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妇科肇始于清代乾降年间,历经二百余年,相传七代,代代精英。蔡氏妇科发源于上海市江湾镇,源远流长,乃儒医世家,是海派中医妇科的代表。
蔡氏妇科的开创时期(清代乾隆年间-1863年)
始祖蔡杏农,一介儒生,素有济世利民之愿。早年在文学上推崇安徽桐城派,专心于词赋诗书。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他手抄的医书达百余本,并对此进行反复批注,指迷补正。古人云:不为良相,亦为良医,杏农公勤习岐黄,亦儒亦医。由于江湾地处江海之滨,灾害频繁,瘟疫不断,严重威胁百姓健康。蔡杏农深感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告诫子孙行医时毋忘平民百姓之难,自己处处方便病家,不仅在药店坐堂行医,还经常携着药包,奔波于农村阡陌小道,走村串户送诊治病。即使黑夜,病家告急,也打着灯笼赴诊,从不拒约。他的处方采用地道经济的药材,制成丸、散、膏、丹为贫困者义诊给药,不取分文,乡里对蔡氏氏德称颂备至。当时蔡杏农在妇科方面已突显绩效,并广得赞誉。
二世蔡半耕,亦绝意功名,自幼就随父侍诊,潜移默化,每遇疑难病证,则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直至心领神会。对于历代名家医著及民间验方,他广为吸收,无论时病伤寒、经带胎产、疮疡痘疹,均有建树,而尤其擅长妇科。大都药到病除,由此声誉益振。
三世蔡炳(枕泉).以医为业。秉性聪慧,博览群书,犹自嫌学识短浅,四处寻师,以求进取。他曾求学于上海青浦县重固镇何氏二十三代世医何书田先生。当时蔡氏已成名医,但仍然虚心求学于何氏,以收转益多师之效。当时沪上各医世家,蔡炳均登门造访,虚心求教,博采众长。认为“既为三世医,当图良医实名”。从此医道更为精深渊博,技术日进,声誉益隆,在妇科方面的四诊辨治、经验药方,更具特色。
四世蔡兆芝(1826一1898年).号砚香,清同治二年癸亥科贡生,封中宪大夫,花翎同知衔。他继承父业,精于妇科,史才医理,造诣湛深。著有《种橘山房医论》、》妇科述要》、《女科秘笺》、》验方秘录》等论著,但可惜大多散佚下兵火战乱。他曾经因治愈宝山县令之疾,当时署令陈文斌赠与“功同两相”额。后来蔡氏迁于上海老闸桥堍,江湾女科之名益以昌盛。蔡砚香多才多艺,除精通医术外,还善于书画,尤以画荷绘莲为著,匠心独具,并自号“爱莲居士”。他深得文坛赞誉,友人求墨者共众,敝有“蔡荷花”之雅号。
蔡氏妇科的鼎盛时期(1863年-)
五世蔡小香(1863-1912年),名钟骏,号轶侯,光绪甲申黄科廪。才华出众,医当更著,济贫扶困,活人无算,誉满大江南北,门庭若市,妇孺皆知。这时是蔡氏妇科的鼎盛时期。蔡小香为当时的中医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创办最早的全国性医学团体--医学会、中医药学会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蔡小香在上海创办了最早的全国性医学团体一医学会。
1904年蔡小香与上海名士李平书、顾滨秋等邀集医界名流30余人,组织医务总会以声援华工.抵制美货。一时风起云涌,全国响应,声势十分壮大。上海入会的中西医师达200余人,一致推举蔡小香为总董,积极从事支援侨工工作,当时申请人会者遍及全固十二行省。旋改名为“中国医学会”,蔡小香被选为会长,著名西医丁福保(仲祜)任副会长。
清代末年,中医界尚缺乏有组织之团体,因此无从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学术交流。组织成立中国医学会,对“通国医士得以互相研究,交换知识,洵足振兴医术,慎重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医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中西医师携手并迸的全国医界群体组织.其成立是经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在成立“中国医学会”之前,曾呈报清廷当局备案,公牍批文曾刊载于已酉三月(宣统元年1909
年)上海医学研究所发行之。上海医报一第二期,第十页,亦中医界之一项文献史料。
继成立医学会后,又禀睾苏抚宪程,批准刊用钤记,于医字下加一药字,以为研究药物之证,实即筹立中医药学会。倡导中西药结合,研究药性药理药效。
创《医学报》主张中西医结合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成立“中国医学会”的同时,蔡小香支持创办全国第一份医学期刊(半月刊)名《医学报》,后改名《医学公报》,这是医学界最早的期刊之一,发行额遍及全国十二行省。始由周雪樵任主编,后由王问樵、顾呜盛先后续任。小香公在期刊上发表“西洋参是美货”、“研究代用西洋参”等文,主张研究国货以抵制美货。蔡小香作为会长,在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上旬“中国医学会”在沪召开第二次大会时,他在鼎革后《医学报》第一期发表发刊辞中号召中医界:“今吾国当新旧交替之际,诚宜淬砺精神,冒险进取,纳西方之鸿宝,保东国之粹言,讵能同步自封,漠然置之耶a”并宣布办报宗旨“医报负振聋发聩之责,导以智烛,警以晨钟……”,对于东西方医学理应“沟而通之,合而铸之”,积极主张中西合一,吸收外来先进医学,补我不足,提出中西医学相结合的远见卓识。
斥资创办中国医院、创办《上海医学杂志》
清光绪三十年间,当时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日露,不平等条约签订再三,掠地租界,得寸进尺。即在医学卫生方面,凡属通都大邑.几无不遍设医院。名为善举,实隐操吾黄人生命之权,贫苦病人,视同草芥。国民生息于自己国土上,却任人左右,无权自主,因此蔡小香毅然斥资创办中国医院,为广大民众服务,亦即争取租界华人卫生之自主。江苏巡抚程德全嘉其“勇于为善”,又加札延聘集小香为院长。
1910年又主持刨办了《上海医学杂志》,为振兴发展中医而高声呐喊。
兴学图强 创办学校
蔡小香创办了上海第一个医学讲习所、上海中医专科训练班、蔡氏医学堂以造就中医人材。此外还开办蔡氏学堂、师范学堂。
教育兴邦,科学救国,这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思想的体现。蔡小香索有兴学图强之愿.他一边斥资兴办“蔡氏学堂”、“兢业师范学堂”.一边对于精武、南洋、新公学等学堂的创立慷慨捐助。清代末年,沪郊城镇,尚少设立学校。学龄儿童均就读私塾,见闻狭隘,知识不广,更难符合时代要求。有识之士痛感国耻民弱,呼吁变革。清廷迫于舆论,下诏兴学。故蔡小香首先斥私资创办蔡氏学堂于家祠中,开江湾私人办学风气之先。
光绪三十年春(1904年),蔡小香继感到师资之培养尤为迫切,因此在上海设立专科训练班,希冀源源培养师资,以为发展办学之助。光绪三十三年秋(1907年).又办兢业师范学堂,由此蔡氏学堂和其他学校都有了适宜之师资。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以上学堂并入中国医学会附设医学堂。又举办医学讲习所,造就中医人才,并提高理论实践水平,实为中医专门学校之雏形。蔡小香慧见卓识,计划远大。其兴学救国倾注了无数心血及财力,作出了不少贡献,深得大众敬仰,他的办学实践对清末民初中西医界影响颇大。宝山县志及江湾里志等各种书刊均有记述。
六世蔡香荪(1888-1943年).名章,字耀璋,曾肄业于同济大学第一期,秉承祖业,学贯中西,蜚声沪上.盛况勿衰,一生行善,口碑戴道。他不仅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名医,更是一位爱国爱民的抗战志士。曾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委员、上海中国医学院副院长等职,爱国事迹,非笔墨所能尽述。1992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上海人物史料》中有所阐述。宝山县志及江湾里志均有不少记载。
谋广州起义,浩气长存
蔡香孙倾心革命,早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当时革命志士常秘密集会于自己家中——蔡氏花园,纵论国事,因学医而悉化学知识.试制上炸弹.不慎轰然,致两耳失聪。曾因革命党身份暴露而遭清廷缉捕,避居租界。蔡香孙曾参与密谋广州起义,临行却因足疾未能成行。不然,黄花岗死难烈士当多此一人。
积极抗日,筹办难民收容所
日寇于1932年一·二八,1937年八·一三数次入侵上海江湾,炸毁了面阔七间三进三层的蔡氏祖居巨宅及著名的蔡家花闶不少文物,也炸毁了整个江湾镇。但是蔡香荪并没有被吓倒,及时组织救护队,为抗战前线伤员服务。他说,日军横行霸道,炸我村镇,杀我同胞,作为一名中医,此时不伸出救援之手,更待何时!
抗日战争期间,蔡香荪积极筹办难民收容所,安置灾民,每天供应两餐稀饭,籍以暂避饥寒。同时他号召本镇爱国青年,成立救护队,筹措器材、药品,指挥队员出入枪林弹雨问,冒死艳救伤员。设立临时救护所,对伤员精心护理治疗。待战斗结束,又组织掩埋队安葬殉难军民1300余人,并在江湾镇北长沟湾崇善堂公地建“一·二八忠烈墓”,后来,他又捐资在江湾增建纪念碑和石坊,供后人瞻仰纪念。作为一代名医的蔡香荪,如此爱闺爱民的义举,令当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鼎和军长蔡廷锴十分钦佩,特制金丝锦匾相赠,上题“急公好义”四字。同时成立救护队,捐资添置医药用品及救护器材,购备旧卡车一辆,驶赴前线,废寝忘食,夜以继只,出入枪林弹甭问,冒死抢救伤员共约四千余众,为上海红十字会各救护队之冠,当时红十字全年刊有记载,获红十字会救护奖章。当时红十字会年刊有记载。上海沦陷后,红十字救护队随军撤至浙江省德清县,继续抗日,一切医药用品,均由蔡香荪接济,始终不辍。
营救革命志士
日伪时期,蔡香荪不顾诊务繁忙,凭藉自己的声望,营救不少革命志士。如江湾同乡刁庆恩,与汀湾士绅均参与抗敌,后大多趋附汪伪,刁庆恩坚贞不屈,转入地下,继续宣传抗日,印发《明灯》半月刊小册,对敌伪口诛笔伐,不遣余力,后因叛徒告密被日寇逮捕关押于四川路新亚后面日军宪兵司令部,严刑拷问。蔡香荪闻讯后,忧急如焚,多方营救,并求助于老友赵厚生(赵在汪伪时曾任教育部长、上海大学校长),将刁营救出狱。他不顾个人安危,把遍体鳞伤的刁庆恩藏在家中,为他治疗。伤愈后又资助其率妻儿避走尚未沦陷的安徽屯溪。蔡香荪还营救过中共地下党某电台台长和一位名叫顾纪长的中共地下党员。
1943年夏,蔡香荪
目前,泰坤堂已在沪、苏、浙、川等地区建成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杭州钱塘医疗门诊部等5家临床基地和“俞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室”、“陈熠名老中医肿瘤治疗研究室”等两个工作室,并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共建了“上海妇科名老中医会诊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中心共建了“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合工作室”,和上海中医妇科学会共建了“海派中医妇科流派联合工作室”等,目前其中3家已分别获得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和南京市医保定点,1家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临床协作单位”,同时为“上海市中医老年病研究所临床基地”。
秉承“名医好药治好病,特色服务为人民”的院训和“患者第一、疗效第一、诚信第一”的泰坤堂文化,泰坤堂汇聚了包括俞瑾、何嘉琳、曹玲仙等全国名老中医在内的沪浙苏川众多名老中医和朱氏妇科、蔡氏妇科、陈氏妇科、何氏世医、何氏女科等13家流传超过百年的著名中医流派,曾在全国首家开出了全部由中医博士生导师和主任医师联合会诊的“中医妇科博导门诊”,以传承辨证论治、仁心仁术、天人和谐、济世活人的中医文化,解除患者痛苦,弘扬国医精粹,志创“现代中医老字号”。
蔡小香
蔡小香,男,汉,(1862~1912年)。名钟骏,字轶侯,为上海宝山蔡氏妇科第五世医。先世蔡杏农自乾隆年间开始行医,父砚香(1826~1896年)为妇科名医。蔡氏医学集各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湿阴宗尚朱丹溪,善权衡病情轻重,急病求速效,久病标本兼治。用药各有宜忌,不轻用峻厉之品,每方用药不过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称。于妇女经、带、胎、产以调理为主,养血为先,适合妇女病理,治效特显。日诊百人以上,为当时上海四大名医之一。
中文名称:蔡小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62年
职业:医生
性别:男
逝世日期:1912年
主要成就:调经当理气为先
代表作品:《种橘山房医论》、《妇科述要》
人物简介
蔡小香,清末医家。名钟骏,字轶侯,为上海宝山蔡氏妇科第五世医。先世蔡杏农自乾隆年间开始行医,父砚香(1826~1896年)为妇科名医。蔡氏医学集各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湿阴宗尚朱丹溪,善权衡病情轻重,急病求速效,久病标本兼治。用药各有宜忌,不轻用峻厉之品,每方用药不过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称。于妇女经、带、胎、产以调理为主。
蔡氏有志振兴中国医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李平书等创立上海医务总会任总董,翌年接替周雪樵继任中国医学会会长。出资创办《医学报》,内容中西兼收。宣统二年(1910年)又与唐乃安创办《上海医学杂志》。光绪三十年,美国发生排华事件,蔡小香联络医界人士声援受欺华工,抵制洋药,发展国产药品。在此前后,举办中国医学会、上海医学讲习所、上海中医专科训练班、蔡氏学堂、兢业师范学堂等。生平爱好诗文、金石、书画,颇有文名。
家庭背景
蔡氏女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始祖蔡氏杏农,一介儒生,早年在文学上推崇安徽桐城派,专心于词赋诗韵。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手抄医书百余本,反复批注,指迷补正。为乡里治病,每获良效,于是名声四扬。其子蔡半耕亦绝意功名,随父侍诊,潜移默化,每遇疑难病症,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直至心领神会。对于历代名家的医著及民间验方,广为吸取。无论时病伤寒、经带痘疡,内外妇儿均有建树,尤擅妇科。到三世蔡柄(枕泉),就以医道传业。幼时聪慧,博览医书,又自嫌学织短浅,而外出寻师以求进取,当时沪上世医渊源的名家,他都登门造访,虚心求教,博采众长。认为:“既为三世医,当图良医实名”。自此医道更精神渊博,医术日进,声誉日隆,对于妇科的四诊辨治,经验用药,更具特色。四世蔡兆芝(1825~1896)号砚香(同治二年癸亥科贡生),继父业,勤于医理,又多才艺。在诊务之暇,整理先辈验案验方,著书撰文。均散佚于兵火战乱。砚香公还擅长丹青,尤绘莲为著,匠心独具,自号“爱莲居士”,深得方赞誉,求墨者众,应接不暇,有“蔡荷花”之雅号,其医术方墨均名噪一方。荪名钟骏,号轶侯(光绪甲申黄科廪生),重承庭训,克循医理,深研歧黄之术,造诣精湛,又得祖传流派要旨。六世蔡香荪(1888~1943)名章,安耀章,号抱冰,曾就读于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故承继祖业后,医名颇著,曾创江湾医院,还出任过中国医学院副院长。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抗清活动。对抗日救国行动,屡有贡献,且关心群众疾苦,热心社会公益,出钱出力,终生不懈。乡里长老,至今犹能乐道。七世蔡小荪、蔡柏春等皆为当代名医。
医疗特长
妇女经、带、胎、产。
用药特点
用药各有宜忌,不轻用峻厉之品,每方用药不过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称。
社会职务
设诊所于上海老闸万福楼后和街(今北京东路596弄17号)。门庭若市,妇孺皆知,名闻大江南北,于贫病则送诊给药,颂者不绝。1904年参与筹组医学总会,被推为该会总董,并创办《医学报》(半月刊)后易名《医学公报》,系上海最早发行的医学期刊,继又创立中国医院,自任院长。
治学思想
蔡氏提倡中西医汇通,主张“吸收外来先进医学补我不足,纳西方之鸿宝,保东国之粹言,沟而通之,合而铸之”。
学术内容
一、气血乃和生身之本,调经当理气为先。
二、审证求因,肝脾肾为要;调理冲任,以通宣为用。
三、血证崩漏,首辨阴阳。
四、闭经痼疾,尤分滞枯。
五、带下为病,以别虚损湿热。
六、治妊之要,宜清补平和。
七、产后诸病,应扶虚消瘀。
八、症瘕为患,须祛瘀痰郁滞。
九、种子求嗣,髯葆精养血,调经消和征。
主要领域
女科
医学贡献
蔡氏女科在学术上能宗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融汇贯通。补土取法李东垣,滋明宗尚朱丹溪,调气首推汪石山,理血尤崇叶天士。审证求因,贵乎精详;遣方用药,须知权变;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温而不怫,急症须单刀径直,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标本兼顾,不求速愈立效。经病注重肝脾肾,当调理气血为主,以通为用,通补结合;闭则不尚攻伐,崩则不专止涩。用药深谙药性,重视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蔡氏近代又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与分型结合,中医病机病因与西医病理变化结合,药物传统效用与现代实验研究结合。验方今用,务求实效。
获得荣誉
蔡氏于妇女经、带、胎、产以调理为主,养血为先,适合妇女病理,治效特显。日诊百人以上,为当时上海四大名医之一。
个人生活
生平爱好诗文、金石、书画,颇有文名。
出版著作
著有《种橘山房医论》、《妇科述要》、《女科秘笺》、《验方秘录》等方,均散佚于兵火战乱。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为社会化管理模式,四人一间,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500元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1993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最早升格为大学的院校之一。2000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2003年为实施上海市高校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各类在校生有7400余人,其中博士生349人、硕士生827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67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588人,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境外学生占本科人数总数达13.26%。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中心,5所附属医院,19家医教研联合体医院,14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本、专科专业(方向)2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9个。
1999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首批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水平的评估,现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三个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同时也被上海市列为“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学校作为最早建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50年来名医荟萃,人才辈出。首任校长程门雪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近代中国举办中医学专门学校第一人,一大批闻名海上的名医大家纷纷投身于学校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之中,其中不乏孟河学派、蔡氏妇科、徐氏儿科、顾氏外科的传人。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导师的就有10余人,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名中医”中90%以上为系统著名专家。在老一辈中医学家的带动下,近年来,学校又有多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其数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大侠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周边环境
我校于2003年9月整体东迁浦东张江。目前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面积(包括生活区)650多亩,是我校原零陵校区、东安校区、奉贤校区总面积的3倍左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1568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新校区东邻金科路,西邻科苑路,北傍吕家浜,南靠蔡伦路,离地铁二号线张江站步行约20分钟路程,徐川线、唐川线等公交线路可到达地铁二号线张江站,大桥五线、大桥六线、张南线等公交线路均可直达学校门口。
新校区还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运动设施。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网络接口;配备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游泳馆、室内体育馆、网球场等运动设施。除教学楼以外,并建有科研实验中心(内有各类先进的科研仪器)、教学实验中心(内有设施一流的模拟医院、全天候开放的各类学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培训条件。新校区将努力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并将提供大量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生活区设施较齐全,实行统一社会化管理。
新校还建有一流的图书信息大楼和医史博物馆,我校博物馆也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2004年,我校附属医院曙光医院也搬迁至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并将建成上海四大标志性医院之一,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提供保障。同时,我们将依托张江“药谷”的优势和资源,在浦东形成中医教育、医疗与中药研发基地,与张江高科技园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发展成为开放性、多元化的学术、信息、人才、技术中心,必将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到底杂的呀不是三流大学吧它是几本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最早升格为大学的院校之一。2000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2003年为实施上海市高校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各类在校生有7400余人,其中博士生349人、硕士生827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67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588人,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境外学生占本科人数总数达13.26%。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中心,5所附属医院,19家医教研联合体医院,14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本、专科专业(方向)2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9个。
1999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首批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水平的评估,现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三个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同时也被上海市列为“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学校作为最早建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50年来名医荟萃,人才辈出。首任校长程门雪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近代中国举办中医学专门学校第一人,一大批闻名海上的名医大家纷纷投身于学校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之中,其中不乏孟河学派、蔡氏妇科、徐氏儿科、顾氏外科的传人。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导师的就有10余人,上海市人民 *** 命名为“上海市名中医”中90%以上为系统著名专家。在老一辈中医学家的带动下,近年来,学校又有多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其数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大侠了坚实的人才基矗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上课地点在哪里
上课地点:
A.零陵路53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B.康梧路468号(康桥地区);
C.奉贤区奉浦开发区八字桥路626号(奉贤中专内);
D.虹口区新市北路1481号(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内);
E.上海市宣化路3号。
招生录取人数不足30名不开班,学校将根据考生志愿进行调剂或校区间并班上课。
看你报哪个专业哪个地点了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了有用吗
关键看你想干什么,总归是有一定用途,医学的关键是诊断和治疗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是怎么签到的
可以多关注国家医学考试服务中心,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一、培训对象:执业药师(含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合格的人员)、从业药师。
二、培训内容:新版GSP、药学基本理论及知识、医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动态等。
三、学分规定:每人每年须完成15学分继续教育课程(包括面授和函授),其中函授课程为6学分。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一)函授由学员自学函授教材《老年人用药及护理知识200问》。领取教材时间:2014年7月1日——12月26日。领取地点:市执业药师协会(凭“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和“听课表”到协会领取)。(二)面授 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零陵校区和浦东校区)、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组织面授教育。面授时间: 2014年6月至12月,面授课程于5月15日起在“网上选课”系统可查选。
五、缴费方式及时间
(一)网上缴费
1、网上操作:3月15日——4月15日
进入shfda.gov.cn→点击“药师网上选课”(在“网上办事”栏目中的左右滚动条中)进入继续教育系统或通过“上海药师网”shys.cn→点击“继续教育”进入药师继续教育系统。输入本人用户名(身份证号)→输入本人密码(初始为111111)→登录。网上填写或修改个人信息,并选择“银行扣费”,输入本人所持有的上海地区“中国工商银行”19位帐号或卡号,完成操作后,务必点击“保存”。对个人信息中已有帐号的请核对后保存。
2、网上核查
4月30日起在“上海药师网”上核查银行缴费信息,扣款成功的学员应将存折登折、保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课和打印课表;
(二)现场缴费
时间:2014年4月15日——4月25日
学员携带身份证、现金到市执业药师协会现场缴费。需要补学分的学员,按1学分20元计。
单位集体缴费的(需20人以上六、网上选课操作程序及时间网上选课时间:5月15日——8月15日。
网上操作程序: 进入shfda.gov.cn→点击“药师网上选课”(在“网上办事”栏目中的左右滚动条中)进入继续教育系统;或在“上海药师网”shys.cn→点击“继续教育”进入药师继续教育系统;→输入本人用户名(身份证号)→输入本人密码(初始为111111)→点击登录(进入网上选课界面)→点击网上选课→再点击网上选课→选课递交→点击已选课程→打印课表(在8月15日选课关网前完成选课及打印操作)。七、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课程学完后进行学分登记。(一)学分登记时间:2014年7月1日——2015年1月30日。(二)登记时所需资料:1、学校盖章确认的听课记录表;2、《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证》(首次参加者需带执业药师资格证书);3、银行缴费者需带好显示扣款成功记录的存折。
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学专业,必须要求有执业医师证么
继续教育目的就是给有证的医师(至少是助理证)升学历然后考职称用的。其实学不到什么。要求有证才能报名,但有时招不够人,就有些没证的来凑数,但是没助理证的前提下继续教育学历不能用来考执业医师,所以纯属为学校建设做贡献了。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范围
学院非学来历教育中心接受源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人事局等部门的委托,承担了继续医学教育和执(从)业药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以及面向社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广大群众和港澳台同胞)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中医药职称考试考前辅导班、成人高考辅导班、中医中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知识普及和技能(岗位)培训班。
学院拓展部负责协助学院领导拟定学院的年度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新项目开发以及学校系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组织申报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否是函授的
好象复这里没人回答你,我虽然不清制楚,但还是罗嗦一下吧。。。
看你是学什么专业,非医学专业的应该有,但医学专业有点特殊,2003年卫生部教育部就取消了医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和远程教育教学,只保留了医学类专业的成人教育,并只用于医学人士的继续教育,但后来好象中医学类的专业恢复了部分远程教育,但不清楚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不是有这个中医类的远程教育包括函授不太清楚,最好自己到该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在该学院的网上去查一下吧。。。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毕业证几月份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相关信息,
可上学校官网查看。
或直接询问学校继续教育学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怎么签到的
一、培训对象:执业药师(含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合格的人员)、从业药师。
二、培训内容:新版GSP、药学基本理论及知识、医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动态等。
三、学分规定:每人每年须完成15学分继续教育课程(包括面授和函授),其中函授课程为6学分。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一)函授由学员自学函授教材《老年人用药及护理知识200问》。领取教材时间:2014年7月1日——12月26日。领取地点:市执业药师协会(凭“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和“听课表”到协会领取)。(二)面授 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零陵校区和浦东校区)、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组织面授教育。面授时间: 2014年6月至12月,面授课程于5月15日起在“网上选课”系统可查选。
五、缴费方式及时间
(一)网上缴费
1、网上操作:3月15日——4月15日
进入shfda.gov.cn→点击“药师网上选课”(在“网上办事”栏目中的左右滚动条中)进入继续教育系统或通过“上海药师网”shys.cn→点击“继续教育”进入药师继续教育系统。输入本人用户名(身份证号)→输入本人密码(初始为111111)→登录。网上填写或修改个人信息,并选择“银行扣费”,输入本人所持有的上海地区“中国工商银行”19位帐号或卡号,完成操作后,务必点击“保存”。对个人信息中已有帐号的请核对后保存。
2、网上核查
4月30日起在“上海药师网”上核查银行缴费信息,扣款成功的学员应将存折登折、保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课和打印课表;
(二)现场缴费
时间:2014年4月15日——4月25日
学员携带身份证、现金到市执业药师协会现场缴费。需要补学分的学员,按1学分20元计。
单位集体缴费的(需20人以上六、网上选课操作程序及时间网上选课时间:5月15日——8月15日。
网上操作程序:进入shfda.gov.cn→点击“药师网上选课”(在“网上办事”栏目中的左右滚动条中)进入继续教育系统;或在“上海药师网”shys.cn→点击“继续教育”进入药师继续教育系统;→输入本人用户名(身份证号)→输入本人密码(初始为111111)→点击登录(进入网上选课界面)→点击网上选课→再点击网上选课→选课递交→点击已选课程→打印课表(在8月15日选课关网前完成选课及打印操作)。七、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课程学完后进行学分登记。(一)学分登记时间:2014年7月1日——2015年1月30日。(二)登记时所需资料:1、学校盖章确认的听课记录表;2、《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证》(首次参加者需带执业药师资格证书);3、银行缴费者需带好显示扣款成功记录的存折。
你可以登录医学考试服务中心查询,这个也是从里边找到的很实用,以后自己有问题也可以去里边找找一般医学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
下一篇: 上海石氏伤科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