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当心秋疖引起孩子肾炎

医案日记 2023-06-13 22:47:28

当心秋疖引起孩子肾炎

昊昊前一段时间身上长了几个疖子,家人并没引起注意。可是前两天,昊昊每次排尿时总说疼痛,且每日排尿次数增多,清晨起床时,父母发现其眼睑肿胀,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由秋疖引起的肾炎。

疖子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秋疖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当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运行到达肾脏,引起肾脏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即可发生肾炎。从秋疖发生到肾炎发生一般约需一周时间,因此,当小儿发生秋疖后,应给予及时治疗。

防止秋疖引起肾炎,关键在于预防秋疖。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和致病菌。其次要搞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皮肤被蚁虫叮咬后切忌搔抓,以免抓破导致感染等。第三,加强饮食调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绿豆、冬瓜等消暑食物,还可适当服用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中成药,对预防秋疖有一定作用。

疖子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疖子 疖子是一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痈则是相邻若干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初病起期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脓肿,如果破溃则流脓但疼痛减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治疗: 早期未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地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已经化脓则应切开排脓、换药,并继续使用抗生素。严重的痈如项部痈则须早期切开,以防败血症的发生。有发热、头痛者可口服解热止痛药。 预防: 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合。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疖子的防治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这是因细菌侵入了人体皮肤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疱,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3~5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最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愈。倘若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因此,疖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个疖子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则称为疖病。疖病断断续续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对于小儿来说,还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少数患儿还可以并发急性肾炎,偶而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儿具有传染性。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著,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本病的预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痱子。对于疖病患儿,一定要隔离治疗,所用过的用品要清洗晾晒消毒。

内科护理学:球菌性皮肤病

球菌性皮肤病主要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球菌性皮肤病的发生不仅与细菌的数目和毒力有关,还决定于人体的抵抗力。临床上可分为脓疱疥、毛囊炎、疖、痈及丹毒。

脓疱疮

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

1、病因

多为金黄色葡萄菌,其次为链球菌,也可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在脓疱疮中分离出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肾小球肾炎。

2、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寻常型与大疱型两种。

(1)寻常性脓疱疮:多由链球菌感染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病。夏秋季节及高温潮湿气候条件下易发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皮损在暴露部位如颜面、口周、鼻孔附近及四肢为多,也可继发于湿疹或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损最初表现为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疱壁易破裂的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层叠状的灰黄或蜡黄色结痂。脓疱也可相互融合,随脓性分泌的扩散,皮损向四周漫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淋巴管炎,可继发败血症及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皮损为散在豌豆至蚕豆大小的大疱,疱液由清变混浊,疱壁薄并由紧张变松驰,脓液常坠积在脓疱下方,呈半月状,破裂后脓液干燥成结痂,痂脱后皮损即愈。本病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

3、诊断

根据皮损的典型表现可诊断。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全身疗法。可根据患者损害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②局部治疗。有脓疱及脓液溢出时,可外用0.1%雷夫奴尔液或其它抗菌收敛药物的溶液湿敷。有痂皮时,外用雷夫奴尔膏、红霉素软膏及新霉素软膏等。

(2)护理:

因本病为急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做好床边隔离。医护人员在查房换药时要穿隔离衣,处理完病人要洗手、换衣后才能处理其它病人。所换下的敷料应烧掉或作灭菌处理。被服应高压灭菌后清洗。还要向患者家属讲明发病原因,传染途径,以防传染其它人。患者治愈后,房间应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毛囊炎、疖及疖病

由细胞侵犯毛囊引起的毛囊及其毛囊周围的炎症。

1、病因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糖尿病、肾炎、贫血、维生素缺乏及皮肤瘙痒症患者易患本病。反复发生多数疖时称疖病。疖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发糖尿病有关。

2、临床表现

(1)毛囊炎:初为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自觉痒痛,约1周内可吸收,但容易复发。皮损主要发于头部、四肢、腹部及阴部等处。发于须部者称须疮,且难以治愈。发于项部时,愈后遗留瘢痕疙瘩状硬结称项部硬结性毛囊炎。

(2)疖:初为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硬结,基底有明显炎性浸润,自觉灼痛和压痛,几天后中央形成脓点,发展为坏死性脓栓,脓栓脱去后,排除血性脓液,逐渐消肿愈合。本病好发于颜面、头部、臀部。病重者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发生在鼻翼两侧和上唇的疖肿,严禁挤压,避免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疖通常单发,如反复发生多数疖肿,经久不愈者,称疖病。

3、诊断

毛囊炎为浅在毛囊性小脓疱,炎症轻、中心无脓栓。疖为炎性浸润较深的结节,侵犯毛囊及毛囊周围,有明显疼痛。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全身疗法。根据病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敏感抗生素,病情顽固,反复发作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②局部疗法。毛囊炎可外涂2.5%碘酊。疖应早期促进吸收,早期可用热敷或20~30%鱼石脂软膏,如化脓,应切开引流,切忌捏挤和早期切开。

(2)护理:

①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剪指甲,避免皮肤破损。
②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防止搔抓。
③避免或减少局部磨擦及压迫。换药时可用胶布将敷料固定,以防摩擦刺激。
④对发生于鼻与口周的毛囊炎应嘱病人不要挤压,以免细菌沿血流进入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
⑤换下的敷料应灭菌处理。

丹毒

1、病因

丹毒是由?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致病菌由微细的皮肤或粘膜的破伤侵入皮肤引起组织发炎、或通过血行感染,也可由污染的器械、敷料等间接传染。颜面丹毒系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足癣和下肢外伤可引起下肢丹毒。

2、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并向周围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大小水疱,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皮损多发于额面及小腿,婴幼儿多见于腹部。如在一个部位反复发病时,称复发性丹毒。

3、诊断

根据多发于颜面及小腿的局限性水肿性鲜红色斑,扩大较快、压痛,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易于诊断。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内用疗法。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加强支持疗法。
②外用疗法。局部外用10%鱼石脂软膏。有大疱时,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出疱液,用0.1%雷夫奴尔液湿敷。

(2)护理:

①高烧患者执行发烧护理常规,每隔4小时测体温、呼吸、脉搏1次。如体温超过39℃时,应物理降温。
②应该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病在下肢时,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45℃角。头面部丹毒患者取半卧位。
③水疱性皮损,感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感染。
④外敷鱼石脂软膏时,应将软膏先涂于无菌纱布上,然后再贴于皮损处,以防擦伤皮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3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