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疗效好

医案日记 2023-06-09 12:53:05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疗效好

腰椎骨质增生的主要发病特征为:多发于中年以上年龄;气候变化可诱发疼痛;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但静息时间过长也有腰腿疼痛加重的倾向,适当活动和锻炼腰部能减缓疼痛。该病多反复发作。

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将该病归属于痹证范畴。但该病之痹证(类风湿等)及湿热痹(风湿热及痛风等)有很大差别。从中医角度分析,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则筋骨乏力,易受劳损。且中年之后,气血日表,肝肾渐亏,为腰椎骨质增生之内因。又团长久强力负重,腰部筋骨受损,为劳力者多发。继之复感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气血不得畅行为外因。所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审证求因,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与独活寄生汤组方配伍颇为对应,独活寄生汤为治疗腰椎骨质增生之要方。该方以熟地、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当归、川芎、芍药、党参、茯苓、甘草以益气血,独活、秦艽、防风、细辛、桂枝以除风寒湿邪。笔者所居地处高寒,风寒湿邪偏盛;交通不便,居民强力负重以为常,故该病发病率颇高。笔者以上述理论为指导,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疗效很好。多数病例用原方,水煎频饮,日1剂,连服3~5剂,疼痛明显减缓,有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数年不发。刺痛明显者,加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甲珠15克;能饮酒者,以1500毫升清酒浸泡独活寄生汤一周,早晚服30毫升左右,均有很好疗效。

治疗腰椎间盘什么方法最有效?如题 谢谢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种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也称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经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副作用就是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而且费用较高,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素。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多。 总之,医生和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以及经济条件,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造成椎间盘内的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牵引有利于使腰椎后关节微细异常的改变恢复到正常关系,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使关节突关节的轻微错位得到复位,但单纯牵引很难达到较好效果,实践证明:颈腰椎牵引最好能够配合“中医正骨”手法同用效果才理想。还有就是过度牵引容易导致腰脊椎不稳、疼痛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依据是中医基础理论,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病,是直接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反应,来调整人体的营养气血和脏腑功能,治愈疾病。但针灸疗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能说是一种辅助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推拿治疗的主要作用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和舒筋活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此外,它可配合中药外敷法同治,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达到较好的保健康复作用。其主要机理是:(1)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界的压力,(2)使突出物复位回纳,改变突出物的位置,(3)调节后关节紊乱并使之复位,以解除神经根压迫。(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4)放松腰腿部肌肉,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5)缓解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手段,可配合外敷药同治效果则较明显易达到理想效果。依据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对发病早期及气滞血瘀明显者,重用通经活血、舒筋止痛之药,如“小活络丸”、“大活络丸”、“抗骨质增生片”…等。 (2)对寒湿重者加健脾利湿药;对风湿重者加祛风除湿药:如“独活寄生汤”加减…。 (3)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选用一些补肾阳或肾阴药,如猪腰炖杜仲、枸杞、肉苁蓉…或“六味地黄丸”…。 总之,不管如何遣方用药,都要以辨证施治为最主要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记载了敷贴、药熨、熏淋、洗涤等多种外治疗法。在骨伤科中,外治法的应用更为广泛。 临床证实,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能够自热中药在颈 腰膝 足跟部贴敷,对缓解症状十分有效而且价格低廉。为使用方便,许多外用中药已加工成膏药、纯中药粉剂、酊剂、油剂等成药。 外敷自热的中药的品种很多,如“坎离砂”, “化坚膏”, “骨质增生外敷灵” “颈腰腿痛保健贴” “骨质增生型安痛保健贴”,“骨痹外敷散”…等中药外敷方剂均为自热药,临床证实效果都很不错、而且价格也很十分便宜,中药外敷患处此方最为经济安全且药力可直达病灶,无副作用,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副作用就是每次贴敷时间不能过长(注意:上药均为外敷药,用水或醋或低度白酒调敷均可,调敷后贴于患处自动发热,故每次不能无限制外敷、以免皮肤发赤起泡)。 “坎离砂”、 “化坚膏”、 “骨质增生外敷灵”、 “颈腰腿痛保健贴”、 “骨质增生型安痛保健贴”、 “骨痹外敷散” ……都适应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疼等无菌性炎症老年患者,也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中药外敷其功能概括的讲就是:通经引络散寒祛湿、通窍消炎,走串散结,消肿止痛。其作用原理:通过皮肤直达病灶,疏通障碍,同时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并激发人体调节功能,促进软骨关节代谢恢复平衡,从而消除病变,达到理想的目的。

骨质增生症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病因病机5辨证分型6治疗 6.1疗效标准6.2分型治疗6.3专方治疗6.4老中医经验6.5用药规律6.6其他疗法6.7其他措施 附:1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穴位 1拼音 gǔ zhì zēng shēng zhèng

2英文参考 hyperostosis

3概述 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及从事承重、久站、久坐的工作人员,以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脊椎的病变多见。骨质增生的病因迄今未明,多归属于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的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假说甚多,如机械说、机能说、血管障碍、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等。基本认识是在内因基础上,由外因的诱发而导致发病。目前西医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及手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疗法。

在中医中无骨质增生的病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骨痹”的病名,指出其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嗣后在《中藏经》、《景岳全书》、《医碥》中都有相,毕关的病因病机论述。

现代中医治疗,以往均未以“骨质增生”立题,于1961年有关于治疗颈项强痛的报道,实际上包含了颈椎肥大症。直至1973年才有“骨质增生”的专题报道: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中老年人之骨质增生已逐年增多,由此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也相继增多,并有相关的综述文献。临床上不仅探讨了对骨质增生症的分型辨治,

近年来,在初步肯定肾虚是本病内在病机的前题下,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如肾虚型骨质增生病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等。研究发现,此类病人头发中锌、钙含量减少,而骨骼中钙含量增加,为进一步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并研制了骨刺丸、抗骨质增生丸、软骨丹等成药,进行了多病例的临床验证,有效率达86%~97%。除药物外,还开展了多种其他疗法。如采用中药离子渗透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及针灸疗法等,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4病因病机 从中医而论,本病之内因常责之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外因则主要为风寒湿邪之侵淫,及外伤劳损,兹分述如下:

肝肾阴虚 肝主筋,肾主骨,骨之强壮,筋之轻灵,均有赖肝血肾精的濡润,故肝肾充盈,则筋骨强劲,关节滑利,运动灵活。待步人中年之后,肝血肾精渐亏,致使筋骨失养,外邪诱因乘虚而入,致使酿疾。诚如《中藏经》曰:“骨痹者,精气日衰,邪气妄入。”

肝肾阳虚 筋骨固然依赖肝血肾精之滋荞,但筋骨之功能活动则有赖于肝气之舒展及肾阳之健壮。肝肾阳虚则筋骨失去其日常功能,转枢已欠灵活,且阳虚卫外不固,更易受风寒湿等外邪之侵蚀,以致寒湿凝滞,骨质变形增生,进一步影响其筋骨之畅利,诸症丛起。

气涝血瘀 骨质增生则以虚证居多,但气滞血瘀却是其内蕴之实质病理,因骨质增生在病理上是持续存在,其临床症状的引发,多因增生物引起周围软组织炎症、肿胀、纤维化或疤痕化,并有局部肌肉痉挛,致使该处血运障碍,瘀血阻络,出现并加重其症状。而某些由于闪扭外伤为诱因者,更是局部气滞血瘀,经络损伤,血行不畅之因素所导致。

寒湿痹阻 风寒湿邪之入侵,常是诱发本病的外在因素,这是在肾虚的基础上,邪气乘虚而人。本病多见于劳伤或久站、久坐者,皆由于久站伤肉、久坐伤骨、久劳伤肾之故,外邪侵淫而致伤骨。在一些治疗用药中采用酒炒、热敷的方法就是在于祛风散寒渗湿以缓解症状。

5辨证分型 骨质增生虽然病理改变基本相同,但随其对周围肌肉筋腱的影响及体质、病程的不同,临床症候有异。对此,临床辨证分型有二型、四型、六型之分,甚至仅颈椎病就有三类十三型区分之多。综合各家论述,结合病因病理,临床主要可划分为四型。

1.肝肾阴虚 形体偏瘦,骨关节病处疼痛,局部有灼热感,得热则痛增,得冷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畸形或强直,面色潮红,唇干口苦,二便短少,或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舌红苔少或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本型多见于素体阴虚或房劳过度, *** 亏耗者。一般病程尚短,以青壮年偏多。

2.肝肾阳虚 形体偏丰或臃肿,骨关节作胀,有冷痛感,屈伸不利,喜 *** 及温熨,遇冷则痛剧,神疲肢冷,倦怠无力,面色咣白或虚浮,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偏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本型多见于老年人或平素禀赋不足、体弱多病者。病程较长,平素有寒湿凝滞,易感风寒者。

3.气血瘀阻 骨关节局部久痛不止,疼如针刺,昼轻夜重,稍事活动后局部疼痛可有所减轻,舌质偏暗有紫色,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本型多见于中老年、久病患者。病程已久,反复不愈,或因闪扭外伤等所引发者。

4.寒湿痹痛 骨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平素恶风寒,易罹外邪,伴头晕目眩,自汗神疲,肢体麻木,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弦或沉紧。本型多见于骨质增生之急性发作时,常与阳虚型伴发,在寒湿痹痛缓解后,可见阳虚或阴虚型之征象。

6治疗

6.1疗效标准

本病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对骨质增生的病理变化,目前尚未能予以消除,故临床一般多分为四级。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x线复查骨质增生未有增长,1年后随访无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局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可恢复原来工作。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劳累或受寒后可出现症状,但较前有所减轻,可参与较轻的工作。

无效:用药治疗2~3个疗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障碍无变化,甚则加重。

6.2分型治疗

(1)肝肾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处方:生熟地黄各20克,山萸肉8克,淮山药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黄柏8克,白芍12克,威灵仙12克,制马钱子末0.3克(冲服)。

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活动不便者加木瓜、桑枝、牛膝、秦艽;兼虚热者加青蒿、鳖甲;兼湿热者加土茯苓、海桐皮;颈椎病者加葛根;胸椎病者加姜黄;腰椎病者加杜仲;足跟痛者加牛膝(下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知柏八味丸、一贯煎、滋阴逐痹汤。

(2)肝肾阳虚

治法:温补肝肾,祛寒除湿。

处方:熟附块12克,桂枝8克,党参12克,黄芪20克,淮山药10克,骨碎补15克,狗脊10克,淫羊藿10克,川草乌各8克,鹿角片12克,制马钱子末0.3克(冲服)。

加减:兼风湿活动加五加皮、羌活、独活、寻骨风;兼阴虚加沙参、五味子;肢冷怯寒、脉迟加细辛、麻黄;骨节酸痛加秦艽、威灵仙;兼血瘀证加川芎、丹参;兼气血亏虚加鸡血藤、当归。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右归丸、温阳蠲痹汤。

(3)气血瘀阻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祛痹。

处方:当归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羌活8克,秦艽8克,桂枝8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牛膝10克,五灵脂15克,地龙6克,鸡血藤12克。

加减:局部刺痛明显加地鳖虫、穿山甲;腰以上痛加姜黄;腰以下痛加茜草;痛剧不止加乳香、没药、川草乌;兼阳虚加炙芪、党参;兼阴虚加枸杞、自芍;兼脉络痹阻加路路通、威灵仙;关节不利加木瓜、桑枝。

常用成方: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4)寒湿痹痛.

治法:祛风散寒,渗湿蠲痹。

处方:独活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8克,细辛4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生地2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党参10克,桂枝8克,茯苓12克。

加减:关节活动不利者加鹿衔草、宣木瓜;疼痛明显者加川草乌、制乳没;夹有痰湿者加胆南星、萆薢;久痹不愈者加蜈蚣、乌梢蛇。

常用成方:独活寄生汤、桂枝汤加味。

疗效:按中医辨证论治予以分型治疗的患者共有386例,临床治愈309例,显效27例,有效2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4%。

6.3专方治疗

(1)灵仙五物汤(散)

组成:灵仙3O克,苦参10克,山甲10克,香附10克,透骨草10克。

用法:①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②药渣加水1500毫升,煎至800毫升,局部熏洗热敷浸泡;③将上药共研细末,过60目筛,1次10~20克,每日2次;冲服;④外用,将药粉适量用白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局部,连续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368例,痊愈128例,显效121例,有效112例,

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8.1%。

(2)软骨丹

组成:熟地40克,鹿角胶40克,龟版40克,当归3o克,川芎30克,红花30克,麻黄30克,桂枝30克,防风30克,炙马钱子10克,蜈蚣10克,地鳖虫10克,炙川乌5克,炙草乌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1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75例,痊愈355例,显效103例,有效9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6%。

(3)骨剃丸

组成:熟地、骨碎补、炙马钱子、鸡血藤、肉苁蓉各60克,三七、净乳香、没药、川芎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

疗效:治疗317例,显效21例,有效259例,无效8例,疗效不明29例,总有效率为88.3%。

(4)骨仙膏(外用)

组成:制川乌、草乌各250克,制乳香、没药各100克,全蝎60克,蜈蚣60条,蟅虫120克,威灵仙180克,水蛭60克,细辛50克等。

用法:将上药研极细末,用生姜汁拌成稠糊状,并置锅内蒸15分钟,取出稍等片刻敷贴于穴位上,以胶布固定,再红外线照射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879例,显效101例,有效720例,无效58例,总有效率为93.4%。

(5)药枕(外用)

组成:白附子、细辛、川芎、白芷、菊花、薄荷、桑叶、艾叶、夏枯草、冰片、磁石等20多味。

用法:做成长40厘米、直径13厘米的长圆形颈椎保健枕,替代睡枕,把药枕置于颈项下,于耳下肩上,头悬空距床面2~3厘米,头面后仰,形成头和躯干对抗牵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卧枕30分钟。

6.4老中医经验

王之术医案

高××,男,47岁,科技人员i初诊日期:1976年12月8日。主诉:腰痛27年,严重时卧床不起,病情反复,曾经 *** 、针灸、西药等各种治疗,始终未愈。

检查:腰僵如板,活动全限,骶棘肌两旁相当于腰4、5椎处均有明显压痛点,右侧腰5椎有放射性压痛点,直腿抬高右30°、左45°,拉西克氏征右(+)左(),坶背伸力等强,腰椎x线片:腰4、5椎体前后缘均有增生性改变,腰5椎右缘较著,生理曲线消失。

印象:腰椎增生性脊椎炎。证系肝肾亏虚,督脉拘急,治宜培补肝肾,益督荣筋。

处方:白芍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15克,杜仲12克,威灵仙15克,怀牛膝12克,甘草12克。

共服20剂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王之术老医师以白芍木瓜汤治疗骨质增生,全方具有补肝肾、柔筋脉、活血化瘀、软坚、缓急止痛作用。其中主用白芍,据有关记载,白芍具有镇痛、驱瘀血、滋阴补肾及软坚作用,是为主药,重用30克;且佐杜仲、牛膝滋补肝肾,以顾其本;鸡血藤补血活血驱瘀;威灵仙舒筋活络,软化骨刺,诸药合参而奏效。

6.5用药规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1000
5~6
熟地、鸡血藤、当归、川芎、丹参、威灵仙。
801~1000
2~6
马钱子、乳香、没药、白芍、红花、草乌、骨碎补。
401~800
2~4
三七、葛根、杜仲、山甲、羌活、川乌、蜈蚣、鹿角胶、鹿衔草、木瓜、牛膝、透骨草。
200~400
2~3
黄芪、桃仁、南星、独活、狗脊、赤芍、干姜、蒲公英、甘草。

从上表分析,中医治疗骨质增生,主要是采用活血化瘀药物,这是源于“久病必瘀”、“痛证多瘀”的理论,以活血通络治之。其次是镇痛药物,其中剧毒药马钱子常可作主药使用,有人曾亲自尝试马钱子的毒性,掌握其使用剂量。再次是一类引经使药。由此可见,目前中医治疗骨质增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尚未能完全消除赘生的骨刺、唇样增生物。今后,在深入理论研究后,如从肝肾亏虚人手,从本论治,可能会改变这一用药谱。

?以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的报道日趋增多,兹将近年来以基本方为主加减出入治疗100例以上的13篇报道,计2552例,共用药物67味,其中具有2篇以上采用的计34味,统计列表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1000
5~6
熟地、鸡血藤、当归、川芎、丹参、威灵仙。
801~1000
2~6
马钱子、乳香、没药、白芍、红花、草乌、骨碎补。
401~800
2~4
三七、葛根、杜仲、山甲、羌活、川乌、蜈蚣、鹿角胶、鹿衔草、木瓜、牛膝、透骨草。
200~400
2~3
黄芪、桃仁、南星、独活、狗脊、赤芍、干姜、蒲公英、甘草。从上表分析,中医治疗骨质增生,主要是采用活血化瘀药物,这是源于“久病必瘀”、“痛证多瘀”的理论,以活血通络治之。其次是镇痛药物,其中剧毒药马钱子常可作主药使用,有人曾亲自尝试马钱子的毒性,掌握其使用剂量。再次是一类引经使药。由此可见,目前中医治疗骨质增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尚未能完全消除赘生的骨刺、唇样增生物。今后,在深入理论研究后,如从肝肾亏虚人手,从本论治,可能会改变这一用药谱。

6.6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甲.颈椎病

取穴:主穴:夹脊、大椎。配穴:随证取穴:风邪入络型配风池、肩榭、曲池、外关;寒湿阻络型配曲池、足三里、阴陵泉;气血瘀滞型配外关、肩榭、天泉、三阳络穴;肝阳上亢型配太冲、侠溪、风池、印堂等穴。

操作:采用平补平泻得气手法,留针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

疗效:共治疗61例,基本痊愈22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

乙.腰椎病

取穴:主穴:华佗夹脊穴、九宫穴。配穴:上肢疼痛麻木者,配曲池、养老、合谷;下肢疼痛麻木者,配环跳、委中、昆仑;头晕重者,配风池。

九宫穴位置:在胸12~骶1脊椎自上至下以压痛点最显著的病变椎节棘突间定为中宫,沿督脉在中宫上下棘突间各定一穴,分别称为干宫、坤宫,然后夹干、中、坤宫旁开0.5~0.8寸,依次取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

操作:主穴任选1个,华佗夹脊以取病变部为主,采取平补平泻得气手法操作。九宫穴刺法,取俯卧或侧卧位,进针顺序为:先刺中宫,次针干、坤富,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刺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加用热针,应用GZH型热针仪,热针温度指示40℃~70℃,留针20分钟。配穴按常规针法,留针15分钟。均每日或隔日1次。

疗效:共治疗177例,痊愈21例,显效102例,有效4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6%。

丙.跟骨病

取穴:后合谷、大陵。

后合谷位置:合谷后1寸。

操作:每次任取1穴,直刺,深约1.5寸左右,行针时同时活动患侧足跟,留针1小时。

疗效:共治疗167例,痊愈124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2%。

②穴住贴敷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颈椎增生配肩井、曲池、外关;腰椎增生配志室、肾俞;伴肢麻胀痛配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承筋;膝关肀增生配内外膝眼、鹤顶。

阿是穴位置:增生部位。

用法:药膏制备: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当归、川芎、延胡、桂枝、生龙骨、牡蛎、透骨草、豨签草、威灵仙、黄芪、鸡血藤、桃仁、红花、千年健、桑寄生、小茴香、麻黄、细辛、血竭、硇砂、附子、肉桂、穿山甲、石菖蒲、熟地各等份,加水加酷浸泡24小时,然后煎煮1小时滤渣澄汁;并再将药渣反复煎煮两次滤渣澄汁,将三次药汁混合一起浓缩成稀糊状时加入血竭、硇砂搅匀,收人容器内封存备用。

药粉制备:麝香、皂角粉、藤黄各等份,碾成细粉过80目筛,制成粉剂后装人瓶内封存备用。

用时,将1克药膏做成8个小“点”,每点为0.125克,压贴于,2.5×500厘米的胶布上,间距1厘米即可,然后排成二“点”一对,10点一组,贴于无毒塑料薄膜上待用。用时根据增生部位的需要,将药膏表面的塑料薄膜揭下,每个药膏“点”撒药粉10毫克,贴于增生部位,再用胶布固定。一般贴颈椎用14点,贴腰椎用20点,膝关节10点,跟骨4~6点,7天换药1次,2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00例,痊愈398例,显效165例,有效72例,无效65例,总有效率为91%。

(2)单方验方

治骨酊

组成:四方木皮500克,战骨500克,红花100克。

用法:以60%~70%乙醇3000毫升浸泡15天即可,去渣过滤备用。视病变大小,采用10~20厘米见方的纱布3~4层,浸透治骨酊后平敷于患处,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以稍热为佳,一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086例,痊愈397例,显效378例,有效27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96.5%。

(3)推拿

①牵引下手法 :

在采用电动对抗牵引下,行施下列手法:

压颤手法:在牵引2~3次后加用,患者俯卧,髋及胸垫高20厘米左有,术者以双手掌根迭按压于压痛最明显棘突处,作有节律的弹性按压颤抖,5~10次为限,术中可闻及“喀喀”复位声。

斜搬手法:患者侧卧呈弓状,病变在腰椎4~5以下时,下肢靠床面侧伸直,上侧下肢呈屈髋屈膝状;病变在腰椎4~5以上时,两下肢伸屈状态则相反。术者立于患者对面,右肘压于臀部,左手按住肩部,作对向推板运动,先作健侧卧位,再作患侧卧位,以听到“喀嚓”声为好。

屈髋伸腿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以一手按住患者一侧膝部,一手托握小腿下1/3,先使肢体呈屈髋屈膝90°位,用力压向腹部,2~3次后,回复至屈髋90°位,一手推住膝部,一手将小腿逐渐伸直,然后回复。如此反复2~3次。先做健侧肢体,再做患侧肢体。

理筋手法:患者俯卧,术者用手掌根作双侧骶棘肌压推手法,由上而下,从轻到重,每侧3~5次。

拍击手法:术者用空手掌击拍患者腰骶部,由上而下,由轻到重,击拍2~3遍。

疗效:共治疗34例,痊愈24例,有效10例。

②推拿 *** 法

松解法:取俯卧位,先以滚法、揉法施于患者背、腰及臀部和双艮 下肢,自上向下往返10余次,再以推法自背部向下至骶部,进行3攒 ~5次。

弹拨法:在患者脊柱两侧,沿膀胱经用拇指作理筋弹拨法,在两侧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醪等穴位上加把 重力量弹拨,进行4~5次后,再点压数次。

振颤法:以右手掌根置于患者腰部,左手掌压于右手背上,用力振颤,频率约200次/分,速度要均匀,约2分钟。

挤压法:以左手掌根抵按住患者左骶髂关节,右手掌根抵按住腰部右上侧,相对用力作推、挤压动作,再以同法施于另一侧,各5~7次后,以右手掌根抵按腰脊上部,左手掌根抵按腰脊下部,作上推下挤动作10余次。

搬摇髋关节法:一手按压任腰部,一手托起一膝关节,作搬、摇、旋转动作,同法施于对侧各10次,再以一手抵按腰部,一手托起双侧大腿,向上作搬、左右摇、旋转3~5次,注意用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

斜搬法:取侧卧位,上腿屈膝,下腿伸直,以一手或肘后按住肩前,一肘抵住髂骨翼后侧,同时将肩臂向后推,骨盆向前推,慢慢摇动数次后突然用力,可闻及腰部有弹响声。同法施于另侧腰部。

牵拉法:一手抵按腰部,一手握住上面腿的踝关节,向后作牵拉3~4次,同法施于对侧。

屈膝摇髋法:取仰卧位,左手按压住右肩部,右手扶托右膝部,向胸部作旋转摇动,并按压。同法施于对侧后,左手仍按压有肩部,右手扶托双膝,作同样动作各5~6次。再让患者屈双膝,两足平放于治疗台上,双手用力向下按压双膝,使其腰骶部腾空3~4次。

抬腿法:一手按住一侧膝部,一手抬举同侧足跟,尽力向上抬,同法施于对侧后,以一手按住两膝,一手抬举双足跟,尽量让双腿伸直,各4~5次。

提抖法:患者仰卧,术者双手抱住腰部,作提、抖运动5~7次;再以双手握住一踝部作抖动,同法施于另侧后,双手握住两踝部,用力提抖,尽管使腰部抖动,各5~7次。

疗效:治疗39例,显效3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

(4)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①强骨舒筋液离子导入 :

药物:乌梢蛇10克,用白酒100毫升浸泡10天。乌梅、木瓜、威灵仙、透骨草、鹿衔草各10克,丹参、皂角备30克,骨碎补、鸡血藤各15克,加水约750毫升,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约500毫升,兑入乌梢蛇酒密封备用。

用法:取纱布垫2块,以药液20毫升浸透后贴敷患处,将治疗机正负极板放在纱布垫上,固定好,开机。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

疗效:共治疗386例,显效37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5%。

②骨友灵离子导入

药物:骨友灵搽剂。

用法:将骨友灵5毫升倒人加热60℃湿布垫上,放于病灶局部或相应穴位,将铅板接电源负极置布垫上,上压沙袋,另一湿布垫加热后放在距负极10~20厘米痛点扩散部位,接正极,接通电源调节至病人觉温热麻刺为度,每次30分钟。

疗效:共治疗430例,痊愈156例,显效124例,有效13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6%。

(5)药酒疗法

骨增酒

组成:威灵仙、透骨草、杜仲、牛膝、穿山甲、丹参、白芥子各30克,白酒2000毫升(50度以上)。腰骶椎增生加淫羊藿30克,颈椎增生加葛根30克,跟骨加木瓜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置瓷罐或玻璃瓶中,加人白酒密封半月饮用,每次15~20毫升。每日3次,服25~30天,间隔3~5天。

疗效:共治疗100例,痊愈48例,显效29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6.7其他措施

物理疗法:可采用卧床休息、理疗、红外线照射等。

手术治疗:对保守疗法无效者,可采用切除增生的唇样变病理骨质,松解局部粘连的软组织等法。但疗效不理想。

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穴位 大腧 ,骨结核,肢体麻木,支气管哮喘,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咽炎等。大杼穴的别名:大腧(《黄帝内经灵枢·...

百旁 ,骨结核,肢体麻木,支气管哮喘,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咽炎等。大杼穴的别名:大腧(《黄帝内经灵枢·...

大杼 ,骨结核,肢体麻木,支气管哮喘,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咽炎等。大杼穴的别名:背俞(《黄帝内经素问·...

背俞 ,骨结核,肢体麻木,支气管哮喘,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咽炎等。大杼穴的别名:背俞(《黄帝内经素问·...

风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3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