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医案日记 2023-06-13 21:56:50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个综合名词,简称脑瘫。它特指在出生前的胚胎发育的缺陷、出生时的分娩异常和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一些不良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使脑发育受到阻滞,致使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的一类疾病。小儿脑性瘫痪含义包括具有三个重要的方面:疾病出现在发育时期;表现为瘫痪;是一种不会进行性恶化的疾病。通常运动发育迟缓也就是指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孩子,自我运动能力差。损害轻的患儿只表现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严重的孩子表现为不会翻身、不会坐、不能爬、不能独立的站和走。异常的姿势是指患儿的各种姿势与正常孩子的不一样,给人感觉是孩子的姿势很别扭。但这种异常的姿势和运动异常一般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向好的方面变化。

造成孩子发生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依孩子出生前中后的不同时间来确定病因。出生前主要是胎儿期的感染、缺氧、发育畸形和一些先天遗传病等和母亲妊娠早期发烧感染、X线照射、抽烟饮酒、中后期妊娠的中毒症、糖尿病或腹部外伤等。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吸入过多的羊水造成羊水堵塞、胎粪吸入、脐带绕颈等都可引起胎儿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难产、产钳所致的产伤;而在出生后发生的严重感染、黄疸、外伤、颅内出血、各种原因的抽风等因素都是造成孩子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所以母亲妊娠期间的防护,产时的新生儿保护和出生后的新生儿呵护工作对防止脑性瘫痪十分重要。

脑瘫是什么?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别称
大脑性瘫痪
英文名称
cerebral palsy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常见病因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
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病因
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发生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一项或多项因素的新生儿,其中部分可能发展为脑瘫。
临床表现
1.临床分型
(1)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2)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失调、震颤等。
(3)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2.按瘫痪部位分型
(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诊断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治疗
当前对于脑瘫儿脑损伤早期康复筛查和干预己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是减轻患儿伤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重要的主要预防措施。在干预中,要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策略的分析和讨论,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且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探讨,比如游戏是婴儿的本能,是生命运动的一种形式,训练时可以利用玩具、家中常用的物品或自制的玩具,创造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以及予以食物、玩具和家务活动等的刺激。让小儿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使孩子变得敏捷、适应能力强。
可采用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行肌肉内BTXA注射,可为痉挛性CP患儿的康复训练提供有利条件。

小儿脑性瘫痪

问题分析:您好,一般这种情况如果同时伴有肢体喝言语思维等障碍,那么小儿脑性瘫痪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可能属于痉挛性脑瘫,需要积极合理临床喝康复综合治疗,综合考虑一下。
意见建议:您好,一般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是综合治疗,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康复训练,当然部分患儿不适宜上述治疗方法,当然建议可以先在脑科,儿童康复科,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一下在酌情综合考虑一下,一般多数患儿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