痛苦。 8生:生活。日蹙:一天比一天困苦。 9竭其庐之入:用尽他们家庭的全部收入。 十相藉:横一个竖一个地压着。极言死人之多。 曩(nǎnɡ):从前。 隳(huī)突乎南北:到处骚扰。 时而献焉:到时候把蛇献上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回家就很有味地吃著田地上产的东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原来一年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 犹信:才相信。 故为之说:因此写这篇「说」。
【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著一种异蛇,通体黑色但长有白色的花纹。草木碰到它便会死去;它如咬人一口,无药可医。但是把它捉来杀死,挂起风乾,做成药饵,可以治疗麻风病、脚弯曲、肿疡、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官以皇上的命令来收购,每年向朝廷进贡两次,征募能捕蛇的人,可以代替其税赋收入,于是永州的人争相奔走去捕捉了! 有蒋姓人家专事这个利益已经三代了,问他,则说:「我的祖父死于捕蛇,我的父亲也死于蛇口,我至今继承此业已十二年了,有几次险些丧命。」他说话的时候面色很是悲戚。 我听了很伤心,很可怜他,就对他说:「如果你怨恨捕蛇这件事,我将去告诉地方官,更换你捕蛇的差事,恢复你原来的赋税,你认为如何?」 听了我的话,蒋氏大为悲伤,泪眼汪汪地说:「您是可怜我而要救我么?那么我捕蛇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让我纳赋税的不幸厉害。假如我不干这差事,我早已穷困不堪了!我蒋氏三代居住在这个地方,到现在已六十年了。而我的乡邻的生计日益困苦,其土地的出产,以及家中全部收入都被搜刮一空,呼喊叫苦,转徙迁出,饥渴交迫,颠沛流离,风吹雨淋,冒着寒暑,呼吸著瘴毒之气,他们往往因此而死去,尸体相枕于道。过去与我祖父居住在一起的邻居,如今十家之中只剩下一家了;与我父亲同住一起的邻居,如今十家之中只有两三家了;和我十二年来同居住的邻居,如今十家之中只有四五家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只有我因捕蛇还住在这里。 凶狠的官吏差役来到我乡,东西呼喊叫嚣,南北冲突骚扰,喧哗吵嚷,使人提心吊胆,闹得鸡犬不宁。我担心着起来,看那装蛇的罐子,我捕的蛇还活着,便安然放心去睡觉。平时小心地喂养蛇,到时供献给官府。回来后舒舒服服享用土地上的生产,以尽我的天年。大约一年之中,只有两次冒着死的危险去捕蛇,其余的时间,则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里像我的邻居,天天都要受穷苦的煎熬呢。现在就是死于蛇口,比起乡间已死的邻居来,也已经晚得多了,又怎么敢有怨言呢?」 我听了蒋氏的话,更觉得悲伤。孔子说:「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厉害。」我以前常怀疑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看,才相信了。唉!哪里知道苛捐杂税的残酷,比这种毒蛇还要毒。所以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以待那观察民情疾苦的人,作为一个参考吧。
【评析】 本文通过对以捕蛇为业的蒋家三代遭遇的描述,记录了在苛捐杂税的压迫下,百姓难以生存纷纷逃亡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朝社会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贪婪,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1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阜宁知县周景涛为光绪帝治病
下一篇: 冉雪峰用野山参灰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