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医案日记 2023-06-16 17:30:1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10月18日,来自全国农业系统的代表们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03北京国际检疫检验技术研讨会”。记者就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与会代表。

人们为抑制致病或致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使用某些药物和添加剂。这样虽然可以提高食品产量,但可能使食用者出现食源性疾病。医学、毒理学和分析化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滥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不仅使耐药微生物滋生,还会导致食品中不安全物质的残留,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另一种威胁。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李美同研究员说,动物源性食品中有害残留物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残留三大类。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情况并不平均。例如,在集约化动物饲养场,由于兽医、畜牧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存在着滥用药物的情况;而在农村,由于农户的养殖规模较小,农民买不起兽药,他们生产的动物产品反而没有药物残留。

由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总产量比国外低得多,因此,在我国食物中毒的事件中,由动物源性食品中有害残留物造成的中毒事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李美同同时指出,随着这几年国人食用动物产品数量的增多,人们摄入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大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瘦肉精”(盐酸克伦罗特)的使用。

“瘦肉精”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允许使用的剂量非常小,如果摄入的剂量过高,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使用“瘦肉精”的情况在国外早已存在,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曾出现过人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动物产品发生中毒的事件。

李美同研究员说,“瘦肉精”并不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药物,而是个别人未经农业部批准便使用推广了。他们只看到药物对猪生长的有效性----生长得快些,瘦肉多一些,而没有考虑安全性。

我国某些地区使用“瘦肉精”非常广泛,情况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持相同观点的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对记者说,养殖业在我国的利润较低,不赚钱甚至赔钱。而使用“瘦肉精”,却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的报酬率,即同样数量的饲料,使用含有“瘦肉精”的饲料,能减少动物肉中脂肪的含量,提高肉质,增加利润。张改平同时提到,“瘦肉精”的使用与这几年人们更注重自身健康,不愿吃肥肉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一些法律观念淡薄的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了这种“快速”的养殖方式。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代表告诉记者,使用“瘦肉精”的情况在他所在的地方普遍存在,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查处,有的经营者还因此被判了刑。记者想了解具体的细节,但却被这位代表拒绝了。他说,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当地广泛开展了养殖业,人们都希望在短期内看到经济效益。这样,使用“瘦肉精”便成了脱贫致富的捷径。政府部门查处,使残留“瘦肉精”的动物产品无法销售出去,会极大地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情况。据他说,“瘦肉精”在当地的任何药店都可以随意买到,没有限制。对此,他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对这种药品的管理。

据一位来自福建某市农业局的代表介绍,他们那里也存在着养殖业使用“瘦肉精”以及抗生素的情况。这位代表说,“瘦肉精”一般应用于动物的生长期,在动物即将长成时便停止使用,以减少这些药物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从而尽可能逃避检疫检验人员的检查。

对于抗生素,李美同掌握的情况是,一些集约化饲养场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例如养鸡场,由于鸡群互相拥挤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传染病,这样就必须使用抗生素。李美同研究员在各地调查时还发现,有些地方的农民用四环素的药渣喂猪,猪吃了之后,骨头会变黄。如果人吃了这种猪肉,将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李美同曾在一些饲养场做过试验,用较好的添加剂或配方,或在较好的环境中饲养鸡,鸡的个头虽然不大,但肉质却比较鲜美,也不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某些养鸡场也改变了传统的饲养方法。例如,将地上群养的方式改为网上群养。由于鸡粪都从网眼漏到了地上,大大减少了通过粪便传染疾病的机会,使用的抗生素也减少了,最终达到了减少动物产品药物残留量的目的。

一位与会代表分析说,近几年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百姓生活水平较低,急需改善经济状况;二是国家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时间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并且由于各种因素,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很难较好地在地方上实施。据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介绍,现在“瘦肉精”的使用已经出现了越来越“科学”的趋势,“准确”的使用剂量使得检疫检验人员很难从动物产品中将其检测出来。

专家们建议,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应该在政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检疫检验水平的同时,大力加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倡严谨的科学技术学风,培训兽医和畜牧养殖人员,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人兽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严峻,疫病预警与控制体系薄弱。

我国人兽共患病呈现“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态势。结核、布鲁氏菌病等老病不断发生;SARS、H5N1和H7N9型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新发人兽共患病相继出现。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增大,非洲猪瘟于对我国养猪业重创。凸显我国公共卫生预警和控制体系薄弱,包括对重要人兽共患病的监测、预警和控制支撑体系。

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诊断和监测技术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我国是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肉、蛋、奶、水产品等均为全球第一。微生物、兽药、农药、生物毒素、违禁添加物(如抗生素、瘦肉精等)等为当前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污染物,其范围广泛,危害影响深远。

3、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监测预警体系与控制匮乏。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动物养殖业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导致耐药生物及其耐药基因在“动物、食品、环境和人群”全链条流通,威胁人类健康。

4、缺乏兽医公共卫生学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

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尚无引领“兽医公共卫生”发展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扩展资料

兽医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日趋增加,加强科技创新显得势在必行,其引领作用如下:

一、是有据可依。通过基础研究,为疫苗、药物、诊断和检测方法的创制提供理论基础,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通过应用基础研究,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基础。

二、是有策可施。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为保障我国兽医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技手段支撑;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发挥国家智库作用。

三、是有人可用。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投身公共卫生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兽医人才梯队。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般来说是无害的!大多数转基因植物为了获的抗逆性会植入特殊基因,比如说抗虫基因,但对人体或一些动物是无害的!当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本可以保障,但是否有隐藏危险还不明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