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有关福建乌龙茶茶艺介绍

茶百科 2023-11-13 21:44:07

有关福建乌龙茶茶艺介绍

茶艺是一门专业学问,源于唐代,历史悠久。而乌龙茶是中国的六大类之一,福建又是出产乌龙茶的好地方。要想喝到上等的福建乌龙茶,茶艺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介绍一下福建乌龙茶茶艺。福建乌龙茶在闽南及潮汕一带别称“工夫茶”。“工夫茶”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非常注重茶品选择,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甘纯和泡饮技法之从容有序,“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在清代的文献中有“工夫茶”的专题,都说明功夫茶中有“工夫”。福建乌龙茶茶艺具体为: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 便于冲泡。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4、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5、轻推花浮:(刮沫)6、孟臣沐霖:(淋壶)7、关公巡城(筛茶):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茶)以上就是福建乌龙茶茶艺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乌龙入宫——四大乌龙茶简介

工夫茶冲泡步骤中,投茶的步骤自古被雅称为“乌龙入宫”,乌龙指的是乌龙茶,现在所有的茶类都可以用工夫茶的方法进行冲泡,而为何投茶要专门称为乌龙入宫呢,而不是别的茶类呢?

工夫茶起源于广东福建一带,而这片土地盛产乌龙茶。用不同的方法冲泡乌龙茶,会发现仅有用工夫茶的方法才能使乌龙茶汤表现得极致,而不像绿茶、黄茶、红茶等,用大杯泡依然也很好喝。个人认为,工夫茶在广东福建的兴起流行,与当地盛产乌龙茶有莫大的关系。即是,过去人们在摸索乌龙茶最佳冲泡方法的时候发明了工夫茶泡法。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又称青茶,主要特征为香气浓郁飘逸。按茶叶特性和产地划分,主要分为四大种类: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

闽南乌龙,即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一带所产的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典型代表,还包括永春佛手、漳平水仙、平和白芽奇兰等,还有不太出名的本山、毛蟹、黄金桂等。主要特征为口感绵柔、鲜香浓郁。

闽北乌龙,主要是福建北部的南平地区所产的乌龙茶,核心产区为武夷山,典型代表武夷岩茶,包括肉桂、武夷水仙、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梅占等。主要特征被称为“岩骨花香”。

广东乌龙,主要是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所产乌龙茶,核心产区为潮州凤凰山,典型代表为凤凰单枞,还包括凤凰水仙、岭头单枞、领头水仙等。主要特征为花香突出(凤凰单枞以花香分型,如蜜兰香、姜花香、夜来香等)、回甘浓烈。

台湾乌龙,主要是台湾岛所产的乌龙茶,包括了近年台湾人到云南腾冲种植生产的极边乌龙,典型代表冻顶乌龙,还包括文山包种、东方美人、极边乌龙等。

乌龙茶的半发酵,即从发酵程度较轻的铁观音到发酵程度很重的东方美人茶(已近似红茶,但未达到全发酵),已明显发酵但未达到全发酵的都归属乌龙茶。常见归类错误有将铁观音归类到绿茶,虽然它很绿,但不是绿茶;把大红袍归类到红茶,虽然它名字有个红字,但不是红茶。

传统上投茶除了有叫“乌龙入宫”之外,还有“观音入宫”的说法,即泡铁观音的时候这么说。除传统上这两种雅称,如果泡东方美人茶的时候叫“美人入宫”也不错。

乌龙茶的茶艺过程

  乌龙茶是我们经常喝的茶之一,那我们知道乌龙茶的茶艺过程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乌龙茶的茶艺过程,一起来看看。

  乌龙茶的茶艺过程
  备具候用:

  01、茶道六君子:

  茶针:用来疏通壶口,以便水流畅通。

  茶漏:放在紫砂壶口,扩大壶口面积,以便我们更方便的投入茶叶。

  茶则:用来量取干茶。

  茶匙:用来拔取干茶。

  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与品茗杯。

  02、杯 托:用来放置闻香杯与品茗杯。

  03、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鉴赏汤色。

  04、紫砂壶:用来泡制乌龙茶。

  05、茶 巾:用来点抹擦试外溢的积水。

  06、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

  07、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

  08、品茗杯:用来品茶。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您的心能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我们工艺精湛的功夫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它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历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和提高壶温。我们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称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冲泡乌龙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借助水的冲力使茶叶在茶壶内随水浪翻滚达到洗茶的目的。?春风拂面?是指用壶盖轻轻地刮去冲水时所翻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泡茶汤我们一般不喝,而是用来烫洗杯具,我们将剩余的茶汤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是第二次冲泡。这次冲水需加盖后用热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玉液回壶、再注甘露

  把紫砂壶中的茶汤注入公道杯中,称之为?玉液回壶、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均匀地斟入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公道杯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改为点斟的手法,这里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以示向嘉宾行礼致敬。

  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称为龙凤呈祥。把紧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 传说 :鲤鱼翻身越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业飞黄腾达!

  第九道:捧杯献礼、敬奉香茗

  这道程序是通过敬茶使大家心贴的更近,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汤色、喜闻高香

  将闻香杯以轻旋的方式轻轻提起,双手拢杯闻香。喜闻高香是指闻头泡的茶香,看看这头泡茶汤是否香高新锐而无异味。鉴赏汤色是观赏品茗杯中的茶汤是否清亮、艳丽、呈淡黄色。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指喻为三龙,茶杯喻为鼎,被称为三龙护鼎。女士可微翘兰花指,男士则收回龙尾。初品奇茗是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让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来。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看看是否?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二探兰芷是第二次闻香。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客人可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二品云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平滑,还是生涩、平和。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三斟石乳是指斟第三道茶。?石乳?是元代的一种贡茶,后来用来比喻乌龙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这次闻香与前两次不同而是用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后像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这样可以使茶香直灌脑门,全身心地感受茶香,因此形象地称之为?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茶韵

  ?含英咀华?即品第三道茶。这次品茶称之为咬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茶时曾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所以品茶时嘴里应像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回味。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品完了三道浓茶之后,再来喝一杯白开水。将白开水含在嘴里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品味。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你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此是?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乌龙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请 客人自己动手,看一看壶中的茶还能泡到第几道。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在茶艺表演中,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水中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以茶献福、尽杯谢茶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茶功如神,早已为人们所知。唐代诗人卢全是这样形容茶叶功效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宋代吴淑《茶赋》说:?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阳,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乌龙茶本身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有关糖类和脂肪类食物的吸收,促进脂肪的燃烧,从而达到瘦身的效果,特别是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同时经常喝乌龙茶得人,还具有缓解精神疲劳、消食止痢、抑制肥胖、和美容养颜等功效。

乌龙茶是什么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类茶品。

乌龙茶,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乌龙茶的挑选

1、看外观:福建闽南、闽北两地的乌龙茶外形不同,闽南的为卷曲形状,闽北的为直条形状,都带有光泽度。外观比较粗散、粗松、不紧结、无光泽、颜色比较暗、失去鲜活的茶叶属于中下品或者是陈年茶。

同时,还要看外观是否整齐均匀、洁净无杂物,有无茶梗、茶片、茶末和其他物质。最好再用手抓一把茶叶掂一掂,感觉茶叶轻重,重者为优,轻者为次。

2、闻香品味:看了茶叶的外观后,就可以冲泡闻其香品其味了。闻香气,要闻其花香是否纯正,是什么香型;看花香是高是低,稍有花香还是有酵香;看其花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香型。品其滋味应注意滋味是浓是淡,有否韵味或品种味。

茶汤滋味不应带有苦味、涩味、酵味、酸味、馊味、烟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乌龙茶一品种一个味,品味时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乌龙茶茶艺介绍

乌龙茶茶艺介绍

  导语: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荷叶,山楂制成的?龙荷山茶?为减肥圣品,减肥效果好无副作用而受到广为好评。

  乌龙茶茶艺武夷岩茶十八道茶艺

  第一道:

  焚香静气即焚点一柱檀香,营造祥和肃穆祥的氛围,让各位嘉宾更快的进入茶之最佳境界。 古人常说: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静之物,当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静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韵,希望这柱香的点燃能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茶境。

  第二道:

  叶嘉酬宾出示茶叶给各位观赏。叶嘉出自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叶嘉传》,意为茶叶之嘉美。在这篇文章中通篇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茶的君子之德,君子之能。

  第三道:

  岩泉初沸意即水开了。中国茶圣陆羽在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说泡茶水是至关重要的。茶圣提出应以山里奔流的山溪水为第一,江河湖泊之水为次,而井下之水只能排在第三了,今天我们选用的是天然矿泉水。

  第四道:

  孟臣沐淋孟臣,即为明代人,以擅长制作紫砂壶而闻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紫砂壶称不孟臣壶,孟臣沐淋是提高壶温之意。

  第五道:

  若琛出浴是烫洗茶杯之意,若琛清初人,以擅制碗状的小瓷杯而出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小瓷杯称为若琛杯。若琛出浴为烫洗茶杯之意,其目的是使其清新洁净,又提高了它们的温度。这样我们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茶香不易外漏,因为茶要热喝才有香气。

  第六道:

  乌龙入宫壶烫好之后,并将武夷岩茶投入壶内,由于武夷岩茶统称为乌龙茶,因此称之为乌龙入宫。这为茶漏,可防止茶叶外漏;这为茶折,通常用它装出三下的茶叶,这样泡出的茶汁即不浓也不淡;这为茶捣,因为武夷岩茶的外形为粗枝大叶,通过这小小的茶漏无法直接到达壶内时,不妨用茶捣将其轻轻的推入,经过这几道程序,乌龙入宫也就完成了。

  第七道:

  乌龙入海冲泡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将第一泡茶直接倒入茶海称为乌龙入宫

  第八道:

  悬壶高冲范仲淹称为高山流水,高冲可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

  第九道:

  春风拂面这时壶表层会有一层细致而均匀的泡沫,用壶盖轻轻的刮去,称为春风拂面,这样可使茶叶更为清净。

  第十道:

  潜龙腾渊

  第十一道:

  玉液回壶通常冲泡武夷岩茶要一分到一分半钟,在此其间我们不妨先斟出一杯来观其汤色的浓度,然后在返回壶内,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这时茶就冲泡好了。

  第十二道:

  关公巡城分茶又分两个过程,一道关公巡城,即来回依次的'往各杯巡斟茶水。

  第十三道:

  韩信点兵当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再次改为逐个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经过这两道程序,茶也就分好了,但相同的是每杯茶都是没有斟满的,因为古人云:七分茶,八分酒。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没有斟满是表示主人对大家的尊敬。

  第十四道:

  三龙护鼎端杯有一定的端杯姿势,男士收拢您的小指,女士翘起兰花指并用手轻轻的托住杯底,显得端庄典雅。

  第十五道:

  鉴赏三色先观其色,所谓品茶,品字三个口字组成,而喝这杯茶也分三步:一、先观色;二、闻香;三、品味。我们不妨先观看一下茶水在杯中上、中、下三层颜色,上层淡,中层浓,而最底层会有细小的茶沫。

  第十六道:

  喜闻幽香经过观色后,我们再闻茶汤和杯底的香味,可以嗅到一种淡淡的兰花或者其他花香和香味。

  第十七道:

  初品奇茗闻香之后再细细品味茶汤,称为初品奇茗。初学者应小啜一口,让茶水在口中翻滚,并发出响声,声音越响表示对制茶人越尊敬,就像我这样,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第十八道:

  尽杯谢茶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4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