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治疗皮肤病(中药的皮肤病治疗方子)

医案日记 2023-06-14 01:33:57

中医治疗皮肤病

紫癜因皮肤上出现紫色斑丘而得名,中医认为是风湿蕴郁,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气滞血瘀所致。西医的认识不尽相同。内科学认为是血液病,致病原因可能有感染、预防接种、药物或毒物以及食物、物理因素和虫咬等原因;可引起皮肤、胃肠道、肾脏、肺等的病理改变,还有累及心、胸膜、肝、脾、神经的少数病例。皮肤病学上有这么些分类:

1、细小病毒引起的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2、皮肤血管炎的过敏性紫癜。

3、皮肤脉管病的血小板减少和增多紫癜、血管内压增高紫癜、老年性紫癜、皮质内固醇紫癜、异常蛋白血症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爆发性紫癜、新生儿紫癜、湿疹疹样紫癜、郁积性紫癜、中毒性紫癜、原发性淀粉样变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性紫癜,具体的特征因时间和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此病西医由于不明致病原因,故没有可靠的办法;中医认为是风湿蕴郁,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气滞血瘀所致,久必伤肾,故西医有肾病紫癫一说。下面的经验方是成功治愈的案例,可参考(自《新医学杂志》1976年第六期)。但建议还是根据个体情况辩证施治为好。

乌蛇、羌活、荆芥、防风、马尾、黄芩、银花、连翘各9克,蝉蜕、白芷、生甘草各6克。服7剂后皮损趋退,停药后又感瘙痒。前方去连翘,加全蝎6克,桃仁9克,服5剂后病愈。两年后又有零星损害,再服12剂又愈,一年后追访未发。

中药的皮肤病治疗方子

你好,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

牛皮癣
好发于头、面、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伸侧为多,常为对称性分布,属于一种慢性鳞屑性皮肤病,一般提倡中医治疗牛皮癣,疗效安全可靠,以下就有两种中药治疗牛皮癣的方子,以供参考:
  
桂杜牛膝薏米粥方
  组成:桂枝、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
  用法:将桂枝、杜仲、牛膝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薏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连用10~20剂。
  功效:健脾益肾,除湿止痒。
  主治:牛皮癣脓泡型,脾肾俱虚、湿浊偏盛,皮损泛发,渗液较多,脘闷纳呆,腰膝酸软,身体困重等。

银花二根露
  组成:鲜金银花50克,白茅根、鲜芦根各100克
  用法:以上三味水煎取汁,频频服用。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牛皮癣湿热毒盛,皮损瘙痒,搔之出血鲜红。

知识有限,呵呵

中医将皮肤瘙痒分为5类,针对不同证型,可选用这些中成药治疗

皮肤瘙痒是走进皮肤科的患者最多的主诉,尽管常见却又难解决。这是因为引发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痒是由于燥邪、风邪、湿邪等因素作用于肌肤所致,也有因血虚所致瘙痒者。了解常见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对症治疗。

皮肤瘙痒症指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患者常因搔抓使皮肤出现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损害。

该症的病因尚不明了,西医认为,皮肤瘙痒症的发生与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有关, 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相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中医认为,素体不足,阴血亏损,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邪盛正衰,从而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不适。

那么具体而言,皮肤瘙痒的病因有哪些呢?

在中医理论中,皮肤瘙痒与禀赋不耐有关,六淫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或肝肾亏虚等各种因素引起气血虚弱,或风热化燥,或血热内蕴,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1、风寒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则为痒也,所以风疹瘙痒,皆由于此”。当遇到气温突然发生改变或者天气比较寒冷时,患者的皮肤瘙痒症会愈加严重,遇到天气比较热或者出汗时,症状会稍微缓解。

2、血虚

《丹溪心法》曰:“诸痒为虚,血不荣于肌腠,所以痒也。”血虚多见于年老患者,秋冬季节易发,常见症状有皮肤干燥、脱屑、苔藓样变,多伴有血虚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或缓,如慢性皮炎。

3、血热

《临证指南医案·疮疡》指出:“血热风动,肤痒。”说明瘙痒与热的关系密切。血热者可见面红唇赤,皮肤灼热刺痛,痒痛相兼,挠破表皮有鲜血渗出,多伴有热症。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如急性皮炎。

4、风湿

多发生于外阴、肛门、阴囊等处,这些部位的皮肤肿胀,有时还出现皮肤糜烂、有渗出液等。由湿邪引起的瘙痒多是缠绵不断,多伴有脾胃失和证。舌体胖、苔白、脉多沉缓或滑,如湿疹。

5、风盛

风邪盛者瘙痒发病急,瘙痒剧烈,游走性强,泛发全身,变化快,痒无定处,时痒时休,多伴有外感证,如荨麻疹。

通过上文可知,皮肤瘙痒不同年龄人群均可罹患,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 健康 ,并可继发抓痕、血痂、湿疹样变等损害。在采用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时,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1、血虚风燥型

此证型以老年人多见,一般病程较久,可见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或皲裂,痛痒剧烈;伴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四肢酸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或濡等症状。此因血虚肝旺,化燥生风所致,治宜益气补血,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黄芪、生熟地、天麦冬、升麻、白蒺藜、郁金、柴胡、枳壳、浮萍、夜交藤。

2、脾胃湿热型

脾胃湿热型瘙痒大多由于脾失健运,蕴湿不化,湿热下注而成。患者肛周、外阴等处,皮损处表现为阵发性瘙痒,皮肤红肿疼痛,或见脓疱、破溃、糜烂、渗液。全身症状有口苦胸闷、大便溏而不爽、尿赤短少、气味较重、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疗以清利下焦湿热为主,宜用金银花、蒲公英、徐长卿、苦参、地肤子、菖蒲、茵陈、白藓皮、土黄连、紫花地丁、木香、土茯苓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3、血热炽盛型

血热炽盛型瘙痒一般发生在夏季,因热毒盛而有皮肤瘙痒。皮肤表现常见灼热感,瘙痒难以遏止,天气比较寒冷时会有所缓解,遇到热天瘙痒更严重,患者常常连续、强烈地搔抓至皮破血流方才住手。日常会有心情浮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等表现,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治疗时以清热治本为主。方用当归、生地、蝉衣、知母、苦参、白藓皮、紫草、槐花、丹皮、凌霄花、牛蒡子、薄荷。

在临床上,很多种皮肤病都会引起皮肤瘙痒, 如荨麻疹、银屑病、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瘙痒可以泛发全身,也可局部发生;有轻、有重;可持续、可间断、可阵发。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皮肤瘙痒,要根据瘙痒病因再确定采取哪种治疗方式。因此,出现皮肤瘙痒决不能等闲视之,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积极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去除诱发因素。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

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

  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中医调养皮肤的方法,是通过食疗的方法进行调解,因为工作压力或生活习惯引发的各种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中医调养回来。下面分享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

  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1   肺胃蕴热型。

  多见于青年人,脸部长痤疮、小丘疹、脓疮、黑头、粉刺,伴瘙痒、口臭、大便干结。原因在于饮食不正常,多食肥甘之品,肺火过旺。调理方法是通过清热解毒来去除肺热。常用药为枇杷叶、黄连、苦参、生槐花,也可用黄芩、白菊花等中药。

   肝火型。

  表现为面色发暗红、口干,烦躁、易发怒。这类人生活极不规律,常熬夜。治疗方法去肝火,可以用逍遥散加减。另外,少吃牛肉、羊肉等燥热之品,可常食用芹菜、菠菜、苦瓜等。

   湿热型。

  面部有皮疹、痤疮,嘴巴发黏。常用中药有柴胡、丹皮等加减方法清热去湿,用水牛角、乌梢蛇、地肤子等中药调理。饮食上多吃白萝卜、白扁豆、紫菜、白果、赤豆等。

   血淤型。

  脸部出现黄褐斑,女性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胸口发闷,易激动,这是淤血内阻的情况,可服用血府逐淤汤加减。饮食上多吃些黑豆和醋。

   肝肾气血不足型。

  面色发黑,耳鸣、头晕。主要通过滋补肝肾的方法治疗,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常进食木耳、银耳、黑芝麻、糯米、豆腐等。

  中医调养皮肤的方法,是通过食疗的方法进行调解,因为每个人的'皮肤性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去选择化妆品,可能化妆品还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一些刺激作用,因为里面含有哪些化学成分,所以还是食疗的方法比较可靠,不会对皮肤产生副作用。

  中医调养皮肤要怎么做呢2   1、用蜂蜜润唇

  秋季,很容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喝水之外,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滋阴食物。用蜂蜜可以滋润双唇,将少量蜂蜜直接抹在双唇上,或在蜂蜜中加入一点粗粒糖,为嘴唇去死皮。将蜂蜜泡水,能为身体补充大量维生素和优质矿物质,有益对抗秋燥。

   2、少食辛辣

  除了辣椒,咖喱和黑胡椒都属于辛辣食物,在秋天如果吃得太多,,会加重秋燥对阴阳平衡的破坏,导致体内阴津缺失,不仅皮肤变得干燥,还容易长痘痘和皱纹。所以,喜爱辣食和咖喱的你,可得在这个时节稍加克制,将每周食辣次数控制在3次以下,每次食辣后,喝银耳羹助滋阴。

   3、温柔清洁

  秋日里,雾霾天显著增多。因为地面温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容易出现雨雾濛濛天气。于是,减少户外活动频率和时长之外,每次回家还要彻底清洁皮肤和头发,选用低泡沫型清洁品,对皮肤刺激性低,保湿性强。

   4、胡萝卜榨汁喝

  先买些胡萝卜储备在家,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新鲜胡萝卜。将胡萝卜榨汁,加入少量蜂蜜调味,就是这个时节你每天都应该补充的滋阴饮料。胡萝卜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能滋阴润肤,防止皮肤干燥发痒,还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保护脾胃,避免因脾胃失和而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

   5、泡个半身浴

  足部、小腿和大腿分布有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关系全身的淋巴排毒,最好每晚泡浴(至少用热水泡脚),能增加肾气,预防寒邪从足底入侵,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体内毒素排出。更棒的是,足部皮肤也能保持细腻水嫩。需要特别注意,下肢泡浴的水量一定要足,水深以没过膝盖为佳。再准备一条毛巾,在泡脚时热敷大腿。整个泡浴时间保持15分钟左右,途中要注意添加热水保暖。

   6、自制消炎润肤水

  将柠檬草精油与菊花水混匀制成爽肤水来用,不仅可以滋润保湿,还有消炎止痒功效。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先用沸水冲泡菊花(像平时冲泡菊花茶那样),倒出一小杯菊花茶放凉(其余的菊花茶可以继续冲泡饮用),再在放凉的菊花茶中滴入2滴柠檬草精油,混匀后就可以当作爽肤水在皮肤上拍打使用了。

   7、一拍一压好排毒

  涂完护肤品,轻拍脸部60下,能促进细胞排毒,还能刺激脸部气血循环,增加养分吸收效果。接着,从耳根向下,沿着颈部侧面按压至肩头,反复按压10次后,换另一边,有辅助淋巴排毒效果,坚持去做,保持肤色亮泽均匀。

   8、点穴生津

  天突穴位于颈部下方,两锁骨连线的中点。中医认为,按压这个穴位有滋阴生津的功效。因此,建议你每晚临睡前,用食指稍用力点按这个穴位,尽量多次。另外,心境平和,避免口舌之争,也是滋阴生津的秘诀。

   9、切莫熬夜

  秋天,中医养生专家建议,调整起居作息,保证每晚22:30前入睡。因为熬夜伤阴,再加上“秋燥”气候,体内阴津缺失更明显,皮肤容易缺水长痘,出现黑眼圈,身体免疫力也会急剧降低。只有晚上十点左右进入深睡眠,身体自我修护力才能完全调动起来。

   10、谷物迎清晨

  每天早上吃谷物类早餐,是滋阴润燥的有效方法。因为谷物含丰富叶酸和矿物质铁,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如果把谷物当下午茶和夜宵,也没问题,一碗香滑的豆浆燕麦或麦圈酸奶,又好吃又润燥。

   11、红糖红酒巧嫩肤

  最普通的食用红糖和喝剩的红酒,可以让双手、手肘、膝盖和脚踝皮肤保持水嫩、细腻和白皙。做法非常简单,将红糖与适量红酒混合,调成糊状,用混合物揉搓1分钟后拿保鲜膜包裹皮肤,再覆上温热毛巾,热敷3分钟后拆掉保鲜膜,温水冲净,你会发现皮肤马上细腻白皙起来,散发着健康的光泽。美肤专家说,因为红糖与红酒中含有果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12、多喝番石榴汁

  番石榴汁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保持皮肤细腻健康,由内而外滋阴润燥,还能改善口腔内的菌群平衡,维持口气清新。

   13、自制美白面膜

  秋季,美丽任务变成找回雪白肌。想做“最经济美白大王”,美白保湿诀窍就是“自制橄榄油面膜”:把橄榄油加热至37℃左右,加入适量蜂蜜,然后把纱布块浸在油中取出覆盖在脸上,20分钟后取下。“这个办法不仅能润肤美白,还能祛斑哦!”

   14、茶水洗脸防皱纹

  因缺水干燥导致的皱纹,让女人抓狂不已。有一种天然有效的好方法:“很简单,用茶叶洗脸!”将喝剩下的茶叶泡水,用来洗脸,或用纸膜浸湿敷面。“但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不仅能在皮肤上留下淡茶香,更能使得面部光亮、减少皱纹,还可预防多种皮肤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