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看似易,用其难。茶灸则不然,黎民百姓,老幼妇孺皆可得,实乃天地恩惠苍生之法。明代医家李梴所著《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茶灸是不用针,不用药,以平凡而不平庸的饮茶方法,实现“灸”之目的,促进人身心平衡。茶灸包括“选茶”、“沏茶”、“灸经脉”和“灸脸面”四道程序。下面说说“选茶”。
茶灸最好用有机茶。有机茶除了人们知道的“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之外,茶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场地必须远离污染;产品不能有任何添加剂;土地各种元素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总之一句话:有机茶是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标准生产出来的安全食品,没有人为或自然产生的有害成分。
当代社会,许多食物与“四害”有关,即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茗茶,是清洗身心的最后防线,绝不可再有污染。有机茶可生正气,《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唯有机茶可做茶灸之用。
上士沏茶,中士泡茶。“沏”与“泡”字有别。沏茶是以水“切茶”;泡茶是以水“包茶”。沏茶,香气本色,透人肺腑;泡茶,熟汤之气,茶味已乏。
茶水不宜太浓,以防茶醉;茶不宜多,太过停饮,或致胃寒。
沏茶之功在于醒茶。茗茶中放少许清水,“木遇水则活”,清水使茗茶舒展,如梦中醒来。醒茶以弯曲不折为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足。不足,茶体不通,汁液难出;太过,茶已发酵,栗香失散。所醒之茶在冰箱冷藏,但不要过夜。
烫水沏醒茶,方有沏茶之功。水落汤出不宜停留,即时入杯。烫水沏茶,水温剧增,茶体膨胀,汁液浸出。既不伤茶体,又出鲜汁。
采用以上沏茶方法,可用三遍。
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乌龙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冲泡时,茶叶投放前,先以开水淋器预温;茶叶投放后随即以沸水冲泡,并以沸水淋洗多次,以发茶香。因此冲泡乌龙茶使用陶器茶具最为适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后难以欣赏壶中芽叶美姿是其缺陷,这对泡饮名茶就不适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至于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虽在欣赏价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经久耐用,携带方便,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而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亦有影响,除特殊情况临时使用外,平时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温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此种杯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出现熟汤味,必然大煞风景。选择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质地之外,还应注意外观的颜色。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谐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陶瓷器的色泽与胎或釉中所合矿物质成分密切相关,而相同的矿物质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变化出不同的色泽。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黏土烧制,只是烧制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黄、红棕、棕、灰等颜色。而瓷器的花 色历来品种丰富,变化多端。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大致如下:
绿茶:透明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茶具怎么搭配
茶具怎么搭配,在外面生活中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要想喝到一杯上好的茶,这与茶、水、火、器四者相配,都是缺一不可,那么,以下分享茶具怎么搭配
茶具怎么搭配1 1、茶具的分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茶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与艺术鉴赏之功能。
其中茶器的材质划分为:玻璃器、瓷器、陶器、紫砂器,不同材质茶器有着独特的特点,自然对茶的影响也就有所不同。
紫砂器:由于紫砂具有天然的透气性,对茶的包容性很强,所以紫砂器泡茶容易把茶泡的更加柔和。
瓷器:瓷器表面都具有瓷釉,具有极强的致密性,所以对茶汤的影响非常小,最容易展现茶汤的原味,有利于茶香的表现。
陶器:陶是用陶土烧制的,一般不施釉,而且和紫砂一样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吸附性,因此特性和紫砂有些类似。
玻璃:玻璃器皿具有透明的特点,很适合叶片、茶汤的观赏。
而茶杯一般分为杯和盏,这两种区别比较明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盏一般是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以黑釉为贵,以天目盏为典型,又名建盏。平时大家若是舍不得拿出来用,还可以用作鉴赏价值,极具美观。
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般是撇口杯,它的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除却纯色系列的撇口杯,外形图案极为精致且绚丽多彩的茶杯,极富美感和韵味,同样也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
2、杯与具的最佳搭档
一款茶没有绝对适合的茶器类型,更多的是取决于你想泡出什么味的茶,给大家看看。
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大致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
普洱茶:紫砂或陶瓷茶具。
3、茶杯茶具的摆放
平时,无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茶具的使用都是普遍频繁,因此茶杯茶具的摆放也很是讲究,那么在摆放茶杯茶具之时,我们要注重合理、实用、美观等;尽量有序、左右平衡、不要有遮挡,相信不少茶友对此还是很了解的。
同时,在接待客人之时,一般需要将茶杯放在
茶具怎么搭配2 不同种类的茶叶应该如何选择茶具
选好茶器泡对茶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不同种类的茶叶应该如何选择茶具不同种类的茶叶应该如何选择茶具。
花茶配盖碗
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绿茶配玻璃杯
高档绿茶水温不宜过高,碧螺春等细嫩绿茶要采用“上投法”,即先冲水后放茶,玻璃杯可以体现茶叶在水中的优雅姿态,色彩也更好。
铁观音、普洱可选紫砂
乌龙茶、普洱茶要先“洗茶”。之后还要以沸水冲泡。茶香浓郁持久不同种类的茶叶应该如何选择茶具茶艺培训。
紫砂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正确喝茶原则
一、早上喝什么茶最好?
有人说早上喝茶最好,经过了一整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变大,喝上一杯淡茶水不但可以快速的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还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压,有益健康。
那么早上最适合喝什么茶呢?早上喝红茶最好,因为红茶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让大脑的'供血充足。每天吃完早餐之后饮用一杯红茶,也可以加入牛奶一起饮用。需要注意的是,早上喝茶一定要吃完早餐之后才能饮用,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饮用的话肠胃会吸收过多的咖啡因,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尿频等不适的症状。
二、午后喝什么茶最好?
下午3点左右喝茶对人体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抵抗力,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这个时间喝茶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对于三高人士来说坚持喝下午茶的话可以达到药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那么午后喝什么茶最适宜呢?
专家表示午后最后喝青茶或者绿茶,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肝火旺盛,喝绿茶或者青茶可以缓解这一症状。青茶例如铁观音性干凉,入肝经,可以清肝胆热,化解肝脏的毒素,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抵抗衰老的功效。绿茶则入肾经,有利水去浊,排尿更加通畅。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最为丰富的,抗氧化和消炎的功效明显。
三、晚上喝什么茶最好?
晚上8:30左右喝茶的话,人体很容易修补和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对于健康有一定的益处。神经衰落的人群可以喝半发酵的铁观音,如果担心晚上喝茶之后影响睡眠的话,可以选择喝黑茶。
黑茶性致温纯,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黑茶以普洱为首选,如果不喜欢普洱的味道的话,还可以喝白茶,例如福建寿眉,入肺经,性平和,同样也不会影响睡眠的质量。晚饭之后喝黑茶可以帮助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帮助消化。
茶具怎么搭配3 1、绿茶: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盖碗等。
以无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的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
2、黄茶: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杯具、盖碗、盖杯等。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3、西湖龙井: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
4、红茶: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5、乌龙茶:可选用白瓷质地的壶、盖碗、盖杯,或是紫砂质地的茶具。衬茶色,聚拢茶香。
6、黑茶:可选用紫砂壶、白瓷杯具,或是飘逸杯等茶具。
7、花茶: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
因为花茶是需要闷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最好的体现出花茶的品质。
本着以上的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茶进行茶具的搭配,就可以更好的衬托茶的色泽、形态、香味。
茶,在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发展和弘扬茶文化的方式,一起来看看。
发展和弘扬茶文化的方式
1. 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发现而得到保护
近20年来各地的考古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例如:在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御用的金银茶具,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发现了唐代贡茶院遗址、金沙泉遗址和一些茶事摩崖石刻。在福建建瓯,发现并考证了记载宋代?北苑贡茶?摩崖石刻80字全文。在河北宣化出土的古墓中发现有辽代的古茶具和不少有关煮茶、奉茶、饮茶的壁画。在云南镇沅千家寨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大片的野生茶树群落,这些考古发现,对研究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纷纷建立
这些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的建立,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各种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频繁开展
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1990年在杭州联
合举办了?茶文化节?,此后,各地纷纷仿效。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茶文化,而且确实也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各地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茶会、斗茶会、茶宴、品茗会、品茶诗会、无我茶会等等,这些都是以茶为载体,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茶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茶文化论文、著作的发表空前高涨。
4. 不少历史名茶得以恢复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茶类结构的调整,中国名优茶的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名优茶已达27.6万吨,产值达146亿元,名优茶虽然只占总产量的30.3%,但名优茶产值已达总产值的66.7%。近20年来,各地对不少历史名茶进行了调查、整理和恢复。与此同时,各茶叶主产区,还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积极开展研究创制新的名优茶,这些名优茶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 5.现代新型茶馆业蓬勃兴起,茶文化知识得到普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化休闲气息浓郁的现代茶馆、茶艺馆、茶吧,在各地纷纷开办。据估计,全国茶馆大约有8万多家,年营业额己达120多亿元。各地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班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茶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中、高级茶艺师。与此同时,在高等院校茶学专业中还开设了?茶文化学?课程,有的还开办了茶文化专业大专班。
6. 泡茶技艺和茶艺表演
近20年来,中国的泡茶技艺有了较大发展,各种茶的冲泡更加艺术化、科学化,各种茶艺表演经常出现在各种茶文化活动中。形式多样的仿古茶艺、民俗茶艺、佛家茶艺、功夫茶艺、文人茶艺、民族茶艺、少儿茶艺等,令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这几年不少地方都举办了有声有色的茶艺大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各民族茶艺事业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前言:泡出一壶好茶,除了好茶以外,泡茶的茶具也很关键,如何选择泡茶的茶具才好呢?
首先呢,含金、银、铅、铜量高的金属茶具不适用于沏茶喝茶,因为只要人体吸收其含有的这些金属成分会对健康不利。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如何正确选择泡茶的茶具:
白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不炒不揉而成,其性凉,去火通风
冲泡要点:冲泡此茶的茶具力求古朴、自然,煮、泡俱佳
推荐茶具:以陶器、石器、木器为上,忌用豪华奢侈之器
绿茶黄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水清茶绿”
冲泡要点:应使用宜赏形、赏茶汤之器
推荐茶具:玻璃器皿、白色瓷器、老朱泥壶等
武夷岩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岩韵”,外形呈条索状,焙火足,香气高,滋味厚
冲泡要点:宜用能吸取茶中部分火气,调柔岩茶中刚猛之气,且散热快的茶器
推荐茶具:紫砂壶,或白瓷盖碗
铁观音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兰花香、观音韵”,花香高爽,汤色明亮,叶底软亮有光泽
冲泡要点:宜用不吸茶香,能保持茶韵之器
推荐茶具:适合用白瓷器皿冲泡,朱泥壶也可相称。
红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红汤红叶”,香气高远,味道醇厚
冲泡要点:宜使用能抵去部分松烟气,使香气更加柔和,滋味更加醇厚之器
推荐茶具:用紫砂壶、青茶瓷材质杯子、汝瓷杯或玻璃杯喝茶比较好。
茉莉花茶泡茶的茶具
本质特征:“三绿三优”,即润绿、碧绿、嫩绿,鲜灵、浓郁、纯正
冲泡要点:宜使用便于观察茶毫、芽头,同时又能突出茉莉花茶清雅浓郁的香气以及鲜爽甘润的滋味之器。
推荐茶具:盖瓷壶、盖碗、玻璃茶具
普洱黑茶泡茶的茶具
冲泡高嫩度的普洱茶黑茶,以适温、透气性较好的茶具为好,它们是: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如飘逸杯等)茶具等,水容量以少量为好。
冲泡原料较为粗老的普洱茶黑茶,以高温、保温性较好的茶具为好,它们是:陶器、瓷器、紫砂厚壁壶等,容水量稍多。
煎煮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黑茶,以耐高温煅烧的土器、瓦器、铜器、锡器、锑器、铝器依次为好。
?66?普洱黑茶用什么茶具好?
紫砂壶(最佳):由于普洱茶黑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最佳。
盖碗杯(最常用):由于盖碗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黑茶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
土陶瓷提梁壶(实用便捷):由于普洱黑茶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黑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土陶瓷提梁壶一般体积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黑茶深厚的陈韵,且适合多人,朋友之间一起饮用,故土陶瓷提梁壶已经成为一新的时尚。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此文章为英德姐妹茶庄的懂茶妹(honghong)原创,转载请说明,特此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31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香竹筒青茶
下一篇: 盐津康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