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裁缝将中国几千年的服装手艺与 "红毛"的西服相结合,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款“西服",“红帮裁缝”之名和它的手艺由此而来一直流传至今。在“红帮裁缝”的传承中诞生了中国第一套西装;中国第一套中山装;中国第一家西服店;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
解放后红帮裁缝成为我们国家领导人和各国驻华使者裁剪衣服的御用裁缝。红帮家族特有的刀工、手工、车工、烫功等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内的一门技艺。
关于红帮裁缝的鼻祖,坊间传言最多的,是鄞县孙张漕村的张尚义。曾担任宁波服装博物馆馆长多年的陈万丰,对红帮裁缝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清嘉庆年间,孙张漕村有个叫张尚义的年轻人,从小学了门裁缝手艺,本指望养家糊口,没想到日子还是过不下去,只好到渔船上去帮厨烧火。有一次出海,遇到了大风浪,张尚义所在的渔船漂到了日本横滨。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张尚义凭借裁缝手艺,靠帮人修补衣服度日,在码头上,他看到很多俄国渔民和荷兰客商都穿着当时很流行的西装,就趁着补衣的机会,将洋人的西服拆开,慢慢琢磨其中的技巧,渐渐熟而生巧,掌握了制作要领,成为做西服的高手。“码头上有个中国人会做西装,手工费只有人家的一半!”消息传开后,张尚义也从一个寄居在码头的难民,慢慢变成了小裁缝摊的老板,最后开起了自己的西服店。几年后,张尚义回到宁波,与儿子一起创立了“同义昌”西服店。生意做大后,又到日本东京、神户开设了分店。宁波人做生意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带着老乡一起干。张尚义在日本横滨站稳脚跟以后,多次回故乡,带着奉化江畔的宁波老乡,一批接一批东渡日本。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横滨组织同盟会,宁波裁缝根据孙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官服为原型,改制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虽然这套中山装不同于后来的形制,却迈出了中山装成为“国服”的第一步。张尚义的这段故事,在1921年出版的《上海总商会月刊》里有着明确的记载。祖籍孙张漕的张师贤,晚年从日本回到宁波时,鄞州区“宁波红帮”服装技术协会会长唐世麟曾专门前往拜会。据张老先生回忆,13岁时,他进入日本一家“同义昌西服店”打工,当时的老板就是张尚义的儿子张有松。张有松的堂弟张有福,则在那里开设了“公兴昌”西服店。他说:“当时在日本横滨、东京开西服店的,绝大多数是鄞县孙张漕人。孙张漕是小村,几十户人家大多去了日本。我在那学做生意时,店里有100多人,店铺很大。大家喊张有松叫公公,他在孙张漕还造了一幢洋式房子。”“在张氏宗谱的记录中,张尚义之后的四代子孙,都有从事服装业的,算起来,张氏应该是宁波第一个裁缝世家。”陈万丰说。— END —
【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摘自鄞州新闻网(祝永良)。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swh/13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家人修了一座张家桥:如今仍是瓯海一···
下一篇:
龙溪张氏先祖张祚的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