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用药不当可致营养不良

医案日记 2023-05-07 20:38:13

用药不当可致营养不良

14岁的小涛是“老”病号,近几年吃药不断,尽管小涛的妈妈想方设法为孩子变花样地做各种有营养的食物,小涛也不是偏食挑食的孩子,但他长得像瘦猴一样。妈妈焦急地找医院求诊,经医生多方面检查,确认为是药物性营养不良后,经适当控制用药,加强体育锻炼,加强饮食调养等措施,小涛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了。

不少人的营养不良症往往从饮食或疾病等方面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了药物性因素。其实,药物可影响人体对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代谢和排泄过程,若长期服药或用药过滥也可引起营养不良,恐怕是许多人所始料不及的。据统计,由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约占药物副作用的1/3以上。

有些药物如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四环素、阿司匹林作用于消化道,阻碍了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过程,而导致脂肪性腹泻,或引起蛋白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长期使用消炎痛、保泰松、强的松、利血平、氯化钾、胍乙啶等,可刺激胃肠壁上皮细胞,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出血,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些药物可损害肝细胞,阻碍肝脏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影响了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产生代谢性营养不良。如长期使用洋地黄容易导致肝脏积蓄药物残毒而致慢性中毒;抗癫痫药苯妥因或苯巴比妥可破坏维生素d的代谢,干扰钙的吸收而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利福平、丙咪嗪、异丙肼、呋喃坦啶等容易直接损害肝细胞,

引起胆汁瘀积性黄疸。

预防药物性营养不良发生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病人一定要遵照医嘱,切忌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特别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在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针对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适当地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避免发生药物性营养不良。

小孩不爱吃饭廋还好烂嘴

 饮食不节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饮食不加以节制,不按时吃饭,时饥时饱,常吃冷饮,就会造成消化不良,使营养吸收出现障碍,逐渐变得面黄肌瘦。
饮食添加不合理有些家长在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时,未注意婴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也会造成营养不良。比如在婴儿4个月前,唾液腺尚未发育,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此时给予淀粉类食物,就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给7个月以前的宝宝喂豆制品,会影响大豆蛋白的吸收。到了6~7个月未及时添加固体食物,仍单纯进行奶制品喂养,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用药不当宝宝生病时,如果不合理用药,尤其是随意给宝宝服用解热镇痛药,或较长时间服用抗生素等,会引起呕吐、恶心、食欲不振。有的广谱抗生素还会引起肠道吸收不良,使正常肠道菌群受到抑制,也能造成营养不良,使宝宝面黄肌瘦。
体弱多病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致使免疫力低下、经常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宝宝,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差,可致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肌瘦。
怎样判断宝宝营养不良
从外表上看,宝宝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皮下脂肪变薄、肌肉松弛等。但单凭目测是不够准确的,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身高和测量皮下脂肪,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家长可根据年龄,计算出宝宝的正常体重,再将所测的体重与正常体重进行比较:
1~10岁小儿正常体重=(年龄×2)+8。
如果所测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25%~40%,为中到重度营养不良。
此外,应考虑身高因素,即一般矮1cm,体重应减200~300克;如果宝宝身高较矮,体重会偏轻一些。
增强体质 重在调理
对营养不良的宝宝,重在进行调理:
⒈在居住环境方面,应注意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⒉患儿皮下脂肪少,在冬季体温偏低,常出现手足发冷,需用热水袋保暖。
⒊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在两次喂奶期间,给予少量开水或用棉签蘸冷开水擦洗口腔。如发现有口疮,应用锡类散或冰硼散涂口腔。
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能力。
⒌纠正偏食习惯。对宝宝应给予营养丰富、低渣、少油、易消化的饮食。对消化功能差的宝宝,应先给米汤、奶糕或粥,以后逐渐加用低脂牛奶、配方奶、鱼泥、豆浆、胡萝卜、菜汤等,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逐渐调整为健康儿童的膳食结构。在饮食调整中,需每周测量体重,以评价调整饮食的效果。

婴儿营养不良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家长该如何应对?

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婴儿营养不足。第一,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不合理的烹调使营养素被大量破坏,也许营养素的损失,也许是由于部分食物、挑食、饮食等原因,使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机体营养素的缺乏。其次,过量食用优质白米、白面粉和优质谷物会导致硫胺素损失90%,而麸皮和胚芽中富含的黄素、盐酸和铁会损失70%-85%。第三,副食品摄入量低。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副食品摄入量低。简单或主要主食提供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常常导致营养缺乏症。



当婴儿缺乏营养时,首先表现为身体组织储存量减少,然后打破平衡,生化指标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病理变化。儿童营养不良发生因素:喂养不当,长期食物不足。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部分进食、反刍习惯或神经性呕吐;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干扰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增加身体消耗,早产和双胞胎。婴儿营养不良需要调整饮食,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可以采取中药调理,或采取按摩等方法增加进食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蛋白质和脂肪。


婴儿营养不良通常伴有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饮食失调和消化不良。这些原因应该消除,同时调整饮食和增加营养。例如营养性贫血的儿童宜补充铁剂,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中医治疗。服用中药可以调节脾胃,也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如脊骨疗法、小儿推拿、小儿用药,增加进食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蛋白质和脂肪的补充一定要小心,因为儿童的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好,消化能力较弱,不要添加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必须循序渐进。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食物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利用、疾病影响等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营养不良的病因

摄入不足

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①食物供给不足:处于贫困地区,不能供给足够的食物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②喂养不当:生长发育期的小儿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乳品;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米粉、奶糕)喂养等。

③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利用障碍

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

发病机制:

由于营养不足和机体缺乏消化、吸收与利用功能,体内糖原先行动用,继之脂肪消减,形成负氮平衡,血糖减低,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下降,基础代谢降低。消化酶含量减少,出现各种内分泌不足的症状。体液和细胞免疫均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常伴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营养不良的症状

消瘦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之后,体重逐渐下降,患儿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面部皮肤皱缩松弛、头发干枯,四肢可有挛缩。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营养不良初期,身高不受影响,但随着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合并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时,可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水肿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蛋白质严重缺乏所致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Kwashiorkor),可见于1~3岁幼儿。由于水肿,不能以体重来评估其营养状况。水肿可由足背的轻微凹陷到全身性,常伴肝大,毛发稀疏,易脱落。

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介于上述二型之间。

常见的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有关。

(2)微量营养素缺乏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在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不明显,在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症状比较突出。约有3/4的病儿伴有锌缺乏。

(3)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4)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因呼吸麻痹致死亡。

营养不良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检查 可发现某些贫血、感染及某些恶性疾病。

2.尿液检查 可发现肾盂肾炎、肾小管病、肾功能不全及尿崩症等。

3.大便检查 可检出肠道细菌、寄生虫感染和消化道慢性出血性等疾病。

4.结核菌素试验 对诊断小儿结核病有重要意义。

5.血沉 血沉增快提示结缔组织病以及慢性感染等。

6.血生化检查 有助于了解肝肾功能。

7.X线摄片 X线摄片可了解骨龄是否正常,肺部有无结核感染,在头颅片中还可看到蝶鞍改变。

8.骨髓细胞学检查 可以明确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

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可由多种方法测定。一种是测量身高和体重,并与标准表对照。另一种方法是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2)的值。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0~25之间为正常。另外,一种评估营养状况的方法是测量皮褶厚度,常常在上臂后份肱三头肌处测量,将皮褶从上臂拉起测量脂肪层厚度,一般用卡尺测量。皮下脂肪占人体脂肪总量的50%,所以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一般来说,男性皮褶厚度12mm左右,女性25mm左右为正常值。还有一种评估方法是测量左上臂的周径,它可以反映身体骨髂肌的状况,从而估计营养状况。

三、诊断

根据小儿的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困难,确诊后还需进一步检查,以作出病因诊断。

营养不良的治疗

1、祛除病因 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迅速纠正急症问题,如严重脱水、肾衰、休克等。

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配方奶粉喂养,适宜添加辅助食品;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3、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4、防治传染病和先天畸形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患有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先天畸形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5、建立健全生长发育监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积极开展健康和营养教育,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指导辅食添加,将健康、营养、教育与社区医疗资源相结合,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儿童健康体检,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6、当营养不能经口摄入时,可以通过管道插入胃肠道管饲,也可以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这些方法用于不愿进食或没有能力进食的人以及不能消化吸收的人。

营养不良的饮食

香菇粥

原料:小米50克,鲜香菇50克。

做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用法: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食物相克: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猪排炖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猪排骨(大排)250克,盐3克,大葱10克。

做法:排骨剁成3厘米大小的段。白萝卜切成片。将排骨炖至肉脱骨,再加入萝卜片、葱炖熟,撇去汤面浮油,加入盐即可食用。

食物相克:白萝卜忌与人参、西洋参同食。

香蕉葡萄干牛奶

原料: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干10克,柠檬汁5克。

做法:将香蕉切成5毫米的圆片,洒上柠檬汁。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再加入香蕉片、葡萄干,倒入牛奶即可食用。

生活提示

厌食的产生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关,因此应纠正不良习惯,不能偏食、挑食,饭前禁止零食和水果,以免影响食欲。孩子进食时,家长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可过分勉强,更不能因孩子不愿进食而打骂或恐吓,避免造成心理创伤而加剧厌食症。

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生活习惯;多接触阳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皮肤清洁与食具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营养不良的预防

婴儿营养不良的预防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

孕妇营养不良的预防

1、不要增加过多的主食,而应考虑增加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因为副食品种多,营养成分全面丰富。尤其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铁质。

2、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以求全面摄入营养素,尤其要吃些杂粮、粗米、糙面和蔬菜。

3、膳食安排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补充那些已感到缺乏的营养成分,变偏面为全面。比如:

(1)常吃大米、白面者应多补充维生素B族,添加杂粮和粗粮。

(2)夏天蔬菜多,可多吃些新鲜蔬菜,秋天水果多,多吃些水果;同时也要注意,冬天要尽可能多吃些蔬菜,以防缺少蔬菜营养不足。

(3)地处缺碘地区的孕妇要补充一些含碘丰富的海产食品。

(4)平时不习惯吃肉、蛋、乳品的孕妇,可能缺乏蛋白质,要多吃些豆类和豆制品,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5)身材高大、劳动量和活动量大的孕妇以及平时进食量小的孕妇,要多补充营养素,尽量加餐多食。

(6)孕早期的3个月内,胎儿生长缓慢,每日体重均增加1克,各种营养的需要与未孕时相同,而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由于胎儿生长快,体重每日增加10克左右,孕妇应尽量多食,以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1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