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追根溯源,唐朝人是怎样喝茶的,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大唐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随着唐帝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叶、茶艺远播海外。大唐皇帝在六迎佛骨时,就曾将一套据称价值连城的宫廷茶具,奉献给法门佛祖。
唐时首都长安荟萃了茶界名流文人雅士,闲来无事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文士茶道分为备器、净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繁琐的程序。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则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
唐朝时候的茶大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饼茶是将茶的嫩叶采集下来,然后蒸烂,捣成泥状,用器皿压实成块,多是饼状,然后风干。吃的时候要先将茶块敲下,碾碎,用筛网筛出小颗粒,放到器皿中煮,而不是滚水泡。所以唐代,你去做客能喝茶是很高的待客规格了,因为特别费时,没有小半天你喝不到。煮的时候要加点精盐,加盐主要是去除茶汤中的泡沫以及表面的一层水膜,使茶汤的颜色更亮丽,至于口感方面有多大影响就不知道了。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论述了七碗茶:“一碗喉咙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说是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这首诗至今流传,很多茶楼茶庄里都挂一幅以示高雅。
你说的电视中的那种喝茶不是功夫茶,属于一般的客来敬茶。
自古以且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晋代王蒙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
唐代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谈到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水初红”,清代高鹗《茶》诗中的“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至今仍传为我为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客来敬茶”的习俗,说明我国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
宾客临门,一杯香茗,既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会友,谈情叙谊的至诚心情。同时,饮茶的地点,应尽可能打扫得干净;选择的茶具和用水必须清洁卫生;茶叶的选择亦必须是家中所存茶叶中的上品。如为极品,还应事先向客人介绍一下此茶的来由和特点,以引起客人对此茶的兴趣。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制茶-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牛(蒸笼)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鼍上,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檐布(檐是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檐下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份并未干燥,先置庄莉(竹篓)上透干。
焙茶
团茶水份若未干,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穿茶
焙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如中国古代的铜钱中有圆孔或方孔,可用线贯穿成串,以便贮蓄或携带,团茶因中间有孔穴,故可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江东削竹穿茶,陜西则缝合榖皮来穿茶。江东将一斤的团茶穿成一串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陜西则以一百二十片团茶为「上穿」,八十片为「中穿」,五十片为「小穿」。
藏茶
团茶的贮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糊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95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4个喝茶的黑色时段空腹喝茶易致茶醉
下一篇: 茶养生的四大原则:早、少、淡、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