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方茶。那是人生的极致境界!
喝过绿茶、红茶、黑茶和花茶的极品,喝过茶叶、茶砖、茶饼、奶茶和酥油茶的佳品,要说一路喝出的精彩纷呈,那当属茶马古道的福泽。
把调查改革开放的民族影响,与茶马古道相关联,那是我历史学的功底与设计;茶马古道的重新发掘者,大概我们也算得上先驱的一行。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恐怕还没有哪一条道路,能够象茶马古道那样,横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四大地形区的千山万水,穿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雪域高原极寒区四大气候带的旖丽风光,跨过20多条大型山脉和世界屋脊、30多条大型江河的万千气象,串联起境内境外沿途50多个民族丰姿万千的迷人风情。
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西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的崇山峻岭之间,绵延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落差最大,路况最为险峻、实用历史最为久远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
那是一条承载了千年历史兴衰,承载了千年来汉藏民族和中外文明交往,因现代交通而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古道。
茶马古道,千百年来,铺撒着那么多壮美和绚丽,负荷着那么多险峻和艰辛,承载着那么多期望和风情,沟通着那么多民族和文明的交往。
茶马古道,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因互市在历史上形成的三条驿道:一在青藏线,因唐蕃古道变迁而废,二在滇西北至藏东南,三在川西至藏东南,三者至此合而为一,越喜马拉雅山,出境到尼泊尔、印度等地,于今印度加尔各答,商旅以茶叶、丝绸为利器,大量行销欧亚,使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
唐蕃道烽火尘埃中已烟消云散,惟川藏线觅历史风云,滇藏线看风光风情。对学历史的我,走过的是川藏线,心寄的是滇藏线。
川藏线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打箭炉(今康定)、巴塘到昌都左贡,至拉萨,再至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印度等地。到印度加尔各答的茶叶,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
雅安是川藏古道起点,古称雅州,是自古以来内地沟通西藏、云南和攀西地区的交通咽喉,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早就听说雅安三大雅:“雅雨,雅鱼,雅女”;早就听说雅安是茶的故乡,茶祖吴理真植茶和香火之地;早就听说四川出美女,雅女冠四川,云蒙极品茶,尽是美女采。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多雨多雾,出好茶,也出美女。
世人都晓三绝好,唯有端详说不了。却看我来描特色,心动神迷受不了。
雅安有三绝:雅雨、雅鱼、雅女。雅雨:轻、柔、绵;雅鱼:嫩、鲜、爽;雅女:白、嫩、粉。
( 白、嫩、粉、鲜、纯的雅女)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多雨多雾,出好茶,也出美女。
于好茶如我辈者,飨雅鱼,赏雅女,但更紧要的是品雅茶。
(天盖寺茶神殿)蒙顶山为蜀茶发源地。上得蒙顶山,先拜天盖寺,那里供奉的茶神,一是“茶祖”吴理真,二是“茶圣”陆羽。为“茶祖”和“茶圣”燃一柱香火,奉一瓣心香,那是茶道中人念念于心的荣幸。
公元前53年,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遂于五峰之间,移植种下七株茶树,至今仍被视作茶中极品。清《名山县志》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吴理真开中国植茶史,被后人尊为“茶祖”。
白居易有诗为证:“语里闻知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宋代文彦博盛赞说:“旧谱最称蒙山味,露芽云液胜醒醐”。茶圣陆羽诗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 白、嫩、粉、鲜、纯的雅女)因人缘际会,有幸饮得美丽“雅女”,为我精心烹制的天盖寺“茶祖”茶,其香气清雅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色泽碧绿光润,令人齿颊留香诗兴起,醇和回甘到如今!那是我得以傲视茶友群雄、意遂茶道极境的因缘。
雅安是川藏古道发源地,历代茶马互市之重镇。在雅安名山,还保留了中国惟一现存的“茶马司”,那是我心向神往的真迹。
茶马互市源于唐朝,至宋代制度化。藏民需茶,汉地求马。宋朝和北方辽、金、西夏争战不断,急需战马,而藏区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朝廷实行“以茶治边”政策,先后在兰州、成都、雅安、汉源设立茶马互市,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茶叶成为结交并控制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李杞入蜀置“买马司”,在各路设置官茶场。
南宋“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转移到西南的四川五场、甘肃三场。
明太祖为加强与西藏各部关系,缩短运距,方便茶运,命四川官府劈山开道,开辟了自碉门(雅安天全),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茶道,并于昂州设卫,驻军保护茶道畅通。成化六年(公元1476),又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四川形成黎(今雅安汉源)、雅(今雅安雨城区)、碉门(今雅安天全)、岩州、松潘五大茶市口岸,雅州即占其四,交易规模居全国之首,为茶马互市主要贸易区。
(嫩、鲜、爽的雅鱼)名山茶马司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属成都府路统领,承担以茶易马公务。鼎盛时达“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占官方统筹茶总数的一半以上。
茶马司接待茶马贸易通商队伍,有时高达日两千余人。站在“茶马司”门前,想象当年名山繁盛时万商云集,骡马如潮;“茶马司”门庭若市,各地茶马商,为领执交易,队伍常常排到十几里外,茶马商们往往以银子打点官员,以免主管官员刁难的情况,能不令人顿生对古往今来官僚垄断无孔不入,敲骨吸髓的腐败之风千古不绝,祸国殃民顽症痼疾何时得灭的兴亡之叹!
马帮出雅安,荥经至汉源一带,沿途都有脚店(宿骡马)和客店(宿背子)。清代,在大路上设置烹坝、沈村两驿站,每隔十里设“铺”,以通邮传。
大渡河是川茶进藏的第一道天险。当年,客商靠藤萝竹编“溜索悬渡”和几处渡口渡河。
公元1700年,打箭炉驻地营官昌侧集烈叛乱,康熙派兵平叛。1704年3月,四川巡抚能泰奏:“泸河三渡口,高崖峡峙,一水中流,雷犇矢急,不可施舟楫”,拟距化林营八十余里坦平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以便行旅”。得到康熙认可:“朕嘉其意,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
仅用了一年多,建成铁索桥。康熙欣然命笔“泸定桥”,意叛乱已平,泸河各族,可安定也!
铁索桥便利了来往行商,多数骡马和茶背都走沪定桥一线。
沪定桥更因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和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两大事件而名动青史。
1857年5月,太平天国再次内讧。翼王石达开率十几万精锐之师离南京出走,数年间转战东南、西南各省。1863年5月,石达开率部由滇入川,欲开拓四川。部队抵达安顺场,其十四王妃生子,遂放假三日庆贺。而四川总督骆秉章调兵遣将,完成拦截合围。上游暴雨河水陡涨,大渡河瞬间成天堑。石军匆忙组织木船、竹筏强行登渡,遭清军重炮轰击,数千将士无一生还。又强攻松林河,欲北上夺取泸定桥,河上索桥早被松林土司斩断。石军披发衔刀作最后一搏,遭清军炮火打击,人筏俱焚。最后,石达开自投清军大营,以图保全数万将士;五位妻妾携两幼子投河,部属相率自溺者上万人。官军将翼王押至成都凌迟处死。南桠河畔,被围的太平军被砍头杀戮,血流成河。
泸定桥头笑翼王,血光龙子灭三军!
大渡河也是当年红军长征生死攸关的名胜。站在铁索桥上,我和同行的朋友们热烈讨论起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当年,红军西岸部队首先占领了桥西。枪林弹雨,烈火浓烟中, 22勇士冒着敌人炮火,攀桥栏,踏铁索,迅速攻占泸定桥,为后有追兵、前有阻挡的大部队打通求生的通道。
望着桥下滚滚的波涛,我放声高论:如果红军被强敌所阻,历史定当改写!必然性是对过去的历史线性的描述,而偶然性则是在巨大的社会事变中,鲜活地开辟自己的通道。
泸定桥前行三十多公里,就是地处大雪山的打箭炉。相传诸葛亮南征孟获,其将郭达在此安炉打箭,故名打箭炉。光绪年间设康定府,今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即设在康定。
(藏族姑娘的服饰)史学涵养,让人在旅途中更有历史与现实交融的见景生情亲临感,那是太史公治学风范。
大清朝实行民族融和,放弃前朝对藏区茶叶限制。打箭炉故址前,我仿佛看到:为强化对藏贸易,通畅川藏大道,加强对西藏交流和控制,当年,康熙对着地图御笔一挥:“准行打箭炉市,番人市茶贸易”。
骡马无法适应青藏高原,西来的马帮,在打箭炉转运牦牛驮,或就地茶马贸易,打箭炉成为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交通枢纽。据史书记载,清乾隆年间,仅在打箭炉改包转口的南路边茶,每年超过1200万斤。
身临其境,你能够想象到当年的打箭炉,物积如山,商旅如云,人声鼎沸的场面。
打箭炉为汉藏过渡区,这里的藏民称康巴人,藏语“大地之子”之意,大多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传说是格萨尔王的后代。陪同的翻译,正是一位虔诚向佛、积善积德、开朗好爽的康巴汉子。
打箭炉的锅庄,把茶马古道的商旅文化,演绎到浪漫境界,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浪漫情致。
锅庄,三个石头架在火塘支锅代灶,即“支锅之桩”。打箭炉原为荒蛮之地,商人来到这里,自搭帐蓬,支锅庄,烧水煮饭。在锅庄边喝茶饮酒,绕锅庄翩翩起舞,以派遣劳苦,成为世风。
(康巴锅庄舞)明中叶后,明正土司的大小管家在司职时,一些人先是以家招待,后是以家为店,接待客商。很快,打箭炉出现了由美丽大方、聪慧能干女主人操持的锅庄。在川藏古道口传里,锅庄又叫“阿佳卡巴”,即“住着美丽能干、能说会道女主人的地方”。锅庄渐渐集旅店、商栈、牙行、钱庄为一体,汉藏客商的交易,大多在锅庄进行。
在清代中叶汉藏贸易的鼎盛时期,康定城有48家锅庄。其中最大的包家锅庄,好年景,年交易额达80万大洋。
如今的锅庄,成为欢快自然、轻盈飘逸的藏族男女群舞。在当地人士安排下,我们一行人见识了锅庄的韵味,感悟到藏族兄弟姐妹的朴质和善的人性,和浪漫纯真的风情。
越野吉普开出几十公里,来到一个康巴人族聚的村庄。走进一家又一家雕梁画栋的藏式石木楼,我们看到的是富庶、美满、和乐、知足、感恩、热情和风情。
踏进村边木楼,热情美丽的女主人,和她那纯情美丽的妹妹们,让我们留住了脚步。
现实中的藏族姑娘,美丽、纯洁、善良、大方而热情。女主人是27岁的少妇,精明能干,魅力四射;4个16~24岁的妹妹,如花似画,青春含情。喝着端上的酥油茶,听着女主人用不大标准的四川汉话,讲述她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人民公社大锅饭,家家户户分到几十头牛羊。藏民以蓄牛羊为财富象征,经过这些年放牧,她家有牛50多头,羊300多只。跟以前比,日子好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惜运输困难,1头牛才卖300多元钱,1只羊才几十元。听说在成都,1头牛能卖上千呢!
我心算一下:她家牛羊总值3万多!在那个万元户稀罕的年代,我工资一月才70多;那差不多是我一辈子所得。一路调查走来,比她家富裕的有的是!难怪藏族兄弟要真心诚意“感谢党的政策好”了。
这酥油茶,越喝越有滋味!
康巴人,是一个优秀的种族,康巴少女,是美丽、魅力、动人的姑娘。大概是游牧民族财富随身的习俗吧,藏族姑娘的服饰,真让人大开眼界。缀着猫眼、红宝石和绿松石的长长项链,流光四溢;宽厚结实的银腰带,镶嵌着和阗玉、鸡血石、田黄石,千金难求,那是她们祖辈的留传,有幸逃过了“文革”劫难。尤其是美丽的三妹,项链垂胸、腰带束身的婀娜身姿从身边飘过,带来一阵阵淡淡的处女之香,令人神思睱往……茶美歌美人更美,佳茗须得美人炊!美丽的三妹,是茶马古道上,一道最美最靓的风景线!
红酥手,青稞酒,满面春色腰如柳。丰盛的饭前,姑娘动情地唱起请酒歌,未饮人先醉。
饮过久闻盛名的青稞酒,吃过姑娘们在燕语莺声中争先恐后备好的家宴,半熏半醉中,再饮姑娘茶。
按汉地风气,三妹把茶罐在火塘煨热,放进茶叶,沸水入罐,一股迷人的茶香,即刻在屋中飘升。丰隆如胆的鼻梁上,泛起细汗珠,丰美柔丽的脸蛋上,泛起红润色,丰嫩柔荑的一双手,端上香喷喷的姑娘茶,丰美如画的少女站在你对面,粉嘟嘟的红唇间,为你唱起清脆嘹亮、情动人心的请茶歌,情怯怯的大眼睛,为你泛起真情热辣、秋水丽色的知春曲,近眼玉峰三两尺,奉茶酥手万千情,四位姑娘随歌起舞,长袖飘飞。
斯情斯景,你能不未饮先醉,心乱神迷?你能不乐如神仙,今夕何年?你能不恨不生当巴蜀汉,香茶美女醉人间!
夜晚,屋外的坪坝,升起篝火。我们围坐在火堆边,少男少女们渐渐聚合而来,清纯激越的藏族歌声一起,不由得人即刻兴奋激动起来。男男女女,围着院坝火堆,跳起欢乐的锅庄舞。一首首天籁之声,在锅庄舞中响起;一圈圈激情洋溢的舞蹈后,我也渐入佳境。汗流浃背时,我出退圈外,和美丽的三姑娘唱起《康定情歌》。其乐几何,惟当事者知。
在艰险辛劳的川藏苦旅中,康定锅庄,成为我心中温馨无比的港湾。人当其中,真有乐在巴蜀,演绎一生的浪漫情怀。
1、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茶艺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凡人茶道 茶道是好东西,按照茶道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绝对是好处多多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列举如下,试做为我们的“凡人茶道”: ·1.水与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赏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 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没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 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两克。 2.泡茶的水温 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但是我们经常不注意这一点,总喜欢用很烫的水来冲泡。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应用80℃~85℃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时间长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左右,不宜久泡。红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点。 4.杯子的用法 红茶一般有玻璃杯,其他常用白瓷杯。2、茶知识:中国十大名茶杭州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苏州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太平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岳阳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 信阳毛尖 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中国名茶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茶的性味 性味理论认为,甘则补而苦则泻。 二、茶的归经 典籍记载,茶的归经是“入心、脾、肺、肾五经”。 【性味】有温凉之分。 【归经】归心、肺、胃经。 茶——清火去疾 我国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书中论茶甚详。言茶部分,分释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对茶树生态,各地茶产,栽培方法等均有记述,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也很详细,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祁龙泡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目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茶叶的种类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 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崂山绿茶、霄坑毛峰、贵定雪芽。 红茶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青茶 又称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名贵品种有:北苑御茶、矮脚乌龙、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黄茶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 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名贵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著名的云南普洱茶曾被归为黑茶。历史上确有把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同时,安徽农业大学的陈椽教授的《制茶学》一书中也作此分类。 但是,业内对此存在异议,主要是其工艺和黑茶有异。特别是近年,争议更大,直到2006年出台的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里,把普洱茶定义为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茶制成的紧压茶及散茶,算是在业内达成共识,即普洱茶是一种特种茶,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标识下来后,这种说法就更加有根据了。另外,在国家进出口商品目录中也是将它放在特种茶类里的。 综上,普洱茶不属于黑茶,亦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是一种特种茶。 白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是我国的特产。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瓯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茶叶中含有哪些有益成份 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 、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茶叶中的这些成份,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锰能促进鲜茶中维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叶抗癌效果。它们的共同作用,对人体防病治病有着重要意义,故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茶,自古以来名称繁多,最早称为“荼”,在《诗经》中多次出现。茶在《神农本草经》被称为苦菜,性寒味苦,可祛五脏病邪,治疗胃胀之食欲不振,有补气提神的作用。陆羽《茶经》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míng),五曰荈(chuǎn)。至于茶的功效,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意思是说,茶寒性较大,与精进修行之人相类,宜于情操高尚之人饮用,如患发热口渴、头痛目涩、胸膈烦闷、肢节烦痛,喝上四五碗茶,有醍醐灌顶、甘露润喉的功效。但也提醒,若采摘修治不得法或有杂质,喝了也会生病。
中国几种常见茶的功效
目前我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
白茶:白茶最为珍贵,采摘后直接烘干或晒干,不发酵,无烟火气,目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老君眉等。此种茶不经火,所以在诸茶中性最寒,清火之功最著,清朝周亮工《闽小记》记录:太姥有绿雪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所以白茶具有退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绿茶:绿茶是没有发酵的茶,在我国产量最多,饮用广泛。绿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作用。
乌龙茶:乌龙茶与绿茶同源,是由2~4叶组成的茶叶。乌龙茶又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品相为“绿叶红镶边”,铁观音是比较著名的乌龙茶。乌龙茶的寒性较绿茶弱。
黄茶:人们在炒青绿茶时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便变黄而成为黄茶,因此黄茶是“信手偶得之”,属于发酵茶的一种,黄茶的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而淀粉水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所以黄茶的苦涩味道很轻,形成黄茶醇厚香甜滋味。黄茶在“闷黄”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寒性较乌龙茶更弱,微温,黄茶具有醒脑提神,消食化积等作用。最著名的黄茶当属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包裹,雅称“金镶玉”。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的茶联。
红茶:红茶属于发酵茶,性温,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祁门红茶是最著名的红茶。红茶能促消化、促食欲,红茶偏温,较适合冬天和胃寒体质者饮用。红茶可加糖、奶,但红茶不宜放凉饮用,否则会影响暖胃效果。
黑茶:黑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较老,发酵后色黑,为做茶砖的原料,黑茶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具有一定收藏价值。黑茶有“红、浓、陈、醇”四大特点。“红”指茶汤色透红、“浓”指茶味酣畅;“陈”指越陈味越浓;“醇”指滑润甘甜。最出名的黑茶当属云南普洱茶。牧民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饮茶虽好也有宜忌
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功效,应根据不同功效和自身情况选用。饮茶虽有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注意禁忌。
茶苦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茶宜常饮,适量不间断,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日久建功。茶还要择时而饮,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
忌饮凉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忌空腹饮茶。空心饮茶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虚寒及血弱者,忌长期喝茶,饮茶既久,则脾胃虚寒,形成痰饮、痞胀、呕逆、泄泻等症;心慌、失眠之人忌饮浓茶,茶中的咖啡会导致失眠加重,心动过快;缺铁性贫血者不宜喝浓茶,茶中的鞣质影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服药忌饮茶。饮茶解药之说源于一句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当时所谓的毒指药物。茶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一些药物成分排出体外,降低药效,茶中有些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与药物发生反应,所以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吃中药时避免喝浓茶。
总之,喝茶秉持“茶即是水”的原则,饮茶是为了饮水,不宜放大量茶叶,也不要大量喝茶水,而要陶冶情操,颐养心情,加之了解茶的 历史 文化知识,会增加无穷的乐趣。
饮茶文化是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了解的,茶道更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魅力,你知道最基础的“六君子”如何使用吗?
还想了解》》 茶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六品茶道:悟于茶
下一篇: 六品茶道:行于茶(下)