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中医授徒,常用中药名缀成的对联,来帮助记忆中药名称。有些中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寓意也很深刻,如“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中药能够用来防治疾病,主要是自然界赋予各种药物以特有的药性,于是它又被读书人信手拈来,藉以言志。这种方式以唐宋时尤为盛行。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巨著《离骚》,在其三百七十三行诗文中,曾先后几十次提到了江离、泽兰、木兰、申椒、佩兰、白芷、香茅、木莲、荷花等二十五种药。这篇千古奇文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善于运用芳香性药物来象征和比喻自己纯美高洁的志向以及不甘堕落,不同流合污的情操。请听这位三闾大夫的吟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离与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确煞费苦心。
从前有一药店主人,膝下一女,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良缘,他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得上,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生叹,束手无策。忽然走来了一位英俊青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人相貌不凡,于是又出一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男子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看后十分欢喜,随即又撰一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那个人稍加思索,又对出了“天仙子相思配红娘”。店主十分满意,成全了女儿的姻缘。?
1.含有中药的诗句或对联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药名对联 药名对联大全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而许多中草药名也如争艳的百花,天然有趣,寓意悠远。几千年来,许多文人雅士、杏林名家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巧妙地运用中药名编撰对联,赋草木花卉以生机,寄丹丸膏汤以活力,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位文人去拜访一位老中医,刚踏入庭院,见满园翠竹,不禁脱口而出: 避暑最宜淡竹叶; 老中医一听便知对方出的是中药名联,不假思索,随声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入堂屋,此人想难倒老中医,便出了一长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老中医胸有成竹,坦然答应: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人闻之,不禁被老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医药、文学功底所折服。
此联妙就妙在将十余种中药名自然编入联中,对仗匹配工整,意境诙谐生动,实乃杏林千古绝对。 在著名中药店“仁和堂”,门两侧红漆抱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此联巧妙地将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牵牛子、国老、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串联成句,一迎一送,对仗工整,搭配巧妙,语意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读后乐趣无穷。 还有一中药铺门前写有: 携老,喜箱子背(贝)母过连桥(翘); 扶幼,白头翁拾(时)子到常山。
——此联共嵌入六味中药,不仅构思奇妙,且暗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普救众生的高尚医德。语意双关,令人拍手称绝。
3.给和中药名有关的对联写个横批 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圣手仁医
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草木人生
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悬壶济世
药名诗词
时值李时珍逝世四百周年,
蕲春县将举行隆重纪念。
李公若在天有灵,
定当含笑九泉!
是以有感云:
七律?感怀
熟地黄龙四百年,
濒湖桑椹换新颜。
昔年草蔻横乡里,
此日精英满故园。
烟锁阳霞飞彩凤,
城防风雨起华蟾。
省亲宁有当归曰,
好使君家乐管弦。
这首诗以
熟地、桑椹子、草蔻、金樱子、
锁阳、防风、当归、使君子 八味药名写出:
自明代至今,转眼人世苍桑四百年矣,
今日己换了人间,别是一番盛世景象,
乃李公始料未及也。
4.关于中草药的诗歌/对联/谜语 诗歌/对联/谜语,我这都没有。给你一段快板书的词儿吧。
(前段省略)
这个药王爷的妙法高,
脱下了黄袍换了红袍,
这个黄袍供在药王阁(gao三声),
黎民百姓才把香烧。
您老这个买卖有栏柜,
您老这个栏柜三尺三寸三分高。
这个一旁搁着个压药碾,
一旁供着个轧药刀。
轧药刀,亮堂堂,
有几味草药你了先尝。
先轧这个牛黄与狗宝,
再轧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
二仁躺在沉香床。
睡到了三更茭白叶,
胆大的这个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
那个金毛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
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
那棍棍打在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
鲜血洒在木瓜上。
大嵩丸,小嵩丸,
胖大海,滴溜圆,
这个狗皮膏药贴风寒呐。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我是唱到明儿个唱不完。
引药入诗,字字都是草药香气。
诗词与中药名结合起来也是非常美的!
1.药名四季歌
《春》
春风和煦满 常山 , 芍药天麻 及 牡丹 ;
远志 去寻 使君子 , 当归 何必问 泽兰 。
《夏》
端阳 半夏 五月天, 菖蒲 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 红娘子 ,笑与 槟榔 同采莲。
《秋》
秋菊 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 回香 ;
牧童 去取国公酒,醉到 天南星 大光。
("牧童"谐音木通)
《冬》
冬来无处可 防风 , 白芷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 阳起 时,门外户悬 白头翁 。
2.《药名体二首·其一》
【宋】孔平仲
鄙性 常山 野,尤 甘草 舍中。
钩帘阴 卷柏 ,障壁坐 防风 。
客土依 云实 ,流泉架 木通 。
行 当归 云矣,已逼 白头翁 。
3.《药名体二首·其二》
【宋】孔平仲
此 地龙 舒国,池黄兽 血余 。
木香 多野桔, 石乳 最宜鱼。
古 瓦松 杉冷,旱 天麻 麦疏。
题诗非 杜若 ,笺 腻粉 难书。
4.《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 智登 山盟, 王不留行 送出城。
路上相逢 三棱子 ,途中催趱 马兜铃 。
寻坡转涧求 荆芥 ,迈岭登山拜 茯苓 。
防己 一身如 竹沥 , 茴香 何日拜朝廷?
5.《满庭芳·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 屏开, 珍珠 帘闭, 防风 吹散 沉香 。
离情抑郁,金缕织 硫黄 。
柏影 桂枝 交映, 从容 起,弄 水银 堂。
连翘 首,惊过 半夏 ,凉透 薄荷 裳。
一 钩藤 上月,寻 常山 夜,梦 宿沙 场。
早已 轻粉 黛, 独活 空房。
欲 续断 弦未得, 乌头 白,最 苦参 商。
当归 也! 茱萸 熟,地老 菊花 黄。
(词中第二句中"郁金",结尾的"熟地"也是中药名。"从容"谐音苁蓉。)
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 一去,已历 半夏 ,岂不 当归 也。
谁 使君子 ,效 寄生 缠绕它枝,令故园 芍药 花无主矣。
妻叩视 天南星 ,下视 忍冬 藤,盼来了 白芨 书,茹不尽 黄连 苦。
豆蔻 不消心中恨, 丁香 空结雨中愁。
人生 三七 过,看风吹 西河柳 ,盼 将军益母 。
6.《集药名次韵》
【宋】洪皓
独活 他乡已九秋,肠肝 续断 更刚留;
遥 知母 老 相思子 , 没药 医治尽 白头 。
("白头"即白头翁)
7.《定风波》
【宋】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 木香 。
雨余凉 意到胡床。
泉 石膏 肓吾已甚,
多病,提 防风 月费篇章。
孤负寻 常山 简醉,
独自,故应 知子 草玄忙。
湖 海早 知身汗漫,谁伴?
只 甘松 竹共凄凉。
(词中"雨余凉"谐音禹余粮、"知子"谐音栀子、"海早"谐音海藻。)
8.《荆州即事药名诗》
【宋】黄庭坚
四海无 远志 ,一溪 甘遂 心。
牵牛 避洗耳,卧着 桂枝 阴。
前湖 后湖水,初夏 半夏 凉。
夜 阑乡 梦破,一雁 度衡 阳。
(诗中"前湖"谐音前胡、"阑香"谐音兰香、"度衡"谐音杜衡)
9.《药名诗》
【南朝梁】萧纲
朝风动 春草 ,落日照 横塘 。
重台 荡子妾, 黄昏 独自伤。
烛映 合欢 被,帷飘 苏合 香。
石墨聊书赋, 铅华 试作妆。
徒令惜 萱草 , 蔓延 满空房。
("春草"即岩春草,"横塘"谐音莨菪,"重台"为重楼别名,"黄昏"和"蔓延"为王孙别名,"铅华"为铅粉别名)
10.《答鄱阳客诗》
【唐】张籍
江皋岁暮相逢地,
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柏,
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首诗是由药名拆开构成的"连珠体",含有"地黄"、"栀子"和"桂心"三种中药名。)
11.《奉和鲁望药名离合》
【唐】皮日休
桂叶似茸含露紫,
葛花如绶蘸溪黄。
连云更入幽深地,
骨录闲携相猎郎。
(诗人巧妙地将药名拆开分散在头句诗末尾和下句诗的开头,故这首诗含有紫葛、黄连、地骨(皮)三味中药。)
12.《药名诗》
【南朝齐】王融
重台 信严敞, 陵泽 乃闲荒。
石蚕 终未成, 垣衣 不可裳。
秦芎 留近咏, 楚蘅 晋远翔。
韩原结 神草 ,随庭衔 夜光 。
("重台"又名重楼、"陵泽"又名甘遂、"垣衣"即地锦、"秦芎"即川芎、"楚蘅"即杜蘅、"神草"即人参、"夜光"为锦草别名。)
13.《续断令》
【清】顾贞观
断红兼雨梦,当归身世,等闲蕉鹿。
再枕凉生冰簟滑,石鼎声中幽独。
活火泉甘松涛嫩,乳香候,龙团熟。
地偏丛桂枝阴,又吐丛菊。
花时约过柴桑,白衣寒蚤,体负深杯绿。
青镜流光,看逝水银波,漂残落木。
瓜蔓连钱,草虫吟细,辛苦惊髀肉。
从容乌兔,丝丝短发难续。
(这首《续断令》实为一首藏头词。《续断令》词既将所述物品藏于词句中间,然大多将所述物名拆开,分别藏于上、下两词句尾首。巧妙将中药名当归、鹿角、滑石、独活、甘松、乳香、熟地、桂枝、菊花、桑白(皮)、蚤休、绿青、水银、木瓜、连钱草、细辛、肉从容(苁蓉)、菟丝、续断共19种中药嵌入词中。)
14.《交趾驿》
【元】陈孚
长 空青 茫茫,大 泽泻 月色。
使君子 何来? 山椒 远于役。
虎 狼毒 草丛,泪如 铅 水滴。
更 苦参 与商,骨 肉桂 海隔。
问天何 当归 , 天南星 汉白。
15.《南乡子》
【清】尤侗
弱骨怯 天冬 ,满 地黄 花憔悴同。
云母 屏边休伫立, 防风,
乌头 却似 白头翁 。
自笑 寄生 穷,愁脉难将草 木通 。
泉 石膏 肓 甘遂 老, 从容,
领取云 山药 饵功。
1.关于中药的诗词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2.描写三七的好词佳句有哪些 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杖笞敷上痛无知。 损伤跌扑堪排难,肿毒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换效尤奇。 词语: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绿肥红瘦,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五颜六色,落英缤纷,香气扑鼻 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 描写趣事的好词好句好段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大发脾气 吵闹不休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欢呼雀跃 嬉水。
3.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唐.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
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
心中万事喜君知。
(含有四种中药)
北宋.黄庭坚《荆中即事八首之一》: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漆。
回望我夷陵,天南星斗湿。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
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覆。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含有十一种中药)
4.描写中药的段落(形状、香味)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别称 参三七[1]、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铜皮铁骨、盘龙七 、金不换
云南·文山、广西·梧州、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栽培。以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为地道名贵中药材。
药用分类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这三类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保健主治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1.《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
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药——益母草的古称。
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
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
它属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2.《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
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
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
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
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
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
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
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
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3.关于药的诗句诗经 1、《集药名次韵》 洪皓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2、《药名》 冯梦龙
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
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3、《满庭芳》 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桂枝儿》 冯梦龙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4.《诗经》中出现的中药名共有多少种 具体我还没考证,只能给一个网上的答案:
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7200余行,内容多反映王室诸侯庆典、祭祀、宴请、婚嫁、民间农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全书提到的动植物338种,其中植物178种,动物160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曾有说,《诗经》中有药用植物100种、80种或50种,把它作为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证。但细看诗文,只有其名,未言药用。现从岳麓书社2000年出版的蒋见元、程俊英注译《诗经》中,择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一卷耳,今为祛风除湿药苍耳,主用其果,名苍耳子,亦有用全草者。《周南·卷耳》诗文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可译为:采了又采苍耳菜,就是不满小浅筐。心中想着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卷耳是供妇女们采集的野菜。药用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孙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谓有小毒,说明唐时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为除湿疗痹药。《卫风·木瓜》诗文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译为:你送我一个木瓜,我回报一块玉佩。不仅是为了回报,是表示永远相好。可玩可食的青黄色木瓜,是情人间的赠物。药用首载于魏晋间《名医别录》,名木瓜实,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例三芍药,今为养血平肝药。《郑风·溱洧》中有芍药。诗文为:“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译文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一对青年男和女,手拿兰草驱不祥。女孩说:“咱们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过了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宽广。”男男女女在河边,互相逗笑好欢畅,送支芍药莫相忘。芍药是恋人分手时的赠物,好似今日象征爱情的红玫瑰。药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为活血调经药益母草,种子亦入药名茺蔚子。《王风·中谷有蓷》诗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暵其叹矣。暵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可译为:山谷长着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遗弃,又悲又愤气难消。又悲又愤气难消,后悔嫁人没选好。枯焦的益母草,用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体态的憔悴。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名茺蔚子,谓主明目益精,久服轻身。茎,主风疹瘙痒,可作浴汤。以益母草名入药,首见宋代《本草图经》。
以上四例,当时均非药用植物。实际上,诗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药用。但是,《诗经》中的个别植物,含有人们已知的某种药用价值,可以视为药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释为车前草,为今之利尿退肿药。《周南·芣苢》篇,今人认为是一群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译为: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它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籽抹下来。原来,采车前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它的种子车前子。车前子形体极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认为可治不孕和难产。那时丈夫们常在外从军或服徭役,妇女在家生活艰难,不孕和难产是困扰妇女的两大难题。
芣苢还有人释为薏苡。今人赵晓明详细考证,芣苢不是车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粮食作物薏苡。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记载用它来酿酒。古人也认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即今之萱草、金针菜,认为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郑风·溱洧》中的蕳,是一种芳香的兰草,用之沐浴或佩带,可芳香辟邪,带来安康吉祥。另外,《王风·采葛》中的艾、多首诗涉及的蒿之类,采来晒干扎把,点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烟熏蚊,或烧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当时的药用植物。但像这样的药用植物,可能不超过20种。到后来,它们中的多数植物,才逐渐作为药用。
《诗经》涉及的药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少?一是《诗经》时代,医学理论尚在孕育之中,用药治病也处于探索的初期,用药本来就少;二是《诗经》本身是诗歌集,不会刻意去记载些药用植物。
5.关于天然药物的古诗句 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弃疾 满庭芳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药名次韵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6.求一些中药诗 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
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
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
燕归梁·药名遥侣
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
赤箭射缺玉门关。铁衣冷,思东川。
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
7.诗经中药材简介及其文化意义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其中的“蘩”即是中药白蒿,功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又如“四月秀葽”(《国风·豳风·七月》),“葽”即是中药远志,远志有安神、祛痰、消肿之功用。
又如“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中谷有蓷”(《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薇”即野豌豆,功能补肾调经,祛痰止咳;“蓷”即中药益母草,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8.赞美古代名中医的诗句80 静夜思 [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
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集药名次韵》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
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十分巧妙地将五位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执着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情,感人肺腑。
中药名入家书,情真意切母亲高堂: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
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夏尽蝉蜕,示儿当归。
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儿敬上(每句含一药名,共含29 味中药名)中药入诗,朗朗上口“药名诗”起于何时,众说纷纭。清赵翼说:“药名入诗,三百篇中多有之”。
几千年来,一些文人学士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借用药名中的字义或谐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意,让枯燥的草药名给人以闲情逸致与美的享受。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药诗《采地黄者》。
白居易的诗涉及咏药者多达百首,《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过采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宋诗记事》中载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其二云: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
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药名诗写得最多的,大概当数北宋的陈亚,宋代扬州的陈亚,是著名的文士,又是一位作嵌药名诗的能手,他的嵌药名诗很多,“风雨前湖近,轩窗半夏凉”(嵌入前胡、半夏二种药)就是较好的诗中名句。他的咏牛诗“地名京界足亲知,托借寻常无歇时。
但看车前牛颈上,十家皮没五家皮。”中就嵌入了荆芥(谐音)、无蝎(谐音)、车前、五加皮(谐音)四味药。
全诗又紧扣咏牛主题,可谓匠心独运。1、四季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2、怀旧事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3、古出塞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4、燕归梁·药名遥侣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赤箭射缺玉门关。
铁衣冷,思东川。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楹联巧用药,巧思妙解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墨客和医家给人们留下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绝。
现特辑部分,以飨读者。有一中药店贴联:“慈姑穿山采红花,走遍生地熟地,苏子过江寻紫草,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1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文人笔下的本草诗词
下一篇: 药名情书-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