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群(1903—1992),河北河间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老中医,一生致力于温灸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自幼志于医 素怀慈悲心
对于治病救人,马少群自幼常听父亲的教导:“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把钱看太重”“只有学医才能实现治病救人的梦想”。这在年幼的马少群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马少群的家乡当时比较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加上家中亲人因生病不得治而去世,使年幼的马少群更加坚定了长大后当医生的志愿。
到了上学的年纪,课余时间,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玩耍,马少群却常常到当地的中药店看坐诊中医如何给人诊病处方,还积极帮忙拉药匣子、端器具盘。别人问马少群是否害怕、嫌脏,他只说:“我喜欢看怎么给人治病。”作为家中长子,为养家糊口,14岁的马少群便离开学堂,到离家十几里的粮店做学徒。虽然上学拜师学医已经不能实现,但马少群始终没有放弃对从医的向往。把省吃俭用的钱全都买了医书。多年后,马少群跻身天津商界名流,依然对中医情有独钟。
自救起沉疴 立志传温灸
1934年,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引进日本温灸术,马少群知道以后报名参加了函授学习。他在工作之余学习温灸,并主动为人施灸疗疾,曾治好自己的皮肤病和一位妇女的疝气痛,治疗其他头疼、腿疼也都疗效显著。这对马少群来说是一个鼓励,更增加了他研习温灸的兴趣。
1943年,由于过度劳累,积劳成疾,马少群相继患上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及胃病,当时虽研习温灸9年,但东方针灸学社函授讲义比较简单,加之该学社1940年因战乱关闭,导致马少群对温灸疗效认识不深,并不知温灸能够治疗情况复杂的大病、重病。当时家境已经很好的马少群,遍寻名医,服中西药12年之久,然而疾病愈发严重,渐致耳聋。绝望之中,马少群参阅古籍,静思自身疾病形成之原理,尝试自拟穴位处方,以温灸自治,8天即初见成效,各种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体力大增。如此摸索着用温灸自治了半年,马少群病情大愈,一年之后竟完全康复。
马少群认识到温灸不仅可治微恙小疾,更能起沉疴重病。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心念,不能让温灸方法淹没,更念及患者求医之苦,决心继续研究推广。
义诊助发展 特色已成形
1959年底,马少群对家人说:“倘若研究成功温灸,也是对国家的贡献。”之后便辞去工作(当时距退休仅剩3年),义务为患者治病,这是马少群当时想到的传播温灸的最好方式。同时也面临三个难题:温灸器、灸药、诊断。
研究设计温灸器 给人治病需要温灸器,东方针灸学社温灸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且自学社歇业之后已经无处可买。为方便患者,马少群自己研究设计,用废罐头铁皮,找白铁工匠帮助一块试制,半年后研制成马少群温灸器,其基本构造一直沿用至今。
马少群温灸器质地轻盈、施灸面积大,内外两筒相套,防止火烬外散灼伤皮肤;筒上小孔大小及距离经特别设计,可以保持筒内艾绒恒温持续燃烧,且烟量很小。马少群重新设计的温灸器让温灸的效力大大增加,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便于患者学习自灸。
研制灸药配方 东方针灸学社卖药不传方,于是马少群就翻阅中医典籍、针灸书籍,选药配方,最后拟定生五灵脂、生青盐、夜明砂(微炒)、乳香、没药、大葱根蒂(干者)等八味中药处方。马少群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先在自己身上试验,没有不良反应后,又请当地老中医鉴定,确认安全高效后才加入温灸给患者使用。
形成独特的诊断方法 马少群没有在医学院校系统学过中医,不会诊脉,只能望、闻、问,但在他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摸诊法。什么病、主病是什么,摸特定的经脉、穴位可有明显疼痛,马少群以此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日后逐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经脉诊察方法。
马少群义务治病,不图名利,不要诊费,不收礼品,在自己生活困难时,不惜卖掉三间私产住房以贴补家用。对病重不能来诊者,马少群往往亲自前往诊视,虽遇风雨亦未曾彷徨;外地患者来信求治,马少群必亲自回信,邮寄温灸器、灸药,详细讲授温灸方法。如此数十年如一日,马少群不改初衷,潜心于温灸研究、实践、推广、惠民之中,其大德之心天地昭彰。
温灸立体系 撰书示后学
马少群勤于研求古训,更擅于在实践中摸索,创立了独特的马少群温灸诊治体系,特别是在多年实践中遵循先以自身试验,后用于他人的原则,得出“热病可灸”“温灸可以急救”等结论和治病方法。
1962年起,马少群不断总结经验,编撰书稿,传播温灸,主动将自己整理的温灸资料寄赠各地患者。伏枥之年,研灸愈深,撰有《温灸疗法简单介绍》《温灸研究与实验》《马氏摸诊法》《中国温灸》等一系列书稿,自己蜡刻油印,向外分发,有记载的书稿印数达上万册,其温灸学术与经验在广泛流传。20世纪80年代,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及《中国针灸》《长寿》等媒体曾多次对马氏温灸法的独特疗效进行报道。
1992年,马少群与世长辞,享年90岁。马少群去世前一年,仍在撰写书稿,亲戚朋友劝他保重身体,他却说:“人都有一死,我不写出来,这些宝贵资料就不能往下传了,只有写出来,温灸才能传承、传播,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愿意让全国老百姓甚至世界上的患者都能受益于温灸。”如此心胸,令人敬仰。1994年,《马氏温灸法》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多次重印,使温灸之术遍播海内外。
马少群慈悲心怀,一生不忘为医之初衷,其所创温灸法是中医药中的一块瑰宝,后学只有将温灸法良好地传承下去,才不负其宝贵初衷与高风亮节。
中医治病,有四大法之说,针石汤灸,各指针刺、砭石、汤药、灸治。流传至今,汤药和针刺已广为人所知,而砭石和灸治渐渐在人们生活中隐去,少有人所用。
早在两千年前,风餐露宿、缺乏治疗手段的久远年代,灸疗就已经作为治疗手段之一,《诗经.王风》曰:“彼采艾兮”。随着灸疗形式的改进,辩证取穴、灸量控制水平的提高,灸疗完全可以具备适应症广泛、高效、高度安全的特点。
温灸,作为中医灸法的一块瑰宝,马少群先生开创了其独有的循环温灸法先河。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操作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
上世纪30年代,马少群先生在学习日本温灸术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自成一体创立了马少群温灸法,而日本温灸术源自于中国传入日本的艾灸。
最初马少群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将其称为“中国温灸”,以与传统的日本温灸术区别开来。后来经其后人整理和总结出版了《马氏温灸法》一书,才正式命名为“马氏温灸法”。
初学温灸,不知其可治疑难大证
少群先生(1903~1992)河北省河间县人。先生幼时念过私塾,壮年以后,渐对祖国医学产生兴趣,业余时间用于浏览医书,由是而知灸之一二。
1934年,先生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温筒灸法。
尔后,先生利用工余时间,为亲朋、邻人治些简单病证,虽然每每灵验,但并不知温灸可医治疑难大证。
身患多病,服药久之未愈
由于过度操劳,自1943年后,先生相继患有梅尼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彼时先生未信温灸之能愈己,而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12年之久,未能去病。
于绝望中,先生反能静而思之,并终于悟出慢性病多是渐渐积累,病久而五脏传化、气血阻滞、上下不通的道理。先生想,自己身患多种病证,其病理亦不外如此。温灸善于通调气血,为何不试着治疗呢?
温灸自治,一月见效之奇
自1955年,先生停服中西药物,开始配穴用温灸自治。果然,治一个月得效,半年而大愈,灸至一年,身体已康复。温灸竟有如此奇效,先生为之震惊。病愈以后,其研究温灸的热情与日俱增,除用其为患者治疗外,自己也做保健温灸,每天如此,数十年不间断。
30年义务治病,情愿之
先生为慈悲之人,念及众多患者求医之苦,经几年准备自1960年,他辞掉商业工作,专心用温灸为群众义务治病。
尚云:我从病中走过,知病之所苦,我以温灸愈己,而深信温灸之功用。然世人知此者少,而知者又岂可坐视灸术被埋没掉。故此,愿尽自己之薄力,在民众中将其推广,虽备受辛劳,亦情愿之。
50年潜心研究温灸术,远传至世
先生勤于研求古训,更敏于在实践中摸索用灸的真谛。在50余年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配穴、治疗各种病证(不乏疑难大证)高效的循环温灸法。对于前人热病不灸及禁灸穴之说,先生未敢盲从,必遵循先以自己做试验、后用于他人的原则。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热病可灸及温筒灸并无禁灸穴等较客观的结论。
迄今,经先生用温灸治而有效的疾病逾百种,临床治愈的患者数以千计。20世纪60~70年代,先生亲自编写了《温灸实践》《中国温灸》《温灸治疗心脏病》等书稿,虽未经正式出版,但不少医疗单位曾多次翻印,总印数近万册,使少群先生的温灸学术在全国许多省市得以传播,并已远传至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厄瓜多尔、丹麦、法国、保加利亚等国以及香港地区。
嫡传弟子李津利与温灸
1986年,李津利拜师于门下,成为马少群先生的嫡传弟子。
得其真传,潜心学习其独家使用的“温灸”疗法。其间,在天津市中医院开设“温灸门诊”,治疗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疑难杂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1990年参加“中医援外专家团”教学及临床医疗工作。先后在保加利亚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腊,乌克兰,丹麦等国家讲授温灸疗法,历时8年间(使用温灸)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治本除根”的独特优势。
1998年回国至今,一直从事温灸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治疗。使用温灸在治疗重症、顽固性疾病、难治性炎症,以及各种功能低下性疾病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验证了马氏温灸特别在提高免疫力、恢复自愈机能方面具有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功效。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形容一个人长得好看通常用“明眸皓长”,要知道眼睛是人们获得光线色彩,形象信息的主要感官。由于眼睛的作用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以至于保护眼睛又成为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而且,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爱护眼睛,更是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的问题。真到出现了各种症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代 社会 ,人们视功能的逐渐减退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都市化带给人类视觉功能和眼睛疾病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明显的例子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眼病、高血压眼病及"干眼症"也日益增多。很多上班族由于长期注视电脑屏幕,眼睛转动次数减少,导致眼干、眼涩、疲劳等不适症状。
在艾灸的领域中,中医眼科对人眼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治方面的认识均有独到之处。它把眼睛看作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更注重治病求本,辨证施治。 相对而言,中医对以下眼病的防治具有优势。
下面分享的是《马氏温灸法》里推荐的穴位,供您参考。
一、10日循灸法
【 治疗】 按以下眼病常规炙法炙治。
第1日:中脘、足三里;
第2日:期门、太冲;
第3日:肝俞、章门;
第4日:筋缩、命门、曲泉;
第5日:瞳子髎、丘墟;
第6日:头临泣、光明;
第7日:巨髎、合谷;
第8日:颈四椎旁、中渚;
第9日:风池、上星、印堂。
第10日:肾俞、照海
注:
(1)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虹膜炎、角膜炎等病均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二、案例分享
【 病案介绍】一:近视
陈某,女,29岁。
病史及症状:患者自幼患近视,十几岁时曾去医院检查,两眼近视达400-500度。现不戴眼镜时,距离2米以外的物体不能看清楚。
治疗:从1967年8月开始,自按马少群早年写的资料温灸研究与实验”上所载灸法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各灸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肝俞25分钟,命门30分钟,丘墟20分钟;4日,风池、合谷各25分钟。以上4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连灸3个月,视力显著好转,以前照镜子从未看见自己左眼旁有一黑痣,现已看清,远望能看清200米以外建筑上的门、窗等物。
【 病案介绍】二:散光
周某之女,7岁,于1963年4月来信求治。
病史及症状:患女两年前身体开始逐渐瘦弱,并于一年前因视力下降伴头痛,去医院检查,诊为散光,散光300度。
治疗: 函嘱每日灸颈四椎旁、肝俞、命门、合谷、光明各10分钟,灸脐30分钟。因患儿住托儿所,故只能在每周末灸1次,共灸7次,灸后视力显著好转,坐在教室后排座位也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头痛亦愈,以后因天气炎热而止灸。 3个月后周某函告,患儿视力已正常。
【 病案介绍】三:巩膜炎、白内障
马某,女,23岁,1963年11月27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8个月前,因产后与丈夫吵架,哭了一天,以后右眼肿。4个月前,经天津眼科医院诊为右眼巩膜炎,白内障。来诊时仍右眼肿大,疼痛,内眼角至角膜部生有胬肉,黑睛浑白,不能视物,头晕痛,失眠多梦,纳差,便干。
查:眼四周穴,神庭、百会、风池及第3、4、9胸椎均有压痛;两胁及胃脘、脐周均有压痛。
治疗:嘱其先自灸承山及左大横,大便正常后按下法灸治。 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风池、悬钟各25分钟;4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5日,命门30分钟,目窗、光明各20分钟;6日,上星、百会各20分钟,合谷25分钟;7日,丝竹空、攒竹、陷谷各20分钟;8日,脾俞、三阴交各25分钟;9日,肾俞25分钟,腕骨20分钟,关元60分钟。以上9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
灸1周后,右眼之肿大已明显消退,眼痛大减,饮食进步;灸至20天,右眼视力好转,头痛止。此后患者返回抚顺市,仍每日自灸,至1964年4月来信云,眼球上的胬肉已消失;7月8日来信云,右眼视物几乎与正常时相同,只是黑睛白翳没有完全消退。
【 病案介绍】四:青光眼
许某,女,72岁,1975年5月19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左眼视物不清,眼球胀痛,在当地医院诊为青光眼并予手术治疗。术后左眼仍视物不清,且右眼也开始有视物不清及胀痛症状。
治疗:嘱自灸。 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肝俞25分钟,命门30分钟;4日,头临泣、巨髎各20分钟,关元60分钟;5日,风池25分钟,上星、合谷各20分钟,6日,颈四椎旁、丝竹空、光明各20分钟;7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以上7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10天后来信云,两眼均觉舒适;灸4个月后,来信告愈。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马少群先生习惯于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笔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500克青艾绒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个月时间,灸药应装瓶防潮,防走气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