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和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血证组组长,中国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丘和明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医宗内结,叶天士学说,融汇各家精华,学习同事经验,擅治内科常见疑难杂病,尤其擅长血证的临床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药治疗研究有较高造诣,其研制成的紫地合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紫癜灵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取得了显着疗效。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乙级奖。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主编和叁编专著20余部如《中医内科学》、《血证要览》《中医名言录》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久咳的中医治疗”等学术论文16篇,1988年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丘教授正在进行辩证论治证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共培养硕士生12名,博士生9名。
以下是我给你介绍的一些广东省中医名家,他们大多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或临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邓铁涛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首任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厅药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邓老从事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近60年,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②欧明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欧教授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床药理研究,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较深的造诣。
③刘仕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顾问
刘老出生于中医世家,对温病学说有很深的造诣。对昏谵、消渴、咳嗽、胃脘痛、长期低热、肝病等病证有其独特的诊疗用药方法。
④李国桥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热带病研究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学会常委,《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疟疾顾问。
⑤李任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任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重视调理脾胃在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常用清胃温脾、寒热并用之法,倡导治胃勿忘疏肝、健脾常需补肾,擅治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胃下垂等脾胃系疾病;对重症肌无力、高脂血症、久咳、甲状腺肿瘤、克隆病等疑难杂病也有很深造诣。
⑥丘和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
丘和明教授从事中工作30余年,尤其擅长血证的临床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药治疗研究有较高造诣。
⑦区永欣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
区永欣教授中医理论造诣颇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擅长血液、消化、呼吸和疑难疾病的治疗。
⑧周岱翰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科主任。
周岱翰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肿瘤学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中医药防治肿瘤有丰富的经验,善于内治与外治的相互配合,注重抗癌三类新药的研制,开展突出中医特色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期。
⑨熊曼琪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熊曼琪教授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尤其擅长糖尿病的诊治
⑩彭胜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彭胜权教授尤擅于中医药治疗乙脑、乙肝、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疾病。
⑾靳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靳瑞教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四十多年,三针治疗儿童弱智等被誉为“靳三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对针灸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鼻炎、耳聋、哮喘等有独到的见解。
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另外在微电子封装领域中,紫斑主要是指引线键合中的Au-Al焊接界面上所产生的Au-Al化合物,其成分为AuAl2,它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引线键合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录
1 概述
2 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
3 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
4 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
? 血热型
? 阴虚型
? 气虚型
? 瘀阻型
?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
5 微电子封装领域含义
紫斑概述
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
紫斑
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紫斑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
皮肤、皮下、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颜色或红或紫或青,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躯干,尤以下肢为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大小便出血,甚至颅内出现。久病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征象。
本病应与风疹、麻疹、丹毒、痒疹等相鉴别。
血液检查有些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可见异常等。
证名。指斑色发紫,多见于外感湿热病证,为热毒盛、邪入营血之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治宜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用解毒化斑汤、犀角元参汤等方。若斑色紫黑,为病势重笃之征。参见斑条。
紫斑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
紫斑虽在肌肤,但其发生与血脉及脾胃有密切关系,外感与内伤均可致病。临床常见证候主要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瘀血内阻四类。治以清热、养阴、凉血、或益气、化瘀为法。
紫斑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
紫斑血热型
【证见】 肌肤见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凉血地黄汤(唐容川《血证论》)加减
处方:生地黄30克,黄连1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水牛角30克,茜根15克,紫草30克。水煎服。
热盛者,加石膏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8克,每日3次。
(2)云南白药,每次1支,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白仙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白鲜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2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双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2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服。
(2)消斑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牡丹皮、黄芩、栀子、槐花各1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茜根12克。水煎服。
(3)栀子地黄汤(丘和明等《血证要览》)
组成:黑栀子,生地黄,赤芍,当归,黄芪。水煎服(原方无份量)
(4)水牛角汤:水牛角60克,水煎2小时,取汁顿服,每日1-2剂。
(5)解毒凉血汤(周霭祥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土茯苓15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紫草2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大枣15克,水牛角片10克,生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其中水牛角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其他药。水牛角粉每次3克,冲服。
紫斑阴虚型
【证见】 皮肤青紫斑点,时发时止,常伴有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
1.主方茜草根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茜根18克,侧柏叶20克,黄芩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烊化),玄参12克,龟板25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血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Ⅱ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玄参、升麻、阿胶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养阴消癜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石斛50克,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龙齿、沙参、白茅根各20克,白芍、天花粉各15克,龟板、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
(3)理血养肝汤(邵经明验方)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阿胶9克(烊化),旱莲草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紫斑气虚型
【证见】 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地榆15克,仙鹤草20克,阿胶12克(烊化),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I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黄芪、党参、仙鹤草各30克,旱莲草15克,白芍、白术、阿胶(烊)、生茜草、砂仁拌熟地黄各12克,大枣10克。水煎服。
(2)益气消斑汤(李宝顺《名医名方录》)
处方:黄芪60克,益母草、鸡血藤、党参、当归、川芎各30克,赤芍20克,红花10克。水煎服。
(3)参芪紫癜汤(张珍玉验方)
处方:炒白术9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阿胶10克(烊化),茜根6克,陈皮6克,甘草5克。先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日,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
(4)益气补血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制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黄20克,阿胶10克(烊化),女贞子15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大枣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紫斑瘀阻型
【证见】 肌肤瘀点紫暗,面色晦暗,胸或腰腹固定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桃仁四物汤(武之望《济阴纲目》)加味
处方: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20克,茜根12克,益母草20克,鸡血藤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阴虚者,加麦冬15克。
2.中成药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鸡血藤30克,赤芍、当归、熟地黄、大枣各10克,茜草、丹参、党参各12克,旱莲草15克,牡丹皮12克,三七粉(冲服)1克。水煎服。
紫斑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饮食疗法
(1)紫草大枣汤:紫草50克,大枣30克,加适量水煎煮,吃枣喝汤。适用于血热型。
(2)水牛角茅根汤:水牛角50克,茅根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适用于血热型。
(3)甲鱼炖茜根仙鹤草:甲鱼1只(去内脏),茜根15克,仙鹤草30克。将药先煎,去渣取汁,再加入甲鱼炖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型。
(4)花生衣芪枣汤:花生衣30克,黄芪20克,红枣15枚。加水共煎,吃枣饮汤。适用于气虚型。
(5)红枣汤: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适用于各型紫斑。
3.预防调护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碰伤、跌伤,保护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冒,避免接触各种诱发肌衄的“不正之气”。
忌食油腻、辛辣、香燥等生热动火食物,以及鱼、虾、蟹、牛乳等腥味之品。
如何祛斑? 防晒工作不可少 大部分MM脸上会长雀斑,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肌肤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导致黑色素不断增多形成的。即使是秋冬季节,防晒工作一定不可少,出门更要做好防晒工作!每次出门前,都应提前20分钟涂抹防晒霜,还应随身携带以便中途补涂哦! 晒后修复不能忽视 尽管已经做了防晒的工作,但还是要注重晒后肌肤修复,必须做好镇静修复的工作。因为百密必有一疏,要护肤,必须防患于未然,除了涂抹修复产品之外,还可以敷一张镇静肌肤的面膜,以及给肌肤补充足够的水分,涂抹防晒修复霜,让你的肌肤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和保护。 化妆品尽量少用 化妆品中含有汞、铅、砷等重金属,使用太多次会让肌肤质量的渐渐下降,加深皮肤深层黑色素的沉淀,斑点就会越来越多,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尽量不要化妆,化了妆也要卸妆彻底,不要留有残留物。 美容食物要多吃 许多食物对于美容肌肤是很有益的,比如番茄中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甘肽,胡萝卜中富含抗氧化的胡萝卜素。还有维生素C、E,黑色素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多为氧化反应,但当加入维生素c时,则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维生素E在人体内是一种抗氧化剂,同时维生素E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感光和防晒食物要分清 许多食物对于美容肌肤是很有益的,比如番茄中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甘肽。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雀斑MM。拒绝感光以及色素食物:如香菜、柠檬、白萝卜、无花果韭菜、芹菜、酱油等。多吃防晒食物,如番茄、奇异果、橘子、卷心菜、草莓等蔬果。 适度的脸部按摩 脸部按摩要适度。每天一次,用手掌或手指有韵律地沿着肌肤脉络进行适度按摩,每次不超过5分钟,动作要轻快温柔。过度的按摩有可能加速肌肤老化,更容易让色斑找到出头机会,不可不防。 经期注意保养 面部有雀斑的MM,特别要注意经期中的保养。在这段时期多吃些有助于排出子宫内瘀血的食物,帮助子宫的机能运转正常,而且能增加血液,不会给肝脏增加负担、皮肤也不会出现斑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区永欣
下一篇: 马宝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