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不同的味道,对人体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 徐文兵

荆十三 2024-02-21 17:14:34

味,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气味是鼻子闻到的,口味又分为酸、苦、甘、辛、咸。口味简单来说有五个,复杂说来有十个。除了我们常见的酸、苦、甘、辛、咸,还有涩、焦,淡、辣、鲜。后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归经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品尝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酸味,涩味:酸到极处就是涩

微信图片_20240120152616.png

酸味,除了常见的那种酸味,还包括涩味。酸到极处就涩了,比如我们说这果子没熟,是青涩的;这柿子没捂好,也是涩的。所以酸和涩是一种味儿,都指口味。

酸味、涩味的食物,对人体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中医认为,酸涩之味能够补益肺和大肠,泻肝胆、降肝火,同时可以收敛心气、心神。比如说,总出汗的人,容易走神的人,感觉魂不附体的人,都可以吃点酸涩的食物来调节一下。

苦味、焦味:烧焦的东西都有一种苦味

焦锅巴和烤糊了的食物味道都是苦的,还有一些食物,自带苦味,但是很多人都爱不释口。

苦味、焦味的食物,在中医眼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功效呢?

首先,苦味的东西能够补肾和膀胱。比如我们喝水要加茶叶,其实就是为了避免频繁排尿。因为人体摄入大量淡水,会导致利尿、泻肾,不仅会流失宝贵的体液,总这样的话,体内的精气也会随着尿液流走。放点茶叶这种苦味的东西进入,就能补肾和膀胱,同时起到泻心火的作用。

其次,苦味的东西能泻心火、排痰浊。中医用药的时候,如果发现病人心火旺,就会用一些苦寒的药,比如黄连、栀子等;如果病人痰浊、阴寒太重,就会开一些苦温的药物,比如厚朴、苍术等。

再有,苦味的东西能燥湿入脾,给肾一个后坐力,防治补脾太过克伐肾水。因此,对于湿疹渗出、阴部潮湿、湿疹反复发作等湿气太重的患者,就要用点苦药来燥湿。

甘味,淡味:健脾益胃的首选之味

甘和淡是同一种味道,吃甘淡的东西可以健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甘入脾,这说明甘味是补脾胃的主味。

《素问·刺法论》中提到:“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这句话充分说明甘淡之味可以补脾阴。

辛味,辣味:辛偏中性,辣偏热性

在中医看来,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凉也可以辛温;辣就偏热性了。

曾经有位日本患者来就诊,他是日本一所病院的副院长,每隔两三个月飞一次北京,来我这儿扎针吃药,治痛风。

当时,我的一个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日本的西医医院的副院长,要跑到中国来治痛风?”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我也会找西医看病。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以治好病为原则,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了。中医和西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相互对立,其实双方之间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医生都是要通人情的,不管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得了解人,知道人情的多变性、复杂性。通人情的医生,知道做医生的奥妙和艰辛。

当时那位来找我的日本大夫,痛风特别严重,血尿酸特别高。但是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他已经基本恢复了健康。而且,他的痛风发作频率、疼痛的程度在不断降低。他夫人还发现他一个最大的变化——口味变了。

这位患者之前吃辣吃得很凶。日本人一般不吃辣,但这个人很喜欢吃辣的东西,因为他阴寒内盛。他吃辣的东西是他本能的反应——自救。但现在随着他血尿酸的下降,一口辣的也吃不下了,因为身体状况改变,他的口味也就随着变了。

用前面说到的「和」来解释就是,他原来的身体里有很多阴寒的东西,需要搭配又辛又辣的气才能调和。但现在体内阴寒的东西被消除了,就不再需要那些辛辣之气,所以口味也就改变了。

由这个例子,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对某种东西有特别的偏嗜?如果是,那你就想想“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某些问题,就想办法把的身体调整到“和”的状态,口味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咸味、鲜味:同一种味道

咸和鲜是一种味道。鲜到底是一种什么味儿?举个例子,发酵过的鱼虾、风干的海带,散发出的味道就是咸鲜味儿,味精里有的东西就是从这里面提取出来的。

咸味可以润肾,还能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果想要通过吃坚果来补肾益肾的话,其实就该放点盐来增强坚果入肾的功效。

文源:活法儿养正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4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