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这种致命的问题,常被错认为胃病,请多加重视 | 徐文兵

荆十三 2024-03-31 15:27:36

本次内容,来自徐文兵先生的《知己》。让我们一起认识“心口窝”这个常被人忽略的部位。

前胸正中是胸骨,胸骨柄的末端长有软骨,西方人叫剑突,中国人称为蔽骨。蔽骨和肋骨合围而成的这个地方,就是心口窝。

剑突下面是肝脏的左叶。肝脏位于右胁,被肋骨保护着,但甩了个尾巴在心口窝。针刺时如果刺到肝脏,除了会产生剧痛,还能让人产生濒死的恐惧感,导致打寒战、出冷汗。从古到今,这里都是禁针的地方。除非经过特殊训练,且让患者摆出特殊的体位,否则不可进针。心口窝的左侧是脾脏,上面是心肺,下面是横结肠和胃,不能不说这是个要害部位。

微信图片_20240331161748.png

《水浒传》中,武大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堵在屋里,“武大却待要揪他,被西门庆早飞起右脚,武大矮短,正踢中心窝里,扑地望后便倒了”。西门庆这一脚踢到要害处,极有可能造成武大郎肝脾破裂,至少也是肠胃出血。不出所料,“他口里吐血,面皮腊查也似黄了”。窃以为,就凭这一记窝心脚,不用日后潘金莲下毒,武大郎也活不了几天。

“黑虎掏心”打击的也是这个部位。一则力道沉重,直接伤及内脏;另外,打断蔽骨或软肋,折断的骨头茬子会向内刺破五脏。蔽骨不是人人都有的。蔽是保护、遮蔽、隐蔽之意,古人认为蔽骨保护的是心。冷兵器时代将士们身着盔甲,在这个地方戴一个铜镜,叫作护心镜。

巨阙

古人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作心口,是因为他们超越物质层面去认识人体,发现这里是心气出入的地方。心口窝藏着一个大穴——巨阙,它是心的募穴,属于任脉,在剑突下三横指处,是心气汇聚的地方。以前讲过膻中穴是心包的募穴,影响心脏的功能和初级情绪变化。巨阙更高级,影响感情和心神。简单来讲,内在心理情感活动、病理的变化最早可以通过这里体现。同样,刺激这个部位可以影响心神的功能。当然,打击这个部位也可以直接伤及内心。

成语“东施效颦”的故事中,东施学西施“捧心而颦其里”。“捧心”就是用手捂着心口窝,“颦”是紧皱眉头的样子。美女西施摆出这个姿势,做出这个表情,即便是病态美也惹人怜爱;丑八怪东施也学,就让人恶心了。庄子把捧心诊断为“病心”。普通人则会把心口窝的疼痛和不适归结为胃病。

一般来讲,有早期和轻度胃病的人不会出现心口窝疼痛的症状,中晚期或严重胃病患者会出现心口窝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烦躁情绪和睡眠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则烦而悸”。这样的胃病,中医已经是按心病来对待了。临床上常见的食道裂孔疝、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久病入络,就是心病。

同样,心脏病特别是心肌梗塞患者,有的会表现为心口窝疼。患者自己认为只是胃病,或者被医生误诊为胃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常有猝死的案例。所以心口窝出现的不适还是要认真对待,毕竟心是君主之官。

古来怀才不遇的文人、落魄的政客经常借酒浇愁,试图消去心中块垒。蒲松龄有诗云:“一身剩有须眉在,小饮能令块垒消。”老百姓也会有类似问题,只不过情怀没那么大,症状也没那么严重。人们常说的“添堵”“膈应”,与块垒大同小异。上述症状的产生,就是情绪、感情因素造成的肉身痛苦,发生的部位就在心口窝。

愁是一种不良的情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改变不了外界,只能自己较劲、纠结。块垒就是堵在心口窝那种沉重、郁闷、压抑的感觉,是身心同病。无论是块垒还是膈应,都是病,得治。人体的5个窝——腋窝、肘窝、心口窝、腘窝、大腿窝,都容易窝藏邪气,积攒痰浊瘀血。心口窝尤其如此。要预防出现心结、块垒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生气的时候不吃饭,吃饭的时候不生气”。其实不光是生气,郁闷、难过、沮丧的时候都不要吃东西,吃下去一般都会堵在心口窝。

中医把心结称为“伏梁”“小结胸病”“心下痞”。痞同否,有上热下寒、阴阳隔绝不通之意。中医治疗心下痞,根据郁结的程度轻重及寒热属性不同,可以用伏梁丸、小陷胸汤、泻心汤一类的中药方剂治疗,也可以用针刺、艾灸点穴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催吐,一吐为快,块垒俱消。

文源:活法儿养正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26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