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之美,因人而异,因观念而异。太极茶道流派艺术追求“和、俭、敬、美”,其中“空白和俭约之美”是一种独特追求。
我们安排茶席,有茶壶、茶则、茶叶、茶碗之类,有些必不可少,自然不可或缺。而有些可有可无,则一概不列。俭约是一种美,留下空白,是为美留下时机、局面和想象。茶道不宜繁杂、琐碎,因为这背离茶道历史和文化本质。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说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后,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了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最佳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这个故事是不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多完美有时不需要太复杂,简单、朴实中,也有一种更美丽元素在召唤着人们心灵。许多完美有时不需要太过“完满”,留下些许空白,却能够更美。太极茶道茶人素有“抱朴守拙”、“本真自然”理念,作为人生感悟,也会令人感慨良多。 装修房子后,地板如果多次出现挤压拱起,这是太“美满”了。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高明师傅,总是恰到好处留一道缝隙,这样就能避免了挤压和拱起。为防热胀冷缩,每段火车铁轨之间也总是留下些许缝隙。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也许是兴之所至,或许是妙手偶得,但在随后的时光中,茶道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更深层的寓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最高境界,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最高境界 精
《管子.心术》说?中不精者心不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事不专心一致,那他的心(道德品行)也就无可救药了。凡事怕?认真?二字,做事如果专心就一定会无所不利的。陆羽用一个?精?字,说明有关茶事的各个方面都要求达到此标准。?茶有九难?包括:造、别、器、水、火、炙、末、煮、饮。从种茶,制茶,鉴别,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烤茶的讲究、饮时的程序等,无不要求精心而作,要想品饮茶的真香,唯有达到?九难?的精益求精才行。
行
?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活动,如品行、操行等;二是实际地去做,如行茶道等。陆羽是想说明一个品格高尚、坚守操行的茶人,其行茶事、品茶论道是非常合适的。
俭
《易?否象传》说?君子以俭德避难?。可见?俭?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而单非行为而已。陆羽将?俭?做为约束茶人行为的首要条件,以勤俭做为茶事的内涵,反对铺张浪费的茶事行为。《茶经.七之事》举例古代茶事说:晏婴身为宰相,一日三餐只有粗茶淡饭;扬州太守恒温性俭,每宴饮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
德
陆羽对茶人在茶事内外所有品性规范要求。具有君子性情的高尚品德的人,具有仁爱、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茶人。在陆羽所做的诗中也可看出这种主张;?不羡黄金罍,不慕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道简介 中国的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 ?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而不重形式。在中国茶饮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橘皮,薄荷,桂圆, 红枣 ,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 ?伦理 道德 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好人格的昭雪,这既是中国茶饮的最高境界---茶道。
? ?
? ?茶道不同于茶艺,他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还注重精神内涵。
?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 清 寂 ”,即为茶道的四谛 四则 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 清爽 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 敬 清 寂 ”的四谛 四则 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庄重 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 敬 清 寂 ”的四谛始创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 ? ?那么,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 ?
? ?台湾中华茶道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道基本精神是“清 敬 怡 真 ”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清洁”,“清廉”“ 清静” “清寂” 。茶道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镜清寂 宁静 明廉 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们,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即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子啊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 ? ?
? ? 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 ?美 和 ?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
? “ 武夷山茶痴”林治克生认为“和 静 怡 真” 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商故事:跃跃欲试前的芳村茶事
下一篇: 普洱茶茶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