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传统典籍 >> 道学核心之黄帝老子 >> 当代黄老学术作品

《道德真经学》谢先铭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道德真经学

谢先铭(明明)道长

内 容 提 要

《道德真经学》系作者在多位老师的传承指导和教诲之下,虔诚的学习和领悟中国道德家的始祖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的讲学备忘录。作者在《道德经》唯道论的 哲学思想指导之下,在道林修真的实践之中,将其略有所感、稍有所应、受益所悟、终有所成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点滴体会,撰写成书。
道济天下,真风流行;德化人间,文明和平。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白话意译,注重应用,开卷有益。书中的哲学观点、思维方法,以及世界观和方 法论,既古老而又新颖,既科学而又高明,更是简明而实用。本书既对养生修真者有指导作用,又对各行各业的建功立业者有借鉴、参谋和启迪作用。
民族瑰宝数道德真经,讲学《老子》是传承文明,千古玄学有新用新解,成就人生要导引指南。本书将为有缘者带来无量的喜讯和福音。


老 子 传 奇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德家。由于百家争鸣,学派的发展,宗教的产生,老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后世学者们推崇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尊奉为道教的教祖。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根据传闻写出了老子传。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传》中传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网(wǎng),游者可以为纶(lún),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 耶!”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也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德而养寿也。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卯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chù)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综上所述,隐君子传,扑朔迷离,使老子隐于了历史的云雾之中。连古人司马迁都难以知晓老子的生平卒年,而后世硬要查个水落石出,知其所以然者,犹如井中捞月,海里寻针。
《辞海》也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说: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 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可以肯定,老子是真有其人。但是,老子到底是谁,生于何时,卒于何地,在世有多少年,这一切,就像老子的“道”一样,不见其首尾,不可捉摸。千家千言,万家万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作为一个修行者,也只有将师之口耳相授,及其老子的有关传闻,和盘托出,以飨读者。
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聃(dān)。楚国亳(bó)州府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氏,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沟一带。至今那里还保留有太清宫、老君台等名胜古建遗迹,而且还有较多的李姓后裔(yì)居于此。
老子分神下降(诞生)于商朝殷武丁九年,天运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时,即公元前一千三百一十六年。老子在周文王时,职任周之守藏史(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 史官)。武王伐纣后,迁为柱下史。周昭王时,青牛西逝,西化金仙成佛,大地作狮子吼。周幽王时,紫气东旋,东度尼父成圣,致有犹龙之叹。老子化度的弟子还 有:南华真人庄周字子休即庄子,冲虚真人列御寇即列子,通玄真人辛钎鈃(xíng)即文子,洞灵真人亢(kàng)桑子即亢仓子,墨翟即墨子,杨朱即杨 子,南容朱,楚人士成绮,齐人崔启,燕人柏矩等等。老子见周朝衰遂,不得已西度归隐,途经函谷关时,即现在的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应当时的函谷关守关令尹 喜(慈航真人)之请,强为著道德真经宝典,强为书修道灵符,即太玄长生符,师徒问答,留下《西升经》传世。所以说:道为万佛之祖,万圣之尊,万家之源。相 传在秦始皇九年,即公元前212年(己丑),西升昆仑,历年一千一百零肆岁。后又降度,东华帝君,张天师真人九真子等等。神仙本在云雾中,轶事传奇根在 心。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比老子小756岁;释迦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比老子小715岁。老子的道德之学和彭祖的养生之学相结合, 就产生了当时有名的养生修真学,又称彭老之学或老彭之道。彭祖活了八百岁,老子一千岁。老子的在世长年,足以证明老子的养生有德,修真有道。老子的清静经 和道德经及太上感应,不愧为中国养生学和修真学的最高宝典。
由于老子的道德真经传世,老子也就被后世道德学家,尊崇为中国道德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家简称为道家,道德教育简称为道教。老子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哲学家、养生家、道德家、教育家。老子本人,既没有创立道德家学派,更没有创立道教宗教。由于时空的变化,以及后世后人在学术和门派上的需要,老子 才由凡人走向了神坛,而被后世的国教,即现在的中国道教,尊奉为道祖。
既然老子是教祖,也就自然成了大神大仙了。大神大仙的身世也就需要与众不同。相传老子之母,名玄妙玉女,玉女八十一而无丈夫,执身如玉,贞静自守。受 气于天然,容颜常少,神气安闲。所居之处,六气和平,邪恶不侵,冬无霜雪而温暖,夏无酷暑而清凉,常有祥光覆护其身。一日午睡之时,玉女忽见九彩霞光拥太 上老君降于空际,空中彩霞红彤彤,天神金灿灿,仙乐齐鸣,天曲悠扬,檀香扑鼻,紫雾缭绕,太上老君就站在一朵金色的莲花之上。而且随着动听的仙曲不断地变 幻:
第一变,老君身长二尺,喜鹊冠,着八缘凤衣;
第二变,身长四尺,重叠冠,着白衣赤领赤袖;
第三变,身长六尺,通天冠,着五彩之服;

第四变,身长八尺,戴辟邪冠,着瑰丽罗衣;

第五变,身长一丈,龙凤冠,着朱光之衣;
第六变,身长一丈二尺,虚无冠,着黑色羽衣;
第七变,身长一丈四尺,元气冠,着龙凤衣;
第八变,身长一丈六尺,百变冠,着自然衣;
第九变,身长一丈八尺,有七十二相,以应七十二气,
有八十一好,以应八十一变。
头圆法天,顶像昆仑,皓(hào)首白发如鹤。虎髭(zī)龙髯(rán),素洁如丝,长长的银胡须飘飘然。眉如北斗,色白如霜似雪。两目如镜,清澈且闪 电光。鼻如双柱,形如截筒。口方如海,唇如赤丹,气有紫色,其香若兰。耳无轮廓,中有三门,高平于顶,下垂齐腮。龙颜神变,金容赤黄,玉姿润颜,光彩照 人。胸宽肩广,身材魁伟。左手托金丹,金光耀眼,右手执拂尘,银光闪亮。脚方法地,足踏九真法轮,行如虎移步,动若龙趋行。身若金刚,貌若琉璃。头上圆光 五明十色,身披霞衣九紫十八彩,脚踩吉祥云一步一莲花。遍体光灿灿,周围亮闪闪。左有十一青龙腾,右有十三白虎跃,前有九朱雀飞,后有七玄武随,上有五雷 电神晃晃(huàng)昱(yù)昱,下有十大祛病辟邪将军晃晃悠悠,八方上下,还有千神万仙,群圣众真,围绕拥簇。有如众星捧月,又似彩云奉日,更是日 月同辉,吉祥无限。
上列奇景异象,倏(shū)变为流星,化为玄珠,飞人玄妙玉女的口中,人腹而遂(suì)凝琼胎。八十一年之后,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的清晨,玉 女在流星园中散步,天上朝霞绚丽多彩,地上晨露花花点点,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青草上晶莹闪亮的露珠,顷刻化为晨雾,天地交融一体,紫云碧雾缭 绕,玉女左手扶在李树干上面对朝阳,凝思良久,忽然,龙吟虎啸,地动山摇,犹如火山从流星园中爆发;流星园中金光四射,光芒万丈,恰似太阳就在李树下。李 树下,玉女圣胎动,须臾从左肋诞生一子,此即老子出了世。东方喜鹊叫得欢,西方百灵鸟鸣得巧,早已闻讯贺喜的左邻右居,乡亲百姓,均纷纷赶到了流星园,来 同沐神光,共沾圣恩,恭贺玉女有福,欢庆老子诞生。
老子降生之时,落地即能行走,一步一莲花,走到九步九莲花之时,停顿了片刻,然后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向十方三世的众生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我当开扬无上道法设法太上元始道场,普度一切众生,走遍十方,隐显人间。言毕盘腿趺(fū)坐在李树下,指李为姓。这时,天下春风拂煦,阳光明媚,彩霞满 天,万鹤翔空,仙乐悠扬,九天称庆;地上百花齐放,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紫气缭绕,烟霭(ǎi)吉祥,九洲同贺。流星园中金光灿烂,人间天堂如意吉祥。老 子出了世,天下有了道,老子传道德,天下有文明。
老子以李树为姓,因其母梦老君而生,生而白首,故称老子。老子生身,借形显神,精修盛业,为神仙模范,道德宗风。功德圆满,西升昆仑,虽归道回天,但闻音赴感。
相传,只要人有诚心,神就有感灵。因此,有很多修行者,在功态功境中,都程度不同的见到了老子这个白胡子老头。诚心者心念一转,或念圣号一句:“无量度人天尊”,老子即可显灵显圣。当然,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真是假,读者不仿按照道德真功去试试看!
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其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就公推是老子。至西汉初期,黄老之学盛行,老子更是受到普遍尊崇。东汉时,黄老之 学的清静无为思想与方术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黄老道。东汉中期,张陵在蜀中创立正一道(又称天师道),著《老子想尔注》说:“一(道)散形为气, 聚形为太上老君”,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奉为教祖。汉恒帝时,边韶撰《老子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从此以后,道 教将老子之“道”作为其最高信仰,将老子尊为“道德天尊”,列为三清尊神之一。
东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恒帝亲自祭祀老子子翟(zhuó)龙宫,称老子为老君。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皇帝李隆基追尊老子为“太圣祖玄元皇帝”,并将老子祠老子庙亲改其名为“太清宫”;天宝八年(公元749 年),唐玄宗皇帝亲谒太清宫,又追尊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再次加冕(mǐan)老子为“太圣 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宝大帝”。
宋真宗皇帝赵恒尊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中国道教当代都尊称老子为“混元先天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至此,老子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根据社会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及其精神上的需要,老子被神化为道教最高尊神,奉为教祖。
道教仪规典籍中说:老君者,得道之大圣,幽显所共之师。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无不在,不在之在,在乎无极,无极之极,极乎太玄。
太上老君,无时不在,无处不显。老子的前生,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无极至尊,分神化气,隐显莫测,随世沉浮,变化无方,历代化度,无世不出,教化 众生。太上老君,历代应化的尊号有:老君在上古,一气化三清;天皇时号万法天师;地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人皇时号坚固先生又盘古先生;巢皇燧(shī)皇时 号洪涯太清道祖或洪钧老祖;伏羲时号郁华子或郁宓(mì)子;神农时号大成子;黄帝时号广成子;少昊(hào)颛(zhuān)顼(xǖ)时号随应子、赤 精子;帝喾(kǜ)时号录图子;尧(yáo)帝时号务成子;舜帝时号尹寿子;夏禹时号真行子或禹师;商汤时号锡则子或斯宫,周文王时号老子,古老先生、河 上公、太史儋(dān),周武王时号育成子;周康王时号郭叔子;周卿王时号老莱子,秦始皇时称古隐君子。老君虽累世化身而未有诞生之迹,至商武丁时,才全 神始降为老子。
至商武丁之始,老子数易名号,以适时世,以利化度众生。老子所易名号大致上有:姓李名老字元阳;姓李名聃字伯阳;姓李名中字伯光;姓李名石字子光;姓李名召字子文;姓李名宅字子长;姓李名元字子始;姓李名愿字子生;姓李名德字伯文等等。
老子讲道论德,布道施德,弘道扬德,道法自然;无世不出,无时不在,和光同尘,顺其自然;生于太玄,起于无因,无成无败,自然而然。
老子是太上老君人格化的神,太上老君是真理大道神格化的人。宇宙万物的生成公式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因此,真理大道的学者们,是不会把云雾当苍天的。当然,修真行道的道士们,也是不会盲目迷信的把泥木偶像当成神和人的。
一部道德真经,把真理大道和真功大德,阐述得淋漓尽致,清楚明白。大道本无形,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大道所化生和长养的万物中的一灵物,无灵则不神,无灵则难悟空,无灵则修不了道,还不了愿,成不了真。
老君是大道的代名词,老君无形无象而在前;老子是道的化身,是玄德的代表,老子有显有隐,有生有升,老子有形有神而在后。老君是神真,老子是真君。老 君是指自然之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是自然之德,是认识自然之道的先知先觉。老君为混元道祖,先天一气,分神化气,号日玄玄上人,为先天之主宰, 创世之真主,无生无灭,无始无终;老子为混元教祖,阴阳合气,分灵化气,故曰道德天尊,为中天之教主,形升神降,神灵显圣。老子人天合一,替天行道,代天 宣化,一部道德真经,玄德无量。天不生老子,人间无道德。人间若无道和德,世间哪有文明与和平。
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是肉身的太上老君,只有老子才能代表太上老君,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但是,老子就是老子,太上老君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既是老 子,又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也是盘古老祖,洪钧老祖,玉皇大帝,同时也是无极老母,中极星君,无量度人天尊。
道为体,静而无形;德为用,动而有象。无道就无德,有德就有道。无德就无仁义礼智信,有仁仪礼智信就有德,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子就是德,体用合一,道 德可并提;天人合一,太上老君老子并称。太上老君无形不可见,老子有形可以显。所以,道生万物,就是太上老君生万物。太上老君在数为“o”,老子在数为 “一”。守其一,万事毕。从有一,到无一。无德道不显,无老子太上老君不神。老君天上第一,老子天下第一。实际上,道德第一。
象数科学,是叫人要得其意而忘其象。道德科学,是叫人要得其道而忘其德。这就是真理大道的自然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
德,可德,非常德;
太上老君,可太上老君,非常太上老君:
老子,可老子,非常老子;
神学,可神学,非常神学;
哲学,可哲学,非常哲学;
科学,可科学,非常科学;
……
世上本无路,一人先行万人走,也就形成了路。天下本无道,一人先强名而导引,万人效仿而修行,也就形成了道。天下也本无神,一人先强名而树立,万人信诚而朝圣,也就形成了神。神者,真气也,灵气也,人体生命信息能量场也,修行得道而成真的真。
老子既是朴素的纯唯物主义者,又是单纯的唯心主义者,更是名副其实的唯道主义者。老子破除了一切人文神的迷信,永远的实事求是,有道走遍天下。老子立 言“道”与“德”,老子就是“道”与“德”,天上天下,惟道独尊。大道无私,惟德是辅。崇尚真理大道,崇尚宇宙玄德,崇尚天地人三才而生成万物。道生万 物,万物归道。
信神者,信人、信真人、信道德之士。信神如神在神自在,虔诚者恭敬祈求而神自有感应。神感应者,实际上是超时空的真人信息波,因思维同步而同声相应,同气相合,同场相融,同道合德。神灵神灵,信则神,诚则灵。感应感应,有感必应,有应必灵。
有缘得此书者,请珍重收藏阅读,切莫污损亵渎(xiè dú),神无处不在,无处不显,无处不灵。本书的一字一句,一段一章,一页全书,都是老子的化身,神仙的化身,真人的化身,凡真心虔诚恭敬学习者,必有大福报而功德无量。
玄门经曰: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气;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无量太清仙境大圣,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老子无量度人天尊。


前   言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道德家。他的千古名著《老子》,又称《道德真经》或《道德经》,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阐述真理大道的“天书”,被道林界誉为“万经之 王”。她像夜空中的北极星,统御和协调着北斗九星及满天的星云,并无始无终的闪耀出人类智慧文明的光芒。《道德经》对我国古代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乃至 三百六十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无可限量的作用。因此,《道德经》既是出世的宗教经典、修行珍文,又是入世的哲学宝典、导世良书。
《道德经》既是我国古代原始文明智慧的结晶,又是当代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教材。老子道法自然的唯道论的哲学思想,朴素而客观的辩证法思想,以 及所衍生出来的元始观、灵宝观、道德观、立场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思想观、事业观、理想观、前途观、名利观、社会观、伦理观、政治观、战争观、经 济观、文化观、养生观、修真观、知识观、智慧观、道术观等,将会永远成为社会和平的纲要和人们文明的指南。《道德经》宏奥的唯道论哲学原理,是百家百科共 同的元始学问。一部《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引师称她为导引学,养生家称她为养生学,修行者称她为修真学,军事家称她为兵法学,政治家称她为策 略学,谋略家称她为智慧学,哲学家等称她为社会科学,医药学家等称她为自然科学,宗教家称她为真经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按照老子著书的初衷, 《道德经》就是道德学。
而且道德学,可道德学,非常道德学。
根据现代科学、哲学,现代人把老子的“道”解释成了“物质”、“精神”、“规律”、“场”、“波”、“气”等等。这一切解释,毕竟只是一种权宜假借的注释 说法而已,都不是老子原始的道德本意。老子都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而我们今天,就更加不知其名,只得沿用和承袭老子当初的强名。当然,作者的意译和札记, 也只能是站在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之中,来发表一家之言,陈述一己之见,起到一个修行者给众生指路的作用。
“道”是先天一气,混沌元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多无限,其少无量;她是宇宙中的能量,太空中的气场,至精至微,至纯至朴,至玄至妙;她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有自然之始祖,也是宇宙万物最后的归宿。用图表示,“道”就是“无极图”,即“○”。
无极图“○”,既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分别对待,无八卦九宫,虚空粉碎,无虚无空,至无无无,又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所不在,无 所不备,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所不含,无限圆满。无极图“○”,老子说她是“天地之始”、“玄牝之门”,“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有物混 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一种全方全位全在全备全智全能全有全息全善全德全时全空的无极化的统一大炁场。修行者修她,炼丹者炼她,体道者体她,证道者证她,成道者成她,得 道者得她。天下不可能没有道,也不可能没有大自然。“道”的这些体性,即是修道修行修德的德性,被后来的道学家们强行强名归纳为十大特征,即:虚无、自 然、纯粹、素朴、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
“道”的这些体性和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圣人”、“上士”、“道人”、“真人”。如果从大自然界展现出来,就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高山流水,风平浪静,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莺歌燕舞,和平自然。
道为体,德为用。道为虚,德为实。道为阴,德为阳。道是无,德是有。道无形,德有形。一切实在、实际、实有、实心、实事、实物、实惠、实践、实施、实用、 实象、实业、实质、实学等等,皆因真实不虚才称为德。德是道之用,德是道之子,德是道的化身,德是宇宙万有,德是一切形象触觉。无德道不显,无道德不真。 如果用图表示,“德”就是“有极图”,即“●”。
道德并称,体用合一,有无一体,虚实相兼,阴阳和合,这就是修行者修真要达到的境界,修行家称为“修真图”,如果以图表示,即“ ”。天下万般皆为假,世间唯有道德真。“道”和圣人思维的信息能量体融为一体,这就是真。道和合于德,这就是真。所以中国道德家的修行标志就是“ ”,即道德和合,日月同辉,又名吉祥如意修真图。
修行修道修真,从一真到九真,九九归真,九九归元,九九归一,真元一体。人的肉身亦是假,所以道家修真大成者,就称为“九真山人”。以图表示,就是“ ”。九真图是老子的九转成丹图。太上老君特造字,将“九”与“真”合起来,为“ ”,“ ”就是“丹”。所以丹经说:道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正道者,是修真图;正道者,德满人间。
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道可生万物,万物又回归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本原,独立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道是一,混元一体,混沌无极,阴阳未判,太极未分,其中孕育着无限无量的生机;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旋转,阴阳变 幻,自然交替,一切无常,万物都在生长流逝之中;三生万物,阴阳和合,静而孕育,万物由三而生成,三非阴非阳,而是阴阳的结合;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万物背 负于阴而拥抱于阳。万物扎根于阴以生,枝叶向阳以长。冲气以为和,即阳降阴升,阳升阴降适时有度,中正平衡而止,阴阳和合,平静自然,这就是生万物的 “三”。三生万物以前,是无名天地之始,三生万物以后,是有名万物之母。三既是生万物的道,又是立人极的德,如果用图表示,三就是中极图,即“ ”。
中极正道的观点是《道德经》的核心。宇宙万物皆太极,唯有中极通道真。中极就是道德,中极就是哲学,中极就是智慧,中极就是真理,中正之极者就是仙佛圣真。
中极既是儒家和道家万古心法之真传,也是数术家数术玄学之心法真传;既是东方文化之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同时也是世界和平与天下太平之纲纪。
黄帝曰:“四达自中”,“为天下宗”;尧帝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舜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子曰:“中庸”;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数术家曰:“中极”。没有中极之真理,就没有人极之事业。
大道至简至易,就在中正之极。心中有中极之数,手中有人极之术,行中有九真之功。万变不离宗,万化不离中。万法归真宗,万家归心中,真宗心中就是修真图,修真大成就是九真图。
反者道之动,逆则成仙;弱者道之用,清静无为,老子崇无贵弱以修道。正者德之动,顺则生人;强者德之用,为而不争,老子尚有尊强以积德。道无为而无不为,德有为而不争,争则物极必反而为魔。
老子唯道论的哲学在其认识论上有其独特之处。这就是:万事万物,首先要从道入其手,先抓住纲,心中有数;再手中有术,按照自然规律去有为,而且为而不争。 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规律,不要以自己的私心欲望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不要正道不走走斜道,不行大道行魔道,否则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阴阳平 衡的扭曲变形,最终害苦了人类自己。
老子知道宇宙万物皆在阴阳矛盾对错是非之中生灭回转,这一切都不是常道,而是“易”道和“魔”道,因此客观地把握了宇宙万物,即把握了“易”道和“魔” 道。人是万物之灵,灵在有思维,灵在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正确的认识主观世界,即我们人类自身。所以老子专讲道与德,无道德就没有人类的文明与 和平。老子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方法,是怎么来的呢?是修道修来的,是“炼丹”炼出来的,炼丹炼到天人合一和人人合一(即九九归一)之时,就会 无欲以观其妙,妙在身如其境,心灵感应;有欲以观其窍,窍在心领神会,无师自通。宇宙万物大自然是修行的圣人之师,圣人则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代言人。
常人不修行不知其道,不修真不知其常,修行修道先修心,不是道心就难以公正的谈道论道,道都不知,何以有德。古往今来,有些贤哲们,他们因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及时空的局限,曾主观臆断地评论老子,指责《道德经》,这种自以为是的治学态度,导致对《道德经》的曲解,对广大众生的误导,是一种由于无知而产生出来 的偏见和失误。天地自然最公平,奖善惩恶有报应。当然,无魔不显道,无荒谬就无真理。心不正则气不正,气不正则形不正,形不正则立场不稳,立场不稳则观点 自然荒谬。
老子对道(无与“一”)、德(有与“一”)的认识,是对世界科学的、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一切与道和德相背离的认识,要说正确程度都是相对的、个别的、片 面的、局部的、微观的、有限的、暂时的,终究也是谬误。与此所发生的一切言行举止,时间和实践将证实是一种错误。
在宇宙万物大自然变化发展的全过程中,人们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即具体过程中所产生的正确认识,只是对客观世界阶段性的不完全的反映。这种认识或真理,只是相 对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即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就是 德,绝对真理就是道。因此,无数德的总合,就是道。
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凡人如果过份的重视或执著于现时的某些立场、观点、方法、思想、主意、打算、谋 略、策划、学业、技术、理想、前途、事业、工作、婚姻、感情、命运、规戒、法纪、名利、得失、成败等,实践和时间将会作出证明,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 一切都在变化、变动、变革、变易、变更、变卦、变换、变迁、变态、变通、变相、变形、变异、变心、变性之中。宇宙万物皆太极,一切都在自然中。自然大道是 真理,唯有无极万古存。老子站在真理大道的立场之上,所阐明的自然大德,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
老子所说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是宇宙万物生化的总元始,是宇宙万物的总归终,是整个世界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大自 然大统一的整体,是绝对的“一”,是整个世界的全部客观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是自然界的大虚空粉碎,是绝对的“无”(无限整体),业因果报因缘感应之定律, 是色与空或无与有之合称,是无极化的大统一场,是宇宙万物的总本原,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总本质,是天地运行万物生化的总主宰,是大自然和谐圆融的总规范,是 万家万学万教万化万门万法万种万类的总宗主,是发掘不完开发不尽的总潜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总能源,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总存在,是宇宙中的无形反作 用于万物有形的总制御者,是三界有情众生行为的总准则,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总规律,是大千世界之中的总真常,是宇宙精神的海洋,是仙佛圣真的故乡,是真我 法身逍遥遨游的时空,是无上天帝天尊和真主,是天下万人万事万物的总纲要,是宇宙万物的总数理,是十方三世众生万灵所追求的真理大道。道,可道,非常道。 人们不知其所以然者,即指如此之道也。
老子所说的“德”,是“道”的自然总存在,是宇宙万有的总“一”,是自然的总体现,是自然和谐的总运动,是人类自然的知与行,是人类立足于公而体现出来的 善良心性与行为,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心的升华和超越及其人格的完善,是“道”原始的化生和变化,是圆融和谐的大自然,是和平中正的宇宙 万物,是有序化有极化的功德圆满场,是“道”呈现出来的万物万有的总效应,是借“道”而显示出来的光、电、力、磁、场、音、波、粒子、射线、灵能、法力、 业力、因缘、感应、智慧等一切无形之形,是借“道”而交流作用于天上地下人间三界万灵的无象之象,是“道”所体现出来的圆融无碍的一切色与空,是“道”恩 赐给万物万灵的空气、水、光、风,是“道”以形显的宇宙万物大自然及其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的总形象。德,可德, 非常德。人们知其然者,即指如此之德也。
道德德道,道不离德,德不离道。道德一体,道德难分,名为道一,实为德一。道即以一显,道已化生而非道。德在道中,道在德中。道德合一,名为道德。不知道者,不足以成为智者;不晓德者,不足以驰聘人生;不修真者,就不是道林中人。
老子的《道德经》,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既是上古社会缩影的百科全书,又是全人类千秋万代共享的精神财富。道德文化,是华夏的正统文化;道德文 明,是民族的觉悟和智慧。唯有公道和公德,才是世界和平的唯一保障。对于修行证道,养生修真者,《道德经》是文化技术和宝筏梯航;对于齐家处世安邦定国 者,《道德经》是醒世的恒言、哲言、警言、格言、真言和指南。道德学永远是“过去学”、“现在学”、“未来学“,这是我们传人传家传统的无价法宝。
老子的“道”,无形无象,非感觉所能认知,她是宇宙万物大自然抽象的观念或法则。但是,她又有形有象,只有用心才能体悟,用性才能明鉴,她是宇宙万物大自然客观的如实反映的真常实在。
道是超时间、超空间、超语言、超文字、超形象、超思维的一种神秘的、隐性的,既可独立的无限存在,又能溶融在万物之中而和合生化的一种物质。宇宙万物唯道 所生,唯道所成,唯道所化,唯道所藏。道在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唯道所主。道彻底地反对一切人文迷信和鬼神迷信及自然迷信,是绝对的、永恒的、纯粹的、 自然的、实用的真理。
真宗教真佛在心,假神在庙,宗教场地借纸画木雕泥塑的神仙和菩萨之偶像,来收摄众生的心神,校正众生谬误的思维偏差,唤醒众生昏沉迷醉的头脑,而将众生导向正心正性正行,引入正道正途正业,而不是愚弄众生,扼杀众生的天性。
真科学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根据客观世界的存在,来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识,使人与大自然圆融和谐,从而不断的创造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使社会自然而和平,让众生康乐而文明,而不是要民不聊生,弄得民穷国弱。
真哲学立足于道,着眼于德,指导人们走中极正道,立人极功德,造福天下一切众生,从而完善人格成真人。立足于道,则立场公正,是非分明,胸中有数,宏观把 握,知道无极之理。着眼于德,则观点明确,顺其自然,手中有术,为而不争,善而不恶,利而不害,微观控制,知道中极之理。如此之行,则宇宙圆融,万物和 谐,行中有功,执两用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太极复无极,八卦归九真,九真达全真圣哲智慧,利物益生,人间就有极乐天堂。而不要利用和曲解太极八卦之数 理,去造成宇宙万物的混乱,形成社会和大自然的动荡不安。更不要去愚昧众生,挑拨是非,混乱人心,离间民情,破坏自然,造成武斗战争和动乱,搞得天怒人 怨,地覆天翻物毁人亡。
老子的《道德经》,是真宗教,是天下人类信仰真理大道的总纲;是真哲学,是放之宇宙万物而皆准的真理;是真科学,是对整个社会人间及自然界总的施治方针; 是真道德学,是天下人类可以共同遵照施行的文明总纲;是真社会学,是使社会和谐稳定自然的和平总纲;是真自然学,是人类适应宇宙万物大自然以赖生存的总 要。
《道德真经》将人们导引向了真、善、美、和、安、福、寿、康、乐、好的彼岸。《道德真经》是人间天堂的宏构,是众生觉悟智慧的万能金钥匙(yào shi),是修行者们得道成真的必修课。《道德真经》既是道林真人和住世神仙寻声救苦,普度众生的无价法宝,也是我们每一位有缘的读者安身立命、为人处 事、平安顺利、如愿成就、人生辉煌的指南。
《道德真经学》的出版和发行,使老子的玄学思想从世俗和迷信的双重曲解中解脱了出来,使之传承了华夏上古时代大道的光辉,复兴了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文明, 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觉悟,自我养生,自我修真,自我解脱,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然进化,为整个社会的自然与和平,为世界人 类的康乐与文明,都将会产生无可限量的道德作用。《道德经》大流行,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将会大和谐、大自然、大自在、大自 由、大吉祥、大如意、大文明、大圆融。


九真子 • 谢先铭(明明)
1998年仲春初稿于仙鹤山


第二章  养  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①,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恃:音shì,指德。
[意译]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而很好的时候,丑与坏和假美假好就产生了,这种美好就不是真正的美好了;都知道善与良的时候,恶与劣以及伪善伪良就产生了,这种善良就不 是真正的善良了。所以说:有有必有无,有与无是相对产生的;有难必有易,难与易是相对促成的;有长必有短,长与短是相对制约的;有高必有下,高与下是相对 存在的;有音必有声,音与声是相对和谐的;有先必有后,先与后是相对比较的。宇宙万物,阴生阳消,阳长阴息,周流变化,循环往复,这是永远存在着的自然规 律。正因为如此,智慧的圣人贤哲们,无分别心办无为之真事,无分辨心传不言之真教。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运行变化而不停的,天地生养万物而不拥有,圣贤有为 度人而不争,圣贤像天地一样的伟大,但从不认为有功。圣人贤哲,正是因为自然而为而不认为是有为造化有功,所以才功德无量而与天地共存。
[札记]老子的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既是道林真人们养生修行的指南,也是圣人贤哲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唯一法宝。
老子讲对立,是根据天地和阴阳来的,老子论统一,是站在既宏观又微观的立场之上的,道法自然,自然而为,为而不争,功成而不居。居功者必败,拥有者必失,宇宙万物皆太极。
老子开示修行者,要知太极,守中极,修九真。在魔中行道,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养身修行。不可极化,物极必反。有追求就会有失落,有希望就会有失望。过 份的专注和执着,就会利于局部而害于全局。因此,唯有调和阴阳,和谐中正,才是养身之正宗。善养身者,行走坐卧,不离中正。对于玄关一窍,既不可有意守, 也不可无意求,而是要把握中极。有意无意,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中庸和平,在阴平阳秘的和合之中,生养圣婴道胎,还我本来,待到精满气足神全功圆果满虚空 之日,就是超脱轮回得道成真之时。
养身先养心,心平则气和,气和而无欲,无欲则清明,清明则智慧,智慧则虚空,虚空则道全,这是养身的下手功夫。
常人养身,要学而知之。要从数术入门,从有为开始,从感应起步,诚信的修行。修炼到见鱼时而不知有江湖,观气时而不知有道术,而后再顺其自然,才能避免走火入魔和误人歧途而成功有望。
宇宙万物皆平衡,一切都在自然中,真人是效法自然大宗师以科学的道术和数术来养身的。智慧的养生者,道心在悟。



第三章    安  民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译]不能有意的举荐和崇尚贤能的人才,因为这样做会促使一些民众互相竞争而勾心斗角;不能有意的珍贵和重视那些难得的金银财宝和名利地位,因为这样做 会刺激一些民众的私欲而巧取豪夺和偷盗拦劫及贿赂(huìlù)陷害;不能宣传和显耀那些能触发和引诱民众欲望的诸如酒色财气毒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做会 扰乱一些民众纯朴平静的良心,破坏民众安稳的生活秩序,而使社会动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就是:修心以安定民心,净化民众的心灵,使之精神文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解决温饱使之物质文明;锻炼以健康民众的身体;寡欲以减弱民众的争斗;修行以增强民众的自制能力。
还有,既要经常使民众没有分别心和欲望心,又要使民众开悟智慧而不敢违法乱纪和胡作妄为。只要清静无为,运用道的大智慧去教化民众,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札记]治理天下在安民,安民则不须尚贤。因为崇尚贤能,固然是好事,但不贤不良的无能之辈,却可以伪装做作为假的贤能。这样就会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贤 者非贤,能者无能,而且会使民心大乱。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呢,就是要安民,安民先安心,安心则自然而然。有为而不造作,如此清静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无 不为则天下不治而自治。
修行者,要首先学道明理,戒欲有为,净化心灵,意守丹田,元精元气元神就会自然的凝聚在丹田。只有心中欲望虚无,才能腹中元气实有。练功会减弱过份的追求,锻炼能增强病弱者体质。
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只管练功,不管成功。有意练功,无意成功。练功一定要顺其自然,切忌刻意追求,着相偏执,无明贪功,以防偏差和走火入魔。一理通百理 通,天下道同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民、治事、治物、治社会;导引、调心、养生、修道真等,都是一个理,不二法门。
老子安民的观点,在道林修真的宫观寺庙精舍之中是完全行得通的;在九真论道的整个人间,也是办得到的。要真正的达到民安,唯有弘扬道德,觉悟真理,人人修行而无为,个个为公而不争。安民先安心,安心先放下;放下即心安,心安即身安;身安则家安,家安则社会宁。


第四章    无  源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译] 道之用是冲气以为和,而道之体则永远不可见,她像万丈深渊一样深不可测啊,但她却是宇宙万物之宗祖。
道无形迹而不显露棱角锋芒,她可以化解一切有形和平衡阴阳;她既可和合于自然之光而谓之光,又能混同于沙土灰尘而称为尘,真是莫明其妙啊!凡人说她没有虚无是唯心,而修行者却已体悟到她的客观存在是唯物。
道生万物,又谁生养道呢?我虽然不知道,但是,她在帝王和人祖之先,是道产生了宇宙万物大自然和一切生命物质。
[札记] 修行者是唯道主义的实践者,他们实事求是,客观的对待一切人文现象。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神奇玄妙的物质,这种物质在静定或禅定及气功态下是可以被感应得出来的。
道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宇宙万物也是道之渊源。道生万物,万物归道。道源于万物而不是万物,万物以显道而不是道。
万物中的力,是有形中的无形。道之所以能生万物,是具有万能万有的斥力;万物之所以又回归于道,是道具有万能万有的引力。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话,一引一斥,一呼一吸,一生一灭等等,这就都是道,实际上,都是道都不是道。
道是太虚无极,是混沌未开,鸿蒙未判,先天的清空一气。道也就是气,她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既无源可探求,又无流可考究。道之体为静,道之用为动,动要冲气以为和就是德,动若螺旋型进展则为魔。
总之,人生有限,功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涯的功海,就会无济于事。老子开示我们:要像道那样圆融无碍而亲和万物,自然而然为而不争,默默无闻的去工作去修行去奉献吧,哪怕没有功名,却可以得到阴德而有福慧之报啊。


第五章    虚  用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①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②乎?虚而不氵屈③,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①刍:音(chú),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毕则抛弃或烧掉。②橐龠:音(tuó yuè),古代冶炼时使用的风箱,橐是风箱的外壳,龠是风箱里面的鼓风装置。③氵屈  :音(qǔ),指龠推人橐内,橐则不虚。
[意译]天地是不讲仁义礼智信的,她把万物当成是草扎成的狗一样很平常,这就是天地真正的仁义礼智信;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也是不讲仁义礼智信的,圣人把庶民百姓和皇亲国戚都看得很平常,这就是圣人真正的仁义礼智信。
天地之间的至真妙道,就像风箱中的虚空一样,正是因为虚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把风箱拉得越快,从风箱中涌出来的风就越多。人们都说阴阳数术是穷究宇宙万物的,但就是不知道怎样的去执中守正立人极。
[札记]天地和圣人虽不仁,不仁之仁是至仁,至仁是真正的仁。道生养了宇宙万物,道灭绝了宇宙万物。该生则自然生,该灭则自然灭,该用则自然用,该弃则自然弃,一切都在自然之中。
圣人是以宇宙万物大自然为宗师的,宇宙万物大自然的客观存在,通过眼耳鼻舌意及感触而作用于心,心之意又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表达出来,这就是真言和圣训了。 所以圣人又以心为师,以自性为师,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圣人的言行举止,皆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缩影在人身上的反应。故天不仁,圣人也不仁。天地和圣人不是不 仁,而是大仁而不见仁,玄德而不见德,亦即圣人有仁无仁无无仁,无仁之仁是真仁;圣无仁有大仁,大仁才是真正的仁。
虚空之用,就是妙道之有为。空而后能容,清而后能静,修行修道修虚空,练功练德练清静。施舍有形,得到无形,无形之形是真形。虚用是全方位全时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真用。
虚为静,用为动,动则为太极,太极为阴阳,阴阳为对峙,有对峙就有了比较和好坏之分。道之用,在动中求静,把握动中之静,就是守中。冲气以为和,就是太极 变中极,中极就是守中,唯有守中才能建功创业立人极。守中就是德,唯有守中才能通道真。道家养生文化中的炼丹,就是老子守中学说在人体生命科学上的实践。 老子说守中,可守中,非常守中。
守中也就是虚用,这既是道德家文化的精髓,也是真修行者们破除一切道法经典人文术数等执着的唯一法宝。心守中而天地正,心持空而万物皆备于我,虚用者超脱象数气数之束缚,而直达全真妙境。


第六章   成  象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牝:音pìn,指雌性的动物。
[意译]识神合元神而孕藏于丹田之中,这是长生不死的人体生命信息能量体,可以说这是玄妙的生命本原。这玄妙的生命本原,是可以化生成为一切生命的,所以 说这才是人的根本啊。修行者只有呼吸绵绵,似有似无,深匀细长,如春雨之润物,二六时中而不间断,才能意念成象而初显道真。
[札记]导引养生的修行者认为:上丹田为天谷,中丹田为应谷,下丹田为灵谷,三田为元神之室,灵性所在,其空如谷,故名谷神。谷神是人的元精、元气、元神 的凝聚体,道家又称为金丹。既称为金丹,就是修炼到了一定的层次,即已成象有形了。既已成象有形,就可千变万化而自然的化生出一切生灵。仙佛圣真大成时, 千百亿化身尽虚空,遍法界。这玄之又玄的谷神,才是神通法术永存于人体之中真正的特异功能。
要达到谷神成象这一步,是要精勤不懈的修炼才能有成的。只有体道实践,才能知道精微,从而用道玄妙,终登道之彼岸。玄牝之门,在虚空中见。修道顿悟有捷径,捷径还是要一步一步的亲自躬行才能达到。
蜡烛可以产生火焰而照明,但这光明是以损耗蜡烛为基础的,人可以进行思维而产生智慧,这智慧之光也是以耗损人的生命本能为基础的。因此,健身长寿之诀窍,就是清心寡欲修道养德。
层出不穷的新药特药,难治难防人类的奇病怪症。但一切身心疾患,无非身心阴阳失调,唯有修行炼丹,才能整体的调理身体平衡阴阳。阴平阳秘,阴阳和合,则自然身心康泰如神仙。
修道,是凡人开悟之后产生的大智慧,不修道者不能见到无象之象。养德,是大智慧者的大功德,不养德者不可见到冲和之气而执中守正以通道真。修行者们,道心在信啊!


第七章      韬①  光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耶?。
[注释] 韬:音tāo,意隐藏和收敛(1iǎn)。
[意译] 天地是很长久的。天地为什么能长久呢?
是因为阴阳和合,自然而为,而不再生发新的现象,所以能长生久视。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让天下人都修身养性之时我再修身养性,只有天下人的身心都健康之 时,我的身心才能够健康起来。圣人不自私自利的只顾修养自己的身心,而是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弘扬道德,普渡有情,故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康乐自己的身心, 使自己像天地一样地长久。
[札记]老子知天命,故以百姓之生命为自己的生命。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人我一体,人我一心。百姓之命就是天命,百姓之命就 是我命。只有利人,才是益己,利人和益己是辩证的统一。只有为公,才能有私,为公与有私是辩证的统一。常人眼光短浅,一心的谋私益己,结果不能长久。圣人 胸怀宽阔,一意的为公利人,最后却能成其为私,这种私是大公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大私就是大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其身而身先,后就是先; 外其身而身存,外就是内。圣人是不考虑个人的一切的,故圣人拥有一切,与百姓同化。
圣人韬光,收敛自己的功能与智慧。圣人悟空而不悟能,化太极之能为无极之空。所以圣人与日月齐光,与天地同寿。
圣人以自然为师。无我乃能有我,无私乃能成其私。圣人无私,无量度人而重于自我修行。圣人自我修行,谁来度众生?释佛度化众生就是修行;观音寻声救苦就是 修行;天尊无量度人就是修行;孔子弘扬道德,宣传仁义礼智信就是修行;老子八十一化身,应时显化以度人就是修行。无私无欲,自然清静。自然清静,不需修 行。依乎天理,不导引养生则寿。不修之修是真修,这就是老子自然的养生修行法门。
圣人循天道而无私,故能身存而成其私,这就是顺天则存,逆天则亡的最上一乘修行大法。仁者寿,智者寿。功德圆满,福寿康乐。
当人道合于天道时,人的寿命就能活到最大的自然生存时限了。人们求生求健康的欲望,以及迷信的执着之心,会扰乱人心的平衡而有损于健康和生命。人们过份的 运动和对身形的扭捏,会加速人的生理代谢速度而缩短自然之寿命。凡效法天地自然的一切有为养生方法,一定要适可而止,中病即止,否则会物极必反,养生转化 成为伤生。
天地无情故不老,圣人韬光以养生。善养生者,先养侮受辱以完善人格,再养吾浩然之真气。真气隐则积德为圣功,真气显则有功而立业。修行者,一旦无私无欲, 就会空其色相,永脱尘根。练功者一心为公,功德无量;有为者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修道积德者,有道则长住人间,飞升则长存天壤,不私其身而终得长生。人生 在世要为公,为而不争,就可以成为圣人而天长地久。圣人就是觉悟智慧的众生。


第八章    易 性


老子曰:上善叶羲师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译] 至善的圣人具有水的美德。你看:水至善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争得失,她还可以到人们都嫌弃厌恶的地方而不计较世人的褒贬(bāobiǎn),所以说,只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道。
圣人效法于水,不管居住在哪里,都认为是宝善的好地方。因为心善一切皆善,心善者言而有信且真实,行而见仁且慈悲;心善者为官则无为而治,为民则有为能干;心善者言行举止是不离好的,而且为而不争,所以就不会有天怒人怨。
[札记]本章讲易性,易人心为天性。天性者至善,至善者慈悲,慈悲者道林仙佛圣真人。唯有易性者才能通道真。大道似水而不是水,唯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大道。
真修行者,水就是宗师,以水为师。水温顺柔弱低下卑贱,修行者越卑贱则越高贵,有多贱就有多贵。水滋养万物,施恩而不图报,修行者要利益众生而不与众生去 争。水绕圆则旋转,遇方则回转,堵塞则止行,决口则涌流。水行不通则退,止不住则漫。修行者有令则行,行不通则退或让;有禁则止,止不住则变或易。水不拘 一形,随物而成其形。水变化万千,服从于时令之变幻。春夏温热,万物生长,水则蒸云降雨,滋润群生,降温祛暑。秋冬凉寒,万物收藏,水则凝为霜雪,护侍群 生。修行者切忌执著着相,千万不能迷信封闭。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修行的方法。不拘一格,见效则易。千易万变,不离自性。
水性圆通,无物不融。自性圆通,神灵道玄。道之德性以水来示现,人之德性以善来体现。人心不易则自性不显,自性不显则上善不见。善恶一太极,太极则转化, 转化则恶可易为善。修行者,由善到上善,上善不是善,这种不是善的善,才是真正的善。上善是至善,至善者像水一样的平常而轻贱,低下而卑微,但是,他却须 臾不能离。空气中也有水的分子,道在水中。
夫唯不争,至善不争,这是无极学说的思维方式。至善者超出气数之外,可以改变命运而趋吉避凶。至善者易性心变,心变一切皆变,心是根本,心是总源泉。心善 者,立足之处皆净土,言行举止皆为他人着想,让自己无限的适应外界客观的自然环境,这样做,就是上善的圣人。圣人功盖天下而不知有功,行满天下而不知有 行。
既得人生不行功,
转眼又入轮回中。
奉劝诸君易心性,
以水为师修善功。


第九章    运 夷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①而锐②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③。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注释] ①揣:音chuāi,意捶打锻炼。②锐:音ruì,意尖或快及锋利,与钝相反。③咎:音jiù,意过失或罪过。
[意译]怎样运作才能走向吉祥平安的康庄大道呢?老子说:长期保持或拥有得满满的,就会盈盛且漫溢出来浪费掉或损耗掉。如此,还不如适可而止或退让奉献出来为妙。
你看:通过千锤百炼而锻打出来的宝剑,其刃尖锐锋利,但不可长期的保持和恒久啊。因为她遇钝易锉,时间长了保护不好,其刃还会自动锈蚀。还有,古往今来那 些金玉满堂,财宝如山的富贵之人,又有哪一个能长期的护持和守卫得住呢?常人一旦富贵了,就会骄奢(shē)淫(yín)侈(chǐ),自己就为自己和亲 友及子孙种下了祸殃,这罪过都是由自己不知足不知止而造成的。
因此,圣人是清静无为的,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顺其自然地成就事业和功名,而且功成不居,名遂不就,谦让退避,这才是善终其功,善全其名,避免祸咎的自然之道。
[札记]老子对待世事和生活的观点,是持中和混元的世界观。因为,宇宙万物本平衡,人间众生本平等,世间财物当共有。为了保持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宇宙万物 都是向反面转化的,这是大自然运行不息的总规律。圣人遵循自然规律以教化众生,道士遵循自然规律以修行炼丹,善良的人则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在红尘中忙碌 一生。
自然界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水满则溢。在人世间,盛极则衰,福尽祸来,乐极生悲,否(pǐ)极泰来。
自然界中,春温夏热,暑阳司令时则温和不在;秋凉冬寒,寒令乘权时则西风无存。万物是春生夏长,秋获冬藏,这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46/2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