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余杭三大文化瑰宝之一径山禅茶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日本18世纪重要的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明确记载,日本高僧南浦绍明于正元年中(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实证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此前,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日本茶道源于径山茶宴,但是一直没有确凿无疑的文献史料加以佐证,成为禅茶文化研究的一道硬伤。
作为中国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结合的典范,径山茶宴历史悠久,体制完备,蕴涵丰富,意境清高,程式规范,是我国禅茶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我国禅文化史、茶文化史和礼文化史上享有至高地位,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突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09年以来,余杭区文广新局组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区文化馆等专门力量,深入挖掘研究径山禅茶文化,经过百般周折、广泛搜寻、费尽心血,最后在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查到了决定性文献。
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1726年-1780年)在其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这一史料记载清晰地点明了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径山茶宴,成为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铁证。
《类聚名物考》是一部反映日本历史生活原貌的百科全书,囊括了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日本历史上具有极高文献价值。
宋代的茶文化对东邻日本、朝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南宋末期(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拜虛堂禅师为师。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学成归国,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而后发展出日本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南宋末年,荣西禅师(生活于日本镰仓时代)到中国参禅,并将当时盛行的点茶法传入日本,发展成为日本抹茶道;明代末年,中国福建高僧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值日本江户初期),将当时中国的壶泡法带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日本煎茶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1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河州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