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郁榕鉴别岩茶不同火功“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香气馥郁的武夷岩茶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本期海都品客会特邀乌龙茶审评专家陈郁榕给大伙们揭秘武夷岩茶焙火工艺,茶友们通过现场品饮不同火功的岩茶,结合专家的现场解析,对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更加了解……冲泡岩茶阵势大“揭秘武夷岩茶焙火工艺”,这颇具诱惑力的活动主题吸引了众多茶友,即使活动当天阴雨连绵,易安居古堞斜阳的活动现场参与者仍是络绎不绝,热闹非常。活动一开始,陈郁榕二话不说,便摆开了冲泡岩茶的阵势,一派专业审评的架势。“只有多喝多问多想,才能有更深的体悟”,易安居古堞斜阳主人特备低、中、高三种不同火功的水仙、肉桂、大红袍武夷岩茶,在现场进行冲泡。专家很快被茶友包围,鉴别干茶、冲泡,一口、两口、三口,茶友们很快喝开了……焙火工艺有讲究茶汤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在对颜色、滋味都有了些许了解之后,陈郁榕告诉大伙,武夷岩茶加工工序基本可分为:采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大部分,这六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巧妙运作才能最终做出好茶。而焙火工序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而且耐储存,岩茶不但不会降低品质,而且口味会变得更加醇和丰富。
对于如今市场上的武夷岩茶各种火功的称呼五花八门,陈郁榕认为,武夷岩茶的焙火工艺十分讲究。好的岩茶茶条壮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橙黄清澈或者是橙红清澈……陈郁榕说,目前为了适应市场,出现了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等各种不同火候程度的岩茶。这也不奇怪,因为目前厂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岩茶不同火候的口感要求,在加工中按不同消费者的口感要求,生产出不同火候的武夷岩茶。
专家解疑亮点多活动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尤其引人注意。老人姓何,年近八十岁,由于对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情结,特别从家中赶至活动现场。老人说,他喜爱喝火功较足的武夷岩茶,对其制茶工艺也非常感兴趣,在海都品客会一个下午的喝茶解惑中,他更增添了几分对岩茶的了解。而在焙火工艺的话题之外,茶友们纷纷向专家提出了有关茶叶的疑问,当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后,活动现场掌声不断。
一般来说,主流的岩茶冲泡方法分为三种:
1、庭院式
a、所需工具:烧水壶一个(一般用随手泡即可,讲究的可配上红泥小火炉啊日本铁壶啊啥的),茶盘一个,盖碗或紫砂壶一个(100-150ml为宜),滤网一个,
公道杯一个,品茗杯若干,水若干,茶叶若干。
b、投茶量:盖碗或紫砂壶容积的1/2左右。可以按照个人偏好进行调整:喜淡的(新人)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投茶5-7克/100ml);
喜浓的(老友)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投茶8-10克/100ml)。
c、水温:开水,岩茶不怕烫(我在天津看到个别店里的泡茶妹子水开之后凉上数分钟才开炮,声称老师告诉她们95度左右为宜,这种老师属于欠抽型,可酌情抽之)
d、出汤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延长30%―50%(这个时间绝不严格,主要原则为保证前3-5泡的汤色基本一致【好茶可能到7-10泡】)
冲泡次数与茶本身内涵物质的丰富程度以及浸泡时间均有关系,对同一款茶而言,浸泡时间越长、则可冲泡次数越少。
e、浓淡的调整:如果感觉茶过浓,下次可酌情减少投茶量,也可加快出汤时间,实在没别的办法时的临时解决办法也可以兑点开水冲淡点喝。过淡的话比较简单,
增加投茶量或延长出汤时间均可――尽量用投茶量来调整为宜。
f、品饮:所谓“干看外形,湿评内质“,新手要养成良好的品饮习惯,先观其形,再嗅其香、复品其味。闻香有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热香和冷香)等。
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的各部位充分接触,细细感觉水中的醇厚度、变化情况和各种特征(也可以猛地一嘬,嘬出声来,把茶水打成雾状,更利于茶汤与口腔
的接触)。欣赏岩茶的香型和香气高低,领悟岩茶醇厚的滋味、丰富的内涵以及各种神乎其神的“岩韵”及”枞味“等等。
2、工夫式
a、投茶量:泡茶容器的2/3-4/5(冲泡后茶叶基本上满到容器口)。
b、浸泡时间:即冲即出,讲究快,每水的浸泡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
c、其他同庭院式,不再重复。
3、审评式
a、工具:一般要用到审评杯如下图:
b、投茶量:5g/110ml,或7g/150ml,茶水比为1:22。
c、浸泡时间:一水两分钟,以后每加冲一水、浸泡时间也加长一分钟。一般只冲3-4水。
4、其他方法
一般不建议其他方法,但是条件有限时没有办法也可用飘逸杯或大杯泡,大杯的话因为会久泡不能出汤,为防止过浓,所以需要调整茶水比例,减少投茶量。
其他不再详述。
下面说几个注意事项:
1、关于试茶样:
尽量参考”审评式“泡法,延长出汤时间,以充分放大、暴露茶的缺点,有利于对一款茶的质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把握。(非常好的茶的话,即使久泡也无明显的苦涩,
即使有,也能快速化开。)
2、关于紫砂壶壶型:
基本原则只有两个:一是壶腹要大,利于茶叶的舒展;二是出汤要痛快,以利对出汤时间的把握,避免前列腺增生型的滴滴哒。
3、关于沏茶用水:
水至关重要,对茶口感的影响巨大,因此有条件尽量用好水,至于哪个牌子最好就得自己尝试了,毕竟本人是吊丝一枚,喝不起好水,
因此给不了太深层次的建议啦。
4、关于品种:
大家都知道,武夷岩茶的品种十分繁杂,有本地品种(菜茶选育而来,如肉桂、四大名丛、慧苑800名丛【请度娘”慧苑茶树花名表“】)、
外来品种(外地引种而来,如源自闽北的水仙、矮脚乌龙,闽南的梅占、奇兰、佛手,台湾的金萱、翠玉,甚至近年还有个别大厂引进了凤凰的单丛等等)、
还有新品种(茶科所通过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如304、105等等)。
对于这些品种,新人们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有的品种名字取得非常诱人),想遍尝各种品种,以弄懂不同品种之间的区别。
但岩茶品种之间的区别有时候是细微的,虽然对于部分品种的好茶而言,品种特征可能是十分明显的,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品种之间的区别(尤其是普通口粮)
并不像他们的名字之间的区别那么明显。这种遍尝所有品种的愿望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实际意义不大。
至于从什么品种喝起,有的同学建议奇兰这种高香型,有的建议水仙肉桂这些当家品种,从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建议先喝水仙、肉桂,原因有二:一则量大,
可选择的多,容易买到高性价比的;二则因为各家做的多,师傅做起来对这些品种也比较熟悉,得心应手一些,更容易做出明显的品种特征。
当然这个是不拘的,完全看个人爱好,只要能买到好茶,喝什么品种都是幸福的。
5、关于岩韵
岩韵:即“岩骨花香”。岩骨:武夷山的土地味;花香: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工艺香。所以武夷山原产地,利用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制作的岩茶,
都具有岩韵。只是根据山场和工艺的不同,岩韵的表现也有深浅之别。有很多人都有阐述过岩韵,个人推荐姚月明、陈郁榕老师的解说,最为易懂
6、关于返青
干茶:摸上去,有点潮,看个人感官无绝对。一般茶叶烘干后。自由水和固态水在百分之七左右。返青一般在百分之十二以上。
香气:有青味,青臭味(鲜叶的味道或者青草的味道)主要成份:反三乙烯醇。
汤色:会混浊
滋味:滋味会发涩,发苦
7、关于名岩,正岩
关于加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通知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2]综52号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茶场,市直有关单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骨花香”之“岩韵”,是民族之精品,是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为了加强对武夷岩茶原产地域和产品质量管理,结合武夷岩茶发展的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根据原材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二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
区内面积70平方公里,四至方位: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南源岭至星村公路),西至高星公路(高苏坂至星村公路),北至黄柏溪;
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山市行政区域范围的其它地区。
二、二个不同产区以统一的“武夷岩茶”命名,产品标识上必须同时在产品名称下标明产区,即:“武夷岩茶产自名岩区”、“武夷岩茶产自丹岩区”。
三、各产区的面积、品种、产量应分厂逐户登记造册,不得随意扩大和增减。
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要按照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毛茶和成品茶质量必须严格达到标准的质量要求,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五、茶叶种植实行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积极推广有机栽培生物防治,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防治,建立和推广无公害茶园,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残及重金属污染问题。
六、加强和完善茶叶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所,加强对茶叶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提高茶叶质量水平。
七、建立茶叶实物标样,加强茶叶生产管理。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办组织毛茶和成品茶实物标准参考样的制作,企业按实物标准参考样组织生产,
保证茶叶质量。
八、实施武夷岩茶名牌战略,规范用好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提高市场的竞争力,采取先进的科学防伪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武夷岩茶的力度,
制定奖惩政策,强化名牌意识。
九、在全国武夷岩茶主要销售地区设立“武夷岩茶专卖店”,引导规范市场消费。专卖店的产品必须通过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办质量监督审查把关。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二OO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农业武夷岩茶通知
抄送:市委、人大、政协、纪委,存档(4)(共印80份)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2年2月22日印发
关于山场附张图:
8、关于“大红袍”
关于大红袍,目前比较广泛的观点是认为九龙窠上的2号株奇丹是正本,姚老先生的观点似有不同,故转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同时缅怀一下过世多年的姚老,
姚老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武夷岩茶,是武夷岩茶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称之为泰斗毫不为过。
下文是姚老的文章节选,文中的“作者”是姚老自称,特此说明。
“大红袍”是四大名枞中的魁首。武夷未开放前,来武夷游人不多,盛名之下颇多传闻,以讹传讹,越传越神乎其事。摘略传闻,供研究参考,辨别虚实。
、为元时皇帝赏识,誉为贡茶中之上品,赐名大红袍。此说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四曲溪边设置御茶园有关。当时武夷茶盛行于山南九曲溪畔,不在山北。
、明代徐勃《茶考》说:“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所制龙团,并非散茶。茶树为皇帝所赏识,派一穿红袍官员看守,
采茶时需脱下红袍挂在树上,才能攀登上去采茶,旁人观之,以大红袍名。
、大约袍野生绝壁,人莫能登,人迹不到,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空红衣采之”。美国乌克斯著《茶叶大全》中猴子采茶图,可能是指此,
这与安徽名茶猴魁传闻相近似。
、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在削壁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制百病。
、大红袍为岩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无需管理,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弃之不能愈。每年茶季,寺僧焚香点烛,
顶礼膜拜诵经,采后先献佛前,神效极大,一碗饭中只放一叶即能化之,能冶百病。?
大红袍茶名,始于清朝,年代不久,属四大名枞后起之秀,不可能有那些虚构的神话,皆是讹传讹之误。其实总观所有武夷名枞,皆以地形、树形、叶形、叶色、
香型、滋叶、发芽期、年代等为依据命名的。据原天心寺僧云:“该树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比较可靠。对大红袍之产地则所传不一,
蒋叔南《游记第一集》说:“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满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现今九龙窠大红袍,据林馥泉调查证实,
该树实为名枞“奇丹”,决非大红袍,而真本究在何处,众说纷云,一说在北斗峰;二说在火焰峰;三说在九龙窠(天游之说早已消失),而以九龙窠之说较多。
作者随叶呜高、陈书省等调查名枞,看到三处茶树,并采集过标本,感到特徵不同,十余年前又至各处,北斗、火焰之茶树已衰败,近于死亡,被野草淹没,
仅勉强各剪数穗扦插,仅各活一穗,九龙窠的活二穗,种于一穴,随树龄之增加,原不同之特徵一致,疑原系一株,分植三处,
由于地理环境和小气候的不同而形成某些生理上的差异,于相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又逐渐恢复其共性,尚待继续观察。据林馥泉称:“得寺僧信任,
看到最后一棵大红袍真本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以岩壁涓涓而下,树干满生苔鲜,树极衰老。树高135厘米,主干八根,干粗者5.5厘米,普通1.5―2.5厘米,
干色灰暗,树形老态,枝条湾曲斜生,分枝颇盛,枝干着生角50―70度,枝叶着生角70度,节间距离较短,仅1―2厘米,叶深绿色,叶缘斜上伸展,
叶断面呈阔口V字形,光滑发亮,近似水仙叶形,全叶呈长园形,幼叶呈紫红色,叶脉细而不显露,5―7对,锯齿浅而稍显露,20―25对,叶尖钝,略下垂,
叶长5.3厘米,幅2.8厘米,叶肉厚而脆,嫩叶生有短绒毛,花期迟等。现在以误传误,以假做真,将“奇丹”名为大红袍。年长月久,遂有普遍公认之势。
拟分别繁殖及试制,以品质优劣辨其真伪,以正谬误。
9、关于“枞味”
本文节选自陈德华先生等4位作者的《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一文,是该文的第4部分。该文发表在2011年第3期的《福建茶叶》杂志上。转载仅为分享,非用于商业用途,版权所有人如有异议,可联系本人删除。
武夷山的水仙茶树有大宗水仙和老丛水仙之分。大宗水仙是指一般水仙茶园,老丛水仙是指树龄达50年以上而又具有特殊香气或有别于大宗水仙的“丛味”,
这“丛味”是指来自茶树自身枝干木质部的木本香,附着物的气息与周围生态气息的综合。
老丛水仙茶树原产地生态条件特殊(包括土壤生态、地域气候生态和植被生态),譬如位于慧苑岩、天心岩、水帘洞、马头岩、竹窠等地的老丛水仙,岩韵突出,
滋味甘醇且具有特殊香气,因其茶园分布于山间峡谷之中或石坡岩石之上,终日直射光时间短,空间湿度大而稳定,茶树主要与巨石和松、杉、竹等为伴。
另如武夷山樟树村的南乾,综合农场三分场的下东坡,星村的巨口枫林,曹墩、黄村、桐木、程墩等地的老水仙因四面环山,水气充足,周围植被丰富,
松、杉、樟、杨梅、梅、枇杷、桔类等多种树木和苔藓等野生植物,故这些产区的茶叶均附有植被的生态气息。
这里特别要提出位于武夷山西北部洋庄乡的吴三地的老丛水仙又有别于其他产区的老丛水仙,当地是一个高海拔的自然村,平均海拔800m(最高处有1300m),
当地戏称其环境是“上有戴,下有带,中间有腰带”,意思山顶、山腰有众多野生树木,竹林茂密,山脚下水流潺潺,中年云雾缭绕,常年平均湿度86%。
故吴三地的地域气候植被生态环境是水仙茶树绝佳的栖息地,调查吴三地水仙栽植已60年以上。因土质肥厚从不耕作施肥(今年才有施饼肥的),也从不整枝修剪,
顺其自然生长,故水仙形同古老茶树,高3m-4m,径粗20cm左右,新梢节间长,叶片肥厚,分枝稀植,全年仅搭梯而上采摘一季春茶。
调查认为吴三地茶树因长期受特殊生态栽培条件的影响已发生某些变异,包括其树冠树貌和茶叶品质成分都有所变异,它正从栽培型茶树逐渐向野生型过渡,
目前正处于过渡阶段,调查认为对吴三地老丛水仙可称为在特殊生态条件下已产生变异的特殊型的老丛水仙品种茶树。吴三地茶叶具有生态味和粽叶香,
这也是有别于其他产区老丛水仙的显著特征。
如上述,在武夷山各产区所分布的老丛水仙虽然占水仙茶树的较小部分,但它们都拥有共同的特征是比大宗水仙优质。老丛水仙的一些特殊香或味,
是由于悠悠岁月,茶树叶片气孔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灵气,特别当营养生长旺盛阶段,芽叶气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茶叶植被生态气息明显,如绿竹的竹叶香、
苔藓的青苔味;或也有可能出现桂花、梅花或别的野生树木的芳香气息,正如庄晚芳教授曾赞美洞庭茶果间作的碧螺春茶为具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为茶中的珍品”,这是同一机理。
又老丛水仙的生态气息为什么会带给茶叶品质优化?这可以丛茶叶内含物质来试行分析:
即茶树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直接影响茶树植株体内物质代谢和生化成分的含量变化,主要是水分含量和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的相对增加。
茶多酚、儿茶素、纤维素等含量的相对减少;其中游离儿茶素减少幅度大而酯型儿茶素减少幅度小,故儿茶素的品质指数较高。以上内含成分的变化,使茶汤鲜爽、
醇滑,香气较高,品质优化。
调查认为目前武夷山各产区内老丛水仙茶园所采取的生产技术措施基本合理,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
如有关吴三地等地在特殊生态栽培条件下已产生变异的特殊型的老丛水仙茶树品种,又当分别对待,具体还需因地因树制宜,灵活掌握。
10、怎么才能喝懂茶?
粗谈一下:
a、要有交学费的心理准备,学费是必然要交的,无论有没有人带,无论带你的人水平高低。
b、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乌龙茶的质量可能受到品种、山场、天气、工艺、手艺等各方面的影响,即便只从工艺而言,乌龙茶也是六大茶类中最为复杂的,
没有之一。这种复杂不仅仅体现在工序的繁多,还体现在成品茶质量的不确定性,再高明的师傅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桶茶的口感、品质的稳定,
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有些环节是可控的,有些环节可能是不可控的。对于一种如此复杂的茶来讲,喝懂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最懂,
只有更懂,每一个茶油都处在从“懂一些”到“懂更多”的路上。
c、如前述,收到茶样,试样时延长出汤时间,用心体会。
d、有条件时,可以两款或更多款茶样对饮,比较其不同。
e、有条件时,与爱茶的茶油分享、共饮茶样,互相交流,必有提高。
11、品牌好还是茶农好?茶农好还是贩子好?哪家茶商最好?
答:原则只有一个: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下载“享茶乐”App(这个广告是不是有点措手不及?)
了解更多茶之论调,关注本头条号,持续为您推送更多新鲜有趣关于“茶”的文章。
现象背后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何故引发武夷岩茶热?剖析其中,武夷岩茶独具的神韵以及高品质、消费者认识的转变以及对丰富饮茶口感的追求、政府和企业的推广与市场耕耘一系列因素引发了武夷岩茶市场的大爆发。 独具神韵:具有高贵的优异品质 近年来,武夷岩茶之所以被热捧与岩茶独具的神韵、优异的高贵品质密不可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顺明坦言。 据王顺明分析,武夷岩茶的高品质源自其优越的生长自然环境。武夷山碧水丹山,溪涧争流,为岩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育成香肌,产为灵芽。 其次,武夷岩茶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位列国家级良种。名茶来自品种,品种是影响品质的首要原因。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武夷山岩茶品种繁多,历史就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五大名丛。 此外,武夷岩茶有着精湛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是决定岩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武夷岩茶的制法精巧,初制工序繁多,工艺细致,是在炒青绿茶和小种红茶制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之后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武夷岩茶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品饮之趣: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扣除品质因素外,茶叶作为饮品之一,能够给品饮者带来品饮乐趣也是其热销的原因之一。在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茶叶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追求饮茶过程中多样化的口感变化也是武夷岩茶热销的原因。王顺明表示。 此外,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陈郁榕老师也曾反复称赞道:福建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是最能够给茶人带来奇妙品饮感受的茶类之一。 细品武夷岩茶则能感受其清则幽远,锐则浓长的品质特征。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岩骨坑源所滋,品其泉冽花香之胜。其味甘泽而气馥郁,持久性长,具幽兰之胜,滋味醇厚而浓,鲜滑回甘,快感舒适。陈郁榕老师如是描述品饮武夷岩茶后的感受,如遇非常高级的武夷岩茶,更是满屋飘香,花香四溢留齿颊,令人心旷神怡,有神明凌霄汉之感,且心中烦倦顿消,令人臻于修身养性的意境,这也是武夷岩茶可贵之处。 据称,武夷岩茶是积天地之精华,聚茶农之智慧,传先民之遗产,承工艺之精髓,使其品质秀骨天成,多姿多彩。它花香娇美,神韵奇特,以香喜人,以味悦人,以韵宜人。它非花也自馨,非蜜也甜润,非泉露也甘爽,因此深深吸引着广大喜茶、爱茶、好茶者。 品牌耕耘:不断收获市场关注度 事实上,武夷岩茶在收获市场的背后是无数茶人付出的精心耕耘,以及武夷山市政府的大力推广。据了解,近年来,武夷山市政府不断前往北京、山东、广州、福州、厦门等省市推广武夷岩茶,正确引导岩茶消费。同时,武夷山茶人也不断自建基地,保证原料供应,提高完善岩茶生产工艺,并在全国范围内营销岩茶产品。 在终端产品方面,有岩上茶业出品,刘国英制作的空谷幽兰(肉桂)、岩上红(大红袍);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出品,陈德华制作的金宗北斗之问宗(大红袍);曦瓜出品的海西一号(大红袍)。此外,琪明茶业出品的空谷幽香、瓜子金、金肉桂、金水仙、大红袍、四大名丛等岩茶精品均在岩茶市场上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也让茶客体会到了岩茶独具的神韵。 当然,在岩茶热销的当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后起之秀推出的高端岩茶产品,这些产品不断巩固着岩茶市场,如九峰茗茶推出的,产自武夷山的正岩产区,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九峰茗茶常年高级顾问陈郁榕老师全程监制,经九峰资深茶师精工细作,精制而成的一冠难求、一贯难求、一罐难求系列 岩茶产品。 该系列产品定位为中高端,是在此前89度茉莉红和九峰金线莲成功经验基础上,九峰茗茶继续开创的岩茶子品牌单品营销第一例。同时,九峰也希望在单品营销上再实现新突破。未来,九峰将构筑起明星产品军团,形成合力、全力推广,以高品质的健康好茶回馈社会和广大消费者。九峰茗茶董事长叶济德表示。
如果给你3秒时间,让你迅速在脑子里想一款中国名茶的名字,你会想到哪款茶?
如果在此基础上,让你说出一款武夷山的茶叶,你又会想到什么茶?
把这两个问题相结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大红袍!
虽然还有很多人没喝过大红袍,但是它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也有很多茶友想着有机会一睹芳容,并且细心品之。
不过在喝大红袍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身世”及“经历”,因为有些误区虽然是常识,但还是有很多新茶友容易犯。
茶叔就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在一场比较重要的茶会中,有个人指着大红袍茶叶说了一句话,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尴尬异常。
究竟是什么话呢?文中将会有答案,而且很多人都犯过。
问题1:大红袍是什么茶?
这个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搞错的问题了。
看到这篇文章的茶友,估计还是很多人认为大红袍是红茶吧?
其实,大红袍就是茶汤看上去颜色橙红而已,并非红茶。
它是属于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也叫青茶),属于半发酵茶。
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常见的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等。
前面茶叔说的那个故事的主人公,就犯了这个错误,他就是指着大红袍说“这个红茶很好喝”。
本意是想找个话题舒缓气氛,结果却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搞砸了。
所以,如果不知道喝的是什么茶,最好还是不要“自作聪明”的发言,否则真的会很尴尬。
问题2:大红袍和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武夷岩茶是指带有“岩骨花香”的乌龙茶,属于闽北乌龙茶系列,而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系列的一个品种。
但是,有些人却将所有的武夷岩茶也叫做大红袍,为什么呢?
因为早年的武夷山,为了推广本地的茶叶,需要启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来作为武夷岩茶的代表,思来想去,就只有大红袍最为出名。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武夷岩茶都是用大红袍这个品种来代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将武夷岩茶都叫做大红袍。
不过随着武夷岩茶知识的普及,这种叫法已经越来越少了。
问题3:大红袍茶叶真的要几十万一斤?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张武夷岩茶的天价价格表,其中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以520万每斤的价格位居榜首。
不明真相的茶友难免有疑问,大红袍价格真的要这么贵?
茶叔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是假的,是炒作!
因为自2006年起,母树大红袍就已经停止采摘了,并且被保护了起来。
所以,如果有人和你说他有母树大红袍,那基本上是骗子无疑。
但是,如果时间往回倒退20年,母树大红袍真的值这个价!
在1998年的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就被拍出15.68万元的高价;而2005年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又拍出了19.8万元的价格;同年,第7届武夷山大红袍节,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
母树大红袍珍贵无疑,但是现在已经喝不到了!
问题4:什么是母树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是指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的那三棵六株茶树,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树名木,大红袍母树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这几株大红袍,是最纯正,最原始的大红袍茶树,是大红袍的鼻祖,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此一家!
正是因为母树大红袍及其珍贵,所以才会出现520万元每斤的炒作事件!
问题5:为什么别人和我说大红袍是拼配的?
拼配技术是武夷岩茶制作中常见的工艺,而这种工艺最经常被使用在大红袍上,所以,听到拼配大红袍,大可不必惊讶。
因为现在的岩茶拼配技术已经很成熟,拼配能够让茶叶口感更加的丰富。而且现在的大红袍市场,大部分都是拼配加工。
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陈郁榕老师,也是岩茶的拼配高手,经由她的拼配秘方而拼制出的岩茶,更是难得的精品。
下图为陈郁榕老师的拼配秘方手稿及审评结果,你能看得懂吗?
问题6:大红袍可以用紫砂壶冲泡吗?
茶叔看到有部分茶友,喜欢用紫砂壶来冲泡大红袍,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紫砂壶会吸收茶味,会将大红袍的香味吸走部分。
而大红袍的香气是人们喜欢它的重要原因,如果把茶味吸走了,那大红袍的特质就不能够完全展现,也就失去了喝大红袍的乐趣。
而且,用紫砂壶冲泡大红袍,也不便于进行观茶干,观茶色。最好是选择用白瓷盖碗冲泡大红袍。
问题7:喝大红袍会伤胃吗?
喝茶为什么会伤胃呢?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碱类物质,这部分物质进入胃部之后,会对胃部造成刺激,进而让胃感觉到不适。
茶叶发酵程度越低,对胃部的刺激程度越高,绿茶是不发酵茶,所以对胃的刺激最大。这也是为什么胃不好的人不能喝绿茶的原因。
但是大红袍是半发酵茶叶,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焙火,已经是属于熟茶,其茶性是温和的。
所以,喝大红袍是不会伤胃的,而且大红袍还有一定的降三高效果,身体肥胖或者胆固醇高的人群,可以多喝大红袍。
关于大红袍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最容易被人误解,最经常让人犯错的话题,以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一入茶门深似海,从此无岸亦无边”。
喝茶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每天唯有空杯以对,才能够尝到不同的惊喜和感动。
茶叔也希望所有爱喝茶的茶友,都能早日感受到喝茶带来的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9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关于晒青不懂晒青就不懂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