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早期视神经萎缩中药方剂

医案日记 2023-06-21 11:13:34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肾虚弱。

【治法】补益肝肾。

【方名】四物五子丸加减。

【组成】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黄精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复盆子12克,桑椹子12克,丹参12克,车前子(布包煎)9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传课方

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成药简介

视神经萎缩为病症名。指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的障碍。属祖国医学“青盲”范畴。本病病因较复杂,一般多根据视 *** 有无炎症的痕迹及眼底有无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其病因,一般而言,儿童视神经萎缩以脑部肿瘤或颅内炎症所致较多;青年患者以遗传性为主;中年患者则多为视神经炎或神经外伤;老年人则常与青光眼或血管性病因有关。本病颇为难治,现代西医学迄今尚无特效疗法。

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青盲”范畴。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青言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并指出其病因与“脏腑气血不荣于睛”有关,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至唐代,开始探索治疗之法,《外台秘要》一书载述了“深师疗青盲方”、“黄牛肝散”、“补肝散”等多种方药。宋元时代的著名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术论》提出了小儿青盲外障一病,曰:“在母腹中忽受惊邪之气……便多患眼,其初患夜卧多惊,呕吐痰涎黄汁,渐渐失明。”主张以牛胆丸、犀角饮子治疗。明清时期,随着实践的增多,对本病的认识亦不断深化。如傅仁宇之《审视瑶函》一书,对本病病因有新的见解:“是乃玄府幽深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强调“须讯其为病之始,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若伤于精血,则损于胆,皆不易治,而年老尤难”。在治疗上主张“若能保真致虚,抱之守一者,屡有不治而愈”。其所载之“镇肝明目羊肝丸”、“复明丸”及“本事方”等方药,仍为现代医家所喜用。

现代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的首篇临床报道,见于1956年。50~60年代已出现百例以上的较大样本的观察资料,其治疗方法,多在辨证基础上,采用传统成方加减。70年代,针灸治疗本病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穴位 *** 之法日益增多,除沿用体针外,尚有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自80年代以后,本病的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首先表现在文献的数量上已超过前20余年的总和。其次,在治疗上,提出了结合眼底改变及全身表现的新的辨证施治的方法;专方的应用已占有相当重要地位;除了成年患者,小儿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

从总体上说,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治疗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针灸的有效率在55%~90%之间;中医中药,有人据部分文献统计共656只眼,总有效率为80.4%,表明中药或针灸的疗效是确切的。机理研究,目前开展尚少,近年来文献报道针刺提高视力可能是生物电或某种本态未明的增视物质在起作用。

详见百科词条:视神经萎缩 [ 最后修订于2015/6/18 16:13:06 共7860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97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