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成药如何使用

医案日记 2023-06-10 15:19:04

中成药如何使用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首先要辨病辨证,然后掌握处方中每一种药物的性能及药物配伍后的作用变化,就能正确选用药物。在用药时应注意中成药的禁忌。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配伍禁忌是医师、药师在药物配伍时应关注的事;妊娠禁忌指妊娠时的禁忌,一般在说明书上都有详细阐述;而服药禁忌(简称忌口),消费者应作为一般医疗知识尽量掌握,即在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药物,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水肿不宜吃盐,胃病泛酸不宜食醋,失眠不宜饮浓茶,某些皮肤病及疮、疖忌食鱼、虾、羊肉等。一般在说明书中都有介绍。

中成药是广为应用的一个重要剂型,具有使用、保存、携带方便的优点。只要选用切合病情的中成药,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呢?

首先,要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正确认识,然后选择相应的中成药。例如,外感病一般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类,前者宜服用荆防败毒散或通宣理肺丸,后者则宜用银翘解毒片或桑菊感冒片。夏令时节的外感则应当选用清暑益气丸、藿香正气丸。切不可一发感冒不加辩证,随便买几丸治疗外感的中成药服用,这样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对于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主治功能必须了解清楚。一种中成药与另一种中成药之间的共同性和不同点也必须鉴别。例如,至宝丹、紫雪丹和牛黄安宫丸在治疗昏迷方面有共同效果,但是三药又各有偏重:紫雪丹的镇痉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抽搐为主的病症;安宫牛黄丸解毒豁痰力较强,临床用于高热、神昏、谵语为主的病症;至宝丹开窍力较强,适用于昏迷为主的病症,在运用上要有所区别。

另一方面,中成药具有多种调节作用,适应范围广,应用中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据研究,中成药除定向调节外,同时还有转向调节、双向调节以及多向调节作用。转向调节。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药可有适应症的转变。例如,单味苦参组成的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哮喘、心律失常、乳糜尿、肿瘤、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病、盆腔炎、支气管感染等。

剂量变化亦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但大剂量使用则具有的显著止血效果双向调节。就是对于两种相反病症具有同时进行调节的作用,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升降等双向调节,以适应病情的需要。多向调节。对于一些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同时进行调节。

此外,选用中成药时还要注意剂型和剂量。目前市售中成药,“名同药异”和“药同异名”的不少。另外,有的中成药未标明剂型或药名与实际剂型不符,有些药品未标明药用剂量,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之后才能购药和用药。

中药的用法有哪些内容?

药物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主要内容。

(一)配伍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分述如下:

1.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多用于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可收效,如“独参汤”,用一味人参大补气血。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能明显地增强疗效,如大黄配芒硝。

3.相使即功能不同的药物合用后,能互相促进,提高疗效,如黄芪配获苓。

4.相畏即一种药的烈性或毒性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减轻,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防风杀砒毒,绿豆杀巴豆毒。

6.相恶即两药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或失效,如生姜恶黄芩。

7.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芫花反甘草,川乌反半夏。

方剂是配伍的发展,也是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组方是按药物治病的主、次配伍组合的。早在《内经》中已经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因为病因病机是复杂多变的,有数病相兼,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只有把多种药物恰当地配伍组合,才能照顾全面。在方剂配伍上,分为主、辅、佐、使,也就是古称的“君、臣、佐、使”。

主药(君):即方剂中的主药,治疗主症的药物。

辅药(臣):即主药的辅助药。

佐药:有两种作用,一是对主药起制约作用,二是治疗兼症。

使药:是指调和药、引经药及次要的辅助药。

配伍组成要有主、辅、佐、使原则,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加上病人的体质和年龄等不同,在组织方剂时,既要按原则配伍,又要随证而灵活变化(辨证论治),以适应各种疾病的客观需要。如前人在配伍组成变化中,有以下几点:

药味增减变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合名“四君子汤”,主治气虚,但有的病人,虽气虚,但服后胸闷腹胀不受补,加陈皮行气调胃,名为“五味异功散”;如病人痰湿较重,恶心呕逆,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如遇中焦气滞,胃满胃胀,可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药量轻重变化:“枳术汤”组成:枳实八钱、白术四钱,主治脘腹积滞,腹满硬痛。“枳术丸”组成:枳实四钱、白术八钱,主治饮食停滞,腹胀痞满。两方由于药量不同,主治作用也不同,方名也不同。

功能配伍变化:如同一味黄连,配以吴茱萸名“左金丸”,主治胃失和降,呕吐胁痛;如去掉吴茱萸,加木香,名“香连丸”,主治里急后重,赤白痢疾;若去掉木香,加肉桂,名“交泰丸”,主治心火上亢,失眠心悸。同一味药,由于加减不同,而主治各异。

(二)禁忌

包括服药禁忌、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

1.服药禁忌是指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早在古代文献上就有常山忌葱、茯苓忌醋、乌梅忌猪肉的说法。另外,凡属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应根据需要予以忌服。

2.配伍禁忌是指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的意思。对配伍禁忌,古人曾提“十八反”、“十九畏”,并编成歌诀,列举如下: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释: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反贝母(川贝、浙贝、平贝)、瓜蒌(蒌仁、蒌皮、花粉)、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太子参、明党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

注释: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畏赤白石脂。

“相反”、“相畏”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全部有反、畏作用。如金元时代李东垣论“古方疗月闭,四物加人参、灵脂,是畏而不畏也?痰在胸膈,人参加藜芦,是反而不反也”?事实上,古方“大活络丹”就有草乌、附子与犀角组成。现代不少中医,临床治妇女病用人参、灵脂有效,但有的品种经药理实验证明也会产生毒性作用或副作用,如甘遂与甘草同用,甘草用量大于甘遂时,则使豚鼠气胀而死。因此对相反、相畏药物,还应进一步做药理实验。目前,在没有实验证实之前,仍须按古人提出的“十八反”、“十九畏”处理。

3.妊娠用药禁忌具有损害胎元以致滑胎的药物,如使用不当,可造成流产的后果。

根据对妊娠危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

禁用药大多是毒性强或药性猛烈的,如巴豆、水蛭、大戟、芫花、斑蝥、三棱、麝香等。

慎用中药大多是有破气、破血或辛热、滑利作用的,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等。

凡属禁用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则可根据孕妇患病情况酌情使用。如:吴又可治孕妇时疫,见阳明实证时,仍用“承气汤”攻下;《金匮要略》用干姜、半夏、人参治妊娠呕吐不止等,都是针对疾病而施,即《内经》所载“有故无殒,亦毋殒也”的意思。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防发生用药事故。

附: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与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蛇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注释:

蚖:蝮蛇属之蚖蛇。斑:斑蝥。野葛:漆树科植物钩吻之根,亦称水莽草、雷公藤。雌雄:

雌黄、雄黄。桂:指桂枝、肉桂、官桂。通:木通。蟹爪:螯蟹的爪。甲:山甲。地胆:昆虫类蜕青科地胆虫,亦称蚖青。

(三)用量、煎法和服法

1.用量药物用量的多少,应根据药性、剂型、病情及配伍关系等情况而决定。

一般,凡属有毒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用量宜小,芳香性药物也宜用轻量。厚味滋腻的药物用量可重些。用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一般非毒性药,单用时量可大些,而用于复方时量可小些。方中的主药量可大些,辅助药可低于主药。儿童与老年人的用药量应轻于壮年,妇女的用量一般应轻于男人。

2.中药煎制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应注意方法与火候。如方法不当、火候失度则能减低药效或完全失效。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因此,汤剂的煎制是一个关键环节。

煎药最好用砂锅,用搪瓷锅也可以,不得用铜铁器皿。煎药用水量应视药量的多少而定。煎药均应用直火加热,并要随着药物性质的不同调节火力。一般分以下三种:①轻煎剂:常用解表药,用武火速煎。②中煎剂:多为肠胃药和妇科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

③重煎剂:多为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

煎出量:一般每剂头煎,得药液250ml左右为宜;二煎或三煎,得药液200ml左右为宜。

头煎药液与二、三煎的药液混合后,分三次服用。

分煎的时间:先煎药应比一般药物先煎20min,再下中煎药。后下药一般在其他药煮沸10min后加入同煎(不包括先煎药的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取得治疗的最大效果,可对某些中药进行分包分煎。主要方式有: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等。

(1)先煎:大多为矿物类和贝壳类药,这类药物质地坚硬,组织结构致密,有效成分一时不易煎出,故需捣碎先煎,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等。

(2)后下:有些药物中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若煎煮时间过长,能使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或丧失药效,如白芷、木香、薄荷、沉香等。

(3)包煎:为了防止煎后药液混浊,粘附锅底不易滤出或对消化道有不良刺激,需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如车前子、葶苈子、旋复花等。

(4)另煎:是单独煎煮的意思。需要“另煎”的药物大多是贵细药,使其不与其他药料混合而减少药效,如羚羊角丝、犀角丝等。

(5)溶解后冲服:胶质类、盐类药物不宜与群药同煎,应放入汤液中溶化直接服用,如阿胶、鹿胶、芒硝等。

(6)研细末冲服:某些贵重药物及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应研细面,按规定量用温水或药液冲服,如三七、朱砂、雷丸等。

3.服法包括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如汤剂宜于温服,但因治疗上的需要,也有宜冷服的。中成药一定要按说明服用。在服药时间上,一般滋补药宜饭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有刺激性的宜饭后服,安眠类药应在睡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是在空腹时服,急性病则不拘时间当迅速给服,疟疾则应在发病之前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对疗效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不但会减弱药物的疗效,有时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多为内服、外用、注射等。
1.内服
直接服用:合剂、露剂、酒剂、口服液、糖浆等液体制剂一般可直接服用。
送服: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剂型一般均需送服,包括开水送服和药引送服两种。
冲服:颗粒剂、煎膏剂、胶剂等一般用沸水冲开溶化后服用。另外茶剂用沸水浸泡取汁服用。
调服:散剂用乳汁或糖水调成糊状服用,多用于小儿及吞咽困难者;滴剂加入乳汁或糖水中服用也属于调服方法。
研服:将丸剂、片剂加水调成糊状服用,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胃有 *** 类药物、肠溶片不可用研服法服用。
含化:口含片等可含于口中缓缓溶解,使药物慢慢吸收进入血液或直达患病部位,多用于咽喉病。
2.外用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锭剂等可用清洁水、酒、醋、香油、蛋清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涂抹患处:水剂、油膏剂可均匀地涂抹于患处。
贴敷:止痛膏、膏药等可贴于皮肤患处。
点敷:口腔溃疡等用药可将药粉蘸至消毒棉签上点药到患处。
滴入:眼膏、滴眼剂、滴耳剂等适用。
坐药:适用于栓剂,将栓剂塞人 *** 或 *** 的用药方法。
3.注射
注射给药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等几种,静脉注射又有静推和点滴两种方法。注射用药不宜在家庭医疗中使用。

中成药应该怎么服用?

中成药是中药制成的便于服用和保存的成品药。有药丸、药片、药水、药粉、药膏、药酒等。

服中成药要注意:

1.用量。每种药服多少都是有科学根据的,不能少服,也不宜多服。一般药物(有毒性的除外)如服后效果不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大剂量。

2.服药的最佳时间。滋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健胃消食的宜在饭后15分钟服用;镇静安神的以及酒类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3.服法。大丸药可放口内咀嚼,再用白开水送下;也可割成小方块,捏成小丸服用;或者将药丸用水调成糊状。

20不要乱给孩子吃药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能延缓骨骼生长,早产儿长期应用四环素能使骨骼生长停滞。

四环素、皮质激素、维生素A等药物可增加脑压或引起脑水肿,皮质激素还可以影响儿童对钙质的代谢,产生手足抽搐。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霉素等可致使听力减退,引起耳聋,不会说话的小儿,耳聋后还可导致哑巴。

过量服用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新生霉素、氯丙嗪、异烟肼等,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引起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氯霉素可引起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服用过多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症。

由此可见,小儿患病切忌乱用药,特别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剂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会过长,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常见中成药的送服方法

常见中成药的送服方法

  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用白开水送服药,其实白开水不是唯一服药的介质,并且还有一些药物是不适合用白开水送服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成药的送服方法,欢迎阅读。

  常见中成药的送服方法   白萝卜汁+二陈丸

  专家解析:二陈丸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的方剂,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二陈丸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而白萝卜具有降气止呕、化痰止咳、消积化滞、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用白萝卜汁送服治疗气郁头痛、肺热痰多、食积不化的中成药效果更佳。

  芹菜汁+六味地黄丸

  专家解析: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芹菜性寒、味甘,能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熄风降压。用芹菜汁送服治疗高血压以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面红耳赤的中成药,能起到协同作用。

  蜂蜜水+麻仁丸

  专家解析:麻仁丸是古今常用的润下药,药性较为缓和。不仅可以刺激肠壁蠕动,有利于排便,还可以润滑肠壁,阻止大便中的水分被直肠过多地吸收,有利于软化大便,进而起到减少痔疮患者排便的痛苦,促进排便的.作用。而蜂蜜性平、味甘,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将水与蜜用100:1的比例配成蜜水,送服用于治疗肺燥、肺虚、肠燥便秘等疾病的中成药,不但能增强其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还可矫正药味。

  米汤+香砂养胃

  专家解析: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效果,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等症。而米是味甘、性温的,有补气、养阴、益肠胃、健脾止泻的作用。将米与水按1∶15比例熬成汤,以此汤送服补气、养肠胃的中成药,一能增效,二能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姜汤+归脾丸

  专家解析:归脾丸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而姜是辛温之物,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药效的发散,在补血补气的同时,能够引导气血运行,避免因一味补血而产生血液凝滞。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41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